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波多野结衣结婚了吗,JAPANESE50MATURE亂倫,美女视频黄网站免费观看

一個影響中國的家族,一一游錢王祠

王明明

<p class="ql-block"><b>在通往杭州南山路緊鄰西湖十景之一“柳浪聞鶯”,有一座錢氏家族的宗祠“錢王祠”。穿過數座聳立的牌坊通道,一尊高大威武的銅鑄雕像出現在面前,這是錢氏家族輩份最高的錢王錢镠,從錢王錢镠開始,這個家族沿襲千年長盛不衰,世代人才輩出,是一個對中國產生巨大影響的家族。</b></p><p class="ql-block"><b>作者曾四次到錢王祠拜謁參觀,每一次都受到教育和震撼,不久前再次到錢王祠參觀,對錢氏家族有了進一步的認識與感受,制作此美篇分享。</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雄偉、壯觀、大氣的錢王祠牌坊群</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從南山路進錢王祠的通道是牌坊的長廊</b></p> <p class="ql-block"><b>錢镠是五代十國時期的一位君主,因保衛皇上有功,唐昭宗賞錢氏家族一塊“鐵券”,可免除九次死罪,其子孫可免除三次死罪。作為吳越國君王,經歷三代五王,錢氏家族成為江浙最強盛的望族,之后千年不衰,這取決于錢氏家族浩然正氣的家風。錢王錢镠在后梁乾化二年(912)正月,作《家訓》8條,告誡子孫“莫縱驕奢,兄弟相同,上下和睦”,“愛子莫如教子,教子讀書是第一義”,三代五王秉承這一《家訓》,后又進一步完善豐富系統分個人、家庭、社會、國家四個方面的《錢氏家訓》,家庭每個成員從出生開始,熟背熟知踐行《錢氏家訓》始終不渝,至今錢氏家族每個家庭仍秉承這個祖訓。錢氏子孫,得其善自身,自強不息,光澤百世。錢氏家族從宋代開始,產生了350名進士,載入史冊的名人達1000多位,錢氏家族近現代就出了200多位院士,似乎每一個行業都有精英存在。世界著名科學家“三錢”錢學森、錢偉長、錢三強,歷史學家錢穆、語言學家錢玄同、法學家錢瑞升、生物學家錢熙、化學家錢仁元、音樂家錢仁康、水力專家錢正英、文學家錢仲書……這就是錢氏家族。</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正門兩側牌坊之一</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錢氏家訓核心內容</b></p><p class="ql-block">心術不可得罪于天地,言行不可有愧于圣賢;</p><p class="ql-block">子孫雖愚,詩書必讀,勤儉為本,忠厚傳家,乃能長久。</p><p class="ql-block">利在一身勿謀也,利在天下必謀之;利在一時不謀也,利在萬世必謀之;</p><p class="ql-block"><b>錢家一直遵循著圣賢教育,把錢氏每一個成員培養成利國利民的棟梁。錢氏家族子子孫孫,祖祖輩輩一直遵從著利天下,利蒼生,利萬世的祖訓,歷經千年不改,浩然正氣的家風持之以恒,這樣家族怎能不興旺?</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錢王祠正門</b></p> <p class="ql-block"><b>錢王祠兩進四合院布局,前院廣場有三亭,兩側的亭子為碑亭,中間的為四方銅亭。</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碑亭</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銅亭(閣)</b></p> <p class="ql-block"><b>錢王祠主殿“五王殿”,供奉錢氏家族吳越國時期的三世五位君王。</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五王殿</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五王殿是錢王祠正中最大的殿堂,供奉吳越國三世五王。一世錢镠;二世錢元瓘;三世錢弘佐、錢弘倧、錢弘俶。</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錢镠(852年-932年),吳越國開國國君。</b></p><p class="ql-block">錢镠在唐末跟隨董昌保護鄉里,抵御亂軍,后因董昌叛唐稱帝。錢镠受詔討平董昌,被封為鎮東軍節度使,逐漸占據以杭州為首的兩浙十三州,被中原王朝(唐朝、后梁、后唐)封為越王、吳王、吳越王、吳越國王。