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說起印象派油畫,第一個就會想到法國畫家莫奈。雖然他不是印象派的創始人,但他的畫完美體現了印象主義的理念和技法,對西方現代繪畫,作出了巨大貢獻。他是法國乃至世界廣受喜愛的畫家。</p><p class="ql-block">下面是我臨摹的莫奈名畫。不是藝術專業科班出身,只是退休后的愛好。</p><p class="ql-block">希望通過我的臨摹和介紹,讓更多人喜歡莫奈的油畫。</p> <p class="ql-block">這幅《印象·日出》<span style="font-size: 18px;">是莫奈最具世界聲譽的畫作,是他早年的作品</span>。油畫描繪的是初春薄霧中的勒阿弗爾港口日出的景象,以紅、黃、藍等華麗的色彩,表現日出的氣氛,著眼點在色彩的趣味。畫面沒有細節,只有海面日出時的總體印象,那就是旭日初升、霧氣迷蒙,海面波光粼粼。莫奈自己說:“創作這幅畫時,我從窗口望出去,太陽隱在薄霧中,在前景上,船的桅桿指向天空……人們問我它的標題,以便編入目錄。很難說得上是勒哈弗爾的風景,就寫‘印象’吧!” 這幅畫參加了一群反對學院派畫家的第一次畫展,由于這幅畫的名稱,印象派由此而獲名,參加展覽這批畫家被稱為印象主義流派。</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這是莫奈《睡蓮》系列畫中的一幅。1880年之后,莫奈與印象派的其他畫家們疏遠了,他在吉維尼造了一座小花園,住在里面作畫。他喜歡把水與空氣和某種具有意境的情調結合起來,這樣產生了《睡蓮》組畫。沿著水面,美麗的睡蓮一片片向湖面遠處擴展開來,畫家利用了樹的倒影,襯托出花朵的層次,是十分有創造性的構思。不管刮風下雨,還是陽光明媚,無論清晨還是黃昏,他總是在池塘邊,觀看光線的變化,用他的畫筆記錄下一幅幅美麗的圖畫。他一共畫了181幅睡蓮的作品,睡蓮成了他晚年描繪的主題。此后27年里,他幾乎再也沒有離開過這個主題。 </p> <p class="ql-block">這幅《日本橋》也是莫奈在吉維尼花園里創作的,可以算作《睡蓮》系列的子系列。一共有18幅。畫面中一座漆成綠色的日本式的拱形木橋跨越池塘,各種花卉和植物環繞著池塘,水面上漂浮著一些的睡蓮,四周的柳樹枝條和紫藤直瀉水面,使水的色調變得更深更藍……,畫面朦朧,筆觸隨意,層次分明。莫奈用不同形狀的線條以及鮮麗的色彩來表現日本橋在陽光直射下的瞬間印象,整個畫面充滿了時空感、運動感和節奏感。</p> <p class="ql-block">《海濱公園打傘的女子》畫中的女子是莫奈的妻子卡美伊。他一生只給一個女人畫肖像,那就是他的摯愛卡美伊。莫奈初遇卡美伊時,他只是個窮小子,但卡美伊還是無怨無悔的愛上他。卡美伊從生活中走進他的畫中,又從畫中走進他的心中。莫奈以卡美伊為模特創作了好幾幅名畫,如《綠衣女子》,《穿日本和服的卡美伊?莫奈》,《花園里的女子》等。可惜幸福時光總是短暫的,卡美伊因患肺結核,英年早逝,莫奈終身再也未為其他女子作畫,包括他的第二任妻子。</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這一幅畫作,實際上是莫奈所有關于卡美伊的畫作中最廣為人知的一幅。莫</span>奈比任何畫家更著重于捕捉一瞬即逝的景象,并不注意物體本身的輪廓。他說:“光是畫中的主角。”他又描述如何努力去畫“空氣的美……但這是不可能的.”莫奈畢生致力繪畫那些不能畫的東西,這幅畫里天空中有浮云掠過,我們幾乎可以感覺到那吹送浮云的微風。</p> <p class="ql-block">埃特勒塔是法國西北部的一座海濱小鎮,有“法國第一海岸”之稱,白色的懸崖、雄偉的象鼻山和奇特的針峰是埃特勒塔三大標志性景觀,莫奈曾以這三大景觀為主題,創作了大量優秀作品。他甚至為了抓住光影變比,置身懸崖邊,幾乎墮入海中。這是其中一幅《埃特勒塔的懸崖一象鼻山》。畫家選取了景物的背光面來表現景物,顯示了它的色彩表現功力。在大面積冷調子的背光面里,色彩豐富而厚重,筆法整飭而嚴謹,給人以凝重而沉積的感覺。在此背景的反襯下,日光直射的懸崖色彩溫暖而熱烈。陽光中的景物和近景海面波浪用筆粗獷、跳躍,充滿激情,與嚴謹的天空和背光懸崖的表達方法形成鮮明對比。這一部分的表現使整個畫面形象豐富生動,色彩豐富而富于美感。</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1899至1905年間,莫奈陸續創作了至少19幅以英國國會大廈為主題的繪畫作品。