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1970年譚甫仁被殺,警衛卻在隔壁通奸,周總理:建國來最糟糕警衛員。</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魯迅曾經說:“唯獨革命家,無論他生或死,都能給大家以幸福。”自人類誕生之日起,革命家便永遠存在。古代封建王朝的各種變法層出不窮,進入近代以來,中國的有識之士甚至將革命與改革當成畢生的使命。</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作為革命道路上的先行者,譚甫仁曾經為中國做出巨大的貢獻。沒有人想到,逃過了戰場上的血雨腥風,譚甫仁竟然在和平的年代被人暗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將軍喋血,舉國震驚,而在當時的危急時刻,譚甫仁的警衛員卻在隔壁偷情,令周恩來震怒批示:此乃建國后最糟糕的警衛員。</b></p> 革命之路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1910年,譚甫仁出生于廣東省的一個小村莊,因為家境貧寒,從很小的時候就形成了自立自強的性格。盡管譚甫仁的父母都是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但是他們的思想十分先進。因為深知知識的重要性,譚甫仁的父母省吃儉用,供譚甫仁讀書。</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承擔著父母期望的譚甫仁十分努力,學習成績一直很優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1926年,譚甫仁從學校畢業,接受新思想的他有著報國的愿望,并逐步將其付諸于實踐。彼時轟轟烈烈的北伐戰爭開始,譚甫仁便在廣東省參與革命斗爭。</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當時譚甫仁還十分年輕,對于革命斗爭沒有經驗,起初在隊伍之中只擔任宣傳工作。</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1927年,譚甫仁參加南昌起義,無奈起義軍被沖散,譚甫仁與大部隊失去了聯系。譚甫仁假扮成農民的模樣,準備回到家鄉找組織。</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在歸家的途中,譚甫仁看到了一個賀葉招兵處,他大喜過望。此時賀龍、葉挺在中國共產黨的內部赫赫有名,譚甫仁熱血沸騰,加入兩位將軍將領的隊伍參加革命。</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令譚甫仁意外的是,這個所謂的招兵處并不是賀龍和葉挺的隊伍,而是一支不折不扣的國民黨雜牌軍。譚甫仁想要逃離,無奈軍中守衛森嚴,他一直沒有找到合適的機會。</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1928年,共產黨與國民黨之間發生了圍剿與反圍剿的斗爭。譚甫仁與共產黨在戰場上正面相遇,他并沒有抵抗,直接繳械投降,成為共產黨的俘虜。譚甫仁同其他的3000名俘虜一同被關押,他一心想要加入共產黨,對此也有著自己的計劃。</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某一天,共產黨軍官前來視察的時候,譚甫仁突然高唱:“起來,饑寒交迫的奴隸!起來,全世界受苦的人!”譚甫仁唱的歌曲名叫《國際歌》,是專屬于共產主義者的歌曲。</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譚甫仁的歌聲引起了軍官的注意,軍官問他:“誰教你唱的?” 譚甫仁回答到:“是朱云卿校長。”朱云卿在1925年的時候加入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無產階級軍事家,也是中國工農紅軍的早期領導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聽聞譚甫仁的回答,軍官大喜過望,原來這個俘虜竟然是自己人。軍官問譚甫仁為何會在國民黨,譚甫仁就將自己多年來的經歷和盤托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軍官聽完之后深受感觸,說道:“受苦了。”歷經艱難后,譚甫仁終于回到了中國工農紅軍的隊伍。找到組織的譚甫仁十分慶幸,他格外珍惜機會,戰場上殺伐果斷,立下了赫赫戰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因為譚甫仁能力出色,他的地位也節節攀升,新中國成立之后,譚甫仁成為了開國中將。人們紛紛感嘆,從國軍的俘虜到成為中國的開國將軍,譚甫仁受盡苦難,卻也成就了自己的輝煌。</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新中國成立之后,譚甫仁也一直參與新中國的建設,為國家的繁榮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b></p> 遺憾犧牲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1970年12月17日凌晨四點,昆明軍區大院42號樓響起了槍聲。