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今天這篇文章,是治“病”用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請不要對號入座,因為我們都有其中的一些病癥,包括我自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唯一的區別是,有的父母發現了,并且在努力自我反省治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而有的父母呢,不以為然,反而覺得自己很對,錯的只是孩子而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當一個人做了父母,是需要勇敢地去做出改變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跟過去的那個不好的自己說再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為什么這么說?</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就拿我自己來說,我的收納習慣很不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東西喜歡亂擺亂放,為了這事,沒少挨老婆的批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可有了小小魚之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還是努力在改正,雖然做的還不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可至少看到自己的衣服隨便丟在沙發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自己得趕緊撿回我的房間去,或者放到洗衣機那邊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當老婆教小小魚整理物品時,我也在旁邊鼓舞助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整理好自己的物品,學會分類是好事啊!加油加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可你肯定不知道,沒有孩子之前,我的回答是:‘為什么一定要整理啊!我就喜歡這樣自由的感覺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然后老婆就氣呼呼地不跟我爭執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做了父母,我們不僅僅是做自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而是做了孩子的爸爸或者媽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身份不一樣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做什么都有一雙小眼睛在看著,他們在默默地模仿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你就是一個活生生的學習榜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所以,當孩子在行為或者習慣上出現了問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可不要著急給孩子“吃藥”解決問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因為真正生病的人就是這個當爹媽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如果你夠細心,就會發現,荒謬的父母,真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做心理咨詢的朋友,常常會遇到一些這樣的父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他們在電話里訴說著孩子的種種問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有的父母會選擇帶孩子看心理醫生,期待醫生能幫忙解決問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有一次,朋友遇到一位媽媽,帶著10多歲的男孩做咨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男孩脾氣很暴躁,一遇到事就發脾氣,嚴重的時候拿頭去撞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并且他非常自卑,沒有什么朋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那位媽媽說,希望心理治療可以幫孩子快樂起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可當治療進入關鍵期的時候發現,孩子的問題出在父母身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因為他的父母長年累月地吵架,所以家里的家具電器,沒多久就得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因為一吵架,他爸爸打他媽媽,而他的媽媽就砸東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當醫生跟媽媽說:“孩子的問題其實是你們造成的,你們自己得先改變才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沒想到那位媽媽生氣了,“我兒子跟你說了什么?我跟他爸的事他管不著,也不需要他管。我們自己能處理,我們不會因為你這樣說就改變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后來那個孩子沒有再出現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聽說他的媽媽帶他去了另外一家心理咨詢診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她肯定期待有心理醫生能夠幫孩子解決麻煩,讓他開心起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但是在這里的家庭環境里,哪個醫生能夠保證幫孩子快樂起來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想結果肯定不會太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但這位媽媽的內心會好受很多,她會覺得,自己至少給孩子看過醫生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覺得自己盡到了做母親的責任,可惜的是沒有找到好的心理醫生,而且治療對孩子也沒有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這樣一想,真的為這個男孩感到心痛。