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波多野结衣结婚了吗,JAPANESE50MATURE亂倫,美女视频黄网站免费观看

懷念我的爺爺 謹以此文紀念爺爺 去世五十周年

博文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流光飛舞,世界千變萬化,花開轉瞬即謝,流星稍縱即逝。很多美好的東西也只綻放瞬間,如曇花一現,讓人不由得感嘆生命的短暫。在歷史的長河中,人們也只是匆匆過客,也許正因為如此,人們才更珍惜這轉瞬的美好。雖然這美好當中也有無限滄桑,無限凄涼。當最后一個記得他的人也離去了,關于他殘存的記憶也隨之而去,那他就算是被這個世界徹底遺忘了,聽起來有點傷感。這個世界洪荒宇宙,將再也找不到有關的人和事,找不到任何能夠證明一個人來過這個世界,仿佛從來沒有來過。時光荏苒,逝者如斯。不覺間,爺爺離世已近半個世紀。這就是我要給爺爺留一點文字的緣由,不刻意去樹碑立傳,只寫一點從我奶奶和父母以及井坪老城老輩人口中傳說中對爺爺的記憶,聊作紀念,再寫一寫關于爺爺的故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一:滿園株苗傷化雨,一門孝眷哭寒冬。</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公元農歷一九七零年寒冬臘月初七深夜,奶奶給爺爺熬好了最后一副中草藥湯,便讓我父親去叫正熟睡的爺爺,不料爺爺就這樣在睡夢中安詳地離開了,離開了他眾多不舍的親人,離開了這片他熟悉的熱土,離開了他強大平魯教育的抱負。爺爺就這樣走了,靜靜安詳地離去了,沒有留下只言片語。一個剛走完一個甲子滄桑歲月的老人,一個出生于朝代更替變化的年代,一個民國時期的老秀才走了,走了遠遠地走了……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之過隙,忽然而已。</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二:爺爺的生平和求學歷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楊千條,出生于大清光緒末年,一九零八年四月四日,病逝于一九七零年十二月七日(公歷七一年一月四日)。童年時代出生于一個富庶農商家庭,高級小學畢業后,考入山西省立七中,一九二五年畢業后任井坪二高小校長。山西省立第七中學這所學校是民國八年(1919)由閻錫山政府創辦的,校址在今右玉城西北角。這所學校共招收過14個班,其中考入山西大學堂西齋的有8人,黃埔軍校7人,北京大學12人,軍校和其他院校學生55人。我爺爺能考入這所學校,在文盲成堆的舊中國是相當不容易的事。建國初期,人民政府大量用人,但即便找個完全小學的畢業生都相當困難。我爺爺畢業后返鄉,解放前后致力于平魯教育工作,是開創平魯教育的先驅者。國共合作期間,為促成統一戰線,響應號召,以個人身份加入中國國民黨,文化大革命期間受到迫害,被撤消公職病逝。</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2px;"> 中年時期的爺爺</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 民國山西省立右玉第七中學</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span class="ql-cursor">?</span> 二班師生留影</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我的高祖父母</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 (爺爺的祖父祖母)</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爺爺是遠近聞名的“秀才”。他總是穿著一身對襟布扣的大褂。身形清瘦,清閑之時幫助鄉鄰牽牛扶犁,割麥打禾從事這些繁重異常的農村體力勞動,舉手投足間仍難掩知識分子的優雅。說話柔聲細語,即便發脾氣也從未見嘶吼咆哮之態。爺爺的愛好是讀書習字,父親因常年在外工作并很少過多提及他的父親,而一貫溫文爾雅笑容可掬的爺爺也從不提及他的人生過往。似乎人生的輝煌與磨難于他而言不過過眼煙云。所以關于對爺爺的了解更多的是出自奶奶和母親以及眾鄉鄰之口。應該說爺爺的前半生是絕對幸福的,根據記載知道爺爺出生的具體年份和卒年,光緒末年生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爺爺的父親也就是我的曾祖父是遠近聞名的大地主,我父親曾不止一次無比驕傲的說過,高祖父和曾祖父在世之時,我們井坪城甚至包括鄰村的一部分土地都歸他所有,山嶺崎嶇地帶土地雖然不多,但總共加起來二三百畝還是有的。開的油坊和店鋪,家境殷實,爺爺又是晚輩中的長子,童年歡樂,衣食無憂。那時候高祖父和曾祖父還健在,爺爺也是后輩的長子男孩,受家庭的啟蒙和教育六歲開始讀書,就這樣爺爺就開始了人生的學霸生涯,從私塾到民國高小畢業后,以優異的成績和當時同學好友陳杰考入舊軍閥閻錫山特批創建的山西省立第七中學,和來自同期應縣的喬日成為三班同學。軍閥混戰的硝煙并未波及當地,爺爺自然就有機會接受良好的教育。在戰火紛飛的年代尚能念起書的人,且能以優異成績畢業而后執教育人。在那個動亂的時代也可謂鳳毛麟角。