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波多野结衣结婚了吗,JAPANESE50MATURE亂倫,美女视频黄网站免费观看

【浙東唐詩之路】解讀天臺山國清寺

春曉

<p class="ql-block">一座天臺山,半部全唐詩</p> <p class="ql-block">徐霞客游記開篇地</p><p class="ql-block">唐詩之路目的地</p><p class="ql-block">519中國旅游日起源地</p><p class="ql-block">牧羊女山上唱歌,覺遠與僧人們在山下提著尖底木桶挑水練功被狗追.......</p><p class="ql-block">一部電影《少林寺》,紅了李連杰,火了少林寺,留下天臺山的美好回憶..........</p> <p class="ql-block">五山十剎——“五朝十帝”國清寺</p> <p class="ql-block">深山藏古剎,尋幽國清寺</p><p class="ql-block">國清寺的影響力遠及海內外,鑒真東渡時也曾朝拜國清寺。</p> <p class="ql-block">登千米高山 賞千年杜鵑</p><p class="ql-block">觀千畝花海 訪千年古寺</p> <p class="ql-block">【石梁飛瀑】</p><p class="ql-block"> 牧羊女站在石梁飛瀑下揮著草帽含淚送別的場景,是無數《少林寺》迷心中最動情的一幕...</p><p class="ql-block"> 還有武僧提著尖底桶在石頭上飛跑的那個練功片段,都是在石梁拍攝。</p> <p class="ql-block">天臺山徐霞客古道——中國十大杜鵑花圣地</p><p class="ql-block">【活動亮點】</p><p class="ql-block">1、天臺山華頂杜鵑花為“中國十大賞杜鵑花圣地”,“人間四月芳菲飛,五月杜鵑始盛開。”4月底至五月初華頂數百畝云錦杜鵑競相開放,形成一片五彩繽紛的花海,遠遠望去,似錦似霞,璀璨奪目,云錦杜鵑因此得名。</p><p class="ql-block">2、天臺山徐霞客古道被評為長三角古道之首,是古代寧海通往天臺的要道,約建于唐代,是當年徐霞客周游全國的起步點。</p><p class="ql-block">3、隋代古剎國清寺不僅僅是一座千年古剎,還是一座“養在深閨無人識”古寺</p><p class="ql-block">4、華頂杜鵑在千米海拔的高山上綿延幾百畝,不同于一般杜鵑,平均樹齡300年歲,最老一棵2000歲,其樹之古,其花之艷,堪為“華夏一絕”。</p> <p class="ql-block">【中國旅游日】</p><p class="ql-block">每年的5月19日,非法定節假日。</p><p class="ql-block">該節日起源于2001年5月19日,浙江寧海人麻紹勤以寧海徐霞客旅游俱樂部的名義,向社會發出設立“中國旅游日”的倡議,建議《徐霞客游記》首篇《游天臺山日記》開篇之日(5月19日)定名為中國旅游日。</p><p class="ql-block"> 徐霞客是中國旅游界當之無愧的先驅和人文品牌,2011年4月12日,國家旅游局宣布5月19日為“中國旅游日”。</p> <p class="ql-block">《歷史上今天》選錄 </p><p class="ql-block">(3月8日)</p><p class="ql-block">徐霞客</p><p class="ql-block">1641年3月8日,徐霞客逝世。</p><p class="ql-block">徐霞客,名弘祖,字振之,號霞客</p><p class="ql-block">,江蘇江陰縣人。明代地理學家、旅行家和文學家。</p><p class="ql-block"> 他幼年好學,博覽圖經地志,因見明末政治黑暗,不愿入仕,專心從事旅行。</p><p class="ql-block"> 徐霞客從21歲開始游歷祖國名山大山,30多年間足跡遍及除東北、西北外的大半個中國,將實地考察寫成浙游日記、楚游日記、粵西游日記、濱游日記等等。</p><p class="ql-block"> 后人把這些游歷日記整理匯編成60萬字的地理名著《徐霞客游記》,首刊于1776年,成為世界上第一部系統記載巖溶地貌的巨著。</p><p class="ql-block">注:《徐霞客游記》首篇,《游天臺山日記》的開篇之日(5月19日),己定名為中國旅游日。</p><p class="ql-block"> 徐霞客墓,在江陰市馬鎮鄉南腸歧村,墓前立花崗石碑,上端橫書“十七世”,中間直書“明高士霞客徐公之墓”。</p> <p class="ql-block">  我要走遍大好河山,讓走過的路,都成為人生最精彩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1613年農歷三月三十日至四月初八日,徐霞客在天臺山游歷了9天。這是他第一次游覽天臺山。 農歷三月三十日,徐霞客從當時的寧海縣城西門出城,向天臺山出發......</p><p class="ql-block"> 心之所向,素履以往。