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果然,安安靜靜地休息了一天之后,腿不那么疼了。</p><p class="ql-block">天已經放晴,早餐過后,我們沿著烏金線向東進發。</p><p class="ql-block">許多人只知道翁牛特旗有玉龍沙湖,有燈籠河草原,卻很少有人知道,在翁牛特旗11,8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不僅有高山,有草原,還有沙漠,有大河奔流,五千年文化,還有阡陌縱橫,十里稻花,有許許多多不為人知的地方?,F在我們騎行的方向,是素有800里瀚海之稱的大漠深處。</p><p class="ql-block">事實上,我們還是過于樂觀了,出發時還是風和日麗,但是老天很快就變了臉,六七級的西北風伴了我們一路。</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出烏丹,騎行25公里,響水橋。</p><p class="ql-block">想必若干年前,這里也是一個風景優美的地方,瀑布的轟鳴聲響徹山谷。為了蓄水灌溉,人們在響水的上面建起了大壩,現在正是蓄水期,但是大壩里面一滴水也沒有。也許當初的想法是好的,但現實是大壩非但沒有起到攔洪蓄水的作用,還使這里的風景遜色了不少。世界上的許多事,往往很難盡如人意,設想和現實并不總是一回事。</p> <p class="ql-block">騎行30公里后,在一個大沙包的后面下路,鉆過一個半遮半掩的鐵絲網,再騎行五六公里,掩藏在大漠深處的一片荷花呈現在眼前。 </p><p class="ql-block">這是沙漠中的一個湖泊,湖里有荷花,有蘆葦,還有小船。雖說我們來的稍晚了一點兒,但是荷花仍然開得很燦爛。湖邊上,是一大片參天的柳林,柳樹下面有野餐和燒烤過的痕跡,說明這是一個城里人喜歡光顧的地方,并且還起了一個好聽的名字:響水荷花池。大漠深處竟然有荷花盛開,不能說不是一個奇跡。</p> <p class="ql-block">也許是老天對我們的特別眷顧,這會兒,我的腿已經不疼了。</p><p class="ql-block">七點多鐘刮起來的風,現在 至少已經達到六七級以上,要知道我們是在中國第二大沙地——科爾沁沙地騎行,是京津冀主要風沙源之一。倒推十年二十年,這樣的大風天氣,早已是飛沙走石,天昏地暗,寸步難行了。但是現在給我們的感覺是風很大,但風沙不大,這大大出乎我們的意料。我覺得,這首先得益于老天爺的風調雨順,得益于國家的退耕還林還草,也得益于我們多年來堅持不懈的生態建設。使得我們的天變清了,草變綠了,風沙也就小了,生存環境真的好多了。</p> <p class="ql-block">早在1000多年前,一男孩給一女孩發微信:親,在嗎?女孩:在呀!男孩:好想好想你,約嗎?女孩:好滴呀!好滴呀!可是人家沒有車吔。男孩說,我也沒有呀,那怎么辦呢?于是兩人相約,一個人騎白馬,一個人駕青牛,沿河而下,幾天后在木葉山見面。女孩美得像仙女,男孩帥得像神人,于是,藍天作證,白云作證,男孩和女孩在木葉山下的草地上,成就了天地之合。這個故事,《遼史,地理志》是這樣說的:相傳有神人乘白馬,自馬盂山浮土河而東,有天女駕青牛泛潢水而下,相遇于木葉山,遂為夫妻,生八子,分為八部。</p><p class="ql-block">這是關于契丹起源的最早傳說。這樣說來,有了木葉山,才有了契丹八部,有了契丹八部,才有大遼王朝200多年的興衰史。木葉山,就是今天的海金山,距離烏丹鎮50.1公里。</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午飯是在海金山路旁的一家飯店。</p><p class="ql-block"> 海金山相對高度也就是200多米。站在山頂,極目北望,青山相連,白云悠悠,在山的背后,隱隱的一條大河靜若處子,只在兩山之間相連的地方露了一面,便悄無聲息的由西向東流去,毫無疑問,這就是西拉木淪河。誰能會想到,一條成就了5000年歷史文化的大河,此時此刻,竟是如此的安詳,靜謐。