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疫情的影響,阻斷了多少思鄉人回家的腳步,大家都呆在冰冷的混凝土森林之中,面對空曠的大街,總感覺缺少了很多,喪失了很多。兒時幸福的年味和喧囂的老街常在夢中閃現,我最懷念的還是在咱們贠莊街度過的歲月。 說到贠莊街的特色,我認為最讓人流連忘返、回味無窮的還是咱贠莊街人會耍。在咱們贠莊街,年下最突出的特點就是“吃”,捏棗糕、包扁食、燴粉湯、蒸青蒸、炸圪垯兒、弄燕菜等。這些東西吃完以后,下一個環節就是“耍”了。 最先出來耍的是前街和后街的排鼓隊,好些家的親戚還沒有串完,打排鼓的人就已經躍躍欲試、摩拳擦掌,天不亮就把大排鼓拉出來,五六個大如磨盤的排鼓一字排開,每面鼓后站著一個壯漢,一手拿一只一尺多長的大鼓槌,站穩馬步,鼓足了全身的力氣的重重地敲下去,那聲音雄渾粗放、震天動地、排山倒海。這還不算過癮和刺激,還有幾個大銅镲在旁邊侍候,一個銅镲大若鍋蓋、重若磐石,只有那些身強力壯的人才能耍起來,身子半蹲、氣沉丹田、鼓起雙腮、舉過頭頂,隨著排鼓的節奏,用力拍在一起,那聲音刺耳尖利、直沖云霄、回蕩蒼穹。別說幾道街的人曬不著,就連南營、西莊那人也曬不成懶覺,靳家園那幾戶就更不用說了。 擂了幾天排鼓,親戚也串的差不多了,后街最精彩的節目也該閃亮登場了,那就是耍獅子。高大威猛的雄獅站在場地中間,時而跳躍、時而打滾、上下翻騰、左右搖擺、搖頭晃腦,既威武雄壯,又憨態可掬。正當大家往后撤的同時,獅子縱身一躍,跳上一張八仙桌,后腿蹬地、前腿抬起、昂首挺胸、怒目圓睜、炯炯有神。然后又從八仙桌上跳上早已搭好的板凳架上,一層一層往上攀爬,最上層放著一張太師椅,足有五六米高,獅子先坐到太師椅上喘口氣,然后小心謹慎的爬上太師椅的扶手,圍著扶手慢慢轉圈,最后四腳緊緊抓住轉圈扶手,微微抬頭、睜大雙眼、環顧四周、傲視群雄。驚險中透著刺激,刺激中透著嫻熟,嫻熟中透著威嚴。 后街的獅子耍得正性,南門里戲院已經拉開了帷幕,離得老遠就已經聽見那熟悉的唱腔:“轅門外哪三聲炮如同雷震,天波府里走出來我保國臣,頭戴金冠壓雙鬢 當年的鐵甲我又披上了身”。那優美的旋律,那熟悉的腔調,那靈巧的臺步,是贠莊豫劇團奉獻給咱贠莊街人的一道精神大餐。當年《朝陽溝》編劇楊蘭春先生看了贠莊街的戲,還給予了很高的評價。鑼鼓一敲,梆子一打,生旦凈末丑輪番出場;大幕一開,弦子一拉,手眼身法步逐一亮相。咱本村人都不用說了,三里五村的,十里八鄉的都是騎著自行車,拉著架子車,搬著墩兒都匯集到贠莊戲院,前幾排是盤坐著,骨樁著;中間幾排是坐著,半蹲著;后幾排和四周都是站著,最后那都是站到墩兒上,還是看不見那都是扒到周圍的土坯墻上。 小娃子們看戲也看不懂,就是好湊熱鬧,好往那人窩兒里鉆,穿著年下做的新衣裳,掂著洋火槍,裝幾毛錢壓歲錢,買個糖圪垯兒,走著吃著;買個摔炮,走著放著;買個琉璃棒貝兒,走著吹著。不用寫作業,不用上網課,無憂無慮,快樂無比。雖然小娃子們不喜歡看戲,但是從一些傳統劇目中還是理解了一些道理,看了《卷席筒》知道了蒼娃的善良;<br>看了《穆桂英掛帥》中知道了穆桂英的威武;看了《寇準背靴》知道了寇準的忠貞;看了《鍘美案》知道了包公的正直。 前街戲院唱戲,后街耍獅子,中街的人也木閑著,中街人成立了一個燈社,就是各家憑自愿入股,購買一些紅白事用品,各家有事時可以免費使用,其他沒有入股的家需要用時就要掏租金,燈社就是利用這些租金,每年的元宵節會舉辦一次燈會。為了烘托氣氛,突出效果,燈社會給各家訂做兩個燈籠,這可不是普通的燈籠,而是轉馬燈,燈罩有兩層,里層布面上畫上馬,外層布面上寫上燈謎,只要把里面的洋蠟一點,里層就會自動旋轉,煞是好看。正月十五一到,各家各戶都把燈籠懸掛在大街兩側,高低一致、整齊劃一,既有祥和歡樂的氣氛,又有萬馬奔騰的氣勢;既體現鄉親的聰明和智慧,又顯示深厚的傳統文化和人文底蘊。 