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東廂房作為陳列室,用以陳列文物,擺放家譜,呈現家族杰出人物事跡。從而達到不忘初心,傳承文化,弘揚家風,教育后人的目的。陳列內容具體分七個版塊:</p><p class="ql-block">第一版塊創建家園(前言):主要寫耿氏一族在魏家峪起源;</p><p class="ql-block">第二版塊家譜與傳承:家譜的編纂及意義;</p><p class="ql-block">第三版塊興修家祠:家祠修建的過程及初衷;</p><p class="ql-block">第四版塊家風家訓:家風形成及傳承故事;</p><p class="ql-block">第五版塊人才輩出:寫耿氏家族的杰出代表人物及事跡;</p><p class="ql-block">第六版塊:文物碑刻:用于介紹院內收集的耿麟及其父,祖父等碑文的內容及其歷史價值;</p><p class="ql-block">第七版塊生生不息(結束語):耿氏一族在各地分布情況。</p> <p class="ql-block">第一版塊:創建家園(前言)</p><p class="ql-block">(主要寫耿氏一族在魏家峪起源)</p><p class="ql-block">魏家峪村位于阜平縣東南,地處太行山脈腹地。據《耿氏家譜》記載,大清光緒三年(1877年)我耿氏家族曾合族公立“對節溝西祖塋碑”,此碑文中指出,我耿氏一脈約在明代中期成化年間遷居于此。據說,原先亦有一石碑記載,耿氏西祖塋始祖,一擔挑著所有家當從阜平縣吳王口鄉石灘地村,先到曲陽縣黨城落腳,不久又轉到魏家峪村落戶。但事實究竟如何,當初耿氏先人是從什么地方,具體是什么原因離開原有的故土至此,因年代久遠亦無文字記載已經不可考證,朝代中的政治事件和水旱災荒,都有可能導致他們告別故園,舉足遷徙。</p><p class="ql-block">六百載光陰荏苒,朝代更迭,滄桑變化,我們族人在此開枝散葉,繁衍生息。歲月悠悠,山川為證。一輩又一輩的耿氏先人秉承勤儉持家,以孝為先,修德修業的家風,在這一片熱土上辛勤勞作,艱苦創業,耕讀并重,修德育人,生于斯卻不將未來與報負困于這一方鄉村之地,鼓勵子孫求學上進,心懷大志,服務社會,報效國家,培養出了各行各業的一批又一批優秀人才……</p> <p class="ql-block">第二版塊:家譜與傳承</p><p class="ql-block">(家譜的編纂及意義)</p><p class="ql-block">家譜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古語云:三世不修譜為不孝。家法壞,譜牒尚有遺風;譜牒壞,人家不知來處。故譜不可不修。家譜,是一個家族的生命史,一個家族的百科全書,一個家族、家庭的歷史文化匯總和歷史檔案。后人可由此了解家族的歷史沿革、世系繁衍、人口變遷、居地變遷、每個人的生卒年月日時與婚姻狀況,以及本家族成員在社會生活中的地位、作用和事跡。家譜,是一個家族得以傳承的真實記載。它印證著一個家族血脈的延續,更傳承著祖先的遺訓和期望,是中國人尊宗敬祖的一種信仰,更是家族歸屬的身份證明。一個家族的遷徙傳播過程,被生動地形容為“開枝散葉”。葉落總要歸根,在游子的眼中,家譜就是根的象征。</p><p class="ql-block">我魏家峪耿氏一脈家譜記載始于康熙年間,據現存的文字記載,家譜編纂工作規模比較大有五次,分別為1882年,1915年,1925年,1935年,1999年。這五次編纂過程在家譜序言中有明確記載(包括組織者及主要成員),另外還有幾次編纂沒有留下文字記載,只是從1925年那次編纂家譜序言中推斷得出結論,耿氏家譜在歷史上前后被續編過八次。</p><p class="ql-block">據耿氏家譜記載:</p><p class="ql-block">1882年編纂家譜的主要人員為耿氏第九代后人耿記同</p><p class="ql-block">1915年編纂家譜的主要人員為耿氏第九代后人耿際和</p><p class="ql-block">1925年編纂家譜的主要人員為耿氏第十代后人耿駿生</p><p class="ql-block">1999年編纂家譜的主要人員為耿氏第十三代后人耿俊忠</p><p class="ql-block">當然,家譜的編纂是一項系統工程,參與編纂的不僅是一個人,還有其他耿氏族人,有記載的詳見家譜,就不一一列舉。</p><p class="ql-block">對于編纂家譜的耿氏族人,我們耿氏一脈都應該銘記于心,他們是我耿氏一脈歷史的記錄者,因為有他們的細致工作,才成就我們今天的耿氏家譜;因為這份家譜,才能使我們這支耿氏后人,在傳承幾百年后還能明輩份、排世系、序長幼、辨親疏;才能使我們散居于不同地域的耿氏族人,在尋根時有祖可追,有宗可查。</p><p class="ql-block">家譜對我耿氏一脈傳承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先人曾約定家譜十年修纂一次,但由于經歷清朝,民國時期時局動蕩,編纂家譜未能按當時的規定時間完成,其中間隔時間最長的是第八次,與上一次間隔80余年,耿氏第十三代后人耿俊忠從1999年12月起到2013年2月20日,前后歷經十五年時間,將魏家峪村始于西祖塋先人的全部耿氏族人的資料收集、整理完畢(并且一直在不斷完善中),最終成就了今天這份記錄完整的耿氏家譜。</p><p class="ql-block">家譜是記錄生老病死的資料,家譜編纂工作也應該是動態的,家譜的傳承,應該包括耿氏后人對家譜資料的及時補充和記錄,我們耿氏后人應該承擔起這一重任。</p><p class="ql-block">耿氏家譜簡介:到目前為止家譜已達60萬余字,從清康熙年至今16代人,收錄耿氏子孫1693人,耿氏妻女2604人,共計4297人(未包括女婿等)。編纂一新的耿氏家譜由于時間跨度大,記錄完整,資料齊全,受到了政府部門和歷史文化部門的重視,已于2011年6月14日和2015年5月8日,兩次被國家圖書館收藏;于2016年4月18日,被河北省地方志辦公室收藏;于2016年4月19日,被阜平縣圖書館收藏;于2014年9月5日被耿氏宗親網收藏。</p> <p class="ql-block"><b><i>第三版塊:興修家祠</i></b></p><p class="ql-block">(家祠修建的過程及初衷)</p><p class="ql-block">耿氏家祠概況</p><p class="ql-block">耿氏家祠位于魏家峪村東山腳下,坐北朝南,面積近 200 平方米,自1889年主體竣工已有130余年歷史。家祠初建時的原貌,在家譜中有十分詳盡的記載:“得山之麓,局面雖狹,而依山傍水,氣勢頗覺雄壯,情景亦極幽雅,殆我祖宗在天之靈,欲依附于此也久矣。因立券賣定,謀構北堂四楹,巽(sun)門一間,內龕一所,累三級,外龕四楹,累五級,可容八世木主,分昭穆,排嫡派居中,與世祖相應。”尊之曰“繼述堂”。又由耿麟之長孫十世祖仙洲公擬題內龕匾額曰“尊親閣”,對聯曰“八代詒謀昌燕翼,三朝思錫荷龍章”,以表達對先祖的感念之情。