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張聞天、劉英和兒子張虹生在沈陽住所門前留念。</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一)</span></p><p class="ql-block"> 張聞天<span style="font-size:15px;">[1900-1976年]</span>,化名:洛浦,上海南匯人。1935年1月遵義會議至1943年4月黨的七大召開,八年間的相當時間里,張聞天是黨的總負責人。他是"中國共產黨早期重要的領袖、無產階級革命家、忠誠的馬克思主義者、黨和國家最高領導人之一、新中國開國元勛"。張聞天是我黨少有的也可能是唯一留學美、日、歐及前蘇聯的主要領導人。</p><p class="ql-block"> 抗戰勝利后,國共兩黨的政治家們都把中國命運的戰略眼光放在了東北。1945年10月22日張聞天與高崗、李富春等11人乘美軍飛機由延安飛抵邯鄲,到承德后,坐蘇聯紅軍開的破舊火車及汽車一路顛簸于11月20日到達沈陽,大概一星期便前往哈爾濱,11月末出任了中共合江省委書記。1948年11月初隨中共中央東北局來到沈陽。張聞天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共中央東北局常委兼組織部部長,還出任東北人民政府財經委副主任,中共<span style="font-size:18px;">遼東省委書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二)</span></p><p class="ql-block"> 多年來,筆者一直探尋張聞天在沈陽的舊居。這與張聞天提議創辦育才學校有著密切的聯系。高崗夫人,李力群<span style="font-size:15px;">(1920-2020年)</span>老校長曾說:"1948年張聞天同志找我談話,讓我辦一所學校,為革命培養接班人"。我1966-1977年在育才讀小學、中學長達11年,畢業后多次回母校。2014年春節,我參與組織策劃了育才七七屆校友"相識四十年,重逢在育才"的大型聚會活動,330多位師生參加了活動。校友們回到老校園,在主樓一樓大廳,再次瞻仰了張聞天的雕像。從此,開始了對張聞天有關書籍的閱讀。</p><p class="ql-block"> 2017年夏季我在省圖書館資料室翻閱《張聞天年譜》,本書由中央黨史出版社出版發行。當時年譜中的一段文字讓我很激動:"1948年11月2日沈陽解放,隔日同劉英一起隨中共中央東北局機關由哈爾濱遷入沈陽,住沈陽市芳波胡同。不久離散多年的兒子張虹生<span style="font-size:15px;">[1939-2020年]</span>在組織的護送下從陜西米脂經河北建平碾轉來到身邊"。從這以后,我便開啟了尋找"芳波胡同"之旅。按理說有了如此明確的記載,照圖索驥便是了。可是,這個"芳波胡同"卻一直是個迷。</p><p class="ql-block"> 很長一段時間里,我把尋找的目標放在了"胡同"二字上。我為什么要尋找"芳波胡同"呢?其一,張聞天曾是黨的一把手,在我的印象中,他在沈陽的經歷乃至舊居并沒有引起人們的重視。其二,張聞天與東北育才學校有著特別的關系,校友們一定會非常關注張聞天在沈陽的經歷。其三,我的一位張姓好友對張聞天似乎很了解,似乎他的身世與張聞天有著關聯,他有不少張聞天的照片與資料,但始終講不清張聞天在沈陽的住處,這位好友2020年70歲時離世了。多年來,我曾到省、市檔案館查閱有關資料,到市圖書館翻閱陳云等中共領導人的傳記或年譜,試圖從中發現"蛛絲馬跡",遺憾的是沒有追索到芳波胡同。2020年12月疫情中,我又一次來到沈陽檔案館,再次查看了"康德六年(1939年)版大奉天新區劃明細地圖"(復印件),依然沒有芳波胡同。八十年代出版的沈陽街路名稱演變的資料也沒有"芳波"胡同。我試圖通過"八緯路連珍巷"的"前世"挖掘出"芳波"來。所有的種種努力,都沒有預期的效果。</p><p class="ql-block"> 追蹤芳波胡同,<span style="font-size:18px;">我所熟悉的遼沈知名的專家、學者,如荊紹福、李經、佟悅、于鵬紛紛提供線索,或幫助分析。</span>于是,我把目光放到了介于"盛京古城"與"滿鐵奉天附屬地"之間的"商埠地",也就是北三經街一帶。2017年冬季,育才七七屆五班張建群在一次微信群聊中,講到若干年前,他到沈陽日報對面的"鴻雅"飯店聚餐,看到飯店包房內有張聞天的照片。同時,他還講小時候就聽講過,張聞天在這里住過。七七屆三班高偉佳還專門來到這家飯店,進到"后院",對兩棟別墅進行了拍照。</p><p class="ql-block"> 飯店后院的這座小樓藍牌地址是"八緯路連珍巷7號"。筆者也曾幾次前往并拍照。2020年9月還與80歲的老學長李曉明來此查考。李曉明的父親李子厚1945年出席了黨的七大,他們家長期居住在和平大街83巷,這里距連珍巷直線距離也就幾百米。多次的探查,苦于沒有明確的文字記載而只能推測,無法下定論。</p><p class="ql-block"> 我曾基于以下緣由判斷"八緯路連珍巷7號"別墅應為張聞天舊居。第一,這附近多為省、市老一代領導干部居住;同時沈城近現代知名人士也較多。第二,有幾位老朋友,特別是沈陽文史館館員佟悅老師也認為此處為張聞天舊居的可能性較大。