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2, 126, 251);">——記戲曲表導演藝術家、戲畫家徐培成</i></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2, 126, 251);">劉守義 撰文</i></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靜如練 編輯</i></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37, 35, 8);">“以其獨特而卓有影響評劇小生表演藝術創造,當選為遼寧省戲劇家協會副會長、沈陽市戲劇家協會主席;以其拼搏奉獻、勇于進取而創造出優異成績的劇團管理工作; 而成為遼寧省勞動模范、全省百名優秀改革家之一。這就是評劇小生演員、沈陽戲曲劇院院長兼黨委書記徐培成” 。這是當年文化部副部長王文章在《中國文化報》的署名文章中,對徐培成的一段贊語。</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37, 35, 8);">百度網是這樣評介徐培成的:“徐培成,1948年出生于沈陽,1967年畢業于遼寧戲曲學校,首批國家一級演員,享受國務院政府津貼,曾在遼寧省京劇團主演京劇《智取威虎山》《磐石灣》《八一風暴》《紅燈照》等;在錦州評劇團、沈陽評劇院主演評劇《泥人夢》《秧歌情》《白蛇傳》等一百多出戲。八十年代出版個人演唱專輯,以唱片、錄音、錄像帶方式發行全國。多次榮獲文化部及省、市獎項,其中榮獲第五屆文華表演獎,第六屆全國戲曲電視劇最佳男主角獎。曾創作或與人合作、創編劇本30多部,自編、自導、自己作曲、主演劇目20多臺;曾參與策劃、選材、指導、編導十多臺文華大獎劇目及多臺文華獎劇目。曾任沈陽戲曲劇院(即京、評兩院)院長、遼寧省劇協副主席,現任中國藝術研究院特邀研究員、中國戲曲學會理事、中國戲曲導演學會理事。曾在中宣部、文化部、中國劇協等重大賽事中擔任評委。撰寫戲劇評論文章百余篇,編導京劇《楊靖宇》《戚繼光》《奇女無容》,評劇《李三娘》《桂英與王魁》《王武強》等劇目引起關注,反響強烈。專畫戲曲人物在國內外展出獲得好評。”</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37, 35, 8);">徐培成是一位多才多藝的戲曲專家。我與培成曾是遼寧戲校的校友,我們畢業后,先后去錦州市工作。他在評劇團,我在京劇團。文革期間,我們同去遼寧省樣板戲學習班,后來轉入遼寧省京劇團。改革開放以后,我去了新聞單位,他仍堅守在戲曲崗位,不斷取得輝煌的業績。數十年來,他的藝術人生足跡,我是親眼所見,歷歷在目;他的勤奮好學,他的膽識、魄力與開拓精神,令我欽佩!在我的心目中,培成絕對是個人才,而且是一位“奇才”! </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1, 1, 1);">1、為演英雄 ,毛遂自薦。</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37, 35, 8);">在那“一花獨放”的“文革”時期,舞臺上除了幾出“樣板戲”之外,其他的文藝形式極不多見。徐培成所在的“樣板戲學習班”,每天演出兩場《智取威虎山》,仍然是一票難求。當時,劇中的角色均是A、B制演員輪換演出,唯有楊子榮的角色沒有B組演員來接替。A組楊子榮由余派老生張世英飾演。他的嗓音好,表演有激情。由于連續的演出,使他的體能明顯下降。于是,選拔楊子榮B組的演員工作,成為劇組工作的當務之急。眾所周知,飾演楊子榮的條件要求很高,首先要形象好,嗓子要沖。唱、念、做、打的技能要全面。當然體質也好。如“打虎上山”一場,楊子榮 “穿林海跨雪原氣沖霄漢”的“導板”音域很高,演員還要載歌載舞。一般的演員是難以達標的。當時從省內的其他院團,物色了幾位演員,均不理想。于是,選拔楊子榮的演員工作,一時竟成了難題。"戰評會",這是當時劇組學習解放軍,實施軍事化管理的一種工作方式。戰評會主要是講評演出的成績與出現的紕漏,大家總結經驗,以利再戰。某一天,《智取威虎山》劇組演出后召開戰評會,徐培成在會上發言,首先講評自己在演出中存在的不足,并分析其原因。他重點批判自己頭腦中的“三名三高”思想,是這種名利思想影響了自己演出的情緒。培成認為,自己具備飾演楊子榮的條件,卻沒有受到領導的重視。他最后表示改變觀念,從此“演革命戲,首先要做革命人”。徐培成的發言引起了領導的重視,當天的戰評會結束后,領導立即把徐培成和全體樂隊同志留下,讓樂隊重新演奏楊子榮“打虎上山”的唱腔音樂,徐培成滿懷激情地高唱“穿林海跨雪原氣沖霄漢”的二簧導板,當唱到“氣沖霄漢”的高腔時,他唱的滿工滿調、從容不迫。臺下的領導和導演組成員均點頭贊許。大家認為徐培成年輕有為,具有培養和發展的條件及潛力。于是,領導班子當場拍板:“從即日起,由徐培成擔任楊子榮的B組演員。導演負責為他輔導說戲。”徐培成從此每天練三遍基本功,早晨五點起床,“飛腳旋子”一直練到趴在地上起不來為止。他一天只睡幾個小時的覺,三個月體重減了30斤。功夫不負有心人,果然,徐培成沒過多久,便以一個嶄新的楊子榮的藝術形象,展現在遼寧的戲曲舞臺上。后來人們方知,徐培成出演B組楊子榮,是在八位競爭的演員中脫穎而出,由毛遠新最后"欽”定的。</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2, 126, 251);">徐培成演唱京劇《智取威虎山》選段。</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2px;">遼寧省樣板戲學習班創作人員到農村體驗生活。左起:于繼學、孟繁琳、徐培成。</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2px;">社會曾流傳這樣的一個公式:“能力+機遇=成功”。