8年后的1897年,又開通家祠南界之路,修造正門屏門各一座。請天津馬元熙孝廉題寫正庭楹聯:“七代肇繁昌當年棣萼聯輝岱岳滇池政績早刊循吏傳,千秋隆孝享后世椒聊蕃衍恒山汦水名門仍守舊家風”。仙洲公又敬書正門匾額曰“耿氏家祠第”。同時把北墻之面涂成照壁形式,復命綺生次兒于壁上書一大‘孝’字”!此后家祠一直受到族人精心守護,族中人每逢正月初一、正月十五、清明節、七月十五、十月初一等重大節日都會定期去祠堂祭祀先祖。家祠做為維系家族血脈關系,傳承家風祖訓,進行祭祀活動的重要場所,在傳承耿氏家訓精神,團結凝聚族人力量,規范引導族人行為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p><p class="ql-block">文革中家祠遭到了嚴重破壞,內部損毀,家祠及各家中所供奉的祖宗神位被毀,家譜作為“四舊”被收交到大隊。耿氏家祠大門被生產隊拆走,做了喂牲口的驢槽,門口的一對石獅子被砸,房屋做了生產隊倉庫。</p><p class="ql-block">修復前家祠內部裝飾全部毀壞,祠堂內祖先牌位消失無蹤,楹聯匾額不知去向,堂內的內龕外龕被搗毀,北墻照壁的“孝”字也不見了蹤影,正門破敗不堪,巽門成了一道豁口,東廂房年久坍塌,只余祠堂三間正房及家祠正門,但也損毀嚴重。</p><p class="ql-block"><i>1、家祠修復的發起與組織</i></p><p class="ql-block">家祠的破壞是文革時期政治環境造成的,十年浩劫破壞的不僅僅是一座古建筑,更重要的是阻斷了耿氏族人與先輩的精神聯接。改革開放以來,傳統文化復蘇,人們宏揚家風,尋根問祖的意識增強,同時隨著經濟的發展,大量族人離鄉謀生,身體上的漂泊也帶動了這種追根問祖的意識。耿氏第十三代后人耿俊忠修殘補缺,續編家譜,期間廣泛聯絡了散落各地的族人,進一步激發了耿氏族人,念祖歸宗的強烈愿望,耿氏族人天各一方,心向故鄉,感念先祖,各述衷腸,其中耿俊岐在阜平吧等網絡媒體上,發表多篇懷念故鄉的文章。這一情感在耿氏族人中引發了共鳴,家祠修復時機日趨成熟,耿俊忠擇時提出家祠修繕的倡議,立即得到廣大族人的響應,修繕家祠的籌劃工作,由此拉開帷幕。</p><p class="ql-block"><i>2、家祠修繕工作機構的成立及職能</i></p><p class="ql-block">2014年成立了耿氏家祠修繕籌備委員會,負責家祠修繕事宜。家祠從募集資金,縣文物保護單位的申請,到具體工程施工都由家祠修繕委員會主導實施。主要職能為:(1)策劃家祠修繕資金募集;(2)捐款的記錄與管理;(3)家祠修繕的具體實施。</p><p class="ql-block"><i>3、家祠修繕資金的籌集及管理情況</i></p><p class="ql-block">2016年清明節期間,家祠修繕籌備委員會利用耿氏族人回鄉祭祖的時機,召集了關于修繕家祠的募集動員大會。大會由耿五一主持,會上耿志光、<span style="font-size: 18px;">耿俊忠、</span>耿立章代表族人分別從不同角度,闡述了關于修繕家祠的意義和籌集資金的辦法,并當場公布了募集資金的專用賬戶,標志著家祠修繕項目就此拉開帷幕。</p><p class="ql-block">為了加強資金管理,保證資金收入支出的安全性,采用兩個措施:一是錢賬分離,二是賬目公開。最大限度保證監管到位,資金安全。賬目管理人為耿志光,負責捐款人及捐款金額的記錄;資金管理人為耿保剛,負責專用賬戶上資金的收支管理(2019年由于耿保剛外出務工原因,賬戶交由耿五一管理)。</p><p class="ql-block">第一筆募集資金在募集大會現場到位,當時族人情緒高漲,現場募集資金達約12萬元,之后募集委員會成員不斷宣傳動員,擴散耿氏家祠修復的計劃和意義,獲得全國各地耿氏族人的支持響應,這樣又陸續接收到族人們的募集資金,截止二期工程結束,共收到來自耿氏后人222人的捐款,金額共計為208299元。</p><p class="ql-block"><i>3、縣級文物保護單位申批過程</i></p><p class="ql-block">申報縣級文物保護單位的工作始于2016年,為了擴大耿氏家祠的社會影響力,獲得政府的政策支持,推進家祠的修繕工程,更為了家祠長遠的發展和保護,決定申報耿氏家祠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于是在募集資金大會之后,由耿俊忠之女耿紅霞及兒媳王京卓,著手開始全面收集整理相關資料,并按有關部門要求在最短時間內,將紙質版申報資料報送至縣文保單位負責人手中。由于阜平縣政府機構改革,人員流動頻繁,申報工作受到嚴重影響,一直停滯不前,期間耿紅霞幾經協商,持續跟進,多方接洽,在歷經三任領導和辦事人員變動后,耿氏家祠終于于2019年8月,獲得阜平縣人民政府批準成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此次申報申批成功,標志著耿氏家祠社會影響進一步增強,家祠修復獲得政策支持,家祠管理納入了政府管理體系,這對于耿氏家祠的未來發展,和長期保護有著重大的意義。(當時一同申報和申批成功的還有石橋和知府大院)</p><p class="ql-block"><i>4、工程施工過程</i></p><p class="ql-block">在家祠獲批正式成為縣文保單位之后,便開始籌劃工程的具體實施。在數次與縣文物局溝通之后,面對修復資金申請無望的情況下,家祠修復委員會決定動用族人自籌資金開展第一期工程。在征得縣文物局同意之后,于2019年10月開始進行家祠修復一期工程。</p><p class="ql-block">經過家祠委員會多次開會討論,在綜合考量諸多因素后,商定由耿氏族人承擔起家祠的工程施工。因耿氏家祠修繕委員會成員分散在全國各地,為保證會議決議精神落實到位,決定由耿五一全面負責工程施工協調,信息溝通,材料采購,款額支付等工作,以確保工程的質量和進度。</p><p class="ql-block">一期工程的主要工作內容為:恢復重建東房兩間、院墻、大門二門、院內地磚的鋪設、大門口地面硬化,以及監視系統的安裝(四個攝像頭)等工程。</p><p class="ql-block">一期工程結束后向縣文物局上報了此情況,并申請要求撥款修復主體工程。對于一期工程完成情況,縣文物局負責人現場勘查后對工程持贊賞態度,但涉及到撥款問題,仍然表示資金困難,在數次溝通之后,錢款仍是難以到位,于是在征得縣文物局同意后,只能采取了與一期施工同樣的修復方案。</p><p class="ql-block">二期工程于2020年10月開始,施工人員仍由工程一期的耿氏族人組織。二期工程工期50天,工程主要內容包括北房三間修復加固,內部簡單裝飾,祖宗牌位的安置,以及現存石碑收集放至家祠院內保護等。</p><p class="ql-block">耿氏家祠修繕的兩期工程,都本著修舊如舊的原則,嚴格按照耿氏家譜中文字所記載規制施工,至家祠完工,耿氏家祠基本上實現了原貌的恢復,并且盡大可能地保留了它的文物價值和歷史價值。