第三,此別墅面積與體量在這一帶比較大,這與張聞天黨內地位與級別應該相匹配。</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三)</span></p><p class="ql-block"> 多年來,沈陽日報記者陳鳳軍也在追尋芳波胡同。經育才七五屆袁鋒介紹,我與陳鳳軍建了微信聯系。2020年12月11日我與幾位好友相約到沈陽日報美術館參觀趙敏先生繪畫藝術回顧展。我提早來到報社二樓與陳鳳軍見面,專門談論了芳波胡同。我們兩位站在會議室西側窗前,把張聞天舊居共同指向了馬路對面的那座小樓。</p><p class="ql-block"> 陳鳳軍兩年前查閱《沈陽日報》時發現:在1951年1月12日6版上刊登了一則"沈陽市人民政府公告(沈房產字第二O號)",內容是為政府代管房地產限期辦理發還手續。其中有"黃顯聲<span style="font-size:15px;"> [1896-1949年]</span>南市區芳波胡同"字樣,明確指出黃顯聲所住的位置。2020年12月中旬陳鳳軍與沈陽市檔案館副研究館員于清華等專家多角度求證,認為此建筑就是黃顯聲住宅。該住宅于1929年5月建設,為德國人設計,占地面積1404平方米,建筑面積528平方米;小樓坐東朝西,加地下室共三層,有18間房屋。</p><p class="ql-block"> 陳鳳軍追蹤調研后的文章《黃顯聲將軍沈陽舊居找到了》,于2020年12月28日分別在《沈陽晚報》《沈陽日報》發表。文章指出:經多方考證,黃顯聲住宅的東側是三經路(現北三經街),南側為九緯路,其西側是劉多荃<span style="font-size:15px;">[1897-1985年]</span>住宅。劉多荃為張學良衛隊長,曾參與西安事變,擔任捉蔣行動的總指揮。緊鄰劉多荃的是原東北軍高級將領王以哲<span style="font-size:15px;">[1896—1937年]</span>宅院。</p><p class="ql-block"> 陳鳳軍專門在黃顯聲住宅的門前查看,黃顯聲舊居的大門沖西開,劉多荃住房大門沖東開,兩家是對門的鄰居。這與檔案資料中的記載和建筑平面圖完全相符。因為劉多荃字"芳波",這兩家門前兩丈寬的這段小巷密碼般地稱之為"芳波胡同",也就是現在的八緯路連珍巷。這又與《張聞天年譜》記載、《劉英自述》中在沈陽住所照片相契合。原來,張聞天在沈陽工作期間的舊居也正是黃顯生將軍的舊居。至此,芳波胡同之謎被解開了。</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四)</span></p><p class="ql-block"> 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中國人民抗擊日本侵略90周年,還是西安事變85周年。一個極為不起眼,幾乎淡出人們視線的小小的芳波胡同"深藏"著與改變中國命運密切關聯的幾位重要人物。張聞天在遵義會議上,對確定毛澤東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地位起到了關鍵作用;在西安事變中對蔣介石的處置及聯蔣抗日,形成空前的抗日統一戰線做出重要貢獻。90年前,黃顯聲所領導的警屆部隊勇敢地打響了抗擊日本侵略者的槍聲;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義勇軍進行曲》就誕生在他所領導的抗聯部隊。劉多荃、王以哲是西安事變中的重要人物。</p><p class="ql-block"> 對芳波胡同的老建筑和相關重要人物的深度了解與研究,無疑是一件對歷史負責又利于新時代的有益事項。我相信相關部門一定會統籌研究并做出相應的安排。這里,僅就張聞天舊居提出如下建議:首先,張聞天曾是我黨的負責人,對我黨貢獻卓越;在沈陽工作、居住時間與劉少奇、陳云在沈陽時間基本相當;建議從權威角度對"黃顯生暨張聞天舊居"予以確認,并設明顯標識,以示紀念;這無疑為沈城紅色基因再添濃重一筆。第二,應盡快收集張聞天在沈陽期間實物、圖片及文字資料,將"舊居"辟為張聞天舊居紀念館,開展對張聞天東北經歷深度研究,與此同時,應新增為紅色旅游景點。第三,建議東北育才學校爭取"舊居"為"東北育才學校紅色基因傳統教育基地"。</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2021年1月24日于沈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2022年7月8日補充修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參考資料:</b><span style="font-size:15px;">《張聞天年譜》《劉英自述》《黃顯聲將軍沈陽舊居找到了》(刊登《沈陽日報》《沈陽晚報》)《校慶70周年李力群賀信》 以及網絡文章。