機遇是給有準備的人提供的。徐培成不僅是有準備的人,而且是勇于創造機遇的人。徐培成原是評劇演員,能夠在強手如林的京劇院團,出演楊子榮的主要角色。是出乎人們意料的!他飾演楊子榮的藝術實踐啟示我們:成功的機遇不是等來的,而是積極進取、奮力創造的。 由此可見,人的主觀能動性是成功的重要因素。 他那毛遂自薦的勇氣和膽量,至今也是令人嘆服的!接著,徐培成又主演了現代京劇《磐石灣》《八一風暴》和新編歷史京劇《紅燈照》等劇目。</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22px; background-color: rgb(254, 205, 0);">2、拼命三郎, 一鳴驚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37, 35, 8);">讓徐培成一舉成名的是在1978年的錦州。那年,他重返錦州評劇團之后,一個偶然的機會,讓他臨時“鉆鍋”接替一位老演員,飾演《白蛇傳》中的許仙。他把京劇的發聲、表演程式與技巧,巧妙地融入到許仙的人物塑造中來,令觀眾拍手稱快!一時間,徐培成的“許仙”在錦州城“紅”啦!有的觀眾為看他飾演的許仙,連續買票觀摩,竟達到著迷的程度。每次演出結束后,他與演員們反復地向觀眾謝幕。當時許多觀眾守候在劇場門外,等候培成的到來,其中有一位老大娘手捧雞蛋和食品遞給培成說:“孩子你演的太好了!大娘愛看你的戲。吃幾個雞蛋補補身子吧!”那年,評劇《白蛇傳》演出了500場,有時每天演出兩場。許多觀眾連續看他的演出,竟達上百場。全國各地京、評劇團紛紛前去學習觀摩,上百家的電臺播放演出實況錄音。</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2px;">《白蛇傳》:徐培成繪畫。</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37, 35, 8);">1985年,徐培成自編、自導、自演的評劇《狐仙女》再次引起轟動。當年《狐仙女》來到沈陽的遼寧青年劇場演出,受到省城觀眾的熱烈歡迎。《狐仙女》的劇情曲折,扣人心弦。布景燈光新穎、時尚。表演抒情、載歌載舞,是一出具有浪漫色彩、雅俗共賞的戲劇作品。狐仙女的武打表演,色彩紛呈,培成在劇中飾演石如玉,他的“滾堂甩發”、“踹腿抖髁”、“360度轉體僵尸”等高難動作,令觀眾驚嘆不已,增加了戲劇感染力,受到許多青年觀眾的喜愛。培成的嗓子又好,扮相英俊。表演風流倜儻。其中有一大段小生唱腔,似乎吸收了旦角慢板的旋律,培成唱的有滋有味,酣暢淋漓。讓戲迷和觀眾朋友過足了癮。真是美的藝術享受。我看過這出戲,也留下難忘的記憶。眾所周知,評劇舞臺優秀的旦角演員較多,可是優秀的小生演員卻是鳳毛麟角。培成是評劇舞臺難得的一位好小生。培成還在評劇《天子泥人夢》中,塑造了一位皇權與人性相矛盾的清代咸豐皇帝,他準確把握人物的思想情感,把封建帝王內心深處禮教與愛欲的沖突,表現的既復雜而又清晰。該劇在全國振興評劇交流演出中,獲得優秀劇目獎,培成榮獲個人優秀表演獎第一名,標志著他表演藝術的全面成熟。時任文化部部長高占祥看了戲后,稱贊培成:“中國評劇第一小生!”</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2, 126, 251);">評劇《狐仙女》石如玉的“反調”唱腔,徐培成演唱。</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2, 126, 251);">評劇《狐仙女》石如玉的“反調”唱腔,徐培成演唱。</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2px;">宋任窮、賽福鼎、高占祥等國家領導人在交流《狐仙女》的觀后感。</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2px;">評劇《雙羅衫》,徐培成演唱。</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2, 126, 251);">評劇《雙羅衫》,徐培成演唱。</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2, 126, 251);">評劇《雙羅衫》,徐培成演唱。</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2px;">評劇《浪子成龍》"追悔"唱段,徐培成飾演韋英。</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2px;">評劇《紅樓夢》徐培成飾演賈寶玉,劉虹飾演林黛玉。</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2, 126, 251);">評劇《紅樓夢》,徐培成飾演寶玉的唱段。</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2px;">評劇《紅樓夢》,徐培成飾演寶玉的唱段。</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2, 126, 251);">評劇《小女婿》"定情"唱段,由宋麗、徐培成演唱。</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2px;">評劇《人面桃花》崔護唱段"去年今日",徐培成演唱。</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2, 126, 251);">評劇《瑞云》片段,徐培成和劉虹演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2px;">評劇《李娃傳》"勸大姐"唱段,徐培成演唱。