<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176, 79, 187);">(本文描寫母親在合川十二軍軍大學習及結束后,告別故鄉重慶前往遼寧寬甸做入朝準備的經歷。)</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1.合川軍大美好學習時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我所在的軍大全名是西南軍大三分校四總隊,四總隊代表軍大是第十二軍主辦。</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總隊下設三個大隊,只有兩個女生中隊,每個中隊有一百多人,第三大隊全是男學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軍大學員全部是學生參軍,進軍大時我脫下了原穿的破舊衣服,換了一身新軍裝,很像我13歲回到母親身邊時,脫下我的破爛衣服換了一身新衣服一樣,我又感到了母親的溫暖。</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1950年開始整頓黨,三年停止發展黨員,但可以發展團員,我在軍大也參加了青年團,1950年5月軍大畢業時,屈道敏和我們的組長梅興秀都分配到十八軍進軍西藏,我分配到十二軍政治部當收發員,我妹妹傅燦華因患吐血病不能去朝鮮,就調她到西南軍區通訊學校繼續學習,沒想到她突然大吐血搶救來不及去世。燦華妹去世時我正在過鴨錄江抗美援朝,不通軍郵,一年以后我軍在金城開展坑道戰阻擊敵人時,通了軍郵,我收到兄弟傅燦云的來信,才知道我妹傅燦華已經逝世一年了,她去世時年僅19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我弟傅燦云,進了西南軍大參謀訓練大隊,后分配到第五十軍,在川藏邊境的巴塘縣轉業到縣里工作,1959年他辭職回重慶市園明鄉老家務農,1999年10月病逝,終年72歲。</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2.軍大學習結束申請去十八軍參加進軍西藏,被保衛部繼尋部長留在十二軍政治部任收發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我很想到十八軍參加進軍西藏,曾五次向軍政治部組織科申彤華科長要求調十八軍,申科長已考慮同意我的要求,但保衛部的繼尋部長卻不同意,認為軍政治部需要我當收發員。繼尋部長是師級干部,又是軍直屬隊(包括軍司令部,政治部和后勤部)的黨委書記。他要留我在政治部當收發,我就不能參加進軍西藏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軍政治部有秘書科,組織科,宣傳科,保衛部,總務科,民運科;軍法處等科室,此外還有警衛班,機槍班,通訊班,看守班和炊事班五個班。五個班共有七十多名戰士。在業務上通訊班工作歸收發室安排;看守班由保衛部和軍法處安排看管犯人和特務。警衛班主要是警衛軍政治部李開湘主任(副軍級干部)機槍班是保衛整個軍政治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軍保衛科繼尋科長(付師級)相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志愿軍十二軍保衛部長繼尋(付師級)相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3.在《共青團員之歌》的歌聲中告別故鄉重慶前往遼寧寬甸做入朝準備</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1950年12月,我隨解放軍第十二軍政治部從重慶北碚乘木船到重慶朝天門碼頭,換乘汽船順長江離開了重慶市,我是喝長江和嘉陵江的水長大的,看著漸漸遠去的重慶市建筑(其中有的我父親參與了設計),我們青年團員一齊唱起了蘇聯二戰時期歌曲《共青團員之歌》,歌聲中有“再見了,親愛的故鄉,勝利的星會照耀著我們,再見了媽媽,別難過,莫悲傷,祝福我們一路平安吧!”。汽船出了四川,到達漢口后換乘火車,一直到河北省的辛集鎮,我軍在那里作出國前的各種準備。</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4.在遼寧寬甸縣做入朝準備,從長甸老河口浮橋過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1951年3月14日,我軍直屬機關從辛集乘火車出山海關經沈陽到遼寧省寬甸縣,在那里舉行了盛大的抗美援朝誓師大會。全軍換了蘇式武器,我們每人發了一張雨布,一把鐵鍬,一個干糧袋,一個針線包,兩個急救包,一個挎包,一個水壺,一條白毛巾,一件棉大衣,一副綁腿,一雙毛皮鞋,每人要背半個月糧食,炒面25斤,還有點鹽菜,外加從四川帶去的換洗衣服,一床薄棉被和一雙布鞋,全部重四十多斤,每一個戰士還要背九斤重的蘇式步槍,100發子彈和四顆手榴彈,重量超過100斤。為了保密,我們交還了“中國人民解放軍”的胸章,水壺上的八一軍徽也刮掉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我軍是第二批赴朝參加第五次戰役.這次戰役有三路大軍,西路是楊得志的19兵團,有三個軍,十五萬多人,他們從安東鴨綠江大橋過江;中路是王近山的三兵團,轄十二軍,十五軍和六十軍三個軍,也有十五萬多人,十二軍留三十六師駐守重慶市,卻把十一軍的三十一師配屬給十二軍帶到了朝鮮,我當時在中路的十二軍政治部,是從長甸老河口的浮橋過江;東路是宋時輪的第九兵團,轄二十軍,二十六軍,二十七軍三個軍,也有十五萬人,九兵團曾在1950年12月參加了朝鮮志愿軍第一次戰役,非常艱苦,凍傷減員很大,在朝鮮休整補充后,再開赴三八線集結地,是參加第五次戰役的東路部隊.再加上其他兵種,第五次戰役在三八線參戰志愿軍有95萬人,加上朝鮮人民軍達一百三十萬人.美李軍也有一百多萬人,在朝鮮這次是一場雙方都有百萬人參加的大決戰。</span></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海南省|
无为县|
剑川县|
崇义县|
镇江市|
临朐县|
杭锦后旗|
夹江县|
博爱县|
镇宁|
沙雅县|
八宿县|
连云港市|
囊谦县|
正安县|
博野县|
偃师市|
汉中市|
定襄县|
莒南县|
尼勒克县|
三亚市|
时尚|
磴口县|
裕民县|
双桥区|
岱山县|
仙桃市|
宽甸|
梅州市|
井冈山市|
遵义县|
沂水县|
临湘市|
温宿县|
昭平县|
分宜县|
霍山县|
临江市|
浦江县|
石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