徐霞客用此后三十年的時光,書寫了一段游歷傳奇。</p><p class="ql-block"> 漢代張騫、大唐玄奘、元代耶律楚材,這三人都曾受皇命游歷天下。而徐霞客只是江陰一介布衣,無意功名,竹杖芒鞋,一蓑煙雨,就做到了這三人曾做到的事。</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歷經萬般磨難,他發現了諸多奇景,比如嵩山西溝、麻葉溶洞、金沙江、香格里拉……</p><p class="ql-block"> 無論行程多么疲勞,跋涉多么艱辛,無論是露宿荒野,還是住在破廟,無論是尋訪人跡罕至的惡山惡水,還是荒涼蕭索的窮鄉僻壤,每晚臨睡前,他都會點起油燈,堅持記下一天的所見所聞。</p><p class="ql-block"> 這些珍貴的地理考察記錄,就是被后人譽為“世間真文字、大文字、奇文字”的《徐霞客游記》。</p> <p class="ql-block">在徐霞客30多年的游歷生涯中,他的足跡遍及蘇、浙、魯、湘、川、兩廣、云貴等21個省市,考察了無數的名山大川,他成了中國洞穴探測之父、中國喀斯特地貌研究之父、中國地理學之父。</p><p class="ql-block">他的著作《徐霞客游記》,被稱為“古今中外第一游記”。</p><p class="ql-block">為紀念徐霞客對中國地理探索做出的巨大貢獻,國務院將每年5月19日定為“中國旅游日”。也正是因為這一天,徐霞客寫出了游歷天下的第一篇游記。</p> <p class="ql-block">國清寺是一座環繞著眾多歷史傳奇的寺院。</p> <p class="ql-block">【修建國清寺溯源】</p><p class="ql-block"> 1973年,日本首相田中角榮訪問中國。田中的母親是天臺宗虔誠的信徒,首相訪華之前,母親要他代自己到天臺山國清寺朝拜祖庭,當田中首相表示這個愿望后,周恩來總理與天臺縣有關部門聯系,得知國清寺一片破敗,根本無法接待。他婉言對田中首相說,天臺山上的道路和國清寺建筑正在整修,時間緊張來不及安排,田中首相也明白中國文革的現狀,也不說多話。</p><p class="ql-block"> 1973年,受周總理指示,國家外交部和宗教居一行四人,到天臺山實地了解國清寺現狀,寫出專門報告。經周總理的批準,天臺縣設立了修復國清寺的專門機構,北京文物管理處、北京故宮博物院、雍和宮、國家文物局等給予大力支持,一些珍貴的文物被調運至天臺,一共有140余件,用整整二節火車皮裝運,其包裝所用的木材就用了70多個立方。</p> <p class="ql-block"> 公元598年,天臺國清寺開建,公元601年建成。從公元七世紀到今天,是一段足夠任何變故發生的漫長歲月。</p><p class="ql-block"> 經歷了王朝興廢帝王更迭,經歷了屢毀屢建劫后重生,國清寺更像它懷抱中的那株隋代古梅,盡管留下了歲月沖刷的滄桑痕跡,卻依然春華秋實,活成了一個傳奇。</p><p class="ql-block"> 史載與國清寺有關的至少有八個皇帝是:隋煬帝楊廣、唐武宗李炎、宋真宗趙恒、宋高宗趙構、明太祖朱元璋、清圣祖康熙、清世宗雍正、清高宗乾隆。</p> <p class="ql-block">【七佛塔】</p><p class="ql-block"> 這七座小佛塔供奉過去七佛,俗稱七佛塔,塔面上刻著過去七佛的名號。日本著名的“國東塔”,就是以國清寺的七佛塔為祖型而建造的。在七佛塔的上方有一塊方形墓碑,是唐一行禪師的衣冠冢。</p><p class="ql-block"> 一行禪師曾入國清寺拜師學習算法,對國清寺留戀萬分,希望常住于此,因此后人就在此立了衣冠冢來紀念他,這也是全國目前僅存的一座一行禪師衣冠冢。</p> <p class="ql-block"> 國清寺與皇家之間的神秘聯系,從它還是一份圖樣時就開始了。</p><p class="ql-block"> 當時的晉王、后來的隋煬帝楊廣,與高僧智者大師的關系非常密切。為了完成大師遺愿,他派員按照智者大師生前設計的圖樣督造了這座寺廟,初名天臺寺。公元605年,楊廣即位為隋煬帝,敕賜“國清寺”。</p> <p class="ql-block">  在國清寺前的照壁上,題寫著“隋代古剎”四個大字。不過,其中的“隋”字的右半邊卻少了“工”部,直接寫作“有”。這樣一座聞名遐邇的古剎,為什么題寫出這樣一個奇怪的“錯別字”?</p><p class="ql-block"> 當地旅游部門的工作人員告訴我們。其實這是隋代古字,是“隋”的通假字,為了避隋的國號名諱,故意少掉“工”部。照壁采用古字。正為體現其隋代古剎的特色。</p> <p class="ql-block">中國旅游日</p><p class="ql-block"> 源自紀念徐霞客,源自浙東天臺山</p><p class="ql-block"> 400多年前,徐霞客從天臺山開啟他的旅行生涯,先后三次來游,寫下來了兩篇游記。再上溯至一千多年前的唐朝,有近400位詩人慕名來到天臺山,他們寫下1200余首描繪天臺山的壯麗詩篇。</p> <p class="ql-block">踏遍青山人未老,風景這邊獨好。</p><p class="ql-block">這一生所有走過的路,都是徐霞客對人生最好的紀念。