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8px;"> 在我的家鄉有一位值得敬佩值得尊敬的人物劉祥法,目前是北京中華春節符號推廣委員會秘書長,他為了春節符號,為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作為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代代相傳,鞠躬盡瘁當之無愧,這種無私的奉獻精神值得我們學習。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中,中華春節符號肩負著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歷史使命。“春節是中華文化具有代表性的符號,而‘中華春節符號’讓春節獨特的文化價值和意義得以充分凸顯。”劉祥法說,正如西方圣誕節有圣誕樹、圣誕老人這類代表性符號一樣。中華春節符號是一個讓世界認知、具有震撼力與傳播力的春節標志符號,是用現代藝術形式表現春節傳統文化的符號,蘊含著豐富的中華傳統文化和當代社會信息,是一項國家文化公益工程。在傳播春節文化和推廣中華春節符號這條路上,年過六旬、身負濃烈家國情懷的劉祥法不遺余力,疾呼奔走。他身上的力量,來自于他的文化自信與力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鞠躬盡瘁當之無愧</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年輕時的劉祥法在學校做了兩年老師之后參軍入伍,在空軍部隊錘煉十余年,練就了他的堅毅和韌勁。1987年,劉祥法轉業到江蘇無錫市委宣傳部任職。崇尚實干、視野寬廣的劉祥法以極大的熱情投入到新的工作中。</p><p class="ql-block"> “當時,蘇南模式比較盛行,把無錫發展的經驗介紹出去,是我們的愿望。”劉祥法推動創辦了推廣蘇南模式的蘇南經濟現代化培訓中心,來自全國各地相關市縣的黨政領導紛紛來此學習取經。他又相繼推動開展“百家報社老總看無錫”、以看無錫看上海為內容的“兩看”等主題活動,均反響熱烈。人如其名,做事頗有“想法”的劉祥法最終還是辭去鐵飯碗,于2001年遠赴北京,開創新事業。</p><p class="ql-block"> “我做事情沒有太多得失之心,只要決定去做就會全力以赴。”敢闖敢拼的劉祥法來京后,先后做過培訓、會展等業務。偶然一次機會,在國外生活的朋友和他說起一個現象,就是在慶祝農歷春節時,國內的慶祝文化活動似乎還不如國外華僑自發組織的活動來得熱鬧有韻味,傳承力也不是很強。“相對于具有鮮明符號的西方圣誕節文化活動在中國的傳播和流行程度,春節文化活動反而顯得有點冷清。”劉祥法說,朋友的這番話讓他開始思考春節文化的重要意義。2005年,韓國江陵端午祭申遺成功的消息更是讓劉祥法意識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保護和傳承匹夫有責,弘揚春節文化刻不容緩,要盡快付諸行動。</p><p class="ql-block"> 經反復斟酌,劉祥法決定以“春節”為主題,做春節文化品牌。當時一些朋友勸他再考慮一下,畢竟做文化事業回報甚微,尤其在推廣傳統文化方面更是難上加難。但劉祥法說他認定有意義的事情,就一定要去做。他說,學習周總理,為了春節符號鞠躬盡瘁死而后已。</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春節屬于國家與民族</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09年,劉祥法注冊中實會祥(北京)春節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踏上新的事業方向。公司成立后,他首先考慮的是注冊和春節有關的商標。“很難很難,四處碰壁。”劉祥法至今記憶深刻。很多人持反對意見,有關部門也不認可。“反對的理由很多,有些聽來也很有道理。他們說,春節是國家的,弘揚春節文化的事情應該由國家來做。