</p><p class="ql-block"><br></p> <h3>大部分的父母,都有這幾種病。</h3></br><h3><strong>第一種是暴戾。</strong></h3></br><h3>在知乎上,隨便一搜,就能看到很多人問“如何擺脫暴戾的父母?”</h3></br><h3>有人說:我的母親的性格強勢、暴戾,一點小事就她就大發雷霆破口大罵甚至大打出手。</h3></br><h3>自己犯一點小錯誤就要挨打。</h3></br><h3>比如有時候回家晚了一點,或者不小心把家里弄臟了,就要挨批評。</h3></br><h3>遇到心情不好時,直接上手就扇耳光。</h3></br><h3>如今我自己做了母親,舍不得打孩子,但也有時候控制不住地兇孩子。</h3></br><h3>那一瞬間,我好像看到了小時候的自己。</h3></br><h3>內心非常懊惱。</h3></br><h3>我們有脾氣是正常的。</h3></br><h3>但是把脾氣發泄到孩子身上,絕對是有“病”。</h3></br><h3>假如孩子不小心打破一個碗或者花瓶。</h3></br><h3>你會怎么辦?</h3></br><h3>有一天,小小魚不小心把客廳的花瓶打碎了。</h3></br><h3>當時我感覺到他被嚇到了。</h3></br><h3>小心地看著我,帶著幾絲驚慌。</h3></br><h3>我平靜地去拿來掃把,然后把碎玻璃清理掉。</h3></br><h3>告訴他下次要注意,避免再次打碎。</h3></br><h3>就算我這樣說了,他還是很緊張。</h3></br><h3>其實,犯了錯誤的時候,孩子本身已經意識到了。</h3></br><h3>高度緊張的情況下,你給他來一頓狂轟濫炸,不給他造成心理陰影才怪。</h3></br><h3>為人父母,最重要的修行應該就是脾氣的管理。</h3></br><h3>當你面對犯錯的孩子,真的能心平氣和下來地分析問題。</h3></br><h3>堅定而平和地引導孩子解決問題。</h3></br><h3>不管是對孩子,還是對你而言,都是好事。</h3></br><h3><strong>第二種是撒謊,失信于孩子。</strong></h3></br><h3>很多父母會說,“我跟孩子撒謊,也是沒辦法,是因為我愛他,不想看到他難過才撒謊的。”</h3></br><h3>這只是一個冠冕堂皇的借口。</h3></br><h3>就如同很多次,你打著愛的旗幟,干涉孩子、控制孩子那樣。</h3></br><h3>所以,請珍惜孩子對你的信任。</h3></br><h3>最初的時候,父母給予孩子承諾,就一定要想方設法實現自己的承諾。</h3></br><h3>小小魚會經常說:“是爸爸答應的!”</h3></br><h3>有時可能是一周前答應陪他看哪部電影,我自己忙得忘記了。</h3></br><h3>當媽媽說時間有點晚了,今天不能看,早點睡。</h3></br><h3>他說是爸爸答應的。</h3></br><h3>那我就得承擔這個責任。</h3></br><h3>“真是抱歉呢!都是爸爸的錯,沒有記住時間。既然爸爸答應了,那就看吧!”</h3></br><h3>這不是孩子的問題,而是我自己忘記了時間,我得道歉。</h3></br><h3>同時要遵守承諾,但也要解決當下的問題。</h3></br><h3>“但是媽媽也說的不錯,時間太晚,不夠了。那我們就先看,看30分鐘就睡著,明白繼續看完,好不好?”<br></br>這時孩子會同意。</h3></br><h3>因為你為他爭取了,也為他考慮了。</h3></br><h3>假如父母一直失約,哪怕理由充分,失約卻是事實。</h3></br><h3>長此以往,只會讓孩子不再信任你。</h3></br><h3>嚴重的情況是他們會變得不相信其他人。</h3></br><h3>比如不信任老師、朋友。</h3></br><h3>那他的人際關系會變得很糟糕。</h3></br><h3>對父母的失信,會導致孩子人生的悲劇。</h3></br><h3><strong>第三種是固執,好面子。</strong></h3></br><h3>這一類父母數不勝數。</h3></br><h3>為了自己的面子,而不顧孩子小小的自尊。</h3></br><h3>很多時候,孩子犯了錯,不管在什么場合,有些父母也是大呼小叫,一定要逼孩子認錯,甚至還大打出手。</h3></br><h3>或者因為孩子的一個童心舉動而讓自己覺得丟臉就馬上嚴厲喝止。</h3></br><h3>原因是化解自己的尷尬,或者不讓自己丟臉。?</h3></br><h3> <p class="ql-block">孩子真的是一面鏡子,照出了父母的人生,也照出了一個家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詩人惠特曼寫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有一個孩子每天向前走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他看見最初的東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他就變成那東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那東西就變成了他的一部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們成為了孩子的一部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哪怕我們不在孩子身邊,或者將來我們不在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也會有一些東西印刻在了孩子內心深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們是要感謝孩子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沒有什么比生兒育女更讓人的世界觀為之迅速改變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也沒有什么比陪伴一個孩子成長,更能讓自己成長得更快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小說家陀思妥耶夫斯基說:“和小孩在一起,可以拯救你的靈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多花點時間在孩子身上,你可以找回真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而那些病癥,也會慢慢消失,甚至痊愈。</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嵊州市|
九江市|
汝阳县|
会东县|
绥滨县|
峨山|
清原|
图们市|
定州市|
隆尧县|
南通市|
都兰县|
凉山|
鲁甸县|
潼关县|
泌阳县|
海南省|
滨海县|
虹口区|
镇远县|
梅河口市|
阜新市|
博白县|
石台县|
顺义区|
佛山市|
玛多县|
五寨县|
台湾省|
金坛市|
雷山县|
阿城市|
庄河市|
阳原县|
兴和县|
庄浪县|
宁晋县|
页游|
灵山县|
廉江市|
酒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