</p><p class="ql-block">修繕一新的耿氏家祠,在建成130年后,其作為歷史的見證,文化的載體,對于后人繼承先輩們的優良風尚,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方面必將發揮出重要的作用。</p> <p class="ql-block"><b><i>第四版塊:家風家訓</i></b></p><p class="ql-block">(家風形成及傳承故事)</p><p class="ql-block">家風是一個家庭在世代傳承中,形成的一種穩定的道德規范、傳統習慣、為人之道、生活作風和生活方式的總和,它首先體現的是道德的力量。注重家風建設,是我魏家峪耿氏一脈的立家之本。</p><p class="ql-block">據耿氏家譜記載:魏家峪耿氏先祖盡管家境貧寒,但是以耕讀傳家,重視教育,重視子孫品行的培養,在耿麟、耿天九兄弟靠讀書揚名天下之前,耿氏家族的修養與品行,就已經聲名遠播,廣受贊譽。</p><p class="ql-block">一代又一代的耿氏族人懷揣為國為民的遠大理想,稟承先做人再做事的態度,勤勉努力,德業并進,不以科舉入仕為唯一出路,在各行各業都涌現出很多優秀人才,他們當中有:為國為民操勞一生的云南順寧府知府耿麟、山東榮成縣知縣耿天九,有懸壺濟世救死扶傷的一代名醫耿滇生,有航空先驅國民革命軍航空少將支隊長耿煜曾,有抗日英雄,參加過臺兒莊大戰的中校團長耿煒曾,有曾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軍醫大學政治委員、總后勤部后勤裝備研究院副院長的耿毓桂,有曾任原66軍副軍長、北京軍區調研員、被授予少將軍銜的耿毓棋,有巾幗英雄,先后獲得過三級解放勛章、一級解放獎章和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三級獨立自由勛章的女英雄耿相柏,還有威震敵膽的剿匪女英雄耿田。……可以說是鐘靈酼秀,群星璀璨。正所謂根深葉茂,源正流清。在耿氏家族幾百年香火綿延,人才輩出的過程中,家風家訓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p><p class="ql-block">魏家峪耿氏家訓:“以孝為先,敬修厥德,精勤其業,無怠無荒。”現代釋義:以孝為先,誠懇扎實,涵養品性,加強道德修養,學業事業務必專注勤勉,不可懈怠不可荒廢。</p><p class="ql-block">我耿氏一族良好的家風,幾百年來不但在家族的發展過程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而且歷久彌新,在今天依然符合當代的核心價值觀。這份耿氏家族寶貴的精神財富,值得每一位耿氏后人用心領悟,身體力行,并且代代傳承,發揚光大。</p> <p class="ql-block">第五版塊:人才輩出</p><p class="ql-block">(耿氏家族的杰出代表人物及事跡)</p><p class="ql-block">耿氏族人秉承先祖“以孝為先、敬修厥德,精勤其業,無怠無荒”的訓勉,重視教育,注重德行的培養,使我耿氏族人英才輩出。他們中有清朝的知府、知縣、進士、舉人,有民國時期中國的第一批飛行員、空軍少將,有國共兩黨的抗日將領、有為國捐軀的民族英雄,新中國時期更是涌現了大批的優秀建設者,遍布祖國大地。</p><p class="ql-block">其中代表人物:</p><p class="ql-block">1、耿麟(1789-1847) 耿氏第八代后人。字瑞符,號云亭,行一。自幼孝友性成,家貧好學,即耕樵,亦必攜卷往。由庠生中嘉慶戊寅(1818年)舉人,己卯科(1819年)進士。欽點即用知縣,到外省做官,早期歷任湖北省漢川、江陵、漢陽知縣,多有政績,以清廉親民著稱。在他剛到江陵任知縣時,適值水災,耿麟立刻前往勘驗。別人說沿江泥濘難行,請他稍緩。耿麟說:“數萬生靈,困于涂泥,為之宰,敢安居乎?”于是竹笠草履而出,涉水步行靡不親歷其境,賑濟貧窮無不周至。后來又革除弊政十余條。在他從江陵卸任時,士紳鄉民流泣相送,為其建立生祠。</p><p class="ql-block">有一個巨盜叫作趙魁,橫行江漢,官府抓不到他。耿麟以德感化他,趙魁投案自首,請求死罪。耿麟收他作捕役,擒獲大量盜賊,地方得以安靜。</p><p class="ql-block">后來耿麟升官,歷任隨州知州、云南省路南州知州,又升任普洱府威遠同知。威遠與景東接壤,景東人強悍,屢次侵占威遠地畝,威遠無力與其抗爭,當地民謠說:“牛耕田,馬食谷,我買田產人作主。幾時撥霧見青天,一照群冤不白苦。” 耿麟到任后,調查清楚情況,平反冤案七十余起,威遠境內齊聲歡呼:“今日撥霧見青天矣!”到他在威遠任滿時,無積案,監獄內三年無罪囚。當時林則徐任云貴總督,耿麟是其部下,對于耿麟的才華與政績,林則徐非常認可,于道光二十七年向皇帝遞奏折請求提拔耿麟為順寧知府,并稱耿麟“穩練樸誠,循聲素著,在滇年久,熟諳邊地夷情,以之升補順寧府知府,實堪勝任”。之后,受皇上批準升任順寧府知府,后在任上去世。</p><p class="ql-block">因為耿麟的卓越政績,朝庭加封他為朝議大夫;加封他的祖父為文林郎、奉直大夫、通奉大夫;加封他的父親為文林郎、奉直大夫;加封其夫人為恭人。</p><p class="ql-block">在北京國子監嘉慶24年進士題名碑上,刻有“耿麟直隸阜平縣人”字樣,名次為第三甲賜同進士出身第24名,其中第一名陳嘉謨也是阜平人。此碑至今保存完好,字跡非常清晰。因年代久遠或石質問題,大多數碑字跡已模糊不清或整個石碑大片脫落。——編者2010年5月28日專程參觀、拜訪。</p><p class="ql-block">——下面第一幅圖前排左起第一個碑為嘉慶24年進士題名碑。第二、三幅圖為局部碑文。</p><p class="ql-block">2、耿天九(1816-1882) 耿氏第八代后人。字罄如,號鶴皋,行一。道光丁酉(1837)科拔貢生,咸豐壬子(1852)科中試第25名舉人,同治壬戌(1862)科大挑一等,復挑取東河河工試用,制滿改拔山東以知縣補用,歷署鄒縣、齊東、掖縣知縣,補授榮成縣知縣,光緒丙子(1876)科山東鄉試同考官,欽加同治銜,保舉同知直隸州補用,賞頂戴花翎,恭遇覃恩,誥授通奉大夫。</p><p class="ql-block">擔任榮城知縣期間,處理涉及洋人的成山燈樓一案,他秉公而斷,處置得當,百姓感恩,洋人攝服;擔任齊東知縣期間,北城被黃河沖壞數十丈,縣城岌岌可危,他及時組織人員搶筑堤壩,修補城墻,使縣城洪水泛濫時安然無恙;總辦利津、齊東河工期間,他整日駐守河邊,親自指揮,風霜雨雪不顧,歷時八個月,確保高質量完成了此項工程,而費用只用到預算的一半。</p><p class="ql-block">耿天九未做官之前,曾先后在阜平縣啟秀育才書院,靈壽縣、行唐縣書院任教,他兢兢業業,教書育人,人人稱之為名師;入仕為官之后,他事必躬親,廉潔奉公,為國為民不辭辛苦,是人人稱頌的好官。