我認為,春節是國家、是民族的,但我們都是國家的一員,此時此刻作為一個有責任、有擔當、有情懷的浙商一員,應該走在前,勇擔當。</p><p class="ql-block"> 劉祥法懷揣做有價值的事就要堅持到底的信念,與有關各方不斷溝通,2013年,公司設計的春節商標終于得到了批復。每當劉祥法和別人談起他在做的事情,總有一些人問他這樣做能有什么好處?“我們在做這件事的時候不過分考慮利潤,很多事情不應該僅僅用金錢來衡量。”申請春節商標注冊的同時,劉祥法為春節文化博覽會的落地四處奔走。</p><p class="ql-block"> “申請春節文化博覽會落地的艱辛比申請春節商標有過之而無不及。”劉祥法說,2007年,上海世博會的時候,他曾構想在世博會結束后,借用其場地舉辦春節文化博覽會,但這個想法很快就被現實澆滅,他在北京找不到一家主辦單位愿意做這件事。錯過此次契機,他開始了行走全國的調研和動員,從北京到山東、山西、福建、海南等地,盡管四處奔波,還是沒有實現愿望。</p><p class="ql-block"> 變則思通,劉祥法把春博會放到由北京市政府和商務部聯合主辦的“京交會”上。2012年,在第一屆京交會上,他正式推出“中華春節文化國際博覽會”的招牌,相關活動受到在場的文化部相關領導和文化方面的專家的高度關注。在2013年的京交會上,劉祥法又大膽嘗試在文化板塊推出“春節文化”,京交會“春節文化藝術節”由此誕生并大放異彩,彰顯了春節的獨特魅力。</p><p class="ql-block"> 雖歷經艱難,但彼時的劉祥法卻從這曲折的路途中看到希望的曙光。他再接再厲,開始著手準備“中華春節文化符號”項目。</p> <p class="ql-block"><b> </b> <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堅守文化傳承使命</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劉祥法介紹,據文獻記載,在上古時期堯文化時代,春節的雛形就出現了。祖祖輩輩的中國人如接力賽一樣度過了四千多個春節。春節的內容由貧瘠到豐富又到簡略,形式從簡單到繁復又到簡單,氣氛從簡樸到隆重又回歸簡樸。“但是在這周而復始的波動中,春節卻始終沒有一個自己的符號,沒有一套屬于自己的春節元素系統。而西方的圣誕節、復活節、感恩節等節日卻有模有樣、有型有款,并在中國大行其道。”劉祥法說,當看到一個個西方的宗教節日在國內被過得出彩又隆重時,而對應的本該熱鬧隆重的傳統春節卻不斷被質疑年味兒變淡了。隨著儀式感的淡化、禮節的簡化、內容的瘦身,大家似乎已經開始看淡春節,甚至失去期待。</p><p class="ql-block"> 劉祥法認為,不僅成年人對春節漸失熱情,很多孩子對春節也沒有十分明確的概念,反而對圣誕節、萬圣節等十分了解并喜愛,而提到春節,卻沒有一個能引起孩子們特別關注的東西。他們并不能在幼年時期就樹立一個清晰的概念,什么是春節,什么是傳統的中國文化。這種種現象都在給傳統文化的流失和春節符號的缺失敲響警鐘。優秀的傳統節日,在現代傳承發揚之路上丟失了太多東西。怎樣去喚醒大家心中對春節情感的寄托,用一種符合現代趨勢的形式和載體再次闡述關于傳統春節的意義,勢在必行。劉祥法說,春節的節日象征物不少,如爆竹、春聯、年夜飯、紅燈籠等,春節文化走出去的活動也常舉辦,但始終沒有形成典型的春節符號。</p><p class="ql-block"> “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揚不可能一蹴而就,這是一條漫長艱難的道路。但總要有人去做這些事情,如飛蛾撲火般地去捍衛春節文化,探尋春節符號,推廣傳統文化。”劉祥法義無反顧地走在這條漫漫征途上,多方奔走力推春節符號征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歷史淵源、發展脈絡、基本走向,十分清楚。我們通過春節符號這個陣地要講清楚中華文化的獨特創造、價值理念、鮮明特色,增強文化自信和價值觀自信’。更重要的是要結合新的時代條件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劉祥法的觀點我是特別贊同。