</p> <p class="ql-block">五岳歸來不看山,瓊臺歸來不看谷</p><p class="ql-block">這便是浙東絕美峽谷——瓊臺仙谷。</p> <p class="ql-block"> 天臺是徐霞客游記的開篇地。在天臺山水早已聲名遠播的明代,他三入天臺,并前后留下了兩篇天臺山游記,在他的傳世著作《徐霞客游記》中,他將《游天臺山日記》放在首篇,向世人生動、細致地描繪了天臺的萬種風情。</p> <p class="ql-block">  徐霞客《游天臺山日記》已編入人民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的普通高中教科書必修《語文讀本》上冊。</p> <p class="ql-block">《游天臺山日記》是游記中的典范之作,文筆優美,文風樸實,描寫細致,語言精準,是文質兼美的佳作。</p><p class="ql-block"> 尤其“中國旅游日”的設立,更將明代徐霞客與當下的旅游緊密結合在一起,富有文化內涵。這篇游記能為學生增加不少新的啟迪和教育。該文雖寫在明代,但用了不少接近現代口語的語言,對已有一定文言文基礎的中學生來說,難易適度。</p> <p class="ql-block">  學生們在《語文讀本》中讀到這篇游記,從而能夠了解浙江天臺山和游圣徐霞客的特殊關系。</p> <p class="ql-block">  繼《游天臺山日記》編入新編高一語文教材重大成果,2019年9月1日,這本《語文》書已在北京、上海等六省市率先使用,2020至2021年已在全國統一使用,霞客文化的種子也將隨著這本書不斷播種在一代代學生心中!</p> <p class="ql-block">【往●事】電影少林寺在天臺山拍攝</p> <p class="ql-block">  嵩山少林寺建于北魏大和十九年,歷史上曾興盛一時,1400多年來,幾經興衰,已三次遭火。</p><p class="ql-block"> 第一次在隋朝,第二次在清朝,第三次是1928年,被國民黨軍閥石友三一把火燒了大部分建筑,損失不少珍貴文物。只有幾個佛殿幸存下來。</p><p class="ql-block"> 至上世紀八十年代,由于年久失修,特別是經過十年內亂,古寺已難復舊貌。</p> <p class="ql-block">嵩岳少林寺塔林</p> <p class="ql-block">  1981年,16歲的李連杰被導演張鑫炎相中,出演香港中原電影公司的影片《少林寺》中的主角覺遠和尚,李連杰的武打功夫技驚四座,讓他一炮而紅。</p><p class="ql-block"> 1982年,《少林寺》公映,內地以當時一毛的票價,累計票房高達一億以上,相當于十億人次觀看。</p> <p class="ql-block"> 許多人去少林寺看了后,在附近到處找電影中瀑布,結果一無所獲,他們哪知道這瀑布是在千里之外的浙江省天臺縣境內,叫石梁飛瀑;</p><p class="ql-block"> 而在中原的少林寺邊上根本沒有這樣的風景。記憶中最深的是僧人們雙手提著尖底桶到石梁橋下取水,“李連杰”與牧羊女在橋下“秀恩愛”的鏡頭。</p> <p class="ql-block">  國清寺的提前整修,得益于周恩來總理和“中日邦交”。1972年的日本首相田中角榮來訪,讓周總理知道了“天臺山國清寺”,也讓同樣破舊不堪的國清寺能獲得新生,坊間的30萬元錢和“一火車皮文物”一下子提升了國清寺的檔次。在全國算唯一能在文革時期得到整修的寺院。</p> <p class="ql-block">  除山門、塔林等幾景外,其余都是在全國各地的名勝古跡、古寺拍攝的。</p><p class="ql-block"> 其中有80多個鏡頭是在浙江天臺山拍攝的。比如眾僧練習“挑水不用擔”的鏡頭,覺遠受戒的鏡頭,分別是在石梁飛瀑和國清寺拍攝的印象最深的是僧人們雙手提著尖底桶到石梁橋下打水。</p> <p class="ql-block">  1982年,一部電影《少林寺》,紅了李連杰,火了少林寺,留下天臺山的美好回憶。</p><p class="ql-block"> 翻開歷史,了解影片幕后故事,讓我們幾多感慨,幾多遐想。當年少林寺還沒有整修,只留下一片殘墻破瓦,劇組只能到把修繕一新的國清寺換成少林寺。</p><p class="ql-block"> 不只是山水取景自天臺山,就連少林寺的部分取景都源自天臺山國清寺……</p><p class="ql-block"> 因為拍電影時文革浩劫剛結束不久,當時嵩山少林寺仍未修繕,而天臺山國清寺因為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榮來訪時指名要參拜,所以在國內眾多名寺中,被首先于1975年修復。《少林寺》劇組最后選定了國清寺來拍,在當時也差不多是唯一的可選項了。</p> <p class="ql-block">  晶瑩剔透的臉,明如秋水的眼,純如銀鈴的笑聲,純潔無瑕的氣質,丁嵐的美是如今娛樂圈的人造美女們無法比擬的。