</p><p class="ql-block">3、耿滇生(1835-1910) 耿氏第十代后人。字子益,又字仙洲,號南池,行一,太學生,清五品銜。于云南出生,性敏強記,經史子集過目不忘,祖父耿麟十分器重他,后來為了替父盡孝道回歸故里,放棄了為文之道。為了服侍生病的祖母,開始精心研究黃帝內經,竟成長為當地的名醫。他經常免費給鄉鄰治病,受到人們的贊譽。曾經在曲陽縣瘟疫暴發時候,不辭辛苦,四處奔波,常常一個夜晚多次起來應診,救活百千人的性命。他在雄縣做幕僚時,有一年夏天暴雨成災,餓殍遍野。耿滇生倡導捐資買席,掩埋了很多死者,一時傳為美談,而他卻絲毫沒有流露出有恩德于人的神色。耿滇生一生器度寬宏,凡事能忍,學識淵博,喜愛古帖名畫,楷書,行書寫得很好,擅長詩歌,重禮節,輕財富,孝敬父母,仁愛大度,在外做幕僚十余年,身上沒有絲毫官場習氣。他堅持祭祖的祭品一定要豐盛、潔凈。倡導為祖塋立,碑記都是他親手楷書,并請當世名人作碑記,以表彰祖宗的功德。兄弟有急難,他都會盡其所能進行幫助。他的這種孝敬父母,友愛朋友的仁愛之心,深受人們的稱贊。</p><p class="ql-block">4、耿步云(1887-1968) 耿氏第十二代后人。行一,字一偉,安徽圣保羅英文中學畢業。由江西考入郵務三等二級郵務員,曾任江西省二等二級郵務員,在江西省當過郵政局長,抗戰時期到西安為甲等郵務員(高級職員)。曾于1934年出資修建了魏家峪村南頭石橋。</p><p class="ql-block">他幼年時在家勞作,看到村南木橋狹小,人畜從橋上墜下者眾多,便立志說當有一天富貴,便重修小橋。后來他在江西郵局工作期間,不忘前言,克勤克儉,積攢薪酬寄回故鄉,他的義舉感動了眾鄉親,大家齊心協力歷經三個月在村南頭建造了一座堅固精美的石橋。此橋方便村人的同時留下一段佳話。此橋已于2019年被阜平縣政府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p><p class="ql-block">耿步云夫婦在文革中慘遭迫害,由于不堪忍受折磨,夫妻兩人于1968年一同自縊身亡。</p><p class="ql-block">5、耿煜曾(二小)(1894-1929) 耿氏第十一代后人。字耀先,行二,大行二。曾任中國第一批航空飛行員,中央航空隊駐豫支隊隊長,國民革命軍航空大隊司令部水飛機第一隊少將隊長。在試驗飛機飛行時,因機器發生故障,失事遇難,享年 36 歲。葬于嶺西八畝地。</p><p class="ql-block">6、耿煒曾(1901-1975) 耿氏第十一代后人。字彤管,行三,大行四。1918年畢業于保定市工業學校染化系,織染廠技師。1925年西北干部學校騎兵科畢業,1927年任馮玉祥部隊騎兵師連長、團參謀、1932年騎兵師調北平,任29軍少校教導參謀。1937 年在北平對日本侵略軍作戰,“七七”事變后,任改編新八軍中校副團長。1940年在臺兒莊對日作戰,戰役勝利后任二團中校團長。1945年10月隨高樹勛在邯鄲起義,改編為民主建國軍,任總參謀部三科團級科長。1947年在石家莊解放軍華北軍政大學學習,后留校任團級軍事教員,曾得過葉劍英校長頒發的“創模獎狀”。1950年轉業到石家莊華大染織公司任化學社社長,1953年下放到天津針織廠化驗室主任。“文革”中備受挫折,癱瘓在床六年。</p><p class="ql-block">7、耿德星(1908-1994) 耿氏第十一代后人。 別名小明子。原民革鎮江市委會駐會副主委。1933年,任國民黨29軍(原為馮玉祥西北軍壓縮改編而成)中校營長,與日寇正面交戰多次。1937年9月,任上校團長,在河北大成縣王口鎮、子牙河等地據險抵擋日軍機械化裝備的兩個聯隊,浴血奮戰十晝夜。同年10月10日的《中央日報》通報嘉獎,并發布了晉升耿德星為少將團長的消息。1948年率部起義參加了中國人民解放軍。1956年從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高級步兵學校,轉業到鎮江市商業局工作。不久被調到民革鎮江市委會機關工作。1980年起,任民革駐會副主委。</p><p class="ql-block">8、耿岱云(1919-1993) 耿氏第十二代后人。字泰安,行一,又名耿耿,1934年入伍,在宋哲元部隊29軍當兵。1937年參加盧溝橋戰役、子牙河戰役、平路等戰役。1938年編為馮玉祥部隊,任班長、排長、連長、上尉分隊長等。1944年西安黃埔軍校第21期畢業。1947年9月畢業回部隊任77軍132師394團二營6連中尉排長。1947年11月調綏靖區平訓班軍士隊任上尉隊長直到起義。1948年11月8日在徐州賈汪全軍起義,后改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34軍102師任警衛連長,后改為南京公安13師任軍訓參謀。參加淮海戰役、渡江戰役,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一次,淮河、渡江紀念章各一枚。1983年離休,任阜平縣政協委員、縣對臺工作小組副組長。</p><p class="ql-block">9、耿毓桂(1919-2006) 耿氏第十二代后人。1935年就讀于河北省立北平高中,同年參加了我黨領導的一二·九抗日救亡運動。1937年2月加入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任北平鏡湖中學區隊的分隊長,不久由史進前和張如三兩位同志介紹,在校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七七事變爆發,參加救護傷員的工作。北平淪陷后,回到家鄉繼續參加抗日斗爭。1937年9月于阜平縣戰地總動員委員會二區動員會任宣傳部長。1937年11月于曲陽縣靈山鎮晉察冀軍區第三軍分區政治部入伍,歷任分區政治部教育干事、組織干事、警衛特務營政治教員,第十一大隊三營政治教導員、第二十團二營政治教導員。1940年8月任第一軍區第二十團二營政治教導員。1941年6月,任第一軍分區教導大隊政治委員,直屬隊總支書記。1942年5月任晉察冀軍區白求恩學校政治處主任,晉察冀軍區衛生部政治處主任,第三軍分區四十二團政治委員,軍區白求恩學校政治委員。解放戰爭時期,歷任白求恩醫科大學副政治委員、晉察冀軍區衛生部政治部主任。1948年7月晉察冀軍區白求恩醫科大學與晉冀魯豫軍區北方醫學院合并為華北軍區華北醫科大學,任政治委員。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任天津軍醫大學(后改為第一軍醫大學)政治委員,第四軍醫大學政治教研室主任,總后勤部后勤裝備研究院副院長。1981年離休。</p><p class="ql-block">10、耿毓棋(1930- ) 耿氏第十二代后人。又名耿毓奇,1945年3月參加八路軍,1946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50年參加抗美援朝戰爭。