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br></h1><h1><b>? 冬日,驅車100多公里來到中山,應廣州分行之約,給在這里參加分行2018年"務虛會"的各部門、各下轄機構的主要負責人,做一次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的專題講座。我也借此二度來中山的機會,轉轉詹園。</b></h1><h1><br></h1><h1><b> 詹園比廣東有名的"四大園林"的面積都大,但它還沒有列入名園。 因為詹園歷史短,僅有20年。而那"四大園林",即佛山市順德區的"清暉園"、佛山市禪城區的"梁園",番禺的"余蔭山房"和東莞的"可園",雖然可能沒有詹園建的這么好,但都是有200年左右歷史的古典園林。</b></h1><h1><br></h1><h1><b> 看來時時事事處處"任何事物的成功,都是須要歷史積淀的"。</b></h1><p class="ql-block"><br></p> <h1><br></h1><h1> <b>中山詹園始建于1998年,坐落于中山市南區北臺,是嶺南最大的私家庭園,又名"中山大宅門"。</b></h1><h1><br></h1><h1><b> 詹園占地百畝,由詹園主人黃遠新親自設計,從蘇州征調百名園林能工巧匠,歷時五年共同建成。建園初衷出于為其老母親建造一處淡雅精致、頤養天年的靜心居所,特以母親的姓氏命名為詹園,母親感慰兒子的孝心,更為了讓世人都來感受其兒子的孝行,就把園區對外開放。 </b></h1><p class="ql-block"><br></p> <h1><br></h1><h1><b>? 詹園倚山而建,一水兩岸,繼承了中國古典私家園林的傳統之余,更凸顯著嶺南水鄉所獨有的布局脈絡,同時還吸收了西式園林的風格,水體和裝修多呈幾何形式。</b></h1><p class="ql-block"><br></p> <h1><br></h1><h1><b><span class="ql-cursor">?</span> 庭園布局瀟灑,層次分明,建筑注重選址,造型洗練簡潔,色調明朗,樸實素秀,構成一種通透典雅、輕盈暢朗的嶺南格調。</b></h1><h1><br></h1><h1><b> 園內無論是明清古董、千年盆栽、鐘乳奇石,還是宅門漏窗、匾額屏風、對聯壁畫,均由園主細心挑選布置,慷慨而陳,可謂精誠之至。</b></h1><p class="ql-block"><br></p> <h1><br></h1><h1> <b>詹園分為詹園祝壽、歧江廊橋、詹府種福三個區域。詹園以謀求家庭幸福和健康長壽為主題,以弘揚中華傳統美德、營造民間親情友情為宗旨。</b> </h1><p class="ql-block"><br></p><h1><b> 通過和詹家人物交流、切磋,了解他們的日常生活,揭開幸福、長壽的秘訣。通過親身體驗、感悟,獲得一次情感旅程的升華。</b></h1><p class="ql-block"><br></p> <h1><br></h1><h1><b> 詹園以嶺南特色為基調,綜合了中國古典園林的精髓,強調嶺南水鄉的布局脈絡,同時吸收了西式園林的風格,水體和裝修多呈幾何形式。 </b></h1><p class="ql-block"><br></p><h1><b> 庭園瀟灑,層次分明,建筑重視選址,造型洗練簡潔,色調明朗,裝修注重色,樸實素秀,構成一種通透典雅、輕盈暢朗的嶺南格調,材料多為民間古董,經過打磨翻新重煥光彩,一磚一瓦、一門一窗都凝聚著歷史的痕跡。</b></h1><p class="ql-block"><br></p> <h1><br></h1><h1><b><span class="ql-cursor">?</span> 據講解員介紹,歧江內每天定時上演燈船巡游、花尾渡巡游,游客即可以乘坐游船欣賞歧江風光和詹園風貌,也可蕩起雙槳,劃行在內河,融入詹園美景之中。</b></h1><h1><b> </b></h1><h1><b> 一江連兩岸,廊橋多遺夢。每臨假日,河邊牧童水牛、浣衣紗女、魚鷹竹排、太公垂釣。詹園內外環水,橋多船多,橋邊廊亭穿插中山特色民俗,與橋下的威水樵夫對歌,熱鬧非凡。 </b></h1><p class="ql-block"><br></p> <h1><br></h1><h1><b><span class="ql-cursor">?</span> 今天天氣不算晴朗,多云、微冷、有霧無霾。在這群輪廓線條清晰的早年徽派建筑中步行,視野清晰,頭腦也感到格外清晰。