</p><p class="ql-block"> 歌詞“莫道女兒嬌,無暇有奇巧,冬去春來十六載,黃花正年少”正是丁嵐當年的真實寫照</p> <p class="ql-block">日出嵩山坳</p><p class="ql-block">晨鐘驚飛鳥</p><p class="ql-block">林間小溪水潺潺</p><p class="ql-block">坡上青青草</p><p class="ql-block">野果香山花俏</p><p class="ql-block">狗兒跳羊兒跑</p><p class="ql-block">舉起鞭兒輕輕搖</p><p class="ql-block">小曲滿山飄</p><p class="ql-block">滿山飄........</p> <p class="ql-block">  深愛里面的演員,還有主題曲,更深愛里面的風景。相對于少林寺,我更喜歡國清寺的沉穩大氣 。</p> <p class="ql-block">  天臺宗是中國佛教第一個宗派</p> <p class="ql-block">國清寺是中國佛教天臺宗唯一祖庭&nbsp;</p> <p class="ql-block">深山藏古剎,尋幽國清寺;</p> <p class="ql-block">五山十剎——“五朝十帝”國清寺</p><p class="ql-block">官寺位次: 十剎第10位</p><p class="ql-block">創建時間:隋開皇十八年(598年)</p><p class="ql-block">開放時間:06:00-16:00&nbsp;</p><p class="ql-block">寺院歷史: 1421年</p><p class="ql-block">國清寺始建于隋開皇十八年(598年),初名天臺寺,后取“寺若成,國即清”,改名為國清寺。建此寺是隋代高僧智顗的遺愿。</p><p class="ql-block">智顗創立中國佛教宗派史上第一個宗派——天臺宗。世壽六十歲,生平造寺36所。</p> <p class="ql-block"> 國清寺始是依據天臺宗創始人智顗親手所畫的樣式所建的。</p><p class="ql-block"> 自開創“天臺宗”后,智顗一直想建一寺廟,作為該宗的正式祖庭,但囿于資金,一直未動工。他在臨終遺書中言:“不見寺成,瞑目為恨”。晉王楊廣見書,甚為感動,遂派司馬王弘監造國清寺。初建的國清寺在大雄寶殿后面約100米處的八桂峰前山坡上。</p> <p class="ql-block"> 天臺宗的開宗祖師智顗,一般人們稱他為智者大師。他在天臺山弘法的二十多年時間,不但開創了佛教東傳后第一個本土化宗派天臺宗,并且在天臺山創建了12座道場,包括國清寺就是按照他生前所繪制的一張設計草圖建造而成。</p><p class="ql-block"> 智者大師逝世的一年后,晉王楊廣依天臺宗創始人智顗的遺愿建造而成——作為天臺宗的根本道場。這里也是日本,韓國佛教天臺宗信徒所公認的天臺宗祖庭。</p> <p class="ql-block">  “大雄寶殿”四個蒼勁大字,是著名佛教領袖趙樸初先生所書。豎寫以表皇家規格,體現國清寺皇家寺院之地位。</p> <p class="ql-block">國清寺的影響遠及海內外。鑒真東渡時曾朝拜國清寺。</p> <p class="ql-block">伽藍殿中求一夢</p><p class="ql-block"> 國清寺極有特色的一座大殿,便是伽藍殿。伽藍殿供奉的是天臺宗佛法護法神、也是國清寺的護法神——伽藍菩薩。這位菩薩有一個極為神奇的能力,就是以一種極為特殊的形式開示眾生——夢中顯靈。</p><p class="ql-block"> 相傳,如果內心有什么困惑,只要來到伽藍殿虔心參拜,并在伽藍菩薩面前睡上一晚,菩薩就會在你的夢里告知答案,非常靈驗。</p><p class="ql-block">因而從古至今,曾有無數信徒帶著鋪蓋來到伽藍殿虔誠謁拜,渴求開明一夢。</p> <p class="ql-block">  現在只要每年伽藍菩薩誕辰日的夜晚可以呆在這里。要是心里有疑惑,可以過來請教菩薩。</p><p class="ql-block">道士菩薩</p><p class="ql-block">一入伽藍殿,便見到出乎意料的一尊佛像——作為國清寺護法神的伽藍菩薩,身上居然穿了一件道袍。</p><p class="ql-block"> 原來,這位伽藍菩薩原本是周靈王的太子,后因與周靈王政見不和而被廢儲,出家做了道士。他云游四海不斷修行,遠游在天臺山時偶然聽到智顗大師講經,頓時大徹大悟,心甘情愿皈依佛門,護持佛法。后世因其功德,奉他為伽藍菩薩,成為佛道融合的“道士菩薩”。</p><p class="ql-block"> 天臺山高大幽深,靈氣匯聚,自古佛家、道家在此都有道場。國清寺供奉的伽藍菩薩,正是見證了天臺山佛道睦居的和諧局面。</p> <p class="ql-block">  以下是國清寺景區的官方講解詞</p> <p class="ql-block">游覽路線:</p><p class="ql-block"> 停車場—觀景臺—七佛塔—寒拾亭—教觀總持—雙澗回瀾—一行到此水西流—隋代古剎—山門—彌勒殿—雨花殿—大雄寶殿—梅亭—法乳千秋亭—藥師殿—觀音殿—中韓天臺宗祖師紀念堂—經幢—三賢殿—妙法堂—文物室—羅漢堂—三圣殿—安養堂—獨筆鵝字碑—伽藍殿—魚樂國</p> <p class="ql-block">國清寺是近5年來浙江省首個取消門票的5A級旅游景區。