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一、革命志士篇 【貳】</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5.父子傾家蕩產(chǎn)鬧革命——魏民選、魏佑民</span></p><p class="ql-block"> <b>魏民選</b>(1881——1954),玉家灣人,清末秀才,著名民主人士。生前曾先后任玉家灣農(nóng)民協(xié)會主席、區(qū)蘇維埃政府主席、子長縣副縣長等職。“五四”時期,魏民選受新文化運動影響,送子侄赴外地求學。大革命時期,把自己的家視為革命招待所,經(jīng)常留宿共產(chǎn)黨人。僅1928年2月至1929年4月,先后接待謝子長、劉志丹、高崗等八九次,每次不下十天半月。1929年,謝子長、劉志丹指示魏佑民籌資2000大洋,魏民選以為兒子買官為名,拿出所有積蓄,典押變賣了家里所有的土地、窯洞、酒房、粉房、染房和騾馬等,籌款1800大洋,同時又向玉家灣村魏海亮、柳樹溝村李延年、賀家灣村賀嘉瑞等借款1000多大洋,全部讓兒子捐給紅軍購買槍支彈藥。1930年,魏民選再次籌資,指派弟弟、侄子送謝子長、劉志丹、魏佑民赴寧夏開展兵運活動。1932年4月,魏民選唯一的兒子魏佑民在攻打富縣吉子硯戰(zhàn)斗中犧牲,連尸骨都未找到,但他仍然投身革命無怨無悔。1933年底,陜北紅1支隊賀吉祥、欒新春被折可達民團拘捕,魏民選和民團副團總呂生海共同擔保,救出賀吉祥、欒新春等。1944至1946年,魏民選兩次當選陜甘寧邊區(qū)政府委員。建國后,自己開雜貨鋪維持生計。1954年7月病逝,享年74歲。</p><p class="ql-block"> <b>魏佑民</b>(1907——1932),魏民選之子。1915年到王家溝小學讀書,1921年,考入榆林中學,1924年,由校長杜斌丞推薦到河南吳佩孚軍官教導隊學習,1925年,因吳佩孚迫害進步學生,到太原求學,后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1928年回鄉(xiāng)任中共安定區(qū)委委員、大王廟第三高小校長,秘密進行革命活動,培養(yǎng)了吳習智、賀吉祥、路文昌、楊植本等一大批革命人才。1929年春,按謝子長指示,魏佑民與父親傾家蕩產(chǎn)籌措資金2650銀洋,資助革命。1929年夏,利用與玉家灣民團副團總呂生海的親屬關系,多次進行政治思想工作,使呂生海贈給游擊隊各類子彈數(shù)百發(fā)。隨后,到陜甘邊從事兵運及革命根據(jù)地創(chuàng)建工作。9月,在智取太白鎮(zhèn)民團戰(zhàn)斗中,當時身為副連長的魏佑民率部在1小時內殲敵1個營,繳獲戰(zhàn)馬、槍支各60余,被劉志丹稱為智勇雙全的虎將。1931年,劉志丹被軍閥蘇雨生關押,他到西安找到老師杜斌丞,使蘇雨生不得不放出劉志丹。1932年,西北反帝同盟軍改編為陜甘游擊隊,魏佑民任五支隊一大隊政委,指揮部隊取得一系列勝利。1932年5月,陜甘游擊隊攻打富縣吉子硯,被敵人包圍,魏佑民在率部突圍中壯烈犧牲,年僅25歲。</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6.兄弟相繼上戰(zhàn)場——趙福祥、趙祺祥</span></p><p class="ql-block"><b> 趙福祥</b>(1903——1959),任家砭人。1927年參加農(nóng)民協(xié)會,1928年入黨,1929年任黨支部書記、中共安定北區(qū)宣傳委員,1930年到安定第一高小任區(qū)委書記。1931年加入晉西游擊隊,任二中隊指導員。1932年參加陜北游擊隊紅9支隊,任北一區(qū)區(qū)委指導員。1933年當選陜北特委候補委員,同年赴陜甘從事兵運工作,1934年任安塞蘇維埃政府副主席兼財政部長。后因病于1935年回鄉(xiāng),任秀延縣北一區(qū)優(yōu)紅科長,1940年任玉家灣鄉(xiāng)長,1943年任警三旅運輸站主任。1959年病逝。</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7.一門兩代三將軍——賀晉年、賀吉祥、賀毅</span></p><p class="ql-block"> <b>賀晉年</b>,1910年生,1920年到王家溝小學讀書,1924年考入瓦窯堡高小,1927年夏,在陜西省立綏德第四師范學習,1928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1930年春,到蘇雨生部從事兵運工作。1932年5月,參加甘肅靖遠起義,后任陜甘游擊隊騎兵大隊副大隊長。1933年組織蘭州水北門兵變,后回陜北,任中共安定北區(qū)區(qū)委書記,紅1支隊政委。1934年7月,任陜北游擊隊總指揮部參謀長、總指揮。9月,任中國工農(nóng)紅軍陜北獨立師第一團團長。1935年元月,任紅27軍84師1團團長,9月任紅15軍團81師師長。