</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37, 35, 8);">徐培成在評劇表演藝術上,雖然取得了驕人的成績,但是他并沒有因此滿足現狀。而是虛心好學,拜評劇張派小生創始人、評劇表演藝術家張德福先生為師。他學習張派以氣托聲、以情帶聲的演唱技巧;掌握張老師傳情細膩與富于音樂性的念白特點;力求生活化與程式化表演風格的統一。他不是死學硬仿,而是活學活用。</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2px;">徐培成與恩師張德福先生。</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2px;">他學演張派名劇《無雙傳》時,在繼承張派藝術的基礎上,結合自身的藝術條件,融入了自己的演唱特點。培成在劇中飾演王仙客,其中有一段哀嘆埋怨的唱腔,培成在演唱時,突出一個“怨”字。他把對無雙的“怨中有愛、愛中有怨”,演唱的委婉細膩,情深意切。在最后一句“好似嫦娥不肯下廣寒”的大甩腔,培成則是先抑后揚、逐漸推進,直到把聲音起,“怨”到盡頭時,唱腔猶如火山爆發,把人物的愛與怨宣泄的淋漓盡致。從而達到了最佳的演出效果。</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2px;">徐培成與李曉梅在遼寧臺戲曲晚會上,演唱評劇《無雙傳》選段。</i></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37, 35, 8);">人的心有多大,天有多大。“敢為天下先!”是徐培成擔任劇團領導職務后的豪言壯語。他敢說,敢為,銳意進取。1984年,徐培成出任錦州評劇團團長,他勇于改革,苦干實干,在任七年,創作和演出了許多優秀劇目,同時他將劇團與廠礦結成經濟文化聯合體,并“以副補藝”開展多種經營,靠本團的創收資源,解決了70多戶職工的住房困難。劇團連續幾年被省政府評為省文明單位,并被省文化廳命名為“紅旗劇團”。原文化部王文章副部長說:“表演藝術與藝術管理是兩個不同的專業,優秀的表演家,不一定就是卓越的管理者,然而,徐培成卻在這兩個方面都顯示出令人矚目的才能。這固然與他的人生經歷分不開,但更重要的是,它以異乎尋常的獻身的精神,以忘我的追求,去對事業傾注自己的心血和汗水。就是以這樣的精神,腳踏實地苦干走過來的。特別是在他擔任評劇院、團的領導職務以后,更是以一步比一步深的腳印,為振興評劇,為不斷向觀眾奉獻優秀的劇目,而堅韌地不斷前行,他的苦,他的累,他的拼搏,他的貢獻,他與劇院共同創一造的藝術碩果,盡入人們的眼中。人們稱譽他為戲曲界的`拼命三郎’。”應該說,徐培成取得令人矚目的業績,得益于賢內助李威的有力支持。他倆是青梅竹馬、同班學友。李威天資聰慧,在校期間學習優秀,唱腔和身段的表演都很出色。他們夫唱婦隨、相互支持。培成調到沈陽評劇院任院長后,工作的擔子加重了,李威為支持著培成的工作,而從此離開自己心愛的舞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2, 126, 251);">北國音像岀版社岀版《錦州評劇院評劇唱段精選》。由徐培成、李威、李曉梅演唱。</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2px;">李威主演的評劇《三看御妹》劇照。</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2px;">孫女晨晨是培成和夫人李威的掌上明珠。</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2px;">培成在他的君子蘭花窖。</b></p> <p class="ql-block"><b style="background-color: rgb(254, 205, 0); font-size: 22px; color: rgb(1, 1, 1);">3、臥薪嘗膽 ,潛心繪畫。</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37, 35, 8);">他人到晚年后,有一個時期,我很久沒有他的信息,幾乎是銷聲匿跡。忽然有一天,我在街上遇見了培成。我問他:“師弟,這幾年你在忙什么?怎么總也見不到你?”他說:“我現在郊區買了一個院落,每天學習繪畫。” 原來他遠離囂喧的城市,鉆進山溝里臥薪嘗膽,刻苦繪畫。 我問培成:“怎么想起學習繪畫?”他說:“一是愛好,二是另辟蹊徑,希圖實現自己別樣的藝術人生。” 為延續自己大半生的舞臺情緣,他專心學習繪畫,專攻戲曲人物畫。培成學畫,也很有悟性。他基本是無師自通。為了學畫,他買了許多繪畫資料,走訪了許多著名畫家。我稱贊他的務實精神:“你太投入啦!”他滿懷信心的說:“師兄,你是了解我的,我干什么事情都認真。繪畫也是一樣,畫,就要畫的更好些!”日積月累,年復一年。終于在十年后的一天,文化部在廣州舉辦中國藝術節上,展示了《徐培成中國戲曲人物畫》。我的女婿許多(中央臺記者)在藝術節采訪期間,參觀《徐培成中國戲曲人物畫展》時,意外地發現畫家徐培成是遼寧戲校畢業生。于是他問培成:“先生,您是遼寧戲校畢業生,請問您認識劉守義嗎?” 培成回答:“當然認識。他是我的師兄。”當培成得知眼前的記者與我是翁婿關系時,特意托付許多給我轉送一本他的《徐培成中國戲曲人物畫》的專輯畫冊。當女婿把這本畫冊送到我的眼前時,我驚呆了!簡直不敢相信,培成竟然成為畫家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2, 126, 251);">徐培成的中國戲曲人物畫(第一卷)(第二卷)出版。</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2px;">國家文化部副部長王文章和遼寧省文聯主席郭興文題字祝賀。