錢镠因吳越國地域狹小,三面強敵環繞,始終依靠中原王朝,不斷遣使進貢以求庇護。他在位四十一年,廟號太祖,謚號武肅王,在位期間,采取保境安民的政策,經濟繁榮,漁鹽桑蠶之利甲于江南;文士薈萃,人才濟濟,文藝也著稱于世。他曾征用民工,修建錢塘江捍海石塘,由是“錢塘富庶盛于東南”。在太湖流域,普造堰閘,以時蓄洪,不畏旱澇,并建立水網圩區的維修制度,由是田塘眾多,土地膏腴,有“近澤知田美”之語。還鼓勵擴大墾田,由是“境內無棄田”,歲熟豐稔。兩浙百姓都稱其為“海龍王。在家族內推行圣賢教育之策,擬《家訓》樹家風,使錢氏家風成為華夏家風典范。</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錢元瓘</b></p><p class="ql-block">錢元瓘(887~941)錢镠第七子,(932)嗣位,在位十年,繼承了父王“善事中原,保境安民”的國策,卒于后晉天福六年(941),葬于杭州龍山。</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錢弘佐</b></p><p class="ql-block">錢弘佐(928~947)錢元瓘第六子,(941)嗣位,年僅14歲,在位七年,繼承父王國策,輕徭薄賦,獎勵墾殖,頗有成效,開運四年(947)卒,葬于杭州龍山。</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錢弘倧</b></p><p class="ql-block">錢弘倧(929~971)錢元瓘第七子,(947)六月嗣位,十二月被內衙統軍使胡進思所廢,在位僅6個月,廢后貶遷越州(今紹興)受錢俶弘厚待供饋甚豐,開寶四年(971)卒,葬會稽秦望山。</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錢弘俶</b></p><p class="ql-block">錢弘俶(929~988)錢元瓘第九子,(948)嗣位,吳越最后一位國王,在位時,公元960年趙匡胤建立宋朝,北宋崛起,全國統一大勢所趨,太平興國三年(公元978年),錢弘俶從民族大義出發,將吳越國一軍十三州歸入宋朝版圖,使吳越江浙地方免遭戰爭破壞,促進了國家統一。(988)八月卒于南陽,葬河南洛陽。</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錢王祠兩側長廊</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懷慎堂</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攬遠堂</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慶系堂</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慶系堂,錢氏家族族譜歷代子孫沿革,家族歷代杰出名人介紹。</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以下部分杰出名人均為在慶系堂用手機翻拍的照片以及摘抄的生平簡介。以出生年代為序排列。</b></p> <p class="ql-block">錢元璙,吳越國王錢镠第四子,曾任蘇州刺使、蘇常澗三州團練使、侍中、中書舍人、彭城郡王。治理蘇州三十年,對蘇州園林建設卓有建樹,對維護團結統一,百姓安寧幸福和蘇州繁榮發展有著特殊的貢獻。</p> <p class="ql-block">錢儼,吳越國王錢镠之孫,文穆王錢元瓘第十四子。吳越時期著名文人,一生著述甚豐,著有文集七十四卷,傳世之作有《吳越備史》《遺子》《忠懿王勛業志》《錢氏戊申英政錄》若干卷,又作《貴溪叟自序一卷》。</p><p class="ql-block"><b>鮮為人知的是,經考證,錢儼是《百家姓》作者。</b></p> <p class="ql-block">錢惟演,吳越國忠懿王錢弘俶第四子,著名詩人、熟知歷代朝章國政,達到了文學之臣頂峰,著有《西昆唱集》,是西昆派三大領袖之一。還著有《典懿集》《金坡遺事》《飛白月敘錄》《逢臣錄》《奉蕃書事》等。</p> <p class="ql-block">錢福,吳越國王錢镠世孫,明代狀元,著名詩人、文學家,詩文藻麗敏妙,流傳甚廣的《明日歌》出自他手。傳世著作有《鶴灘遺文》。(鶴灘,錢福名號)</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8px;">《明日歌》</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8px;">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世人苦被明日累,春去秋來老將至。