這是其中著名的一幅《冬天的國會大廈》。這些</span>作品均是他在暫居倫敦時從自家窗戶(或是圣托馬斯醫院的天臺)俯瞰泰晤士河的時候留下的。“倫敦國會大廈”系列也成為他媲美“睡蓮”系列的另一個重要系列作品。</p><p class="ql-block">直至霧霾降臨整個中華大地,或許我們才能夠些許體會到100多年前倫敦人的切身感受,才能夠開始欣賞莫奈筆下霧氣氤氳之中天光的些微變化。</p><p class="ql-block">當年的倫敦霧對于很多人來說是一場噩夢,對于藝術家莫奈來說卻是他創作的靈感之源。從霧氣之中,光與空氣仿佛都現出了真面目,而這兩者正是印象派畫家夢寐以求所追逐的。據說,他在1870年左右還特地跑到倫敦看霧,如果哪天天氣明朗,莫奈就會特別失望:“我所有的畫布都好像要空白一片了。”倫敦人在參觀莫奈畫展時對莫奈把霧畫成紫紅色,都非常驚訝。“霧”不是灰色的嗎?參觀者帶著這種不解漸漸地離去。但是,走在倫敦大街上的參觀者,好像是為了證實一下霧的顏色,抬頭一望都驚呆了。他們這才發現,倫敦的霧確實是紫紅色的。為什么呢?原因是林立的煙囪不斷地噴出帶有火星的煙火,與光發生映射。</p> <p class="ql-block">許多人都知道莫奈晚期的《睡蓮》系列作品,實際上,干草堆才是莫奈的最愛。</p><p class="ql-block">從1865年莫奈正式成為一個畫家開始,到他去世,干草堆就一直存在于莫奈的作品里,貫穿了他的一生。2019年5月14日,他其中一幅《干草堆》在紐約蘇富比拍賣行以1.107億美元高價拍出,是印象派畫作拍賣的最高紀錄。</p><p class="ql-block">從不同角度、不同構圖、不同季節、不同環境下,單調的干草堆在莫奈的筆下有了絢麗的色彩,讓平凡無奇的景象也成為了藝術。</p><p class="ql-block">這幅《冬季早晨時的干草堆》是莫奈系列組畫中較為出色的一幅。這幅畫的主角不是山,不是田野,甚至不是干草堆,而是那些燦爛明亮的光芒。莫奈比任何畫家都喜歡捕捉一瞬即逝的景象,在陽光照射過來的那一剎那,天、山、屋、草垛都是什么樣的?莫奈通過自己細致地觀察,畫下的這些物體的變化。</p> <p class="ql-block">莫奈一共畫了七幅關于火車站組畫,《圣拉扎爾火車站》是其中的一幅。火車在莫奈時代是一個偉大的科學發明,火車站的頂棚在當時可算是極具現代氣息的產物,具有鮮明的時代印記。在這件作品中作者巧妙運用那高而尖的玻璃頂棚作為畫面主輪廓,自然形成莊嚴的金字塔形構圖,火車頭噴出的煙霧籠罩著中遠景,在陽光下顯得輝煌迷朦。在那金字塔形大棚的莊嚴輪廓下,富麗堂皇而又輕柔美麗的色彩震撼者讀者的心靈,這也是莫奈對新興工業文明的一種贊美。</p> <p class="ql-block">《阿爾讓特依的賽船》是莫奈畫的許多帆船畫中比較著名的一幅。莫奈鐘情海上的帆船,是因為他自幼生活在海邊,他對海洋和帆船有一種親切熟悉的感覺。在他所描繪有關帆船的畫中,總能表現出水的流動和跳躍。就像這幅畫中的水一樣,水影波動,賦予了整幅畫的動感。</p> <p class="ql-block">《荷蘭的郁金香花圃》是莫奈《荷蘭風車》系列 中的一幅。在莫奈畫中的細節,許多都顯示出陰影的方向,很清楚的顯示光是從何處來? 太陽在天空的什么地方?以及當時的時間。晴空萬里的天氣下,郁金香花圃的生意盎然。晴朗的天空襯托著郁金香花圃的鮮艷色彩,莫奈將影象與自然界中的陽光融合在一起。</p> <p class="ql-block">《威尼斯大運河》是莫奈于1908年創作的油畫作品。作品描繪了威尼斯的運河景色,畫面上大運河籠罩在朦朦朧朧的藍色調中,被陽光照射的火紅的房子,與水中的倒影相互輝映,水面上波光粼粼,充滿著夢幻的色彩,讓人分不清那些房子和水是真實的還是在夢里的。整個畫面只有光與色的律動,令欣賞者看到的不僅僅是一處水上的風景,而是一整座心中的迷幻之城。</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化州市|
浦县|
乐陵市|
靖西县|
化州市|
平邑县|
图木舒克市|
民县|
毕节市|
嵊泗县|
佛坪县|
东阳市|
西和县|
江门市|
宁河县|
惠州市|
玉林市|
绥江县|
清河县|
漳州市|
奉新县|
理塘县|
河西区|
太和县|
隆化县|
南充市|
定结县|
北辰区|
称多县|
台东县|
白沙|
和顺县|
上杭县|
桂林市|
楚雄市|
扶风县|
九龙城区|
柳林县|
定陶县|
呼和浩特市|
本溪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