</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三:爺爺的執教歷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四十載教書育人桃李滿天下,一輩子苦心耕耘春雨灌校園。爺爺十七歲省立七中畢業后,返鄉在井坪鎮就開始了他人生的執教生涯。爺爺從踏上講臺的第一天開始, 就把學生當做自己的孩子來教,這一干就是四十年!年歲漸長,壓力漸增,而責任卻從沒減少。爺爺深知,做為一個教師,尤其是做為一名民國小學教師,沒有特別風光的地位,但卻有自己的快樂,因為爺爺熱愛自己的家鄉,熱愛這個職業,因為爺爺抱著一顆平常心,所以能夠抵御當時社會形形色色的誘惑;所以爺爺不辭辛苦,四十年來就職于井坪民國小學、堡子溝,解放后輾轉于平魯西山,上井村、下井村,下木角,下水頭鄉、陶村、安家嶺、北山高石莊鄉之間執教,撈了一身病,不管春夏秋冬,忍受著老肺癆帶來的病痛折磨,卻依然帶病上班,因為爺爺明白,你不來,班級里的孩子們這一天的學業就要荒廢,爺爺曾經多少次舍棄與家人團聚的機會;對自己的孩子也就是叮囑一番,人早已隨心飛到學校。一直以來爺爺能夠甘于吃苦、樂于奉獻,在平凡的教育教學崗位上恪盡職守、孜孜不倦。</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  抗戰期間的井坪日偽學校</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 爺爺時任校長</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照片人物:</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后排左起 郭維山 郭潤 高增貴 張志漢口口口</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中排左起 沈老師 周老師 賈德忠 楊千橋 趙維周 趙月娥 楊旺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前排 口口口 尹二小 張二拐 張口口 口</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查《平魯縣志》,平魯第二高小成立于民國十四年(1925),校址在井坪城南關關帝廟,每年接收學生70余人。“七七事變”后停辦。據井坪立仁著《百年井坪城》載:民國三十一年(1942)春,井坪偽街長馮前向偽政府提出成立學校,得到批準后選址水口街賈升院辦學,時有學生50多名,仍稱二高小,校長楊千條,教師有周歪脖(日語教師,東北人)、賈德中、賈致富、趙維周、楊千條。</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圖為1943年井坪二高小師生合影</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四:筆耕不棄,茶伴終身。</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爺爺有才,精通詩書,愛好文學,經常幫助眾鄉鄰寫書信、春節對聯,買賣契約、婚姻證明書。但不知道爺爺什么時候與茶結緣,這一開始就從來沒有停止過。在冬天,爺爺早早地起床掃雪,填炕,然后抱起用鐵皮自制的火爐子,放幾塊木炭,再用火扇使勁地扇上幾下。等火著旺了,爺爺開心的拿出自制的茶火罐,用茶壺加上水。微微等水開了,他拿出自己炒制的茶葉,美美的放上一撮,再用茶水棍均勻的攪拌兩下,這時候爺爺總會面露滿足的微笑。等爺爺喝完茶后,總會要過茶火罐,將茶葉吃個干凈。爺爺炒茶從來就有一手,那香馨的味道真是絕了。爺爺一生愛茶,喝的好茶卻很少,姑父給他買的好茶都收藏了起來,平常喝的都是最最便宜沒有檔次的。爺爺逝后,他的柜子里滿滿的,里面都是他珍藏的別人送來的有些檔次的茶。爺爺走后,柜子被打開,父親心中一陣酸楚。</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五:徒步應縣,看望同窗。</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解放前夕,我爺爺徒步到應縣看望占山為王的省立七中的老同學喬日成,在應縣喬軍的部隊軍營里住了三個月,勸他放下武器、棄暗投明,歸順人民解放軍才是正路。喬日成生性蠻橫,不受拘束,聽不進我爺爺的好言相勸,反而勸我爺爺留下來,給我爺爺個副官職務,我爺爺說干不了,還是回平魯當自己的教書匠,臨走時,喬日成給我爺爺帶了點白洋,我爺爺帶著失望回到了井坪。</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井坪南關去世的劉志昌老人生前給我講過,解放前那時侯家住南關劉悅的父親去應縣賣洋煙了,讓喬軍抓了回去,喬日成問:“哪里人,劉悅父親說井坪人。喬問認得楊千條不?”劉悅父親這下有話題了,跪下說認得還是鄰居老親。喬日成說看在我老同學情分上免你一死,洋煙按市場價收購,回去代他問候一下我爺爺,然后派手下人騎著馬把劉悅父親送到平魯下面高鄉紅崖村附近返回去了,井坪城里不了解,怕有解放軍堅守不敢再進來。劉悅父親這樣就撿了一條命。</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 民國雁北巨匪喬日成遺照,山西省立第七中學和爺爺是同窗好友。