</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8px;">朝看水東流,暮看日西墜。百年明日能幾何?請君聽我明日歌。</b></p> <p class="ql-block">錢陳群,錢弘俶第二十六世孫,文學家、書法家、教育家。參與編撰《大清統一志》,與沈德淺總撰《大清會典》為清代留下重要歷史文獻。深通詩法,書法剛勁,清廉老成,為乾隆皇帝賞識,多次陪同乾隆南巡。傳世作品有《香樹齋詩集》18卷、《香樹齋詩集》36卷、《香樹齋詩集》32卷。(錢陳群號香樹居士)</p> <p class="ql-block">錢維城,常州武進錢家莊人,詩人、清代著名宮廷畫家,“畫中十哲”之一,書法家、詩人、古文家。一生吟詩不輟,《嗚春小草》《茶山詩鈔》收錄他的古詩2003首,他的繪圖刻石記事傳世作品在故宮博物院、南京博物院、遼寧博物館、首都博物館收藏。</p> <p class="ql-block">錢文選,錢武肅王第三十二世孫,外交學家、歷史學家,文學家。生平傳世著作《美國制鹽新法》《獸類飼鹽利益及方法》《滇鹽》《蘆鹽》《浙鹽》《鄂鹽》《閩鹽》等鹽志,還著有《錢氏家乘》《錢武肅王功德史》《誦書堂文稿》《環球日記》《英制綱要》《游滇紀事》《浙江名勝紀要》,自編《士青全集》(士青,錢文選的字),民國37年修成《廣德縣志》。</p> <p class="ql-block">錢玄同,原名錢夏,五四運動前夕改名玄同。漢族,浙江吳興(今浙江湖州)人。吳越武肅王錢镠之后。中國現代思想家、文學家、新文化運動的倡導者。早年留學日本,曾任北京大學、北京師范大學教授,“五四”時期參加新文化運動,提倡文字改革,曾倡議并參加擬制國語羅馬字拼音方案。三十年代還為《世界日報》副刊《世界語之光》題寫刊名。著有《文字學音篇》《重論經今古文學問題》《古韻二十八部音讀之假定》《古音無邪紐證》等論文。1908年(光緒三十八年),與魯迅、黃侃等人師從章太炎學國學,研究音韻、訓詁及《說文解字》。1910年(宣統二年)回國后任中學教員、浙江省教育總署教育司視學、北京高等師范附中教員、高等師范國文系教授、北京大學教授、《新青年》編輯、北平師范大學中文系教授和系主任等。他率先在《新青年》上發表致陳獨秀的白話信,并敦請他人用白話作文。1913~1915年,任北京高等師范學校國文部教授,兼任北京大學文字學教授。1917-1927年,兼任國立北京大學研究所國學門導師,倡導文學革命,成為“五四”新文化運動的揭幕人之一,成為倡導新文化,攻擊封建主義,提倡民主、科學的勇士。1918年(民國七年),《新青年》在他的倡議和影響下第4卷第1號開始用白話文出版,曾動員魯迅給《新青年》寫文章。魯迅的小說《狂人日記》就是錢玄同催促下寫出的頭一篇作品,并且第一次用魯迅作筆名。錢玄同一生致力推行普通話、漢語拼音、漢字簡化,為文字改革做了堅實的奠基工作,他稱得起是文字改革的先驅。</p> <p class="ql-block">錢穆,錢王第三十三世孫,中國著名教育家、歷史學家、國學大師。一生任教達75年,從鄉村教師到中學、大學、研究所、國際講壇,從大陸到香港、臺北到國外留下他講學足跡。歷任燕京、清華、北大、北師大、西南聯大、華西大、川大、江南大學、吉隆坡馬來西亞大學、臺北中國文化大學教授。主持齊魯大學研究所,創辦香港新亞學院,曾任臺北故宮博物院特聘研究員,香港大學校外考試委員,臺灣“中央研究院”院士,桃李滿天下,飲譽海內外的“一代儒宗”。一生學而不厭,誨人不倦,著述頗豐。著有《論語文解》《論語要略》《孟子要略》《老子辯》《國學概論》《國史大綱》《中國文化史導論》等國內外頗有影響的著作。</p> <p class="ql-block">錢鍾書,吳越王三十二世孫、國學大師錢基博之子,中國著名現代作家、文學研究家。1929年考入清華大學,1935年以《十七十八世紀英國文學中的中國》一文獲牛津大學學士學位,爾后又在巴黎大學研究法國文學。1941年完成《淡藝錄》《寫在人生邊上》寫作,1947年長篇小說《圍城》完成,1965年創作《宋詞選注》列入中國古典文學讀本叢書,1972年62歲寫作《管錐編》,1976年錢仲書參與翻譯的《毛澤東詩詞》英譯本出版,1982年完成《管錐編增訂版》。錢仲書精通英、法、德、意、西班牙文,對西方古典文學和現代文學、哲學、心理學及新興人文學科都有很高的造詣和獨到理解,同時在中國古代經、史、子、集的研究上都有杰出的成就。