歷任冀晉軍區教導大隊戰士, 冀晉軍區軍政干校文書,晉察冀軍區第一縱隊司令部作戰科參謀、陸軍第 66軍196師作訓科參謀、副科長、科長、587 團副團長、師副參謀長、參謀長,(其間1961年南京軍事學院畢業),陸軍第 66軍副軍長。1988 年—1990 年6月北京軍區調研員。1988年9月被授予少將軍銜。1990年7月離休。</p><p class="ql-block">11、耿相柏(女)(1920-),耿氏第十二代后人。1937年參加革命,任婦救會主任,1939年參加八路軍,歷任晉察冀軍區被服廠隊長,二分區被服廠指導員、廠長等職,參加了“百團大戰”和歷次反“掃蕩”。解放戰 爭時期參加了解放石家莊、太原、蘭州、寧夏等戰役,組建了華北野戰軍19兵團育英學校。1953年參加抗美援朝戰爭,組建志愿軍安東小學,并任校長。1957年復員,任總參第二招待所總支委員,濟南軍區后勤部機關家屬委員會主任兼支部書記。榮獲三級解放勛章、一級解放獎章和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三級獨立自由勛章。為中國人民解放軍少將況開田之妻。育有子女五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2、耿田(女)(1911-1985年) 耿氏第十二代后人。原名耿霓云,剿匪英雄。父親早逝,家境貧寒,她在10歲時就去地主家當傭人,替父還債。后在其表哥、中共黨員李信仁的影響教育下,從地主家逃出參加了革命。1929年入團,1931年入黨。抗日戰爭時期,在后方作了大量組織工作和婦女工作。1945年 8月赴東北,任呼蘭縣委組織部長兼東三區委書記、巴彥縣婦聯主任、松江省婦聯副主任等職。在呼蘭指揮剿匪戰斗中,膽大心細,智勇雙全,成為聞名遐邇的剿匪女英雄。1946年,在美帝國主義的援助下,國民黨軍隊大舉向東北進攻,占領了山海關、沈陽、長春等地。耿田當時任呼蘭縣東三區區委書記。為了狠狠打擊土匪,耿田組織了六、七十人的區武裝中隊,隨時準備和土匪戰斗。耿田頭戴一頂狗皮帽子,腿上打著綁腿,身上背著短槍,如果不是自己人,誰也不知道她是女人。耿田性格溫和,可打起仗來,卻威風凜凜,多高的馬,她抓住馬鬃,往上一竄就騎上馬背。在耿田的指揮下,從 1946 年 8 月2日到 9 月20 日,不到 50天時間里,區中隊和土匪打了5 仗,共擊斃土匪 24 人,俘虜10人,繳長槍 7 支,手槍 2 支,子彈 300多發,馬 20 匹,解放人質 19 名,打得土匪心驚膽戰,一聽說耿田來了,聞風而逃。</p><p class="ql-block">耿田根據上級“配合軍事剿匪的同時,要進行對土匪的政治瓦解工作”的指示,利用八月十五中秋節這個機會,召開土匪家屬會議,向他們宣傳中國共產黨的政策,指出只要土匪投降,政府將寬大處理。在黨的政策感召下,先后有56人自首。但“諸葛”等少數土匪還在大卜、水師營等地活動。耿田不顧個人生死,決定深入“虎穴”,與匪首談判,以便爭取多數。耿田大義凜然,渾身正氣,向他們提出繳械投降的三個條件:一是必須放下武器,繳械投降,寬大處理,保證不殺。二是徹底交代自己的罪行,老老實實參加生產。三是人員要登記。耿田以黨的政策為感召和匪首談判,獲得了成功,“諸葛”這伙土匪全部投降。從此東三區一帶的土匪基本被消滅,新生的民主政權得到了鞏固和發展。耿田不顧個人安危,深入匪窩,和匪首談判的壯舉,在呼蘭河兩岸到處傳頌。</p><p class="ql-block">1949年1月,出席松江省第一次婦女代表大會,當選為松江省民主婦女聯合會副主任。1950年3月,調任東北紡織廠黨委書記;1951年2月至1953年3月,任遼寧省熊岳印花廠廠長兼黨委書記;1953年3月至1958年4月,任北京光華染織廠廠長兼黨委書記;1958年4月到1963年7月,任北京冶金地質機械廠副廠長;1963年7月至1966年5月,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冶金部地質司處長。</p><p class="ql-block">13、耿表曾(1923-2018)耿氏第十一代后人。1941年6月參加革命,1948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阜平縣第三區干部、縣財政科副科長,南下四支隊一大隊供應科長,青陽縣財政科長,池州專署民法、工商科副科長,太平縣代理縣長,徽州專署財政科長,蕪湖地委副秘書長,績溪縣委第二書記,屯溪塑料廠書記、主任,徽州地區知青辦主任、農林辦副主任,徽州地委黨校副校長、地委副秘書長、秘書長。1983年9月離休,享受司局級待遇和副省長級醫療待遇。</p><p class="ql-block">14、耿玉云(1921-2017) <span style="font-size: 18px;">耿氏第十一代后人。</span>1941年6月參加革命。在河北省靈壽縣陳莊鎮《晉察冀新華書店》即《晉察冀日報》發行科工作。先后又在會計科、材料科工作。1945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48年6月15日,《晉察冀日報》與晉冀魯豫《人民日報》合并成立新的大黨報《人民日報》。耿玉云同志擔任報社經理部材料科長工作。1949年北平解放。耿玉云同志參加了報社到北平,對國民黨《民國日報》的接管工作。</p><p class="ql-block">文革前,耿玉云同志擔任《人民日報》社供應處處長工作。文革后期恢復原職工作。1960年和1978年,耿玉云同志授報社黨組織選派,兩期次在中共中央黨校學習。1980年,耿玉云同志工作考察訪問德國、瑞士兩國。</p><p class="ql-block">耿玉云同志,原行政11級。1983年12月正局級離休,享受副部長級醫療報銷待遇。</p><p class="ql-block">15、耿尚曾(1931-)<span style="font-size: 18px;">耿氏第十一代后人。</span>行一,1947年阜平縣師范肄業,1948年參加革命工作,1949年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察哈爾省銀行文書、會計、科長,張家口市財貿黨委秘書,市委財貿部干事,張家口地委辦公室干事、副主任、主任、副秘書長、秘書長,張家口行署副專員、地委副書記、地委人大工委主任、市人大黨組顧問。1989年榮獲“全國普法先進個人”,2005年榮獲“全國關心下一代先進工作者”、“革命老區建設特別貢獻獎”等。</p><p class="ql-block">16、耿羅章(1923—1992)耿氏第十一代后人。男,漢族,1923年2月出生,河北省行唐縣口頭鎮普塔石村人。1937年12月在原籍加入中國共產黨,1938年8月參加革命工作。</p><p class="ql-block">參加革命工作后,歷任行唐縣二區、一區青救會、縣抗聯會,三、四專區青聯會兒童部部長、宣傳部部長、組織部部長、主任。1947年1月任大同縣委民運部長兼抗聯會主任。1948年8月赴中央黨校學習,任支部書記。結業后任華北局組織部干事。1949年調大同礦務局,歷任一礦黨總支書記兼工會主任、三礦礦長兼黨總支書記、礦務局副局長兼四礦黨委書記。