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波多野结衣结婚了吗,JAPANESE50MATURE亂倫,美女视频黄网站免费观看

不忘司令員遺言和戰友們心愿,17次重返白濤終于促成54師紀念景觀落地、兩彈一星“做窩”史榮登央視【國家記憶】

山西陳懷文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i></p><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 rgb(255, 138, 0);"><span class="ql-cursor">?</span></i></p> <h1><p class="ql-block">  工程兵五十四師與重慶建峰集團(原816廠)有著深厚的歷史淵源。五十四師官兵一直被建峰集團尊稱為他們的第一代創業者倍受敬重,所以五十四師老兵們今天對816工程凡是還有什么關愛舉動,都會受到建峰集團老職工們的關注和歡迎。</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 18px;">我連續十七次重返白濤的行蹤,想不到就被當年</span>816廠技術員、現重慶建峰集團退休高級工程師孫國光老師收集整理,還繪制成了下面的這張圖表,在通過<span style="font-size: 18px;">微信轉給我看時還向我鄭重地提出</span>了兩個問題: </p><p class="ql-block"> 一、你已經這么大年歲了,為什么還要為當年部隊的事去鍥而不舍爭取?</p><p class="ql-block"> 二、難道這也是你們工程兵五十四師的“革命加拼命”精神?</p><p class="ql-block"> 精心制表,盛情難卻!所提問題,我自然也必須鄭重回答。</p></h1>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該表格中的文字內容</span></p> <h3></h3><h5><i> <u> </u></i><u>54師會長陳懷文連續17次重返白濤816工程現場紀實</u><br> 次數 時間 工作內容</h5><h5> 1、2010.3.15, 圓夢白濤,消除了當年在816那么拼命干到底值不值的疑慮 ;</h5><h5> 2、2010.4.24,代表當年建設者參加長江三峽國際旅游節816核洞揭秘儀式 ;</h5><h5> 3、2010.3.30,專程坐火車探路,幫農村困難戰友選擇重返白濤較便宜行程;</h5><h5> 4、 2013.5.13,到一碗水陵園拍照全部墓碑,著手整理816工程烈士名單;</h5><h5> 5、2015.3.11, 盡54師老兵職責,為816景區提檔升級向建峰集團建言獻策 ;</h5><h5> 6、2015.9.11,報送出第一批功勛墻名單,提議讓繼續申報再推截止時間 ;</h5><h5> 7、2016.5.7,不失時機傾吐老兵心聲,引發與會老領導及各界代表們共鳴 ;</h5><h5> 8、2016.7.10,參加央視《大三線》拍攝,彰顯工程兵54師當年豐功偉績 ;</h5><h5> 9、2017.1.14,為功勛墻修建再次提出建議,為老兵免費參觀又進行交涉;</h5><h5> 10、2017.9.9,參加央視《大三線》首映,邀陳司令員后輩共祭54師英靈 ;</h5><h5> 11、2018.10.13,同交旅集團首次會面,為建功勛墻等紀念景觀繼續爭取 ;</h5><h5> 12、2019.6.14,目睹“策劃方案”后報喜訊:建設54師紀念景觀最終確定 ;</h5><h5> 13、2019.9.10,816現場接受新華社專訪,憶往事、展未來、老兵初心不改;</h5><h5> 14、2019.11.7,再次鼓與呼,交旅董事長明確表態功勛墻定會建好請老兵放心 ;</h5><h5> 