</p> <p class="ql-block">錢學森,吳越王錢镠第三十三世孫,世界著名科學家、空氣動力學家、中國載人航天奠基人,中國兩院院士,被譽為中國“航天之父”、“導彈之父”、“自動化控制之父”、“火箭之王”,國家“兩彈一星”元勛,由于錢學森回國效力,使中國的導彈、原子彈發射至少向前推進了20年!畢業于西安交大的錢學森,曾任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和加州理工學院教授,1955年,在毛主席周總理爭取下回到祖國,195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先后任中國科技大學力學系主任、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所長、第七機械工業部副部長、國防科工委副主任、中國科協名譽主席、中國宇航學會名譽理事長、中國人民解放軍總裝備部科技委高級顧問、中國自動化學會一~二屆理事長、中國政協六~八屆副主席等重要職務。</p> <p class="ql-block">錢偉長,錢王第三十四世孫,世界著名科學家、教育家,中國近代應用數學與力學奠基人之一,國家“兩彈一星”元勛,在科學理論和工程技術領域都有許多開創性成就。1940年在加拿大多倫多大學主攻彈性力學,跟隨導師研究板殼理論,撰寫的《彈性板殼內稟理論》發表于世界導彈之父馮.卡門60歲祝壽文集。1941~42年研究雷達波導管內電抗等,獲多倫多大學應用數學博士學位,1942~46美加州工學院噴射推動研究所總工程師,師從世界導彈之父馮.卡門研究火箭彈道、火箭空氣動力學設計、氣象火箭、人造衛星軌道、火箭飛行穩定性、變扭率的扭軌、氣阻損失等。在應用數學、力學、物理學、信息學、彈性力學、變分原理、攝動方法等領域都有重要建樹,被譽為中國“力學之父”。1946年回到祖國,任北大、清華、燕京大學教授,上海工業大學、南京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江南大學、揚州大學、暨南大學名譽校長,《應用數學與力學》雜志主編,中國力學學會一、二屆副理事長,中國科學院院士、波蘭科學院外籍院士,中國民盟副主席、名譽主席,中國政協六~九屆副主席。</p> <p class="ql-block">錢三強,吳越國錢王世孫錢玄同第三個兒子,中國著名核物理學家,原子能科學事業的創始人,中國“原子彈之父”,國家“兩彈一星”元勛,中國科學院院士。1939年錢三強完成了博士論文——《α粒子與質子的碰撞》。1946年獲法國科學院亨利·德巴微物理學獎。1948年清華大學物理系教授,中國科學院副院長兼浙江大學校長,中國科協副主席、名譽主席,中國物理學會副理事長、理事長。1980年7月24日,錢三強教授在中南海以《科學技術發展的簡況》為題講課。在核物理研究中獲多項重要成果,特別是發現重原子核三分裂、四分裂現象并對三分裂機制作了科學的解釋。一生取得大量科研成果,為中國原子能科學事業的創立、發展和“兩彈”研制作出了突出貢獻</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錢王錢镠雕像</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附:</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錢氏家訓</b></p><p class="ql-block"><b>個人:</b></p><p class="ql-block">心術不可得罪于天地,</p><p class="ql-block">言行皆當無愧于圣賢。</p><p class="ql-block">曾子之三省勿忘。</p><p class="ql-block">程子之四箴宜佩。</p><p class="ql-block">持躬不可不謹嚴。</p><p class="ql-block">臨財不可不廉介。</p><p class="ql-block">處事不可不決斷。</p><p class="ql-block">存心不可不寬厚。</p><p class="ql-block">盡前行者地步窄,向后看者眼界寬。</p><p class="ql-block">花繁柳密處撥得開,方見手段。</p><p class="ql-block">風狂雨驟時立得定,才是腳跟。</p><p class="ql-block">能改過則天地不怒,能安分則鬼神無權。</p><p class="ql-block">讀經傳則根柢深,看史鑒則議論偉。</p><p class="ql-block">能文章則稱述多,蓄道德則福報厚。</p><p class="ql-block"><b>家庭:</b></p><p class="ql-block">欲造優美之家庭,須立良好之規則。