不久之后,眾人驚聞:譚甫仁和夫人王里巖遇害。聽聞這一消息,眾人皆十分震驚,作為開國中將、昆明軍區政委、云南省革命委員會主任,譚甫仁的住宅一直守衛森嚴。</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譚甫仁和夫人為何遇害?兇手是誰?其真正的目的又是什么?槍擊事件發生以后,軍區黨委辦公室主任王克學首先來到了現場。譚甫仁身中三槍,血流如注,倒在血泊之中,譚甫仁的夫人王里巖也已經沒有了氣息。</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王克學立馬下命令,將譚甫仁和夫人緊急送往總醫院搶救。譚甫仁和王里巖被送到軍區總醫院之后,譚甫仁的女兒也趕到了現場,此時距離案發已經有一段時間,譚甫仁在入院的時候已經沒有血壓,經過緊急搶救之后有了微弱的心跳,卻依舊沒有脫離生命危險。</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解放軍總醫院的外科主任在聽聞譚甫仁的事情之后立刻從北京出發,盡管所有的人都盡了最大的努力,卻依舊無力挽回。</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下午4點,譚甫仁經搶救無效后離世,享年60歲。</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一位地位如此之高的將軍,竟然在家中遇害,引起了各方重視。昆明軍區向周總理報告了譚甫仁遇害的情況,周總理立刻下命令:案子很有可能是內部人干的,一定要抓緊時間破案。</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接到命令之后,昆明軍區緊急成立專案組,對譚甫仁事件開始了調查。調查工作首先在軍區大院內進行,地毯式搜索結束之后,人們發現軍區的保衛處丟失了兩支手槍。</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經過對譚甫仁尸體的檢查,人們得出結論:譚甫仁被害的時候,射擊距離僅僅只有五到六米。當時,譚甫仁的小姨妹聽到槍響之后出門察看,據她回憶,一個身穿軍裝的高大身影從軍區大院快速逃離。</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自此人們得出了初步的結論,這個逃跑的人很有可能是殺害譚甫仁的兇手,他是軍隊內部的人,可以在軍區大院行動自如。</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為了防止犯罪嫌疑人逃亡,昆明軍區的人在街道上巡邏。與此同時,火車站、機場等地區也安排專人,對出走昆明的人進行嚴格的檢查。</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12月18日,昆明火車站突然涌進了一支武裝隊伍,對車站的所有人進行審查,一些身材高大的軍人被當場扣留,昆明機場的軍人也被待會部隊接受審查。</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軍區大院的排查工作依舊在繼續,人們發現,案發當天沒有外人進來過,而軍區大院的大門和圍墻也沒有被破壞,這也就是說,殺害的譚甫仁或許就是大院內部的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軍方對大院內部的所有人進行盤問,只有保衛科的副科長王自正不能證明自己。</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王自正在解放戰爭時期入伍,在軍中屢立戰功,在和平年代也一直腳踏實地,深受組織的信任。1970年,王自正成為了昆明軍隊保衛科的副科長。</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然而在他就任之后不久,昆明軍區收到了一封公函,公函上說他們在河南進行清理階級隊伍的任務時發現,王自正在1946年的時候參與了槍殺村委會主任的反革命運動。不久之后,王自正逃離家鄉,加入中國軍隊。</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如此看來,王自正的嫌疑極大。正在眾人迷惑不解的時候,一個13歲小孩的出現打破了僵局。</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小男孩說在譚甫仁被殺當晚,一個穿軍裝的士兵敲開了他的家門,詢問軍區保衛部陳漢中的住所。小孩說,問路的男人他有些面熟,似乎是自己小伙伴的爸爸。專案組將王自正的照片拿給小孩辨認,便證實了那晚問路的人就是王自正。</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搜集了一系列的證據之后,專案組的人對王自正進行了審訊。保衛科長陳漢中來到王自正的隔離室,王自正突然從被子里掏出兩支手槍對著陳漢中射擊。陳漢中立刻喊人救援,王自正瞬間被包圍。</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他眼看形勢不妙,自知窮途末路,便開槍自盡。經過查實,王自正手中的槍支,正是保衛處此前丟失的。在對王自正的遺物進行搜查的時候,人們找到了他殺害譚甫仁的真實理由。