15、2020.5.24,為景區“建筑規劃”再進言,54師紀念景觀下半年有望開建;</h5><h5> 16、2020.12.25,督促“規劃”落實,旅發集團董事長表態2021上半年爭取完工 </h5><h5> 17、2021.2.25,暫住了下來,為816精神宣傳和部隊紀念景觀落地再盡心盡力 ;</h5>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span></p><h1><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現開始回答孫國光老師提出的第一個問題:</span></h1> <h1><p class="ql-block">  <b><i>一、<u>你已經這么大年歲了,為什么還要為當年部隊的事去鍥而不舍爭取?</u></i></b></p><p class="ql-block"> 答:要回答這個問題,就必須得先從我們老部隊工程兵五十四師及其前身——7169部隊“干驚天動地事,做隱性埋名人”的光輝歷史講起。</p></h1> <h1>  五十四師的前身是1958年默默開進我國大西北大漠戈壁深處、死亡之海羅布泊的十萬大軍7169部隊。7169部隊于1958年4月11日正式組建,對內稱<span style="font-size: 18px;">特種工程指揮部,簡稱“特工指”,其擔負的主要任務是</span>我國原子彈試驗場和導彈綜合試驗靶場(即后來的20、21等基地)的整個工程建設,軍委工程兵司令員陳士榘上將同時兼任7169部隊的司令員和政委。</h1> <h1><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1961年由于我國遭遇到嚴重自然災害,部隊供給在當地遇到了嚴重困難,中央軍委便決定留下精干的施工主力團隊重新組建工程兵建筑第五十四師繼續來完成任務,其他部隊都撤出重災區。</p><p class="ql-block"> 五十四師的組建,中央軍委就是為了讓她能盡快擔負起統一組織指揮大西北所有“兩彈一星”工程部隊的重任,給予她直接行使指揮管理工程部隊的特權,以完成7169部隊的未盡事業(7169部隊隨后于1962年冬撤銷編制)。五十四師組建后就正式承擔起了二機部在祖國大西北和大西南工程建設的光榮使命。</p><p class="ql-block"> 工程兵五十四師集中了7169部隊的主力團隊精華,繼續完成著7169部隊未完成的使命,所以可以說<font color="#ff8a00">五十四</font><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師實際上就是7169部隊的“濃縮版”,是“兩彈一星”特種工程兵部隊的優秀代表</span><i style="color: rgb(255, 138, 0);">。</i><i style="color: rgb(255, 138, 0);"><span class="ql-cursor">?</span></i></p></h1> <h1>  五十四師這支神秘勁旅組建后,仍然繼續隱秘扎根在祖國大西北的戈壁沙灘和風雪高原,后又秘密移防到大西南的崇山峻嶺中,一直“上不告父母,下不告妻兒”,常年風餐露宿,克服著常人難以想像的困難,先后參加完成了我國現在已經解密的關系到國家前途和命運的甘肅酒泉導彈衛星發射基地、新疆馬蘭核武器試驗基地、青海海晏核武器研制基地、四川綿陽梓潼“兩彈城”、重慶涪陵816地下核工廠等浩大工程以及其他一些還不能解密的特種工程建設任務,后來由于國際形勢的緩和、國家戰略部署的調整及“兩彈一星”主要工程任務的基本完成,1982年中央軍委宣布撤銷五十四師建制。