免費開放,不設門檻,秉承初心。讓更多信奉佛教和天臺宗的香客,能夠懷著信仰不遠萬里也愿前來禮佛參拜。</p> <p class="ql-block">  【國清寺山門】</p><p class="ql-block"> 寺前照壁寫著“陏代古剎”四個大字,出自前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先生的手筆。“陏”是個古字,相傳隋朝的開國皇帝楊堅在前朝的封號為“隨國公”,立國后便沿用自己的封號,取國號為“隨”,走字底有奔波一意,為保國運亨通,長治久安,隋文帝便在開皇九年,統一天下之后,將“隨”字的走字底去掉,成了“陏”。趙老在題字時用了隋代時期的寫法,目的就是為了彰顯這是一座始建于隋朝的千年古剎。</p> <p class="ql-block">  創立者叫智顗,南朝人,因給晉王楊廣授過菩薩戒而被尊稱為智者大師。智者擅長講經說法,被佛學界公認為東方的釋迦牟尼,地位崇高。</p><p class="ql-block"> 公元575年,智者大師入天臺山隱修,在此建了十二座道場。國清寺由楊廣根據智者大師親手繪制的藍圖,按照皇家寺院的規格所建,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了。</p> <p class="ql-block"> 站立山門前,我們能看到門上懸“國清講寺”匾額,“講”字說明該寺是以講經說法為主的寺院,重佛學研究,區別于重修禪的“禪寺”和重清規戒律的“律寺”。</p><p class="ql-block"> 國清寺建寺初始稱“天臺寺”,后因定光禪師的一句偈語“寺若成,國即清”而更名為“國清寺”,寓意國家清明,盛世太平。</p><p class="ql-block"> 楹聯概括了寺院悠久的歷史,清幽的環境和深遠的影響。</p> <p class="ql-block"> 因國清寺是日本天臺宗的祖庭,為促進兩國邦交和天臺宗文化交流,1973年,周恩來總理親自批文,撥款30萬,從北京選送了95件珍貴文物過來,重新整修了國清寺。</p><p class="ql-block"> 現在我們眼前的這對漢白玉石獅就是當年這批文物中的一件,是清代珍貴文物。</p> <p class="ql-block">【豐干橋】</p><p class="ql-block"> 這座單拱石橋叫豐干橋,始建于宋代,為紀念唐代國清寺高僧豐干而建的,于清乾隆年間重修過。走過石橋便可清晰地看到國清寺的照壁。</p><p class="ql-block"> 古人認為“山環水繞必有氣”,國清寺所在的位置正好符合選址標準,周圍五峰圍繞,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四靈獸俱全,西北方向的映霞峰能在冬季擋住凜冽的西北風,東南面又無山峰遮擋,剛好能使夏季東南風徐徐進入,冬暖夏涼,是一塊難得的風水寶地。</p> <p class="ql-block">  國清寺有隋梅一株,在大雄寶殿右側,由隋代高僧、天臺宗五祖章安灌頂大師手植。據考證,隋梅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是中國國內三株最古老的梅樹之一。</p> <p class="ql-block">  著名的王羲之獨筆“鵝”字碑。</p><p class="ql-block"> 國清寺西南側的放生池,有一個充滿雅趣的名字“魚樂國”,就是以明朝大書法家董其昌在此留下的手跡而命名。</p> <p class="ql-block">  【三賢殿】</p><p class="ql-block"> 三賢殿里供奉著豐干、拾得和寒山三位賢人。豐干是唐代國清寺的高僧,因他的坐騎是一只老虎,因此這里原名也叫“虎嘯堂”,這位手握掃帚的僧人叫“拾得”,拾得是豐干撿來的棄嬰,后在國清寺出家為僧。身后背著一個竹筒的這位就是寒山子,與拾得是好友,世人并稱為“寒山拾得”。</p><p class="ql-block"> 當年,寒山曾在蘇州“妙利普明塔院”(也就是后來的寒山寺)停留過一段時間,拾得前往探望,并以一朵荷花為禮物相贈好友,寒山知好友遠道而來,便捧食盒出門迎接,荷花的“荷”與食盒的“盒”,取其諧音,后人便稱他們二位為“和合二仙”。天臺民間尚流傳著懸掛二位畫像的婚俗,以示夫妻和睦,家庭幸福。</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寒山還是中國白話詩文的開山鼻祖,他以通俗上口的表述寫出了許多極富哲理的詩文,現傳世的有三百余首,收集在《寒山子詩集》中。</p><p class="ql-block"> 其中最為著名的是門口的這段《寒山問拾得》。寒山問拾得:“世間有人謗我、欺我、辱我、笑我、輕我、賤我、惡我、騙我,如何處治乎?”拾得曰:“只要忍他、讓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幾年你且看他。”</p><p class="ql-block"> 細細品味,豁達,開闊的胸懷躍然紙上,極富人生哲理!