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老票據講述井場故事</p> <p class="ql-block">這是一批十分珍貴的史料實物:上個世紀四十年代四川油礦勘探處的財務老票據,它記錄了川油人尋找、勘探、開發四川石油天然氣的歷史足跡……</p> <p class="ql-block">2020年年底,中石油四川油氣田分公司對外宣布,四川建成年產300億立方米的氣田基地。</p> <p class="ql-block"> 四川石油報(2020年12月25日)為慶祝四川全面建成300億戰略大氣區而特地制作了紀念特刊(點擊該報右上角二微碼即可進入手機閱讀)。</p> <p class="ql-block">2021年年初(1月7日),中石化又傳來喜訊:繼在涪陵建成頁巖氣田之后,又在內江市、自貢市境內的威榮頁巖氣田內,探明千億級深層頁巖氣(請注意這"深層"二字的含義)。這是我國進軍深層頁巖氣并取得重大勘探突破的標志性成果。</p><p class="ql-block">中石油、中石化的雙重捷報,使四川的油氣勘探開發邁上了一個新的臺階,取得了輝煌的成果。</p> <p class="ql-block">輝煌不忘初心,中石油、中石化在四川的前身正是當年的四川油礦勤探處!現在,讓我們穿越時空,回過頭去,看一看當年的四川油礦勘探處在艱苦的環境中是如何創業的!</p> <p class="ql-block">讓我們跟隨這些老票據,穿越時空回到當年,去看一看石油工人在四川尋找、勘探油氣的往事吧。</p> <p class="ql-block">一九三六年九月,當時的資源委員會在重慶巴縣石油溝成立了四川油礦探勘處(中石油、中石化在四川的前身)。隨后,四川油礦探勘處把巴縣石油溝、隆昌圣燈山、江油海棠鋪作為重點探區,展開鉆探作業。</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一 巴縣石油溝</p> <p class="ql-block">位于巴縣安瀾的石油溝,因有油從溝里冒出而作為第一個鉆井探區,但令人意外的是卻打出了天然氣。</p> <p class="ql-block"> 安裝中的石油溝井架</p> <p class="ql-block"> 巴一井下鉆時的情景。</p><p class="ql-block">巴一井于1937年下鉆,采用德國旋轉式鉆機,美國硬石鉆頭,鉆井深度1400余米,1940年獲工業氣流并投產,日產約80個大氣壓的天然氣150瓶。</p> <p class="ql-block"> 巴一井技術檔案</p> <p class="ql-block"> 石油溝:巴一井舊址</p><p class="ql-block">巴一井在抗戰最艱難的時候打出了天然氣,使得中國人揚眉吐氣,也大大地提振了川油人奮發進取的革命精神,四川油礦探勘處由此開始了在川內其他地方尋找油氣的征程。</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二 隆昌圣燈山</p> <p class="ql-block">而位于隆昌的圣燈山卻是與巴縣石油溝相反,它是在山上冒出天然氣并自燃,因此被稱為圣燈。</p> <p class="ql-block">古老的圣燈山,有著諸多美好的傳說,上世紀三十年代末,圣燈"奇觀"引起了專家們的重視,通過勘探和研究,發現圣燈山下富含天然氣。</p> <p class="ql-block"> 宴請當地小官員</p><p class="ql-block">由此,四川油礦探勘處決定在圣燈山打井試探,為工程進展順利,四川油礦探勘處圣燈山礦場在隆昌兩道橋宴請陳議長,保甲長及各地主。計開"便飯肆席,共洋壹佰壹拾式圓整此據",飯后白條。這是當地鄉土人士合辦的企業"隆圣股份有限公司(見紅色字體)合作社付食部"開的白條。</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購礦場建設用料前的市場調查:</p><p class="ql-block">這是圣燈山礦場使用的財務"短期出勤費支付憑單"。</p><p class="ql-block">單上"出勤說明"與“工作事項"注明:“為事派王主任進城探木料價格以便選購",支付款項中有三項:一是"膳雑(理解為務攴費)弐元0角0分"。二是"轎力(理解為交通費)肆元式角0分"。三是"舟車(理解為車船費)空白(未產生費用)。</p><p class="ql-block">派遣人職別姓名(印章),出勤人:助理管理員謝某某。</p><p class="ql-block">時間是中華民國37年11月3日。