</p><p class="ql-block">內外六閭整潔,尊卑次序謹嚴。</p><p class="ql-block">父母伯叔孝敬歡愉。</p><p class="ql-block">妯娌弟兄和睦友愛。</p><p class="ql-block">祖宗雖遠,祭祀宜誠。</p><p class="ql-block">子孫雖愚,詩書須讀。</p><p class="ql-block">娶媳求淑女,勿計妝奩。</p><p class="ql-block">嫁女擇佳婿,勿慕富貴。</p><p class="ql-block">家富提攜宗族,置義塾與公田,</p><p class="ql-block">歲饑賑濟親朋,籌仁漿與義粟。</p><p class="ql-block">勤儉為本,自必豐亨(古同烹),</p><p class="ql-block">忠厚傳家,乃能長久。</p><p class="ql-block"><b>社會:</b></p><p class="ql-block">信交朋友,惠普鄉鄰。</p><p class="ql-block">恤寡矜孤,敬老懷幼。</p><p class="ql-block">救災周急,排難解紛。</p><p class="ql-block">修橋路以利人行,造河船以濟眾渡。</p><p class="ql-block">興啟蒙之義塾,設積谷之社倉。</p><p class="ql-block">私見盡要鏟除,公益概行提倡。</p><p class="ql-block">不見利而起謀,不見才而生嫉。</p><p class="ql-block">小人固當遠,斷不可顯為仇敵。</p><p class="ql-block">君子固當親,亦不可曲為附和。</p><p class="ql-block"><b>國家:</b></p><p class="ql-block">執法如山,守身如玉,</p><p class="ql-block">愛民如子,去蠹如仇。</p><p class="ql-block">嚴以馭役,寬以恤民。</p><p class="ql-block">官肯著意一分,民受十分之惠。</p><p class="ql-block">上能吃苦一點,民沾萬點之恩。</p><p class="ql-block">利在一身勿謀也,利在天下者必謀之;</p><p class="ql-block">利在一時固謀也,利在萬世者更謀之。</p><p class="ql-block">大智興邦,不過集眾思;</p><p class="ql-block">大愚誤國,只為好自用。</p><p class="ql-block">聰明睿智,守之以愚;</p><p class="ql-block">功被天下;守之以讓;</p><p class="ql-block">勇力振世,守之以怯;</p><p class="ql-block">富有四海,守之以謙。</p><p class="ql-block">廟堂之上,以養正氣為先。</p><p class="ql-block">海宇之內,以養元氣為本。務本節用則國富;進賢使能則國強;</p><p class="ql-block">興學育才則國盛;交鄰有道則國安。</p><p class="ql-block">利在一時固謀也,利在萬世者更謀之。</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矗立在錢王祠門外、西湖畔的“功德坊”,連接“功德坊”路兩側是金魚荷花池。</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錢氏家族家風堪稱家風的典范,一個尊重知識,重教重德,德才兼備,家國胸懷浩然正氣的家風,使錢氏家族歷經千年不衰,代代人才輩出,尤其近現代錢氏家族更有以“三錢”為代表的數百名科學家、院士、各行精英效力于國家,深深影響了中國,為祖國的繁榮富強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b></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昌都县| 曲麻莱县| 富顺县| 镇雄县| 潮安县| 全州县| 高密市| 琼海市| 海安县| 吉林省| 和静县| 博兴县| 灵丘县| 洪雅县| 乐清市| 永新县| 安平县| 老河口市| 垣曲县| 方城县| 台北县| 文登市| 鹤庆县| 沽源县| 含山县| 德江县| 阜新市| 阳东县| 天水市| 吉安市| 栖霞市| 大英县| 平利县| 金秀| 株洲市| 洛阳市| 铜鼓县| 古丈县| 工布江达县| 格尔木市| 民勤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