</b></h1><h1><br></h1><h1><b> 中山這個地方主市區沒有大工業,人口不很稠密,又居粵港澳大灣區的中部。目前,對于人口居住和區域經濟都是很好的發展機會。</b></h1><h1><br></h1><h1><b> 粵港澳大灣區作為國家戰略,是中國改革開放的前沿和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覆蓋廣東的廣州、深圳、珠海、東莞、惠州、佛山、中山、江門、肇慶九城市和香港、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面積5.6萬平方公里,人口約1億,GDP規模約1.5萬億美元,年航空客運流量1.7億人次。</b></h1><p class="ql-block"><br></p> <h1><br></h1><h1><b><span class="ql-cursor">?</span> 我在準備講座時,找到一份資料。2016年,粵港澳大灣區的11城市的GDP之和約為9.5萬億元(人民帀)。其中香港實現GDP 2.21萬億元,排名第一,較上一年增長3.8%;廣州實現GDP 1.96萬億元,排名第二,增長8.35%;深圳實現 GDP 1.95萬億元,排名第三,增長9.0%。如果在未來三年,這三城市繼續按照2016年GDP的增速發展,深圳和廣州均將在2019年前超過香港的GDP。</b></h1><h1><br></h1><h1><b> 世界上發達的灣區經濟特點,都是以龐大的經濟體量、宜人的環境、包容的文化氛圍、高效的資源配置能力,成為區域乃至國家的中心,都是以強大的輻射能力帶動周邊經濟發展的。</b></h1><h1><br></h1><h1><b> 粵港澳大灣區作為中國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從一開始對標的就是紐約、東京和舊金山灣區,已經悄然成為世界第四大灣區經濟。目前經濟總量超過了舊金山灣區,對外貿易總額超過1.8萬億美元,并且擁有世界上最大的海港群和空港群。</b></h1><p class="ql-block"><br></p> <h1><br></h1><h1><b><span class="ql-cursor">?</span> 我也做個簡單統計和預判,在粵港澳大灣區的11個城市中,香港、廣州、深圳是第一梯隊; 佛山、東莞是第二梯隊; 中山、江門、珠海、惠州、肇慶和澳門是第三梯隊。另外,如果粵港澳大灣區作為一個國家經濟實力計算的話,它的經濟總量也能排世界第12位上下。</b></h1><h1><br></h1><h1><b> 從理論和實際結合上分析,粵港澳大灣區的設立,正是中國探索參與全球經濟治理的"試驗田"。粵港澳地區有多元化的社會制度、經濟形態,類似"簡單版"的全球市場。中國可在粵港澳地區探索要素便捷流動的體制機制,可以通過"一帶一路"的推廣至更多地方。</b></h1><h1><br></h1><h1><b> 在從華夏銀行的機構布局上看,粵港澳11個城市,除澳門外,都有自己的機構。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有黨的十九大明確的國家戰略和優惠的區域發展政策,有華夏銀行總行黨委高度重視和系列政策支持,最重要的大灣區內華夏銀行2600多位同事們的拼博努力,天時地利人和,再過三年大家一定會創造出一個新的局面!</b></h1><h1><br></h1><h1><b> 新時代、新戰略、新作為,年輕的人們,讓我們用情懷、智慧和汗水去擁抱這個美好的未來吧!</b></h1><p class="ql-block"><br></p> <h1><br></h1><h1><b style="color:rgb(237, 35, 8);">(照片是現場手機即時拍,文字完稿于2021年1月21日早晨8:30分)</b></h1><p class="ql-block"><br></p>
主站蜘蛛池模板:
萨嘎县|
平湖市|
绥宁县|
衢州市|
奎屯市|
尖扎县|
夏津县|
刚察县|
乌兰察布市|
法库县|
平泉县|
湖北省|
秀山|
七台河市|
平塘县|
太保市|
太和县|
彝良县|
开原市|
怀远县|
桑植县|
和政县|
博野县|
青田县|
滁州市|
林口县|
洛阳市|
乐昌市|
德阳市|
宁晋县|
永和县|
友谊县|
上饶县|
新宁县|
屏南县|
和龙市|
定南县|
金乡县|
阜阳市|
依兰县|
富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