</h1> <h1><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五十四師雖然只存在了短短21年,但卻功勛卓著,為我國“兩彈一星”偉業立下了汗馬功勞,所以毛澤東主席曾連續兩次贊揚工程兵也“立了大功”:</p><p class="ql-block"><br></p></h1> <h1><p class="ql-block">  第一次是在我國第一顆原子彈成功爆炸后的1965年全軍新春聯歡晚會上,毛澤東主席在人民大會堂接見眾多參加聯歡的解放軍高級將領時,就首先走到了軍委工程兵司令員陳士榘上將面前,一手緊握著陳將軍的手,另一只手指向國防科工委張愛萍將軍笑著說:“祝賀你們(指工程兵)立了功,他們(指國防科工委)出了名,你們做窩(建成兩彈基地),他們下蛋(成功地爆炸原子彈),我們中國人說話開始算數了!你們都立了大功”!<span style="color: inherit;">  </span></p></h1> <h1>  第二次是在我國第一枚氫彈于1967年6月17日又成功爆炸,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也于1970年4月24日發射成功后,毛澤東主席1970年5月1日在天安門城樓上再一次對軍委工程兵司令員陳士榘將軍說:“人造衛星上天,出名的是科學家,立大功的是工程兵!”</h1> <h1>  在由軍委特種工程兵部隊建設的“兩彈一星”基地熱土上,我國成功地進行了一次次原子彈、氫彈、人造地球衛星和導彈核武器試驗,瞬間的輝煌鑄造了共和國的和平盾牌,也為社會主義中國成為有重要影響的世界大國爭得了地位,更為飽受外國列強屈辱的炎黃子孫贏得了自尊和榮譽。</h1> <h1>  由于有了這些“做窩”工程,我國才研制試驗出了自己的原子彈、氫彈、核導彈和人造衛星,中國人民才能揚眉吐氣,挺直腰桿,不再受外國敵對勢力的欺負。由于有了這一系列工程的存在,才換來我國幾十年和平穩定的國際環境,為改革開放和經濟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才有了我們今天在國際上的話語權,也才有了中華民族的繁榮昌盛和今天的幸福生活。</h1> <h1>  雖然我們的老部隊為兩彈一星偉業也“立了大功”,但由于當年特殊的時代背景和嚴格的保密制度,五十四師的光輝歷史卻沒有留下任何影像資料和文字記載,每個重大工程完工后,只是能留下一座烈士陵園供后人瞻仰,在每個五十四師退伍老兵的檔案里能裝進一紙《知密鑒定》,要求地方政府“加強教育”,讓老兵們“做到守口如瓶,保密終身”。</h1> <h1>  對于這些,我們的工程兵司令員陳士榘將軍看在眼里,記在心頭,一直念念不忘,在他1995年臨終離世前仍還在內疚痛心地說:“在當代人的心目中,只知道從事兩彈研制的科學家和試驗發射部隊,而從未聽說那個代號為7169的特種工程部隊也為我國的兩彈事業做出了不朽的貢獻”。</h1> <h1>  工程兵馬蘇政副司令員在他《八十回眸》一書中也專門寫到了五十四師:“盡管這個部隊已經撤銷,但這個部隊的千萬指戰員遍及全國,應該讓人們知道他們當年為兩彈一星工程曾流過血,流過汗,貢獻過青春年華;雖然他們現在大部分也退休了,正在安度晚年,但把他們艱苦奮斗的業績告訴他們的后代子孫,是使他們心安理得的應有榮譽”。</h1> <h1>  兩位司令員的遺言語重心長,說出了特種工程兵部隊官兵們的現狀和心聲,我作為當年的特種工程建設老兵自然感受會更加深切。</h1> <h1>  在我退休前,就曾先后送別過幾個很要好的英年早逝老戰友,如原五十四師123團祁寶軍、張培謙、裴新和以及師政治部和我同年入伍又同年轉業的高尚義戰友,在他們臨終前都向我表示過對老部隊的深切懷念和對所參建工程的惦念之情,都是多么想能親眼看到對部隊的那段艱苦奮斗史有個明確記載,自己也能夠再回到當年奉獻過青春熱血的故地去看一看啊!但想不到這點可憐兮兮的要求最后都成了奢望和終身遺憾!我直面此場景時心如刀絞,無言以對,當時只能是扭頭含淚,強壓住自己顫抖著的心……</h1><p class="ql-block"> </p> <h1>  2008年我退休后正式離開工作崗位,有了充足的自主時間,便到全國各地走訪了不少當年的師團老首長和老戰友,所聽到的幾乎都是同樣的呼聲。