</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黃顯聲將軍(源于網絡)</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劉多荃將軍(源于網絡)</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2017年12月北三經街的鴻雅飯店,高偉佳攝</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鴻雅飯店小院區,高偉佳攝</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院區小長廊,高偉佳攝</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連珍巷院區外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施工前小樓院門,藍牌地址為八經街連珍巷7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2019年9月施工中的院區(范東剛攝)</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2021年1月施工后的小樓院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2020年12月小樓近景,沈報記者攝</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2020年12月小樓近景,沈報記者攝</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2020年12月小樓近景,沈報記者攝</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陳鳳軍和兒子陳俊屹(1999~2005年在育才讀初中、高中)合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2020年11月與李曉明老學長(中)參觀勞模紀念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育才七七屆五班張建群。</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育才七七屆三班高偉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范東剛簡介:1966-1977年育才讀小學、中學;知青下鄉,考入大學,電大任教,長期供職于建設銀行,2018年退休。投資金融研究成果曾獲市級、省部級獎項,著有紀實文學作品《真集》。</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附件一:張聞天年譜(沈陽期間·節選)</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1948年</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5月上旬離佳木斯赴哈爾濱任中共中央東北局常委兼組織部部長,到任后兼管城市工作,組織東北局領導下的巡視團,開始了以城市經濟為重點的東北解放區的調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11月2日 沈陽解放。隔日同劉英一起隨中共中央東北局機關由哈爾濱遷入沈陽,住沈陽市芳波胡同。不久離散多年的兒子虹生在組織的護送下從陜北米脂經河北建平輾轉來到身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11月9日 中共中央東北局機關報《東北日報》發表張聞天主持起草的社論《大量提拔與培養新干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11月23日 中共中央東北局召開的擴大會議討論通過了張聞天起草的《全東北解放后的形勢與任務決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11 月24日 出席中共中央東北局會議,并就建黨問題發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12月22日 為中共中央東北局主持起草了《關于發展農村供銷合作問題決議(草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12月23日 經中共中央批準,東北局決定洛甫(張聞天)為東北財經委員會副主任[注:陳云為主任],免去東北局組織部長職務。</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1949年</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1月1日 同陳云、李富春、葉季壯(署名"陳、李、洛、葉")致電中共中央并中央財政經濟部,反映蘇聯方面詢問我華北、華東一九四九年輸出貨物的全部數量、品質、質量、標準、產地及輸出地點,……</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1月3日同陳云、李富春、葉季壯(署名"陳、李、洛、葉")致電中共中央轉香港錢之光,詢問黃金、銀元的港幣價格,……</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1月6日同陳云、李富春、葉季壯(署名"陳、李、洛、葉")致電中共中央,請示代印新貨幣問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1月7日 代表中共中央和東北局由沈陽專程前往大連,迎接從香港乘船來的民主黨派負責人和知名人士:李濟深、茅盾、章乃器、鄧初民、朱蘊山、盧緒章、洪深、彭澤民、梅龔彬、施復亮、吳茂、孫起孟等二十余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1月9日在大連市向地委干部作報告。