</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37, 35, 8);">這兩部專集畫冊內容豐富、圖文并茂,匯集了全國許多劇種的名家、新秀,生旦凈丑、行當齊全,堪稱是一部戲曲百花的群英譜畫冊。我們熟悉的李默然、唐韻笙、 “韓花筱”等戲曲名家,在他的畫筆之下,栩栩如生、活靈再現。文化部王文章副部長為畫冊作序。培成的繪畫創作,多以表現戲曲人物為題材,故稱之為“戲畫”。近年來,他先后出版了兩本《徐培成中國戲曲人物畫》專輯。應該說,一本比一本精美,他的戲畫創作經歷一個從形似到神似的過程。他的戲畫創作,基本以工筆畫寫實為主的藝術風格。他把自己多年從事戲曲表演藝術的感悟,揮灑在自己的戲畫創作之中。宏觀,讓你感受戲曲人物的壯美與風范,微觀,讓你感受人物面部的細膩與神韻。于是,一個個不同性格和神態的戲曲人物,在他的畫筆之下,栩栩如生地展現出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176, 79, 187);">恭賀沈陽評劇院建院五十周年。</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176, 79, 187);">恭賀沈陽京劇院建院五十周年。</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37, 35, 8);"> “在中國當下的戲曲人物畫壇,存在著兩個鮮明的藝術取向,而他們都與沈陽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因此盛京也是戲曲人物畫的沃土。一種是‘戲墨派’,是畫家以戲曲為題材探索筆墨表現,其代表人物是成名于盛京的原魯迅美術學院教授、后來的中國美術館常務副館長馬書林先生;另一種是‘墨戲派’,是將畫室作為舞臺的延伸,追求情境、動作、表情的準確,其代表人物我以為是徐培成先生。” 這是鄭永為先生在《遼寧.藝術名家》的署名文章中,對徐培成戲畫作品的評述。培成的戲畫的美學價值,還在于他以繪畫的藝術形式,弘揚了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中國藝術研究院副院長、中國戲曲學會會長薛若琳先生在《徐培成中國戲曲人物畫展》序言二中寫道:“培成以內行人做內行畫,或用濃墨重彩,或用輕描淡寫,無不強烈地表現了戲曲藝術的魅力,他用一支畫筆,保護、延續和發展戲曲藝術的生命;用鮮活靈動的戲曲人物畫,表現戲曲藝術的博大精深。他的戲曲人物畫,給人以豐富而濃郁的美感享受,體現了中華民族戲曲藝術獨具特色的審美價值。”</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2px;">徐培成在中國京劇藝術節個人畫展開幕式上。</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2px;">徐培成的中國戲曲人物畫及展覽受到國家文化主管部門的表獎。</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2, 126, 251);">中央電視臺《戲曲采風》欄目的采訪現頻《戲曲人物畫家徐培成》。</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2px;">這三幅是徐培成近年來的新作品。</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2, 126, 251);">徐培成在繪畫。</b></p><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2, 126, 251);">徐培成的自畫像和書法作品。</i></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font-size: 22px;">徐培成在2018年遼寧戲校同學聚會時,發表真情感言。</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57, 181, 74);">徐培成的戲曲人物畫與劉守義的書法作品互贈留念。</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font-size: 22px;">2019年遼寧省樣板戲學習班戰友聚會時,劉守義把自己的書法新作,現代京劇《智取威虎山》楊子榮的代表唱詞,送給老友——楊子榮的當紅扮演者徐培成。</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22px; background-color: rgb(254, 205, 0);">4、老驥伏櫪 ,志在千里。</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37, 35, 8);">徐培成多才多藝,他不僅戲曲表演出色,而且能編擅導。說起培成的能編擅導,他的同班學友很有感觸:在戲校學習時,培成就刻苦鉆研,遇事走心入腦,躍躍欲試。1964年在全國現代戲觀摩演出的影響下,我校利用新年晚會各班自己排演現代劇目。當時,培成和同學們選排了遼寧兒藝的話劇《雷鋒的童年》,在全校新年晚會中受到好評。接著,培成又動筆把它改編成評劇,組織同學譜曲,并自任導演,竟然捂弄出一臺評劇《雷鋒的童年》。后來,這出戲在工廠、農村演出多場,感動了許多觀眾。從此,徐培成多了一個“徐大膽兒”的愛稱。</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2px;">近年來,許多戲曲表演團體邀請他編劇、導戲。安徽的《抗倭將軍戚繼光》、青島的《清貧方志敏》、河南的《諸葛亮——臨危受命》、天津的《王武強》、云南的《巾幗小將》《聞一多》、錦州的《紅孩與小龍女》、營口的《李三娘》等。自2014年以來,由他編導的劇目頻頻獲獎,其中吉林省京劇團的《楊靖宇》、黑龍江省京劇團的《奇女無容》,參加中國藝術節演出,獲文華大獎新劇目獎。