五十四師官兵真不愧是毛澤東時代哺育出來的人民子弟兵!盡管他們都已風燭殘年,有的身體還很不好,但每當回憶起當年為了打破超級大國的核壟斷和核訛詐,無私奉獻青春熱血的那段軍旅生涯時都還在激動不已,無怨無悔依舊。</h1><p class="ql-block"> </p> <h1>  歲月無情人有情。五十四師的老兵現在確實都已經老了,他們現已別無他求,唯一的心愿就是:<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歷史不要忘記功勛卓著的兩彈一星“做窩”部隊!社會不要忘記艱苦創業過的那一代人!過去老部隊那種無私、忘我、拼搏、奉獻的革命加拼命精神今天還應該得到傳承和弘揚!</span></h1> <h1>  老首長的遺言,戰友們的心愿,一直在我的耳畔縈繞,無法忘懷,我曾不止一次地向自已發問:難道老首長老戰友們的夢我就不能幫助去圓?難道在我有生之年就不能為老部隊老戰友們再去干點有意義的事?</h1> <h1>  隨著國際形勢的緩和及我國國力的增強,我們老部隊當年所承建的工程現在已有部分完成其光榮歷史使命后解密并開始對外開放了,這就讓我看到了希望: 五十四師的歷史功績這就能夠對外講了,也應該進行宣傳了,因為這無論是對回顧歷史,展望未來,教育后人都是十分有益的,對于當年的老兵們來說也是一種應得的榮譽和安慰。</h1><p class="ql-block"> </p> <h1>  可不利的條件的是:我們老部隊早在1982年就已經被撤銷,其上級兵種部機關在部隊整編中逐步降格最后也不復存在,現在已沒有一個正規組織能來做這件很有意義的事情了。但我不甘心,又向原兵種部機關的有關領導詢問,想尋找到撤銷部隊的歷史資料自已來進行宣傳,結果還是很失望,得到的答復是:按照規定資料查看毫無可能,若想收集撤銷部隊的史料,只能是自已動手以老兵回憶錄的形式來進行搶救性整理。</h1> <h1>  為使司令員的遺言和戰友們的心愿不至于落空,為不讓歷史忘記工程兵五十四師,不忘記犧牲的戰友和風燭殘年的老兵,也為了讓我們的子孫后代能夠理解和知曉他們的父母輩們當年為了實現強國夢是如何無怨無悔無私地奉獻青春和熱血的,我作為五十四師的一個忠誠老兵,作為五十四師戰友聯誼會推卸不掉的會長(在我沒有參會的情況下被推選為會長,因90歲生活已不能自理的老母親需我陪護盡孝我曾多次提出辭職而首長和戰友們不答應),多年來我在個人力所能及的條件下盡綿薄之力,做了如下一些努力和爭取:</h1><p class="ql-block">  </p> <h1>  第一,通過各種座談會場合主動發言,或在各種報刊雜志上撰稿發文,甚至在中央電視臺、上海電視臺和鳳凰衛視等有影響力的新聞媒體上做訪談節目,對老部隊的歷史功績盡力做了宣傳。</h1> <h1>  第二,緊緊抓住816工程解密、開放旅游之千載難逢良機,我連續十六次重返白濤,代表五十四師老兵先后向重慶建峰集團(原816廠)、涪陵交旅集團和旅發集團不厭其煩地提出如下兩點建議:</h1> <h1>  一是816核洞這么得天獨厚、世界罕見的旅游資源,不能僅僅停留在原生態開放,還應該配套建立“博物館”或“陳列室”,通過布展把當年修建816工程的時代背景和重要意義交代清楚,將當時建設部隊“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浩然正氣展現出來;816工程作為旅游景點對外開放,如果不首先建成一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景區不能釋放正能量,缺少精氣神,那讓游客看到的可能就只會是一個最終沒有投入使用、勞民傷財的巨大爛尾工程。 </h1><p class="ql-block"> </p> <h1>  為了支持博物館盡快建設,在2010年4月我就曾帶領山西的8個老兵到重慶,給建峰集團捐獻出了不少當年我們的施工和生活用品。