他說,路走得雖然艱難,但這些足可以說明我們之前的工作走在前面了,我們的想法和做法都是對的。</p><p class="ql-block"> 在有關部門的支持下,2014年1月19日,“中華春節符號全球征集活動新聞發布會”在人民大會堂召開。全國人大常委會原副委員長許嘉璐、顧秀蓮,時任文化部部長蔡武分別擔任活動組委會名譽主席和主席。這場由民間機構中實會祥發起,在文化部的關心指導下,由中國對外文化交流協會等政府部門、社團主導,由學者、商家、媒體、民眾等社會各界力量參與,以保護和弘揚春節文化為目的的大型文化活動正式推向全球。它體現出在提升國家軟實力方面多種力量的共同協作,也是在全球范圍內對春節知識的普及和宣傳。</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在這場大型征集活動中,佳作不斷。最終,中華春節符號和中華春節吉祥物“年娃”“春妮”脫穎而出,分別在2015、2016年正式向全球發布。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電視臺等全國各地媒體進行了詳細報道,社會反響強烈。</p><p class="ql-block"> 中華春節符號的設計理念是將漢字春、福、年、節、壽依托中國結的編織元素結合在一起,中軸線上點綴三個圓點,象征春節時處于同一直線上的太陽、月亮和地球。它是依托中國傳統元素的圖形,將中國的天文歷法科學與傳統的人文精神訴求結合,渲染節日氣氛的同時傳遞中國文化和精神。</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 1, 1);"> </b><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年娃”“春妮”的設計創意,源自傳統文化的“金童玉女”,是春節吉祥喜慶的象征,有招財、開運、納福、平安等寓意。男左女右且略呈弧形的身形布局,切合了“左陽右陰”的和合傳統,蘊含了陰陽太極的對立統一。其造型飽滿、圓潤,并沿用傳統的發型頭飾。肚兜上裝飾的“蝙蝠”“雙魚”圖案,意為“福慶(蝙蝠)有余(魚)”,表達了人們對來年美好前景的向往。“虎頭鞋”和“繡花鞋”也有“春天即至、避邪祈安”的寓意。兩個可愛的“萌娃”都行拱手禮,既表達了人們辭舊迎新的美好祝愿,也體現了男女平等的時代新風。</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劉祥法又開始行走各地,為推廣春節符號,為春節文化品牌和產品的創新與發展而奔忙。2022年冬奧會將在北京舉行,劉祥法瞄準此次盛會的中華傳統文化展示,已同相關方面達成合作意向。在家鄉平湖,以春節傳統文化宣傳、春節產業集聚發展為主題的春節小鎮已在緊鑼密鼓推進中。“家鄉的一草一木都在記憶里不斷生長,家鄉始終是我一生牽掛的地方。我衷愛的事業能在家鄉落腳一處,我深感欣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劉祥法說,這輩子專注做好一件事,就是以自己的方式盡心竭力地推廣中華傳統文化。“假如我是一只鳥,我也應該用嘶啞的喉嚨歌唱。”詩人艾青的這句詩,也映照了劉祥法的家國情懷,深沉又厚重。</span></p> <p class="ql-block">鋼琴家朗朗成為“春泥年娃”春節符號代言人</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資料選自新華社高級編輯 楊兆波</span></p>
主站蜘蛛池模板:
理塘县|
赞皇县|
淄博市|
临泉县|
鞍山市|
前郭尔|
襄樊市|
荆门市|
朝阳市|
鄂托克前旗|
竹北市|
八宿县|
曲阜市|
读书|
黄梅县|
老河口市|
安徽省|
锡林浩特市|
逊克县|
门头沟区|
长岛县|
河津市|
平罗县|
凤山市|
新乐市|
藁城市|
岚皋县|
塘沽区|
新泰市|
铁岭市|
雷波县|
镇远县|
油尖旺区|
金昌市|
甘孜县|
长武县|
三原县|
诸暨市|
南阳市|
灵寿县|
民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