</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購杉木弍根</p><p class="ql-block">這是采購木料的領款收據,右側邊緣注明:用途:工務室作水槽用 請購單 97號。</p><p class="ql-block">中間為:“發給杉木弍根每根價弍仟元正" 共計國幣肆仟元O角O分正"</p><p class="ql-block">分別有總務、證明、驗收、付款四人的印章。(說明當時的管理還是很嚴格的)。</p><p class="ql-block">領款人袁興發,住樂只鄉三保五甲。</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購慈竹二百二十四市斤</p><p class="ql-block">票據右邊有經手、驗收、付款三個人的蓋章。括弧內為:修蓋工人廚房用。</p><p class="ql-block">領款人陳友明(手印) 住址:響石鄉十五保馬林彎。</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領款收據</p><p class="ql-block">購稻草式仟個,價每個叁拾,共計國幣陸萬元。領款人趙玉興 住 樂只鄉四保一甲。</p><p class="ql-block">領款收據上分別有驗收經手付款三人印章。</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1943年,隆二井開鉆,日產天然氣36000立方米,提供給當地企業“隆圣股份有限公司"熬鹽燒磚,為地方經濟的發展做出了貢獻。</p> <p class="ql-block"> 訂閱畫報</p><p class="ql-block">圣燈山礦場為員工訂畫報期刊,不知票據中"四川隆昌資川第一信箱“的含義是什么?</p> <p class="ql-block"> 員工工資發放表。</p> <p class="ql-block">民國36年(1947年)2月28日,資源委員會收取的四川隆昌圣燈山礦場當年2月份的電報材料費84萬元(收據)。</p> <p class="ql-block">此據中的兩枚印章引起了我的注意。一枚為會計課長倪耐冰,另一枚為出納沈亞,兩枚章均為四方形篆刻,字體非常漂亮!</p> <p class="ql-block">一枚為會計課長:倪耐冰。</p> <p class="ql-block">一枚為出納:沈亞。</p> <p class="ql-block"> 1943年12月,四川油礦探勘處在隆昌圣燈山隆2井鉆獲有天然氣、凝析油和鹽水,于是就地建設煉油廠,因凝析油產量太低,未能正式投產。這是四川油礦探勘處隆昌天然氣煉油廠員工工資具領表。時間為民國卅四(1945)年七月份。</p> <p class="ql-block"> 炭黑生產車間。</p><p class="ql-block">圣燈山的輝煌在于新中國成立之后,利用開采出來的天然氣生產炭黑,這是隆昌氣礦的炭黑生產車間。</p> <p class="ql-block"> 毛主席視察隆昌氣礦炭黑廠。</p><p class="ql-block">1958年3月27日,毛主席來到圣燈山,視察了隆昌氣礦炭黑車間,這是他唯一視察過的石油企業。</p> <p class="ql-block"> 毛主席視察隆昌氣礦炭黑車間,將隆昌圣燈山的輝煌載入史冊。現在,這里已成為四川省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三 江油海棠鋪</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江油,因境內涪江河段常見有石油浮出而得名。江油地方志有這樣的介紹,清同治末年,在江油永平鄉(今永勝鎮)海棠鋪村一帶,方圓五公里內有多處煤井,井中煤常有小凼濃茶般的石油溢出,采煤人舀回家中用作點燈照明。</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新的工程要開工了,先刻公章。此發票抬頭為四川油礦新工程籌備處。</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海棠鋪是江油縣永平鄉(現永勝鎮)的一個小山村,屬龍門山地段。</p><p class="ql-block">民國36年(1947年),四川油礦探勘處從隆昌抽調了120余人的鉆探隊伍在海棠鋪構造上首次開鉆,揭開了在龍門山南段前陸沖斷裂帶油氣勘探的序幕。</p> <p class="ql-block"> 四川油礦探勘處江油</p><p class="ql-block"> 海棠鋪探勘隊購物請購單</p> <p class="ql-block">辦公用品,筆墨紙張。