</h1> <h1>  二是當年為了實現強國夢,五十四師奉命秘密修建地下核工程,晝夜不停息,連續奮戰長達8年,前后共有6萬多名官兵投入建設,他們革命加拼命,苦干加巧干,曾做出了巨大犧牲,但由于當時高度保密的緣故沒能留下任何資料記載,一直甘當無名英雄,以致中央電視臺播出《816地下核工程震撼曝光》節目后,好多老百姓還誤以為此工程為當年的民工所建。現在工程既然解密了,就應該大力宣傳人民子弟兵的歷史功績,為一直甘當無名英雄的五十四師修紀念碑,建功勛墻,以此來表達對當年艱苦創業者的尊崇,這無論是對犧牲烈士,還是對現已花甲、耄耋之年的老兵都是一種紀念和安慰。</h1> <h1><p class="ql-block">  <u>第三,以上建議終于爭取到答復后,我立即組織了為功勛墻收集816功臣老兵名單。</u></p><p class="ql-block"> 我的建議是在2015年2月13日得到正式答復的,建峰集團在電話中對我說:“感謝你多年來對816工程的關心!我們領導感到你提出的建議很好,表示很支持很感謝!邀請你近期能來參加816景區升級提檔座談會”,并還提出:“要建功勛墻就需你們來提供當年參建老兵名單”。我接到電話后當然非常高興,因為多年來的努力終于有了結果,但我更清楚,為功勛墻收集當年的老兵名單更非易事,因為五十四師離開白濤已40多年,部隊撤銷也33年,當年沒能留下任何資料記載,老兵們又都散落在全國各地難以聯系,但此機會又非常難得,機不可失,時不再來,于是我便趁熱打鐵,于2月16日就起草發出了《關于擬收集五十四師在816工程期間指戰員花名、物品、故事并征求意見的通知》,并針對老兵們普遍都不會上網,信息比較閉塞的實際,立即利用電話、通信、網絡等各種聯絡手段,聯系各地所認識的戰友,動員他們都來獻愛心,幫助宣傳發動,傳遞信息,組織本地老兵們進行申報。<span style="color: inherit;"> </span></p></h1> <h1>  在老兵名單的收集過程中,根據各地反映出的問題,我又四次補發通知,推廣各地好的做法和經驗,表揚涌現出的好人好事;為解決城市老兵幫助農村老兵統一填報問題,我還專程到安徽省碭山縣進行了走訪協調;</h1> <h1>  為向歷史負責,保證申報人員身份的真實,除對申報表格填寫內容做了精心設計,便于審核匯總外,還對各地申報來的老兵名單在網上連續七次進行了集中公示。經過六年多來的努力,終于為816工程景區功勛墻收集到當年五十四師老兵名單24154人,為慎重起見,還對師團機關領導人員名單又專程到五十四師老領導比較集中的西安武警休干所進行了座談核實。</h1> <h1><p class="ql-block">  <u>第四,為保證816博物館籌建,在收集816功臣老兵名單的同時,還動員各地老兵捐獻當年使用過的物品,進行摸底登記,督促郵寄,協助建峰集團開展了816工程老物件的征集活動。</u></p><p class="ql-block"> 我也帶頭捐獻出了自己保存多年的在連隊當風鉆手時穿過的施工棉衣、在全師新聞報道工作會議上我的經驗介紹發言稿以及在部隊期間各種報紙刋雜志登載我稿件的剪貼簿。 <span style="color: inherit;"> </span></p></h1> <h1>  這是重慶建峰集團承辦部門給我發放的《文物捐贈證書》,上寫:“陳懷文先生:承蒙您無償捐贈三線建設文物:打風鉆施工棉衣一件;1972年全師新聞報道工作會議介紹材料一份;刋登稿件剪貼簿一本,擬用于816地下核工程博物館展陳。 重慶澤惠健康產業有限公司 2016年9月6 日”。</h1> <h1>  我所捐獻的這件棉衣非常珍貴,它不僅在816工程建設中作為工作服讓我穿過,更可貴的是它還曾在抗美援朝戰場上經過了槍林彈雨的洗禮,當年志愿軍戰士爬冰臥雪英勇殺敵時也穿過它,只是后來才成為了我們816工程建設時期的工作服。 </h1> <h1>  因816工程博物館暫還沒有開建,此棉衣現被展在了建峰集團企業文化展廳的“歷史見證”展窗里。