</p> <p class="ql-block">國清寺之于天臺,就像是西湖之于杭州。</p><p class="ql-block">來到天臺,當地人總要帶你逛一圈國清寺。</p><p class="ql-block">作為漢化佛教第一宗,</p><p class="ql-block">寺內香火很旺,但不嘈雜擁擠。</p><p class="ql-block">沒人拉你算命,沒人拉你買香。</p> <p class="ql-block">一進國清寺你便會被參天古樹與潺潺溪流所折服,清幽、空靈、寂靜、自在,</p><p class="ql-block">寺院的山墻綿延在斑駁的光影里,</p><p class="ql-block">一片一瓦、一草一木都向來者講述著久遠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國清寺的素齋非常有名,</p><p class="ql-block">《舌尖上的中國》里就專門提到過國清寺僧人們自制的豆腐干和自種的大白菜,味道鮮美而清靈。</p><p class="ql-block"> 國清寺的齋堂中午和晚上都有飯票出售,價格低的不可思議,兩元一位。菜據說都是寺院的僧人自種的,吃飽為止,不可浪費。吃完記得要把碗筷洗凈,放歸原處。</p> <p class="ql-block">天臺國清寺內品味“鵝”字碑 </p><p class="ql-block"> 從小就聽說王羲之書“鵝”字,因為羲之愛鵝,便用書法和那個養鵝的山陰道士進行交換,羲之愛鵝,美談傳千古。</p><p class="ql-block"> 浙江有兩個"一筆鵝"字,一個在紹興,一個在天臺國清寺;</p> <p class="ql-block">王羲之的“鵝”字</p><p class="ql-block"> 相傳,清末書法家曹掄選曾夜宿國清寺。</p><p class="ql-block">夜半時分,他正在燈下練字,忽聽窗外巨響,有光一閃而過。曹掄選隨手將硯臺擲出窗外,響聲、光芒皆消失不見,于是他掌燈出來四下張望,并無異動,便撿回所擲硯臺,卻發現原本粗糙的石制硯臺竟變得光潔如玉。</p><p class="ql-block"> 曹掄選忙向土中挖掘,掘出王羲之半塊“鵝”殘字碑。后來,曹掄選苦練七年書法,日夜臨摹王羲之碑帖,最終補全“鵝”字。</p><p class="ql-block"> 如今,這塊石碑就矗立在國清寺院內,我們尋覓良久都沒有找到,卻在從羅漢堂往中線走的過程中驀然偶遇。</p> <p class="ql-block"> 華頂杜鵑是浙江植物學家丁炳揚先生在1990年發現并發表的杜鵑花屬的一個新種,是浙江省特有物種。 </p><p class="ql-block"> 最早的華頂杜鵑在天臺縣的華頂山上被發現,那里自然分布了200余棵。因此以華頂山來命名。</p> <p class="ql-block">  華頂杜鵑與華頂云錦杜鵑的區別點:</p><p class="ql-block"> 1??華頂杜鵑是以天臺山華頂來命名;先開花后長葉,給北方的杜鵑花長得差不多,花期較短。</p><p class="ql-block"> 2??華頂景區盛開的云錦杜鵑,則是先長葉后開花,是初夏五月可以看到的為數不多的千年高山杜鵑林,屬全國十大杜鵑花之一。</p> <p class="ql-block">第23屆天臺山云錦杜鵑節于2020年4月29日在天臺山華頂國家森林公園開幕。</p> <p class="ql-block"> 徐霞客每年春暖花開之時出游,秋風落葉之日歸家。曾前后共三次入天臺山游覽,主要有華頂、赤城、瓊臺、石梁、國清寺、赤城山、萬年寺等等,囊括了天臺山八大景。其中尤以國清寺最為著名。</p> <p class="ql-block">千年杜鵑問鼎最古老杜鵑花</p> <p class="ql-block">4月仲春時節</p><p class="ql-block">再美不過于紅遍山野的杜鵑花</p><p class="ql-block">春日杜鵑</p><p class="ql-block">壯觀若海 云深似霞</p><p class="ql-block">回看桃李都無色 映得芙蓉不是花</p><p class="ql-block">華頂杜鵑即將進入盛開期</p><p class="ql-block">春游天臺 一起上山賞杜鵑!</p><p class="ql-block">登千米高山 賞千年杜鵑</p><p class="ql-block">觀千畝花海 訪千年古寺</p> <p class="ql-block">華頂杜鵑自頭年7月孕蕾</p><p class="ql-block">至次年5月花開</p><p class="ql-block">用了十個月的時間</p><p class="ql-block">儲備了滿滿的元氣和能量</p><p class="ql-block">在每年的五月華麗綻放</p><p class="ql-block">云錦杜鵑的美從不缺席</p> <p class="ql-block">華頂云錦杜鵑有“千米高山,千畝花海、千年杜鵑、千花杜鵑”之稱。