</p> <p class="ql-block"> 國內最早的老式鉆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在雙河購松木</p><p class="ql-block">民國36年(1947年)4月,在雙河購松木9根,并送到井場作建筑用,為開鉆作準備。當年9月正式開鉆探勘。</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這一堆的藍色印章可清楚地認出:江油探勘區,而7個紅色印章上的篆子一個都不認識。</p> <p class="ql-block"> 江油勘探區采購奉發(發票):菜碗五個。金圓壹拾伍萬元(叁萬元一個?)</p><p class="ql-block">說明,職員廚房補充用。</p> <p class="ql-block"> 為員工訂報</p><p class="ql-block">井隊住址為:江油第一信箱,兩枚藍色長方形缺角印章,左上為江油探勘區右下為江油區。</p><p class="ql-block">右旁毛筆字注明:供員工閱讀用。</p> <p class="ql-block"> 購松木做包裝箱</p><p class="ql-block">這張白條寫的是"發奉",購松木8塊(0.36團)以前木料的"團"應是立方米。</p><p class="ql-block">售賣人住址是永平鄉(現永勝鎮)</p><p class="ql-block">民國36年(1947年)由于在鉆井過程中發生鉆頭牙輪斷落井底的事故,加上費用問題,于37年(1948年)6月拆架封井,返回隆昌。</p><p class="ql-block">直至新中國成立后的1953年才在海棠鋪這一帶恢復鉆探。</p> <p class="ql-block">這一堆字又是什么意思呢?我一直沒有搞清楚,有破解者歡迎在評論區留言。</p> <p class="ql-block"> 購細麻繩</p><p class="ql-block">這張白條很有意思,"議取"二字說明買賣雙經過討價還價才完成交易。</p> <p class="ql-block"> 購杉木九根</p><p class="ql-block">說明:購二井建筑用。杉木九根,壹萬叁仟伍佰元。運力費,壹仟捌佰元 共計壹萬伍仟叁佰元。</p><p class="ql-block">證明人 蓋章(看不清楚)住雙河鄉六保二甲。</p> <p class="ql-block"> 井場用木料(柏樹)。</p><p class="ql-block">售賣人劉富順,住永平鄉14保1早。</p> <p class="ql-block">這是為井場員工訂閱的“科學大眾“月刊交費收據。收據抬頭為四川油礦探勘處江油第一號信箱。</p><p class="ql-block">上有一籃色長方形印章:基本定戶。</p> <p class="ql-block"> 又見奉發</p><p class="ql-block">購白礬,注明茶爐清水用。說明在野外經常遇到渾水。</p> <p class="ql-block"> 搬運費收據</p><p class="ql-block">從礦搬運物資到綿陽,路程為70公里。費用為壹仟叁佰柒拾陸萬伍千元。</p><p class="ql-block">住址為綿陽豬市街。</p> <p class="ql-block"> 老票據中的王者風范</p><p class="ql-block">此票據信息含量非常豐富,可惜有些符號好多現代人都看不懂,能破釋者更少。</p> <p class="ql-block">日前,部分老票據已無償捐贈給重慶氣礦,相信不久的將來,大家會在展廳里見到它們的身影。</p><p class="ql-block">(部分圖片來自網絡)</p> <p class="ql-block"> 王牧滋</p><p class="ql-block"> 2020年初稿于成都</p><p class="ql-block"> 2023年11月修改于成都</p>
主站蜘蛛池模板:
会理县|
松潘县|
康平县|
内黄县|
万盛区|
中宁县|
安丘市|
冀州市|
林甸县|
阳谷县|
仪陇县|
中宁县|
景宁|
邢台市|
蛟河市|
崇文区|
洪洞县|
海城市|
邮箱|
类乌齐县|
阿勒泰市|
武安市|
图木舒克市|
牙克石市|
满洲里市|
南投市|
桐梓县|
韶山市|
原阳县|
邯郸县|
商洛市|
重庆市|
彭山县|
方城县|
平利县|
菏泽市|
汽车|
蒙自县|
东明县|
阿勒泰市|
海口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