報告在談國內形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1月12日 同陳云、李富春、葉季壯(署名"陳、李、洛、葉")致電中央財政經濟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1月19日 同陳云、李富春、葉季壯、曹菊如(署名"陳、李、洛、葉、曹")致電中央財政經濟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1月20日 出席東北婦女代表大會開幕式,并代表中共中央東北局講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1月25日 同陳云、李富春、葉季壯(署名"陳、李、洛、葉")致電中央財政經濟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1月31日出席中共中央東北局會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2月1日同李富春、葉季壯(署名"李、洛、葉")致電董必武并楊立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2月4日 同李富春聯名(署名"洛甫、富春")提出《關于東北組織形式與行政區域劃分之意見》送林彪轉中央書記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2月13 日—20 日出席中共中央東北局召開的高干會議。張聞天為東北局起草的《關于全東北解放后的形勢與任務決議(草案)》與《關于東北經濟構成及經濟建設基本方針的提綱》,經會議討論通過。《提綱》還作為東北干部必讀的學習文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2月14日在東北局高干會上的發言中指出:目前東北已經實現了和平的局面,這中間就有可能產生太平享樂的觀念。……</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2月19日 同陳云、李富春、葉季壯(署名"陳、李、洛、葉")致電中央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經濟部并林彪、羅榮桓,報告有關人民幣與東北幣兌換的情況及建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2月22日同陳云、李富春、葉季壯(署名"陳、李、洛、葉")致電中央財政部并林彪、羅榮桓、轉董必武、薄一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3月初 赴河北省平山縣西柏坡村參加中共七屆二中全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3月5日-13日出席中共七屆二中全會。11日在全會上發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3月18日 同陳云、李富春、葉季壯(署名"陳、李、洛、葉")簽署東北財政經濟委員會通令,……</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3月26日 出席中共中央東北局擴大會議。會議傳達并討論了中共中央七屆二中全會精神。</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3月28日同陳云、李富春、葉季壯(署名"陳、李、洛、葉")致電中央財政經濟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4月6日 出席中共中央東北局召開的高級干部會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4月12日陳云、李富春、張聞天、葉季壯聯名簽發東北財經委員會致各省(市)公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4月13日—20 日出席中共中央東北局高級干部會。會議討論了遼東黨內的歷史問題,并作出了相應的結論。</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4月16日 陳云、李富春、張聞天、葉季壯聯名簽發東北財經委員會就香港新亞號輪船到營口港的有關問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4月24日 致中共中央東北局一封信《關于供銷合作社應當盈利分紅等問題的意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4月下旬接受中共中央東北局的任命擔任中共遼東省委書記,偕夫人劉英乘火車從沈陽到遼東省會安東市上任。