</p><p class="ql-block">在海金山,最希望看到的,就是能夠佐證青牛白馬傳說的文化遺跡,但很遺憾,除了記載這里曾經是契丹人的祭天之所外,再無有關契丹遼文化的新發現。有文章說,這里曾發現過紅山文化遺址,調查采集有鋤、斧、錛、刀、石耟、網墜、玉飾品,“之”字紋灰褐陶片等,此外,還發現了多處紅山時期的巖畫,有些巖畫的造型與紅山文化玉器的造型有許多相似之處,表明這些巖畫和紅山文化玉器有相互印證及傳承關系。當然,以我們這樣打卡似的一走一過,是很難發現歷史文物的。但我們并不甘心,我們在海金山南坡的巖石上一塊一塊的仔細搜尋,希望能找到一兩副遠古時期的巖畫。根據以往的經驗,這些平整光潔的巖石正是古人巖畫創作的最佳場所。但無論我們怎樣細心搜尋,仍然是一無所獲。也許是我們找的不是地方,也可能這些巖畫已經被破壞殆盡,因為山腳下就是個采石場。這樣一想,心里不免就有些隱隱作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也不是一無所獲。</p><p class="ql-block">這里的巖石有些特別,和阿斯哈圖石陣的巖石有點類似,大一點的巖石成千層餅狀,小一點的巖石大小相同,有的像樹木的花紋,有的像層層疊疊的樹葉。齊永寶對我說,看出來了嗎,你說這些石頭像什么?我說這些石頭確實有些特別,你說像什么?齊永寶以不容置疑的口氣說:像樹葉兒,木葉山的名字就是這么來的。</p><p class="ql-block">呵呵,有點意思。</p> <p class="ql-block">騎行60多公里后,到達海拉蘇,這是我們今天的目的地。</p><p class="ql-block">海拉蘇(又稱海日蘇)大壩,是建于上個世紀70年代的“中國最大的草原和牧區水利樞紐工程”,是那個年代人們“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的人間奇跡。直到今天,海拉蘇水利樞紐工程還在灌溉著西拉木淪河下游的50多萬畝良田,有近10多萬人口受益。</p><p class="ql-block">在海拉蘇大壩上,我們又一次見到了西拉木淪。2014年7月,我們用自行車這種方式,曾經專門探訪過西拉木淪河源頭,這條孕育了紅山文化的大河,最初是在渾善達克沙地腹地,在沙海的縫隙中細細浸潤,無聲無息地淌出,一股又一股,匯成一洼清泉,然后寂寂無聲地向東流去。我發現,一切河流的源頭都是安詳的、靜謐的。那一刻,我們自己仿佛又重新回到了人生的初點,使人震撼,讓人自知,令人自省。</p><p class="ql-block">現在,在走行了300多公里,匯集了大小100多條河流之后,西拉木淪河已經由一個呱呱墜地的嬰兒,成長為一個猶如從天邊走來的英姿勃發的青年,還沒等你走進他的身旁,遠遠的就能聽到有如鋼琴低音區發出的共鳴,正孕育著奪人心魄的力量,準備沖破這最后一道羈絆,義無反顧地奔向新的征程,走向新的天地。此時此刻,西拉木淪河給人的是夢想,是青春,是力量。</p><p class="ql-block">在海拉蘇大壩上,和隨后趕來的摩托化步兵旅旅長老瘋子、參謀長老六、政治委員安行鑫鑫,還有騎兵第一師副師長小張哥會合。雖然說摩托化旅是在騎兵第一師編成內,但畢竟摩托車的機動性和突擊性是自行車無法比擬的,自從騎遍赤峰以來,摩托化旅始終跟隨著騎行大部隊行動,為騎行大部隊探路,設營,救援,可以說是戰功赫赫啊。</p><p class="ql-block"><br></p>
主站蜘蛛池模板:
贺州市|
香港
|
武隆县|
大埔县|
奉贤区|
阿城市|
贵德县|
喜德县|
盖州市|
饶平县|
沙湾县|
扶余县|
灵川县|
财经|
界首市|
城口县|
冀州市|
惠安县|
辉南县|
广德县|
双牌县|
临高县|
隆林|
镶黄旗|
和龙市|
松江区|
资溪县|
泸溪县|
中方县|
瑞昌市|
静乐县|
侯马市|
女性|
达尔|
石柱|
博乐市|
苗栗市|
南木林县|
景泰县|
玛曲县|
定陶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