</h1> <h1>  當央視大型歷史文獻紀錄片《大三線》總顧問、原國家三線辦王春才主任(右3)帶領攝制組和有關部門專家到白濤考察816工程時,我聞訊后趕去,同建峰集團董事長何平(右1)一起陪同王老到集團企業文化展廳參觀,當王老和何董事長看到此棉衣旁有捐獻者我的名字時,我便給他們講了棉衣的豐富經歷。</h1> <h1>  老兵們所捐獻出的大量816工程老物件除少部分在建峰集團企業文化展廳外,其他都展在了816洞體內“永遠的工程兵”展柜長廊中。</h1> <h1><p class="ql-block">  <u>第五,走訪看望了部分農村老戰友,對他們的實際生活困難向當地政府做了力所能及反映。</u></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h1> <h1><p class="ql-block">  <u>第六,通過到烈士陵園拍照墓碑、上門走訪核實、網上補充收集等途徑整理出了816工程烈士名單</u>。</p><p class="ql-block">  由于1974年我們部隊撤離白濤時所移交給涪陵民政局的所有816工程烈士資料都已找不到(我到涪陵檔案館也沒找到),我第四次重返白濤時便專門到一碗水烈士陵園對所有墓碑進行了拍照。由于當年的墓碑均為水泥制作,現在好多字跡不清已無法辯認。后我又經過多渠道走訪核實,終于整理出了一份較為完整的烈士名單,成為了現在了解816工程烈士的唯一依據。</p></h1> <h1>  <u>第七,通過和建峰集團共同爭取,終于使816工程在大型歷史文獻紀錄片《大三線》中進行了收尾拍攝,從而使“工程兵五十四師”的內部番號公開展示在了央視的《國家記憶》欄目,體現了祖國和人民不會忘記這支無名英雄部隊。</u></h1> <h1><p class="ql-block">  <u>第八,為搶救五十四師光輝史料和編纂出版五十四師歷史資料叢書先期做了一系列有效的準備工作:</u></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一是在2013年3月西安召開的五十四師第三次戰友聯誼會上,我明確發出了搶救五十四師史料的號召,提出了準備編纂出版《工程兵五十四師歷史回憶錄》叢書的計劃;</p></h1> <p class="ql-block">  </p><h1> 二是為使編纂出版計劃得到有效落實,特邀請出了德高望重、均享受正軍職待遇、現五十四師聯誼會顧問王太元(原五十四師作訓科科長、后任西安武警工程大學訓練部部長)和楊文禮(原五十四師101團團長、后任總參工程維護總隊副總隊長兼總工程師),讓兩位德才兼備、有愛心的老領導掛帥組建了五十四師歷史資料編委會;</h1> <p class="ql-block">  </p><h1> 三是2013年11月同兩位老領導就編纂史書之事專程到北京兵種部匯報走訪,取得了上級領導的理解和支持;</h1> <h1>  四是當建峰集團提出邀請我去參加816景區升級提檔座談會時,我便乘機提出再增加參會人員的要求,建議讓編委主任王太元、主編楊文禮及朱懷華、蔣文艷等編委也一同前往。</h1> <h1>  白濤座談會結束后,又接著爭取到建峰集團的資助,我們先后到了五十四師老兵比較集中的重慶、南京和武漢,走訪老領導,召開老兵座談會,正式開始了老部隊史料的收集工作;</h1> <h1>  五是對各地尚在世的原部隊老領導、知情老同志我們分頭進行了聯絡和重點約稿,收集到了62篇有價值的回憶錄稿件,成為了《神秘的8342部隊》書中的重要內容。</h1> <h1>  第九,為配合央視大型歷史文獻紀錄片《大三線》對816工程的拍攝宣傳,在《大三線》總顧問王春才老主任的鼓勵下,我將多年來所收集到的史料進行整理,自費出版了反映工程兵五十四師光輝歷史《難忘的8342特種兵歲月》一書。</h1><p class="ql-block"> </p> <h1>  為支持此書的出版,《大三線》總顧問王春才老主任戴起老花鏡來,親筆為本書寫出了長篇序言,其醒目的標題是:“五十四師官兵為祖國三線建設也立了大功”。