</p> <p class="ql-block">華頂有千年杜鵑林;</p><p class="ql-block">國清寺有1400余年的隋塔,</p><p class="ql-block">有歷經1000多年依然能吐露芳華的隋梅;</p><p class="ql-block">還有電影少林寺拍攝地石梁飛瀑;</p><p class="ql-block">五百羅漢應化地……</p><p class="ql-block">故事與傳說輝映,天臺山,一個真實而又神奇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浙江多古道,追隨古人足跡,走霞客古道,賞千年杜鵑,戶外選擇走天臺高明寺-霞客古道-國清寺這條路線。</p> <p class="ql-block">  國清寺是智者大師建于隋朝,是當今天下保存最好、最完整、也是最古老的寺院,也是日本和韓國天臺宗的祖庭。</p> <p class="ql-block">  國清寺既是佛教天臺宗的發祥地,也是日本韓國天臺宗的祖庭。</p><p class="ql-block"> 作為日本佛教天臺宗祖庭,自唐以來,代代有日本僧人前來國清寺求經拜佛,據說家眷多住在這里。</p> <p class="ql-block">  天臺宗是結合中國本土實際所創出來的第一個教派。創立者叫智顗,南朝人,因給晉王楊廣授過菩薩戒而被尊稱為智者大師。</p><p class="ql-block"> 智者擅長講經說法,被佛學界公認為東方的釋迦牟尼,地位崇高。</p><p class="ql-block"> 公元575年,智者大師入天臺山隱修,在此建了12座道場。國清寺由楊廣根據智者大師親手繪制的藍圖,按照皇家寺院的規格所建,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了。</p> <p class="ql-block">  國清寺在南宋被列為“江南十剎”之一,與濟南靈巖寺、南京棲霞寺、當陽玉泉寺并稱中國寺院四絕。</p> <p class="ql-block">  千百年來,國清寺保持著最初的修行方式,強調農禪并重,也就是說修行和勞作都作為平時修行的必備功課。</p> <p class="ql-block">寺里的生活是嚴謹又清苦的。</p><p class="ql-block">每天凌晨4點,木魚聲響,起床上早課。</p><p class="ql-block">6點整,吃早餐、打掃庭院;</p><p class="ql-block">8點整,上課;</p><p class="ql-block">下午4點后,大殿誦經唱贊;</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直到晚上9點半,熄燈休息。</p> <p class="ql-block">國清寺外那一片田園是僧人的食堂之源。</p> <p class="ql-block">這里還有60余畝良田,平時雇人耕種,</p><p class="ql-block">收割時候寺院的僧人們都要參加勞動。</p> <p class="ql-block">中國勤勞的寺廟~國清寺,和尚自己種田割稻谷,趕到收秋季節,寺里幾乎所有院子都在曬稻谷。</p> <p class="ql-block"> 國清寺僧每天清晨佛事完畢就會打掃寺廟,習武健身,寺內的素齋食材都是僧人自己犁地種的菜。遇到有陽光的天氣,他們還會在院子里鋪上竹席,晾曬山上采的藥材以及自己做的干菜等,自給自足。農禪耕作體現了一種返璞歸真、誠實勞作的人文精神。</p> <p class="ql-block">每到秋收季節,</p><p class="ql-block">在大雄寶殿前,在天王殿內,</p><p class="ql-block">一張張席子鋪開,</p><p class="ql-block">到處都是晾曬的新收稻谷,院里稻香四溢。</p> <p class="ql-block"> 天臺山是佛教天臺宗的發源地,有創建于隋代的國清寺,唐代著名詩僧寒山、拾得曾在此山隱居修行,還有相傳為詩人李白曾在此山讀書的太白堂.......</p><p class="ql-block"> 自然景觀方面,有華頂、赤城、瓊臺、桃源、寒巖以及最為著名的石梁飛瀑等名勝。</p> <p class="ql-block"> 天臺是佛教天臺宗的發源地。天臺宗創立于陳隋之際,是中國佛教第一個宗派,是八大宗中唯一一個以地名命名的佛教宗派, 因創始人智者大師常住天臺山修行得道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  天臺山是“五百羅漢”之說的起始地,天臺石梁的方廣寺是五百羅漢的根本道場。</p><p class="ql-block"> 古書中記載著這樣一個故事:五百羅漢原是一群有文有武、各行各業的人物,他們總在天臺山人際罕至處相聚,以各自行業的準則行事,有一次觀音菩薩到此,對他們進行點化,以佛法教義相開導,最終,五百羅漢深受教誨,行善積福,各自修成正果,得享羅漢之尊。</p> <p class="ql-block"> 浙東唐詩之路是一個經典的山水攝影線;天臺山在中國詩詞文化,特別是在晉唐文化之中都非常突出,原因在于天臺從東晉開始就處于一個很特殊的位置,那就是,它不僅是浙東的名山,不僅是山水的秀麗,還在于它有許多神話般的傳說.......