河南越調《諸葛亮——臨危受命》、安徽省徽京劇團的《抗倭將軍戚繼光》均獲得省級金獎,鞍山喇叭戲《杜鵑花開》獲省優秀劇目獎,營口評劇《李三娘》,天津評劇院三團《王武強》,參加中國評劇節演出,引起強烈反響。</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2px;">培成導演的兩臺京劇《奇女無容》《楊靖宇》,同現第十二屆中國藝術節,均獲好評和殊榮。。</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2px;">吉林省戲曲劇院京劇團和吉林省交響樂團聯合出品,大型原創現代京劇《楊靖宇》,徐培成任編劇、導演。他說:“楊靖宇將軍是中國人民抗日斗爭史中著名的民族英雄,他在與日本侵略者的斗爭中展現出來的東北抗聯精神,就是愛國主義精神的集中體現。我們的演出歌頌楊靖宇將軍‘精忠報國、堅韌無畏’的英雄情懷,歸根到底就是要向觀眾展現楊靖宇將軍的愛國主義精神,希望這種愛國主義精神能夠感染觀眾,讓這種精神在廣大人民群眾中間一代一代傳遞下去。我們全體演職人員也會繼續努力,力爭把《楊靖宇》這出新編革命現代京劇排成精品。”</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2px;">國家藝術基金2018年度大型舞臺藝術作品資助項目,河南省越調劇團演出的越調戲《諸葛亮-臨危受命》由徐培成任導演。這是諸葛亮飾演者申小梅與導演徐培成合影。</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2px;">天津評劇院三團原創現代紀實評劇《王武強》,由徐培成擔任導演。</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2, 126, 251);">沈陽評劇院新編大型現代評劇《奉天一九三二》,徐培成任導演。</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2, 126, 251);">遼陽市創排評劇《太子河畔》,喜獲遼寧省第五屆文化藝術政府獎文華獎,這是全省專業藝術領域最高獎項。該劇特邀徐培成做藝術指導。</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2px;">徐培成與田敬陽導演做出舞蹈動作設計。幾次的推翻,到排練再推翻再排練,經過三個月的精雕細琢才有了舞臺上精彩的呈現。徐培成精心指導,和大伙一起辛苦排練。七十幾歲的徐培成,親自給演員做示范動作,對待工作認真負責,一絲不茍。</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2, 126, 251);">擔任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大型現代海城喇叭戲《杜鵑花開》的導演。</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2, 126, 251);">營口藝術劇院創編大型傳統評劇《李三娘》,戲劇專家徐培成擔任總導演,他和主創人員對此劇再次進了了精心打磨,在劇本、導演手法、舞美、服裝等方面進行了精益求精的修改提升,總導演徐培成與主創人員從文本走向、劇情的邏輯性、舞美設計、演員的技術技巧、表演的情感深度及細膩程度等方面,對該劇進行進一步提升,力求創作一部精致、精美的藝術精品。</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37, 35, 8);">戲曲流派的形成,離不開唱段的流傳;戲曲人物的塑造更離不開唱腔音樂的設計。徐培成認為“戲是車,曲是轍”。他主張“文戲武唱、武戲文唱”。唱戲要唱情,父女情、兒女情、戰友情、愛國情,情感能夠打動感人,情感應體現于唱腔之中。安徽省京劇《抗倭將軍戚繼光》以激越婉轉的唱腔神韻,抒發了抗倭英雄戚繼光的愛國情懷。云南省京劇院的現代京劇《聞一多》,以那蕩氣回腸的慷慨悲歌,塑造了一位才華橫溢、人格高尚的愛國詩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2, 126, 251);">安徽省徽京劇院新創排大型歷史京劇《抗倭將軍戚繼光》的編劇、導演由徐培成擔任。在接受采訪時,他說:“戲是給人看的,一定要好看。京劇的四功五法‘唱念做打,手眼身法步’在這部戲中全部體現,可以說是行當齊全、文武兼備。在節奏上,也是文戲和武戲交替進行,觀賞性極強。從內容上說,戚繼光身上的閃光點,也是中華民族精氣神的體現,能夠給人以正能量。”</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37, 35, 8);">徐培成在戲曲創作過程中,主張標新立異,一戲一風格。他認為“無戲不奇”,中國戲曲本身具有傳奇性。在第十二屆中國戲劇節上,黑龍江省京劇院《奇女無容》和吉林省戲曲劇院京劇團的《楊靖宇》,同是徐培成執導。其中《奇女無容》是一臺精美呈現傳奇故事的古裝戲。該劇無論是神女扮丑女的造型設計,還是典雅亮麗的戲曲舞臺,均展現中國戲曲唯美的藝術意境。在2017年南京第八屆中國京劇節上,該劇被中國評協主席仲呈祥推崇為“本屆京劇節一大亮點”。多年來,徐培成通過戲曲作品,來展現自己的審美意識和創作思維。他堅守“情感是靈魂、節奏是生命、演員是核心”的戲曲創作原則。他導演的戲曲作品是美的集成,通過藝術形式美,去展現人物的心靈之美,讓觀眾在美的享受中,受到美的啟迪和心靈的凈化。</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2, 126, 251);">黑龍江省京劇院聘請徐培成擔綱新編歷史劇《奇女無容》的導演。上海電視臺《今晚》采訪了徐培成。詳情請看《傳統新編〈奇女無容〉》。