王老解釋說:因為毛澤東主席對工程兵在祖國大西北的“兩彈一星”工程建設已經有過贊譽,他作為當年三線建設的見證者也應該對五十四師轉戰大西南后立新功的這段歷史做出客觀評價。</h1> <h1>  《大三線》總導演劉洪浩也以電視節目導視的結構方式給《難忘》一書寫出了贊語:“一支神秘部隊,一群無名英雄,一個個驚世工程,一顆顆赤誠之心”。</h1> <h1>  國家三線建設研究會《三線風云》叢書主編倪同正在上海也給《難忘》一書提了詞:“功勛垂天地,壯舉泣鬼神。鐵骨鑄重器,碧血柒國魂!”</h1> <h1> <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難忘》一書出版后還受到了不少專家學者的好評。</span></h1> <h1>  如中國社科院當代研究所原主任、現國務院參事室特聘參事、陳云研究中心主任、中國三線建設研究會副會長陳東林稱此書“寫得非常好!不僅是珍貴的史料,而且是充滿激情的愛國主義教材,值得我們好好學習”。當他將我送他的書轉給了他的學生后,還給我回了信:“我的學生在寫816的博士論文,我把書給她了。以后可能還要拜訪您,請多幫助![握手]” </h1><p class="ql-block"> </p> <h1>  習主席辦公室收到本書后也及時回了信:“你近期給習近平主席的信和書收悉,感謝您不顧年邁,不畏勞苦,收集整理了大量珍貴的工程兵歷史資料”。</h1>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span></p><p class="ql-block"><br></p><h1><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現再來回答孫國光老師提出的第二個問題:</span></h1> <h1></h1><h1>  <b>二<i>、<u>難道這也是你們工程兵54師的“革命加拼命”精神</u></i></b>?<br> 答:“革命加拼命”是我們五十四師當年建設816工程時的戰斗口號。這些帶有時代特色、能鼓舞部隊士氣的口號還有好多,如“苦干加巧干”,“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這些都已經收集到《難忘》一書中。</h1><p class="ql-block"> </p> <h1></h1><h1>  而將“革命加拼命”放到“54精神”和“816精神”中去進行表述,那還是我在第一次重返白濤時。<br> 2010年3月15日,我同山西老兵趙瑞瑛、陳云堂、李硯元、任全保、陳貴龍首次重返白濤頗有收獲,正如孫國光老師所記載:“圓夢白濤,消除了當年在816那么拼命干到底值不值的疑慮”。 <br> 當時我們是得知816工程被解宻的消息后想不通,都為當年耗費那么多財力物力,犧牲那么多戰友所建的<span style="font-size: 18px;">工程竟然被棄之不用而</span>惋惜,以為我們當年是白干了,青春熱血為之白流了,所以才決定親自去白濤看個究竟的。</h1> <h1><p>  我們到白濤后受到了建峰集團的熱烈歡迎。副總經理胡林丹親自到涪陵迎接,<span style="font-size: 18px;">董事長兼總經理曾中全親自給我們</span>講816工程解密以及816工程下馬后他們是如何克服重重困難實行改制轉型的,使我們了解到建峰集團確實來之不易——歷經了從做原子彈到種蘑菇、賣雞蛋,再到造化肥的艱難轉型過程。是他們克服各種困難,經過二次創業才在市場經濟的大潮中站穩腳跟,使一個有6000余名職工的大型軍工企業軍轉民又獲得新生,成為了一個集生產、科研、教育、貿易為一體、科工貿相融并具有進出口經營權的綜合性上市公司。816廠之所以能夠成功轉型,并且還有后來如此強大的實力和后勁,都與他們繼承和發揚816艱苦創業精神分不開,我們老兵們聽后倍感欣慰,說明我們當年建設816工程時的那些優良傳統和作風已經后繼有人了。</p></h1> <h1><p>  建峰集團還組織公司中層以上領導召開了歡迎我們的座談會。