</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王自正在審查的時候在本子上寫到:“我不能這樣死;我要死,也要殺幾個人。”王自正說到:“不如殺譚甫仁,影響更大,發泄心頭之恨。”</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身為保衛部的副科長,王自正對軍區大院十分熟悉,他趁著月黑風高從保衛科偷出手槍,潛入了譚甫仁的住所。那一晚恰好譚甫仁不在房間之中,王自正先將譚甫仁的夫人殺害,隨后準備逃跑。</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然而一聲槍響驚動了軍區大院的所有人,住在另一間屋子里的譚甫仁向外奔跑,同時大聲呼叫警衛員。認為無所收獲的王自正大喜過望,主動現身的譚甫仁成為了他的獵物。</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生活在和平年代的譚甫仁沒有配槍的習慣,他被王自正追殺,只能前去尋找警衛員的庇護。然而令人們意外的是,任憑譚甫仁敲門,警衛員始終不愿意將門打開。譚甫仁無力抵抗,最終還是倒在了王自正的槍下,將譚甫仁殺害之后,王自正趁著月色逃跑。</b></p> 居安思危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譚甫仁被殺的事件真相大白,卻給人們增加了深層次的疑惑,作為昆明軍區的高干,譚甫仁有著五個警衛員,其中前門2個人,后門3個人。彼時部隊正在進行千里野營拉練,因此譚甫仁的三個警衛員也被征用。</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在譚甫仁遇害之前,他曾經前往剩余兩個警衛員的屋子,他們為什么不愿意開門呢?</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偵察組對兩個警衛員展開審問,審問過后,眾人著實氣憤不已。其中的一個警衛員說,槍聲響起的時候他已經醒了,然而在此之前他從沒有經歷過這樣的場面,聽到槍響已經瑟瑟發抖,更是不敢給在外面的譚甫仁開門。</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另一個警衛員則更加荒唐,槍響之后,他正在跟譚甫仁的保姆在房間里偷情。譚甫仁在外面敲門,他并沒有意識到危險,認為譚甫仁是來捉奸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當時通奸是大罪名,警衛員實在不敢開門,更讓人迷惑的是,與警衛員偷情的保姆,比他整整大了30歲。</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1971年2月,周總理審閱了昆明軍區遞交的《關于譚甫仁同志遇害經過初步調查報告》,閱覽完畢之后,他心情十分沉重,說到:“此乃建國以來最糟糕的警衛人員。要引以為戒!”</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將軍喋血,舉國震驚,卻也暴露了當時社會之中普遍存在的問題。一方面,生活在和平年代的人缺少危機意識。作為警衛員,曾經身處戰場上的他們懂得如何保全自己的性命,然而在新時期的和平年代,所有人都忘記了戰場上的緊迫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毫無疑問,聽到槍聲之后不知所措的警衛員缺乏足夠的危機意識和未雨綢繆的先見之明。對于軍人來說,槍聲就是命令,而對于一個警衛員來說,即使在和平的年代也不能因為害怕退縮。</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警衛員的天職就是為了保護首長沖在一線,正如周總理所說的那樣,臨陣退縮的警衛員確實是建國以來最差的警衛員。</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另一方面,人們應該時刻保持敬畏之心。警衛員玩忽職守,甚至做出了有傷風化的事情,這其實就是缺少對自己的職責以及道德的敬畏之心的體現。在中國政治動蕩的年代,人心惶惶,眾多渾水摸魚的人也隱藏其中。</b></p> 結語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即使在軍隊這樣紀律嚴明的地方,依舊存在著居心叵測之人,而這一切也是造成中國社會、軍隊動蕩的根本原因。</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不論在何時何地,社會秩序、規章制度都應該成為約束人們行為的最高準則,他們神圣不可侵犯,人們也應該嚴于律己,絕不觸碰法律和道德的紅線。</b></p>
主站蜘蛛池模板:
雷州市|
砀山县|
昭通市|
长兴县|
漳州市|
广丰县|
杭锦后旗|
宣化县|
克拉玛依市|
石屏县|
云和县|
武清区|
琼结县|
镇江市|
河北省|
庆安县|
墨脱县|
安福县|
定州市|
大埔县|
凌源市|
黄梅县|
腾冲县|
从江县|
无极县|
蚌埠市|
大安市|
高唐县|
金堂县|
崇信县|
开原市|
玉田县|
千阳县|
庄浪县|
西林县|
达孜县|
平遥县|
克山县|
凤阳县|
藁城市|
千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