</p> <p class="ql-block">  800多年的一個夜晚,浙江天臺縣城北永寧村李員外家喜得貴子,這個嬰孩就是后來受萬眾朝拜的活佛濟公!</p><p class="ql-block"> 濟公,原名李修緣,生于南宋,家族從趙匡胤那代開始便居朝中要職,父親李茂春官居“春坊贊善”,后辭官舉家遷至天臺,是天臺城有名的大善人。</p><p class="ql-block">濟公十八歲時在國清寺出家,拜慧遠為師,法號道濟,后來又跟隨慧遠到了靈隱寺,晚年在凈慈寺擔任書記僧,圓寂后葬于虎跑。</p> <p class="ql-block">濟公出生地---濟公故居</p><p class="ql-block"> 再現歷史上真實濟公的生活場景,感悟“活佛”濟公的不尋常人生,在《宋史》中尋找濟公的祖輩們。</p> <p class="ql-block">濟公故居花園</p> <p class="ql-block">“最惜杜鵑花爛漫,春風吹盡不同攀”</p><p class="ql-block">繽紛初夏</p><p class="ql-block">華頂杜鵑花最佳盛花期</p><p class="ql-block">連綿百里絢爛多姿</p><p class="ql-block">追隨北京春曉一起天臺賞花去吧</p><p class="ql-block">今年錯過便得再等一年</p> <p class="ql-block">  在國清寺里隨心地漫步,能讓人感到靜心、凈心,有種說不出的安然,從隋代綿延至今的千年歷史,足以讓一切喧囂止步,也讓我們浮躁的心靈找到一處安靜的棲居地。</p> <p class="ql-block">國清寺流傳千年的佛教文化一直沒斷過,</p><p class="ql-block">僧人們每日的修行也不曾停止。</p><p class="ql-block">只有這樣的國清寺才讓人覺得,</p><p class="ql-block">回歸到了宗教的本源。</p><p class="ql-block">在自然放松的狀態下,</p><p class="ql-block">默默地感受寺院的那份清凈和虛空.....</p> <p class="ql-block">天臺國清寺隋梅: 千年梅花一夜開,&nbsp;2021.2.7日拍攝</p> <p class="ql-block">國清寺隋梅</p><p class="ql-block"> 相傳為隋代僧人章安大師手植。作為國內三株最古老的梅樹之一,這棵梅樹被僧人視為鎮寺之寶,見證了國清寺1400多年來的榮辱興衰。她把自身最美的光景映襯在一墻一瓦一塵之中,在晨鐘暮鼓中開了一年又一年,帶來無盡的禪意。</p> <p class="ql-block">  到國清寺朝拜的人沒有不去觀賞隋梅的。</p><p class="ql-block"> 大雄寶殿右側的千年隋梅。是智者大師的弟子灌頂法師親手栽植,被植物學家考證為中國最古老的幾顆梅樹之一。傳說此樹極有靈性,七十年代已經枯死,后經寺僧精心培育,隋梅又從枯死的樹干中又抽枝重生,古木回春。</p> <p class="ql-block">剪取東風第一枝,半簾疏影坐題詩。</p><p class="ql-block">不須脂粉綠顏色,最憶天臺相見時。</p><p class="ql-block">~《國清寺·隋梅》</p> <p class="ql-block">一樹獨先天下春</p><p class="ql-block">開在香火繚繞間</p><p class="ql-block">盛在凡塵心頭上</p><p class="ql-block">妝點了年味濃烈了春意</p><p class="ql-block">~~~拍攝于2021.2.8日</p> <p class="ql-block">塔古鐘聲寂,山高月上遲。</p><p class="ql-block">隋梅私自笑,尋夢復何癡。</p><p class="ql-block">———郭沫若曾為隋梅題詩</p> <p class="ql-block">2021.1.14日天臺縣委書記楊玲玲講述“一座天臺山,半部全唐詩”的千古佳話。</p> <p class="ql-block">  國清寺外良田上的油菜花在春的季節里釋放著芳華,花落籽結,似是向你描繪著千百年來融禪于農、以農悟道這一“農禪并重”的生活習慣和修行方式。</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桂东县| 柏乡县| 钦州市| 大连市| 额尔古纳市| 图木舒克市| 于都县| 雷州市| 文水县| 淮阳县| 乐昌市| 扶沟县| 百色市| 长白| 锡林浩特市| 东兰县| 余江县| 黔江区| 郸城县| 泰顺县| 含山县| 休宁县| 栾川县| 阜宁县| 远安县| 扶余县| 肥东县| 苍山县| 监利县| 长宁区| 霍林郭勒市| 邯郸市| 玉树县| 丹东市| 汾阳市| 喀什市| 宾川县| 万山特区| 荣昌县| 长沙县| 哈巴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