1936年,任紅27軍軍長。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后,先后任八路軍留守兵團警備第1團團長、三邊警備區(qū)司令員兼警1團團長、陜甘寧晉綏聯(lián)防軍警備第3旅旅長。1945年,出席黨的七大,同年,組織安邊偽11旅起義。解放戰(zhàn)爭時期,任東北合江軍區(qū)司令員、東北民主聯(lián)軍騎兵縱隊司令員、東北野戰(zhàn)軍11縱司令員。1949年,任第4野戰(zhàn)軍15兵團副司令員兼48軍軍長。建國初,任東北軍區(qū)副司令員兼參謀長。抗美援朝期間,兼任中朝聯(lián)合運輸司令。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獲一級八一、獨立自由、解放勛章,為全國唯一副兵團級少將,被稱為開國第一少將。全國著名戰(zhàn)斗英雄楊子榮、董存瑞均出自他所率的部隊。1957年,任裝甲兵副司令員。為全國四屆人大代表,中共十一屆中央候補委員。一、二屆中顧委委員。晚年,以國畫將軍竹聞名全國。2003年5月11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3歲。</p><p class="ql-block"><b> 賀吉祥</b>(1915——2007),賀晉年胞弟。1932年2月入黨,10月加入紅9支隊。1934年,任紅8支隊隊長,同年,任紅27軍1團2連黨支部書記、排長。1935年9月,任紅15軍團81師241團2營營長。1936年2月,任81師新一團副團長、東征北路軍1團團長。1939年8月,任保安第3營營長。1941年4月,任保安第2團團長。1946年任晉綏6分區(qū)40團團長。1948年任華北獨6旅旅長。1950年6月,任4軍11師副師長、師長。1954年任50軍副軍長。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獲二級八一、獨立自由、解放勛章。1963年,任吉林省軍區(qū)副司令員。1978年,任遼寧省軍區(qū)副司令員。1988年,中央軍委授予一級紅星功勛榮譽。2007年6月在沈陽逝世,享年92歲。</p><p class="ql-block"><b> 賀毅</b>(1929——2002),賀晉年之子。1942年8月在延安自然科學院學習,1945年參軍,1948年赴蘇聯(lián)莫斯科動力學院水電工程專業(yè)學習,1955年畢業(yè)回國。歷任電力部勘測設計院工程師,上猶江水電工程局工程師、副總工程師,水電部建設總局副總工程師,中國水電協(xié)會副理事長,中國水利協(xié)會理事、高級工程師,中國人民解放軍基建工程兵水電部兵辦副主任,水電指揮部參謀長、副主任,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水電指揮部主任。曾參加上猶江、劉家峽、古田溪、建溪水電工程和三門峽、馬頰河疏浚工程以及葛洲壩、潘家口、引灤、天生橋、萬安等水電工程的技術指導和組織指揮工作。期間,獲1978年全國科學大會科技成果獎,在世界水電史上首創(chuàng)采用放射性同位素氚研究地下水活動規(guī)律。1989年被中央軍委授予武警少將軍銜。2002年元月在北京逝世。</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8.戰(zhàn)斗英雄——路文昌</span></p><p class="ql-block"><b> 路文昌</b>(1906—1936),路家寺人。早年在王家溝小學讀書,1927年轉入大王廟第三高小學習。1929年參加革命,1930年入黨,在家鄉(xiāng)開展黨的秘密工作。1931年,加入西北抗日反帝同盟軍,不久改編為中國工農(nóng)紅軍陜甘游擊隊,任中隊長。1933年12月調任陜北紅1支隊中隊長。1934年任紅27軍84師紅1團副團長兼參謀長。1935年6月,任紅2團團長。參加指揮了吳家寨子、馬家坪、延長、安塞、靖邊、定仙墕等戰(zhàn)斗,為粉碎國民黨軍對陜北革命根據(jù)地的 “圍剿”作出了重要貢獻。1935年9月,任紅15軍團81師參謀長,參加著名的勞山戰(zhàn)役。1936年,東征中任北路軍二團團長,3月18日,在清澗寺子河村戰(zhàn)斗中,為掩護部隊突圍,壯烈犧牲,年僅30歲。</p>
主站蜘蛛池模板:
红河县|
安丘市|
四子王旗|
紫云|
邢台县|
榕江县|
郑州市|
龙南县|
库车县|
晋宁县|
葫芦岛市|
合阳县|
安化县|
霍林郭勒市|
阿拉善左旗|
聂拉木县|
界首市|
寿光市|
高州市|
玛多县|
富锦市|
辽中县|
子洲县|
株洲县|
建昌县|
元朗区|
濉溪县|
马边|
成安县|
维西|
新乐市|
长武县|
临桂县|
青海省|
河池市|
城固县|
彩票|
平谷区|
龙川县|
合江县|
大丰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