在座談會上我們講傳統,講當年施工時的艱辛,他們也講自己的艱苦創業轉型過程,相互學習,交流促進,整個會場氣氛熱烈,其樂融融,再現了當年的軍民魚水情。<span style="color: inherit;">  </span></p></h1> <h1>  這次回白濤消除了我們原思想上的疑慮,重新認識到:816工程雖然最終沒能正式投入使用,但它同國家的許多有備無患戰略工程一樣,其定海神針的作用絕不能低估,當時國家投入巨資建設816工程是“備戰、備荒、為人民”的需要。當時如果戰爭真的打了起來816工程肯定就發揮其作用了,只是后來國際形勢發生了變化,和平與發展逐漸成為了主旋律,所以開始為強國夢而建,后來又為求和平而停,這更能彰顯我國堅持和平與發展的信心和力量。實踐也已經證明,我們當年流血犧牲已經換來了國家的強盛和人民的安寧,所以我們當年的血汗并沒有白流,現在還應該無怨無悔。 </h1> <h1>  在那次座談會上,建峰集團領導們一再要求我講一講什么是816精神,我便根據自已的親身體驗作了如下回答:“我們八年打洞留下來的不僅僅是這個物質遺產816軍工洞,更重要的是當年通過816工程建設部隊又凝聚起了一股無堅不摧的力量,煥發出一種可貴的精神,即“忠于祖國、不怕犧牲,艱苦奮斗、知難而進,苦干巧干、無私奉獻的革命加拼命精神,我認為這就是816精神,也是我們的五十四師精神”。所以當我們要離開白濤時,副總經理胡林丹一再對我們講:“你們老兵這次回來把816精神帶回來了,使我們懂得了什么是真正的816精神,我們一定發揚好!世世代代傳下去”。</h1> <h1>  816工程作為三線建設的偉大遺產,其建筑和設計體現了當時國家的最高科技水平;其建設過程體現了在國家安全受到威脅時中華兒女敢于挺身而出,勇于奉獻,不怕犧牲的愛國主義精神;其秘密修建與奉命停建的18年,正好反映了三線建設開始與結束的這段歷史,可謂是中國三線建設“活”的歷史教科書。而816工程的建設者——工程兵五十四師為了祖國和人民,更是將“做隱性埋名人,干驚天動地事”體現得淋漓盡致,真不愧是毛澤東時代人民子弟兵的優秀代表,所以《大三線》總顧問、原國家三線調整辦公室王春才主任在對816工程進行全面考察后便感概地表態說:“偉大的816工程是五十四師永遠的英雄紀念碑!” </h1> <h1>  現在回過頭來看,我第一次重返白濤時所說過的那些話語,既是一個816工程老兵的真情<span style="font-size: 18px;">流露,也</span>是當年老部隊風貌的真實寫照。816工程經過這么多年來的對外開放,已被越來越多的人所接受所深愛,已成為了人們心目中的一座不朽豐碑。在世人的心目中,現在的816,既是一個歷史名詞,也是一段共和國記憶,更是連續幾代人的青春奉獻。816精神實質上就是一種家國情懷,一種愛國主義的艱苦創業奉獻精神,這確實是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這種精神既是當年長征精神、延安精神、后來大慶精神和大寨精神的傳承和發揚,更是我們中華民族永遠立于不敗之地的傳家寶和精神支柱!這種精神不但在建峰集團得到了發揚,而且還一直在我們54師廣大官兵中傳承著,這自然也包括我,直到已經年逾古稀的今天。</h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张家口市| 英山县| 枞阳县| 吴堡县| 榕江县| 浏阳市| 明光市| 新民市| 白河县| 鸡西市| 博乐市| 防城港市| 庆元县| 深水埗区| 吴川市| 丹巴县| 赤城县| 舟山市| 天等县| 华蓥市| 运城市| 磐安县| 五指山市| 泸定县| 区。| 河津市| 柳林县| 大丰市| 沂源县| 增城市| 嵩明县| 咸阳市| 阜新| 涞水县| 鄂托克前旗| 六枝特区| 昂仁县| 吉隆县| 西林县| 慈利县| 靖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