年下大家都吃飽了,地里頭也木啥活,總得想辦法消化消化,中街人每年都會在西門里搭建一個大秋千,用幾棵三四把粗的大樹作支架,有兩層樓那么高。說起蹬秋千這可是一個高難度的技術活,需要的是技術,更是膽量,一般膽小的人只能在旁邊看看,膽大的半大孩子,從前半兒到后半兒,占住秋千不下來,一直耍到行黑兒喝湯也不想走。會蹬的人都是倆人面對面半蹲在秋千上,第三個人拉住繩子抬起一定的高度,然后突然放手并順勢送一把,秋千上的一人用力下蹲,一人使勁站起,雙手奮力一撐,秋千就升到空中,就這樣反復蹬個五六回,基本上就平梁了。這比公園里的摩天輪還刺激,還好玩,看的人是膽戰心驚、尖叫不斷、手心冒汗,蹬的人是洋洋得意、自信滿滿、渾身出汗。 中街除了各家各戶掛小燈籠外,還有一個最大的工程就是搭建一個燈山,說是燈山,實際上地方也不大,就是在十字路口用椽子搭建一個尖頂的木架,跟一個大的亭子差不多,在頂上綁上一些從靈山砍回來的柏樹枝。下面就要在燈山上掛彩燈了,先是用小彩燈纏在柱子和支架上,再用大彩燈順著大梁和四周依次排開,每一根大梁上再掛上兩個大紅燈籠,里面裝上500W大燈泡,最后在正頂上懸掛一個直徑有一米左右的老式燈籠,這個燈籠有六個面組成,每一個面都是一幅蟲鳥畫,這個燈籠就像是這個燈山的統帥一樣,指揮著身邊的千軍萬馬,這樣一個燈山就算裝飾好了。 最熱鬧的就算是正月十五的晚上了,各家各戶都是老早就喝罷湯,大娘、大嬸、大嫂都穿上年下做的新衣裳,大姑娘、新媳婦、小閨女們再抹點雪花膏。小娃子們都掂著紙燈籠,有西瓜燈、公雞燈、小兔燈、長龍燈等,形狀各異、做工精巧,里面點上一根小洋蠟, 走起路來一明一暗,一搖一晃,很是好看,有的小娃子不會掂,稍有不慎,整個燈籠就會灰飛煙滅、化為灰燼。平時家里經常停電,燈泡又小,一到行黑兒,都是黑燈瞎火,中街搭了個燈山,燈火通明,亮如白晝,大家都會不約而同來到中街西頭,走著、說著、笑著,每一個人的臉上都洋溢著歡笑和幸福。這個時候前后街的排鼓也用力地擂起來,敲起來,為今年的燈會吶喊助威。 南門的撐旱船,東門的騎毛驢,北門的秧歌都一塊向燈會集中,花紅柳綠的穿著;姹紫嫣紅的裝扮;滑稽可笑的動作;憨態可掬的表情,帶給觀眾的不僅僅是歡笑,更是放松和得勁。小娃子們最喜歡看的還是東拐兒的小鬼扳跌,一個身子倆低腦,就跟那兩個小鬼抱到一起,在地上來回翻滾兒,來回轉圈兒,來回打架,旁邊看的小娃子是又喜歡又害怕,又想哭又想笑。歡笑聲、尖叫聲、打鬧聲是聲聲不息;鑼鼓聲、梆镲聲、鞭炮聲是此起彼伏。川流不息、摩肩接踵、游人如織、萬人空巷用這些詞語來描繪贠莊街的燈會是一點都不為過,雖比不上巴西狂歡的名氣,比不上西班牙狂歡的豪氣,贠莊街人的狂歡卻更加實在,更加純樸,更加真情。真可謂是:<font color="#ed2308"><b>“贠莊燈會齊狂歡,鑼鼓梆镲聲震天。獅子雜耍同亮相,燈火輝煌幸福年”。</b></font> 彈指一揮間,幾十年過去了,會耍的贠莊街人在慢慢地老去,有的可能已經走了。留給我們的只有狹窄的街道,封閉的樓房,殘缺的村莊。每到春節、元宵節大家都會到泉舜廣場看燈展,到隋唐遺址看雜耍,到靈山趕廟會,但是咱贠莊街曾經的熱鬧和輝煌,成為幾代人永遠無法抹去的鄉愁和依戀。
主站蜘蛛池模板:
都安|
新建县|
边坝县|
阳山县|
增城市|
监利县|
图木舒克市|
新和县|
沙河市|
密云县|
阜阳市|
无棣县|
新野县|
民权县|
芦溪县|
景德镇市|
双牌县|
雷波县|
双流县|
开远市|
云南省|
长丰县|
牡丹江市|
武宣县|
衡山县|
张家界市|
四平市|
柏乡县|
普宁市|
梅河口市|
杭锦后旗|
汾西县|
固原市|
营山县|
临湘市|
西盟|
松潘县|
赤壁市|
辛集市|
叙永县|
绍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