1959年4月調任晉城煤礦籌備處黨委書記,1965年1月任晉城礦務局黨委書記。1969年5月任晉城礦務局革命委員會副主任。1971年7月調入山西省煤炭化工局,任生產建設處處長、局黨委委員。1975年8月任山西省煤礦設計院黨委書記。1978年4月任山西省煤管局政治部主任。1979年6月任山西省煤管局黨委副書記兼紀委書記。1983年6月任山西省煤炭廳顧問。1985年離休。1986年任山西省煤管局系統職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會會長。1992年4月逝世,享年69歲。</p><p class="ql-block">耿羅章一生獻身于黨和國家的革命與建設事業,對黨和人民忠心耿耿,勤奮上進,嚴于律己,堪稱黨和國家的好干部,耿氏家族的楷模!</p><p class="ql-block">17、耿中行 (1946-)<span style="font-size: 18px;">耿氏第十三代后人。</span>博士,教授級高工。曾任空軍航空裝備研究所高級工程師,空軍裝備系統第一個博士后,航空工程學會會員,空軍工程大學兼職教員。</p><p class="ql-block">長期從事空軍航空裝備科研工作,研究領域為航空發動機故障監測與診斷,航空發動機壽命分析。曾參加國家重點科技攻關項目及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的研究工作。參加并主持多項空軍航空裝備重點攻關項目及科研任務,立三等功兩次,獲得軍隊科技進步獎3項。參編了由屈梁生院士主編的“機械故障診斷的理論與方法”。在國際刊物和國際會議上發表論文3篇,其中在IEEE和在The British Journal of NDT上發表的文章被引用次數超過200次。在航空動力學報、中國電機工程學報、機械工程學報、振動工程學報、信號處理、信息與控制等國家一級刊物上發表論文15篇。</p><p class="ql-block">18、耿俊峰(1949-)<span style="font-size: 18px;">耿氏第十三代后人。</span>中共黨員,1975年7月畢業于河北大學外文系,英語專業。1975年7月至1978年4月,在河北固安縣牛駝中學任教。1978年4月至1986年2月,在地質礦產部技術經濟研究院情報研究室工作,任英文翻譯、課題組長。1986年2月至2011月1年,在地質礦產部探礦工程研究所工作,先后擔任情報研究室副主任、主任,國際合作處處長、經貿處處長,所長助理、副所長、所黨委書記(正廳級)等職務。2011年退休。</p><p class="ql-block">先后主持完成(或參加完成)了“國外地質技術經濟文獻匯編” 、“陸殼科學深鉆情報系列” 、“國外超硬材料專利匯編”等科技情報研究項目。其中“陸殼科學深鉆情報系列”獲得地質礦產部科技成果三等獎。在GeoDrilling、Industrial Diamond Review、 《國外勘探技術譯叢》、《探礦工程》、《探礦工程譯叢》等中外專業期刊上翻譯發表各類譯文約150余篇。</p><p class="ql-block">在聯合國亞太地區鉆探、測井、取樣研討會、中美地熱技術討論會、中美石油技術討論會等大型國際專業會議上擔任主要翻譯。</p><p class="ql-block">翻譯出版Diamond DrillingHandbook,China Continental Scientific Drilling Project、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History of Drilling in China、《地熱能源手冊》、等譯著12部。其中Diamond DrillingHandbook(中英文版)獲得地質礦產部科技成果一等獎。1999年獲政府特殊津貼。</p><p class="ql-block">19、耿玉田(1957-)<span style="font-size: 18px;">耿氏第十二代后人。</span>中共黨員。1976年4月參加工作,1983年7月畢業于北京醫學院醫療系,醫學學士,副主任醫師。</p><p class="ql-block">2005年6月畢業于中國人民大學社會與人口學院,法學碩士。</p><p class="ql-block">2000年3月任北京市西城區衛生局局長、黨委副書記,</p><p class="ql-block">2000年9月任北京市計劃生育委員會黨組成員、副主任。</p><p class="ql-block">2003年9月11日任北京市人口和計劃生育委員會黨組成員、副主任。 2014年1月任北京市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黨組成員、副主任。</p><p class="ql-block">20、耿蓮鳳(1944-)耿氏第十三代后人。中國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北京軍區戰友歌舞團演員,少將軍銜。祖籍河北阜平縣魏家峪村。1960年開始從事文藝工作,國家一級演員。1961年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后任北京軍區戰友文工團演員。1980年加入中國共產黨。第八、九屆全國人大代表,第十屆全國政協委員,首都老藝術家協會副會長,中國文化促進會副秘書長,中國關心下一代委員會理事,中國炎黃研究會理事,中國音樂協會會員,北京市關心青少年教育協會副會長,享受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以上只是耿氏后人杰出人士中的一部分,還有很多不平凡的事跡因篇幅有限,不一一列舉,據不完全統計自抗日戰爭以來耿氏后人參加革命工作的有 500 余人。其中處級以上干部 100 余人,師級、廳級干部多人;他們中有知名學者,各級官員,有教育工作者,科技人才和文藝界的翹楚??。他們在各行各業中的驕人成績,是我們耿氏族人的驕傲,也是中華民族的驕傲,希望我們耿氏后人繼承先人們的良好傳統,努力上進,爭取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中做出新的貢獻,涌現出更多的優秀人才。</p> <p class="ql-block"><b><i>第六版塊文物碑刻:</i></b></p><p class="ql-block">據家譜記載,在耿氏祖塋,曾立有數通墓碑,比較有代表性的有受到朝廷封贈的,耿氏第六代耿麟祖父耿校,和耿氏第七代耿麟父親耿受榮的墓碑;有受到朝廷封贈的,耿氏第七代耿天九父親耿受爵的墓碑;還有耿氏第八代耿麟,耿天九的墓碑,以及對節溝西祖塋石碑,東祖塋石碑,耿氏第八代耿鼎九墓碑;耿氏第九代耿記同墓碑;耿氏第十代耿滇生墓碑。</p><p class="ql-block">石碑上的文字都是由當時名人所撰寫,碑文內容詳細介紹了主人公的生平事跡,這些記載為我們后人了解先祖提供了第一手材料。