</b></p> <p class="ql-block"><b style="background-color: rgb(254, 205, 0); font-size: 22px; color: rgb(1, 1, 1);">5、溯本尋源 , 淡泊人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37, 35, 8);">人生在世,每個人都想有所作為。為什么有的人成功,有的人平庸?歸根結底取決于人的思想觀念。我欣賞徐培成的膽識與魄力,我欽佩他百折不撓的毅力與刻苦精神。人的世界觀形成,來自其家庭與社會的兩個方面。徐培成在他的《藝術自傳》中,是這樣描述自己的童年與家庭的:“父親靠月薪金60元錢,承擔全家九口人的生活費用,九口人住在15平米的平房里。我讀了五年小學,沒交過一次學費,每學年的三元學費,都是由父親單位打《困難學生證明》而免交的。我讀五年小學,沒有背過書包,沒有作業本。因為家窮,我六歲開始挑水,拾煤渣……正是這種窮困,激發了我奮發向上的無窮力量,激發了我刻苦學習的咬牙精神,戲校八年大科,我沒有放過寒暑假,都是以護校為名,在學校練功學戲。我心里只有一個信念:我要成名成家多掙錢,改變我貧困的家庭!”自古寒門出才子,窮則思變!窮困,對于童年的徐培成,是一種鞭策,是一種激勵。培成從小立志,要以自己的努力和拼搏,來改善家庭的貧困,并回報父母的養育之恩。</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37, 35, 8);">徐培成1960年考入遼寧戲校,在評劇科學唱小生。我校評劇科的教學思想比較活躍,條條框框相對少一些,沒有京劇傳統教育的那么多清規戒律。因此同學們少有保守思想。徐培成的思想解放可能源于戲校的教育。</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2px;"> 遼寧戲校1959年建校,首任校長、戲曲教育家田少伯,原是遼陽市的市長。老校長是一位高素質的文化藝術領導干部。他在一次的開學典禮上,明確遼寧戲校的辦學方針:“我們戲校不培養匠人、藝人,我們要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藝術家。”當年,遼寧戲校的師資力量雄厚,擁有一批資深的老藝術家任教。兩位副校長都是戲曲表演藝術家。一位是評劇的創始人金開芳先生,一位是京劇架子花臉“活周倉”王奎升先生。</b></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2, 126, 251);">徐培成、劉守義與田少伯校長合影留念。</i></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37, 35, 8);">當年,我校的教導主任吳光宇老師,來自部隊的文藝單位,他經常向評劇科的同學,傳授斯坦尼拉夫斯基的表演體系思想。并借鑒話劇的表、導演方式,來指導教學和啟發學生的創作思維。</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37, 35, 8);">評劇科排演許多現代戲,如《江姐》《洪湖赤衛隊》《雪嶺蒼松》等劇目。吳光宇老師還親自導演現代京劇《小紅松》。同學們在這種教學氛圍的影響下,解放思想,勇于實踐。徐培成在后來的人生道路上,是一位勇士,所向披靡。他敢字當頭,充滿著自信和挑戰。他像一匹脫韁的“黑馬”,沖破傳統的束縛,勇往直前!把自己的聰明才智,投身于到戲曲藝術的創作中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2px;">學校在傳承祖國優秀戲曲藝術的同時,注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尤其重視文化課教育,這是新型戲校與舊科班辦學的顯著區別。在田校長主張的教育方針指引下,遼寧戲校培養了一批戲曲表演藝術家、演奏家和作曲家。同時,還涌現出一些管理型、復合型的藝術人才。他們分布在省內外的戲曲表演院團和宣傳部門的領導或重要崗位上。</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2px;">徐培成是戲校畢業生中的杰出代表之一。他先后擔任錦州市評劇團團長、沈陽評劇院院長、沈陽戲曲劇院(京、評兩個劇院)的院長。</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2px;">徐培成為國家一級演員,并出任劇院團行政領導,但始終不忘母校恩師的教誨,堅持在舞臺上的藝術實踐。</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2px;">《感念母校》選自《遼寧藝術學校建校35周年紀念冊》。</i></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2px;">徐培成在遼臺戲曲晚會上演唱京劇《智取威虎山》中,楊子榮的唱段“共產黨員”。</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2px;">徐培成既有天賦,又聰明好學。這是成功者不可缺少的要素,他的聰明好學,不僅表現在藝術方面,還表現在生活的其它方面。徐培成是一位與時俱進的生活強者,他在青年時,學過廚藝,自辦酒席;學習木匠,自打家俱;學養君子蘭,陶冶生活情趣。他勤于學習,并善于學習。在藝術方面,他學了評劇,學京劇;學了音樂,學繪畫;學了劇本創作,又學唱腔設計。為提高自身的文化品位,上個世紀80年代初期,他就讀于上海戲劇學院戲文系。為加強知識積累與道德修養,他苦讀老子的國學文章,拜讀《曾國藩家書》,深入鉆研《道德經》,從中感悟人生哲理。他通過閱讀,思想豁然開朗,處理問題趨向穩重、實際。尤其到晚年,他的人生觀發生微妙的變化,變得深沉、淡定。他認為,老子超然物外、清靜無為的思想,非常符合自己的退休心態。