</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附件二:《劉英自述》序言(節選)</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2005年10月《劉英自述》出版,原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鄧力群[1915年-2015年]為這本書的序言中寫的:張聞天同志是我的老師,劉英大姐是我的師娘。他倆是在我們黨內受到大家尊敬的一對相親相愛的夫妻。張聞天同志犯過大錯誤,也做過大貢獻。在遵義會議上,他從教條宗派中分離出來,轉過來擁護毛主席的路線、政策。大家推選他當了黨中央總書記。從此,他同毛主席配合合作,領導長征取得了勝利,實現了從內戰到抗戰的轉變,促使國共第二次合作形成,廣泛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建立,我們的黨和軍隊也在抗日戰爭中發展壯大起來。中央紅軍到達陜北,在瓦窯堡,劉英和張聞天結婚。這個時候的張聞天是我們黨的總書記。用老百姓的話來說,是共產黨里面最大的官了。我聽說,毛主席常常在大家面前開劉英的玩笑,說這是我們的娘娘啊!</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附件三:陳鳳軍在《沈陽晚報》文章,黃顯聲將軍沈陽舊居找到了(節選)</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為了探尋黃顯聲將軍沈陽舊居背后更多的秘密,記者先后向遼沈地區的專家學者佟悅、許光明、荊紹福、王正、王連、陳赫、華峰、張黎明、范東剛等人請教,并對他們所提供的一些線索進行了認真研究,可以這樣確定,黃顯聲將軍沈陽舊居不愧為沈城一處有著極為深厚文化底蘊的標志性建筑,它見證了許多發生在沈陽的重大歷史事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1931年3月10日,黃顯聲正式出任遼寧省會公安局局長后,便著手防備日本關東軍暴露無遺的狼子野心。九一八事變發生之夜,黃顯聲率先下令沈陽警察英勇抗擊日本關東軍的進攻,頑強地阻擊了敵軍的瘋狂進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沈陽被日軍占領后,黃顯聲住宅被沒收,后成為偽"滿洲國協和會奉天局"辦事部門,在其路東(現沈陽日報大院位置)是偽滿洲國協和會奉天市青年訓練所基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日本戰敗投降之后,國民黨軍隊進入沈陽,黃顯聲舊居成為"國民黨東北行營督察處"的辦公樓。東北行營督察處是軍統在東北地區最龐大的情報機關,該處的處長文強,是在日本投降后第一批奉命到東北接收的國民黨要員之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1948年11月2日,沈陽解放后,張聞天同夫人劉英一起隨中共中央東北局機關由哈爾濱遷入沈陽,就住在芳波胡同黃顯聲舊居。不久,他們與離散多年的兒子張虹生在這里團聚,一家三口人在此留下了兩張珍貴的合影。張虹生曾在東北育才學校就讀。</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附件四:東北育才七五屆校友鄭衛(網名糖禿子)微信留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范東剛?讀過"探尋"很受感動,既為你的矻矻以求,也為前輩的赴湯蹈火。巧得很,文革前我家所在的小院與你所寫的小院南北向比鄰而居,僅一墻之隔。我們院住五家省委工作人員,門牌號是和平區三經街三段四號,南院不是三號就是五號,當時院內僅一棟樓,住的是遼寧省委書記處書記楊春甫(后任沈陽市委第一書記、遼寧省委常務書記等),北側則是連珍里的東西向小街(現稱連珍巷)。印象中楊家院子很大,小樓位置在院內不是居中,而是頂在西邊(西向小街對面院內小樓主人先是曾紹山后是江擁輝),院東側很大一片空間是花木和葡萄架,小時爬上院墻偷看“深宅大院"的風景,也確乎為一樁樂事。文革后楊的地位似不如前,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戴蘇理來遼寧任書記后,有關部門為其在原楊所居院子的東部再建一棟二層小樓,小院遂形成東西兩棟小樓格局(戴后期應另覓住宅)。"探尋"文后配發照片的前幾張(鴻雅飯店),應為新建筑,后面幾張是老樓。</span></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平安县|
蛟河市|
开鲁县|
上高县|
和顺县|
会宁县|
大同市|
恩平市|
沙坪坝区|
双桥区|
九台市|
福泉市|
徐州市|
册亨县|
盘山县|
渑池县|
大厂|
田阳县|
张北县|
惠安县|
北海市|
阜平县|
磐安县|
三亚市|
革吉县|
历史|
北票市|
社会|
旬邑县|
金堂县|
革吉县|
始兴县|
县级市|
卢氏县|
大丰市|
慈溪市|
浙江省|
定州市|
尉犁县|
新晃|
桃园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