其中耿麟的碑文是由當時的阜平知縣王恵所撰寫,碑額由歷史名人張之洞題寫,碑文中還及次提到了另外一位歷史名人林則徐,這些寶貴資料具有相當重要的歷史價值和文物價值。</p><p class="ql-block">耿氏祖塋的石碑,在文革中遭到破壞,損毀遺失嚴重,家祠修復過程中,經過多方努力,僅尋回五通且有不同程度破損,個別僅剩殘碑,現安置于家祠院內西側。另有相當數量的石碑遭到徹底破壞,或遺失之后缺乏線索無法尋回,殊為可惜,殊為可嘆。</p><p class="ql-block">附:碑文原文(部分)</p><p class="ql-block">1、對節溝西祖塋碑文</p><p class="ql-block">嘗睹木本水源,不僅望祖墓而興慨焉。我耿氏居于阜平之魏家峪村,四百余年矣。特既無冊譜,又無碑記,祖宗之功名、諱字悉無可考。想當初合族公用此地,以后支派日多,地亦葬滿,因各擇葬所。而惟諱邦津者,葬于此山之東,名為東墳,有碑記可考。即東墳行塋之初,亦屬兩支,分南北葬。今南支已絕數世矣。東墳相傳者,惟邦津一支焉。</p><p class="ql-block">夫以合族祖塋四百余年,并無碑記,恐后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故合族公議,立一碑記,復埋石樁于四隅,以為界限。則凡塋中,之一百三十有八墳,與地之四界,日后尚可考焉。</p><p class="ql-block">尤可者墳中樹木,子孫往往視為利,藪(sou)獨不聞周人,思召公甘棠勿伐,況此為祖宗神靈所憑依乎。故公議日后,凡有不為墳中公用,而私有剪伐者,加倍行罰,使其日增月盛,不但可以壯觀膽,且愈顯山川之靈秀,豈不懿歟。 大清光緒三(1877)年歲次丁丑四月上浣榖旦。合族公立。</p><p class="ql-block">2、紹夏(耿校)公碑陰墓志</p><p class="ql-block">皇清敕贈文林郎,誥贈奉直大夫,誥贈通奉大夫,紹夏耿公墓表。</p><p class="ql-block">君諱校,字紹夏,姓耿氏,從九職,世居阜平縣之魏家峪。曾祖奉虎,祖賢,父祿芝,太學生。先妣氏張,母氏谷。公兄弟三人,君其季也。生而天性純厚,篤于孝友。厥初以耕讀開基業,家景不甚充裕,每至束脯艱給,勵其子孫曰:汝等若果發奮成立,即磬吾財產,以佐汝等膏火,吾亦何所顧惜。公之令嗣,長受榮公,邑庠生;次受璽公,太學生;季受爵公,附貢生。長孫麟公,次天九公,皆幼而聰穎,一時鄉黨相譽,若君兩孫天資之卓越,君當及身而睹,其擢巍科,登顯仕,可予賀也。果然麟弱冠成進士,欽點湖北,即用知縣,升遷云南太守,觀察使。天九公,少齡獲萃拔,鄉舉名列前茅,欽派王大臣,挑取一等知縣,莁仕山左,首領刺吏,加級授二品封典。第九孫鼎九公,司鐸廣平府訓導,其余皆獲八膠庠,無一白丁,人頌謂棣萼交輝,因推原根本之篤。</p><p class="ql-block">公令嗣三人,女五人,孫十人,孫女十二人,曾孫二十九人,曾孫女十五人,嫁娶皆名族。以迄曾元云,仍登仕版者繩繩相繼,列黌宮者錚錚有聲,且椒聊繁衍,基業興盛,為泜州名門之冠。自非公積累博厚,流遺深長,磅礴鬰積之氣,至大至剛,曷克若是之長,發其祥也。美哉,封君毓英當世,呈祥后世者,何令人之景慕,一至于此。</p><p class="ql-block">配王夫人,有賢德,喜子孫之進取,督婦姒以勤儉,槽糠自甘怡如也。</p><p class="ql-block">嘉慶己卯(1819)恩科湖北鄉試,洪詔獲售亞元。公長孫云亭公,我房師也,受知最深。其令嗣際清,即公曾孫長,與詔尤相雅愛,及我房師,歸天旋里之日,致書于詔,乞表其曾祖墓,以成其先大夫未竟之志,詔允諾不敢辭,謹就所聞于房師者,略述斑見,以遺后世。且益嘆此公,雖未及身,而顯以兩孫之貴,累贈二品大夫。顯配累贈二品夫人,泉壤榮光,已赫赫千古矣。</p><p class="ql-block">公生于乾隆癸酉(1753)十月二十五日,卒于嘉慶戊寅(1818)正月十八日,春秋六十有六。配王夫人,生于乾隆辛未(1751)十一月二十九日,卒于嘉慶己亥(1815)十二月初五日,春秋六十有五。合葬于對節溝口,鐘毓山先塋之右。潛德幽光死而不朽,直與云爛星輝,同照其燦。即謂公,光遠自他有耀可也。因是而表揚之,以冀不泯,乃公令德云爾。</p><p class="ql-block">賜進士出身,前任云貴總督楚北門下,晚生賈洪詔拜撰并書丹。 </p><p class="ql-block">孫鼎九暨曾孫際清等敬立。光緒二十二(1896)年六月上澣。</p><p class="ql-block">3、云亭(耿麟)公碑陰墓表</p><p class="ql-block">皇清誥授朝議大夫,云南順寧府知府, 云亭公耿府君,誥封楊恭人墓表:</p><p class="ql-block">賜進士出身, 知府銜,敕授文林郎,阜平縣知縣,濟南王蕙蘭拜撰。</p><p class="ql-block">賜進士第,誥授光祿大夫,頭品頂戴,兵部尚書,兼都察院右都御史,總督兩廣,提督軍務,兼理糧餉,姻世晚張之洞頓首,篆額并書。</p><p class="ql-block">公諱麟,字云亭,姓耿氏,先世世居阜平。祖諱校,從九品職,以公貴,贈奉直大夫,后以事累贈通奉大夫。祖妣累贈夫人。父諱受榮,邑庠生,贈如公官。妣彭氏、任氏、郄氏,皆贈恭人。任氏、郄氏無出。庶妣張氏,生子三人,年皆最后于公。</p><p class="ql-block">公彭恭人出也。自少讀書,以穎敏稱。十九歲,補學官弟子。嘉慶(23)戊寅(1818)年,以廩膳生舉于鄉。己卯(1819)成進士,以即用簽,分湖北,補漢川縣知縣,歷署均州、保康,襄陽等。</p><p class="ql-block">篆道光三(1823)年,移署江陵,江水陡發,荊堤漫潰,公請于將軍,急籌安撫,操笠躡履以出,冒雨往返泥淖中七、八日,民德之制衣蓋,以為公籌,公不受,民逾益感且泣。再調漢陽時,川陜初定,游匪竄楚境,出沒不常,公以策誘其渠魁,使偵緝其黨,境內肅然。以卓異,升隨州,未赴任,而遭封君喪,既除服,選授云南路南州知州,旋調署廣西州,州之東曰廣南府,黑猓蠢動,公奉檄馳定之。復命委署永昌府,又署臨安府,未幾升授威遠廳同知。威遠為迤南邊要,民夷雜處,萬山合沓,佃者多景東人,霸踞其地,土人不能爭,公廉得其情,平反七十余案。又創立書院于懸龍寺,親為士子講學。公任威遠,久前后凡五、六年,士民尤謳思焉。又嘗署潽洱府他郎廳,屬坤勇箐地方,游匪黃姓勾結臨安匪徒楊卜剌等,偷挖銀礦、金沙,糾眾互斗,相殘殺,公馳定之。一如廣南大吏稔知公才,繳獲迤南兵備道篆,先是永順、云緬等處,漢回相仇殺,履經剿撫,終未得其要領,侯官林文忠(林則徐)公撫滇,以為非公無可任此事者,委公署順寧府,亂以敉息,文忠(林則徐)公多采公語,以入奏焉。是公,公以微疾,卒于任所,春秋五十有九,時道光二十七(1847)年也。</p><p class="ql-block">公性方嚴,遇事有膽識,其定黑猓之亂也,諸猓以瘴氣方盛,官軍必不至,公單騎造其巢,呼其曉漢語者理諭之,猓突見公皆驚,羅拜聽命。他郎廳之變勢尤張,同事者多為公危之,公曰:匪以利,合屯兵,以防偷挖。