老子的超然物外,并不是消極避世,而是凡事都要想得通、看得開,學會超脫,學會忘記和寬容,不去斤斤計較。清靜無為,也不是回避現實,無所作為。而是以積極的心態,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追求自己能夠實現的夢想。多年來,他經常提筆撰寫文章,把自己的藝術主張和人生感悟,發表在省內外各種媒體刊物上,多達數十篇文章。</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2px;">徐培成在宋麗評劇藝術研討會上發言。</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font-size: 22px;">國務院的證書。</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font-size: 22px;">文化部的證書。</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57, 181, 74);">遼寧省的證書。</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57, 181, 74);">專業獲獎證書。</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2, 126, 251);"><i>最后,用一首小詩,來概括徐培成師弟的精彩人生:</i></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1, 1, 1);">該出山時則出山,</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風風火火闖雄關;</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1, 1, 1);">該入道時則入道,</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1, 1, 1);">?</b><b style="font-size: 22px;">恭恭敬敬習圣賢。</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2px;">附:徐培成藝術成就及任職一覽</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一九七八年~一九八八年榮獲遼寧省錦州市第一屆、二屆、三屆、四屆藝術表演賽、藝術節、優秀表演獎,最佳男主角獎;編劇、作曲、導演等獎項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一九八五年榮獲遼寧省首屆中青年藝術表演賽優秀表演獎第一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一九八九年榮獲文化部振興評劇交流演出優秀表演獎第一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一九九O年拍攝戲曲電視劇《野戲班》,榮獲中國第六屆戲曲電視劇最佳男主角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一九九四年主演《秧歌情》,榮獲文化部紀念成兆才120周年演出優秀表演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一九九五年主演《秧歌情》,榮獲文化部第五屆文華表演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一九八一年由中國唱片社灌制唱片三張出版,發行全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一九八一年由遼寧北國音像出版社出版演唱專輯盒式錄音帶一盒,發行全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一九八五年由遼寧北國音像出版社出版發行演唱專輯盒式帶二盒 ,發行全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一九八五年由太平洋音像出版社出版主演劇目《浪子成龍》三盒錄音帶,發行全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一九八一年~一九九六年中央電視臺、中央廣播電臺和遼寧電臺、電視臺、錦州市廣播電臺先后錄專輯、專題節目,多次播放。</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一九八八年被評為國家一級演員(首批職稱評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二OO九年四月由遼寧省劇協和澳門頤園書畫會、澳門出版協會在澳門文化廣場舉辦《戲曲名家徐培成中國戲曲人物畫展》。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二OO九年六月由蘇州戲曲博物館在蘇州舉辦《戲曲名家徐培成中國戲曲人物畫展》。</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二O一O年五月由遼寧省劇協和廣州市劇協在廣州舉辦《戲曲名家徐培成中國戲曲人物畫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一九八二年成為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一九八四年由群眾選舉,出任錦州市評劇團團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一九八五年榮獲錦州市勞動模范、錦州市優秀改革者稱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一九八五年被選為錦州市政協委員,并榮獲優秀政協委員稱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一九八五年榮獲遼寧省勞動模范,遼寧省百名優秀改革者稱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一九九一年調任沈陽評劇院院長。