毛主席對喬評價:抗日有功,反共有罪。最終覆滅。</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六:善良忠義,為人師表。</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縱觀爺爺的一生從事教育工作,善良忠義,為人師表,在街坊鄰里的口碑中很好。值此爺爺去世五十年之際寫了兩句不成詩的詩句:天生好讀求學遠,省立七中功名成。返鄉執教承先志,育出桃李三千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逢年過節按照習俗祭祀祖先,上墳燒紙也成了唯一懷念爺爺的方式。矗立在荒草叢里的墳塋恰似爺爺挺拔且又磨難重重的人生,每每想起,內心總是有說不出的莫名傷感。遙遠天國的爺爺許是繼續著他所鐘愛的執教育人的事業吧。這只言片語的思念飛向天際,帶著回憶里最難忘的爺爺的背影遙寄哀思。</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楊家祖墳墓葬地址</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青苔斑駁古碑旁,字跡依稀訴過往。</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爺爺墓前石供桌,歲月靜默守一方。</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黃土堆積似故園,心中思念未曾斷。</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供桌靜候風塵遠,獻上心香與紙錢。</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2px;"> 爺爺墓前石頭雕刻的供桌</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眼鏡輕架鼻梁間,灰衣帽下靜思綿。</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民國風華正茂年,書生意氣揮方遒。</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畢業七中志氣昂,井坪二校領群芳。</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解放春風拂面來,下水頭區育棟梁</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37, 35, 8);">一九五四年共青團平魯縣團委</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2px;"> 給爺爺的聘請書原版</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37, 35, 8);">全文如下:</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2px;">楊千條同志:</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37, 35, 8);"> 為了團結興教育少年兒童學習文化科學知識,具有健康體魄,和創造精神,培養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護公共財物的好思想好作風,成為新中國優秀兒女。特聘請您為本團領導下之少年兒童隊“下井小學”的中輔導員。您是一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一定能擔負起這一光榮任務,望您經常協助我們領導少年兒童隊各種工作。</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37, 35, 8);"> 此致</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37, 35, 8);"> 敬禮!</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37, 35, 8);"> 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37, 35, 8);"> 山西省平魯縣委員會</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37, 35, 8);"> 一九五四年六月七日</b></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沛县| 富源县| 沅陵县| 云南省| 来宾市| 阿勒泰市| 舟曲县| 定安县| 凌源市| 古浪县| 高碑店市| 通山县| 临夏市| 沁源县| 兴宁市| 永德县| 霍州市| 广丰县| 临湘市| 宜州市| 兴安县| 绥宁县| 东明县| 蓬莱市| 泉州市| 南漳县| 古蔺县| 错那县| 孟村| 颍上县| 宁德市| 大余县| 方城县| 广州市| 高淳县| 新昌县| 连城县| 肃南| 金沙县| 三台县| 大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