使無利可趨,外匪不驅自去,內匪皆有身家,兵至自散矣。觀其不圍城,不覬覦倉庫,是畏官也。今乘其不知虛實,示以威,諭以理,當必瓦解。偕臨安守黃君,及游擊某,率兵直抵山下。群匪屯聚山巔,排槍炮密如櫛,見軍至,吹螺角,槍炮齊鳴,轟擊返奔,兵隨之。公厲聲曰:君畏賊,不畏法也。請整隊,以待余自往諭之,必不累君也。黃君慨然曰:我七十老翁,何惜殘年,請從君行,舍騎而登,賊眾駭顧,既知其為公,有執皂旗者,進曰:小人皆附近鄉團,聞官軍來,恐廠匪抗拒,集此輩捍衛耳。公叱曰:汝何能,吾所以來此者,恐爾誤敵,官軍陷于死爾,群匪稍前,聽公言。公諭之曰:汝等皆吾部民,速歸保村莊,汝無罪,毋從賊自取族滅。眾皆應曰:唯聲動山谷,支老五等失色,遂遁去。當是時,微公事幾怠。公生平,每以智勇定大事,多類此。 </p><p class="ql-block">恭人曲陽人,楊氏太學生名靖遠之仲女。年二十歲歸公,時公方為諸生,困約逾恒人,恭人以勤、以和。公成進士,歷宦滇楚,立聲命于世祿,入優厚,恭人依然如平時。及公身后,囊筪蕭然。恭人經紀喪事,以歸紡績不釋手,見者不知其為貴人也。事翁姑以孝,聞族淵有艱窮者,靡不贊成夫志,以濟恤之,雖貧困不為悔,有人所難能者。以同治六(1867)年卒,年八十矣,明年與公合葬于寶笏山之陽。子五人,長際清廩膳生、次際源廩膳生、次際昌監生、次際光增貢生、次際奎監生。女三人,長適曲陽王孔修,鴻臚寺序班;次適欒州石均,咸豐八(1858)年任貴州都勻府,殉苗匪之難者也;三適本邑顧恩榮,候選訓導。孫二十有一人,曾孫二十人,元孫二人。于戲子姓繁衍云,仍繩繩,蓋公與恭人之德,有以貽之也。天之所以貺公者,其有既乎。</p><p class="ql-block">4、鶴皋(天九)公墓志銘</p><p class="ql-block">蓋聞有干濟者,未必慈祥。擅文章者,不嫻吏治。聲名極盛者,福澤不長。負荷太勞者,身心不健。自非祖宗功德所留,貽山水秀靈所鐘,毓眾美鮮,其為耿公乎。</p><p class="ql-block">公諱,天九,字罄如,號鶴皋,世居阜平縣魏家峪村,名門巨族也。生而聰穎,愛讀書,年十八補弟子員,年二十二得拔貢生。時家道艱難,公上有親,乃筆耕于外,謀升斗為菽水,奉鄉黨以孝友,稱稔(ren)。公素性豁達,不以家累為戚戚然。以食指三百而仰給一人,亦大費心力矣。</p><p class="ql-block">至咸豐壬子(1852)科,鄉試中式二十五名,(同治)壬戌(1862)科大挑一等。復挑取河工,以知縣用,分發東河。否極泰來,今而后宦跡,其歷歷可述也。</p><p class="ql-block">其初委署鄒縣也,捧檄之任,革漕弊,增設義學,重修亞圣廟。尤以逆產地畝租與丁漕并納,民不堪命。格于奉憲,歷任罔敢議,惟公援陜省新章,剴(kai)切敷陳租價,得蒙奏免,百姓至今感頌其膽識,如此其補榮成縣也。值中外交涉事多,掣(che)肘成山燈樓一案,眾情洶洶,賴公彈壓,處置咸得,其宜未釀巨患,民固感恩,洋人亦知,攝服其干濟。</p><p class="ql-block">又如此,其攝齊東縣城,臨黃河,北城為水嚙者,數十丈,沿河堤卑薄,處處可危。公乃鳩集紳民,筑護城,填修補舊堤,躬親督率,不辭勞瘁,工成泛至,得慶安瀾,其先事預防,又如此敘功,賞戴花翎。因蒙奏請,總辦利津、齊東河工。公乃力圖報,稱日駐河,千指授摧攢,閱八月峻事,風霜雨雪不顧也。報銷只原估之半,工堅費省,無絲毫浮冒,其潔已奉公,又如從是役也。得保以同知,直隸州用,先已于鄒縣任。恭遇覃恩,為祖父母、父母及本身,捐請二品封典矣,揚名顯親胥。</p><p class="ql-block">于是乎在庚辰(1880)夏,委權掖縣篆。掖縣詞訟素繁且多越訴。公不憚(煩)瑣,不輕用刑,事無巨細,莫不反復推敲,必使兩造心折,而后斷結案,鮮翻控俗為之變,其慈祥,又如此計。公筮(shi)仕,以素簿書鞅掌,勤勞王事,數十年矣,政簡刑清,處處稱名宦。而當未仕以前,曾歷主講,本邑之啟秀育才書院,及靈壽、行唐書院,傳經闡教,又處處稱名師,此所謂,文章吏治,福澤聲名,眾美兼焉者也。</p><p class="ql-block">光緒八(1882)年二月二十二日戌刻,病卒于益都縣懶柳樹旅次距,生于嘉慶丙子(1815)年三月十七日巳刻,享壽六十有七歲。公子四,長、次及季子俱先公歿。其三少君叔簡,奉公德配郄太夫人,暨承重孫駿生,扶柩歸葬新塋。次年春,叔簡公囑余為銘,銘曰:佳城郁郁,瑞靄蒼蒼,其惟鶴皋之室,既固既安,以利其后嗣。 鄰邑曲陽縣己未(1859)科舉人韓敬修拜撰。</p><p class="ql-block">邑廩生愚甥陳之萬書丹。</p><p class="ql-block">另有:東祖塋碑文,耿受榮,耿受爵,耿滇生,耿記同,耿鼎九碑文略(詳細見家譜記載)</p> <p class="ql-block"><b><i>第七版塊生生不息:(結語)</i></b></p><p class="ql-block">(耿氏一族在各地分布情況。)</p><p class="ql-block">據耿氏家譜記載,目前我耿氏一脈在世的子孫連同妻女約有2200余人,其中在魏家峪村有70戶左右,約200余口人,其他人均散居于全國各地,海外亦有分布。六百年前耿氏先人落戶于魏家峪村時只有先祖一人(或一家幾口),發展時至今日,耿氏一族已成為幾千人的大族,耿氏家族今天的興旺繁榮是十幾代人努力奮斗的結果。</p><p class="ql-block">為了這個結果,我們一輩又一輩的耿氏先人曾櫛風沐雨,白手創業;他們曾聞雞起舞,刻苦讀書;他們曾團結互助,共克時艱;他們曾尊老愛幼,忠恕孝悌:他們曾投身時代,報效國家……歲月滄桑,物換星移,家風家訓,薪火相傳,耿氏后人自當秉承祖訓,弘揚家風,繼往開來,發奮圖強,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征程上做出新的貢獻。如今,在耿氏族人共同努力下,在政府相關部門的領導下,在社會各界的支持下,耿氏家祠已經修復完工。家祠是耿氏家族修身修德、克勤克儉、忠孝傳家的象征;是耿氏族人慎終追遠、懷念先人、教育后人的道場;是耿氏后人在精神上與祖先建立血脈聯結的紐帶。正所謂根深葉茂,源正流清,有了這種精神聯結,我耿氏后人無論身在故鄉還是遠在他鄉,無論是讀書求學還是從政經商,都能心有所屬,不忘來處,從祖先的精神傳承中獲得源源不斷的前進力量,這種力量一定會激勵一代又一代的耿氏后人克紹祖業、弘揚家風,瓜瓞綿綿,蓬勃向上。</p>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九台市|
十堰市|
丁青县|
金阳县|
东海县|
岫岩|
赤壁市|
新干县|
威远县|
巩留县|
桑日县|
南昌市|
宁河县|
武义县|
五华县|
崇仁县|
宁陕县|
灌云县|
寿阳县|
法库县|
遵化市|
九龙县|
田东县|
莲花县|
体育|
泾源县|
遂宁市|
郯城县|
定南县|
镇沅|
修文县|
济阳县|
任丘市|
华池县|
晋江市|
房产|
荆州市|
巴彦淖尔市|
呼和浩特市|
富平县|
许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