(試用期一年、一年后轉正)</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一九九二年任沈陽戲曲劇院黨委書記兼院長,同時出任沈陽京劇院、沈陽評劇院院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一九九二年被選為沈陽市十屆、十一屆人大代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一九九二年榮獲沈陽市勞動模范,優秀共產黨稱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一九九二年任遼寧省戲劇家協會副主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一九九三年任沈陽市文聯副主席,沈陽市劇協主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一九九五年被評為國務院政府專家津貼享有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一九九八年調沈陽市文化局任藝術處、外事處兩處處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一九九九年提前退休;回家讀書:專讀老子《道德經》、孔子《論語》及相關國學;學練書法、寫劇本、養君子蘭花、學畫中國戲曲人物畫。</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二O0O年任中國藝術研究院特邀研究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現任遼寧省戲劇家協會顧問,沈陽市戲劇家協會名譽主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現任中國戲曲學會常務理事,中國戲曲音樂學會顧問,中國戲曲導演學會理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曾十次擔任遼寧省職稱評定評委、十二次擔任遼寧省戲劇玫瑰獎評委及數次小梅花評委。</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曾多次擔任省市電視臺藝術活動嘉賓評委。</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曾七次擔任中國評劇節評委和全國小戲匯演評委。</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曾擔任第十一屆中國戲劇節評委。</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曾擔任文化部十大精品劇目評選、三十名精品入圍劇目評選、優秀保留劇目評選、第九屆中國藝術節劇目遴選、第三屆全國地方戲劇目展演評委。</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曾在《人民日報》《光明日報》《中國文化報》《中國戲 劇》《文化部藝術通訊》《遼寧日報》等刊物上多次發表文章。</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22px;">作者</b><b style="font-size: 22px;">劉守義:原遼寧電視臺一級編導。曾任文藝部主任、副臺長。遼寧省作家協會會員、遼寧省書法家協會會員。遼寧省老教授協會人文社科委名譽會長、遼寧省老藝術家協會理事。1967年以來發表近百篇詩歌、散文、文藝評論等文章在省內外的報刊雜志上。散文集《歲月如歌》獲(2000——2010)遼寧省優秀散文“豐收杯”一等獎。編著論文集《高山流水》獲遼寧省老教授人文社科獎。論文《弘揚優秀傳統文化,辦好電視戲曲節目》獲遼寧省廣播電視優秀論文一等獎;全國廣播電視優秀論文二等獎。</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1, 1, 1);">編輯趙澄江,網絡昵稱靜如練。1943年生于遼寧錦州,1967年遼寧大學中文系畢業,遼寧教育音像出版社原社長,編審職稱,專著有《現代教育時態與走向》《余霞散成綺》等。同時也寫了一批生活情趣,同事同窗情緣和文友雅匯的習作文章。現為遼寧省老教授協會人文社科委員會顧問。</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1, 1, 1);">2021.1.25 於沈陽成綺書屋</b></p>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五大连池市|
民勤县|
绥江县|
宁津县|
兴化市|
乌鲁木齐县|
湘西|
巴彦县|
丰顺县|
涟水县|
安乡县|
丰宁|
万载县|
绵竹市|
宜兰市|
都昌县|
盐亭县|
宜宾县|
都江堰市|
玛曲县|
泽库县|
皋兰县|
龙胜|
嘉峪关市|
镇原县|
三原县|
临夏县|
临夏市|
英德市|
炎陵县|
来凤县|
青冈县|
长治市|
卢湾区|
旬阳县|
陵川县|
军事|
太白县|
台中市|
长寿区|
海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