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我的家鄉馮巷村的文化底蘊和歷史變遷》之三《我的家鄉馮巷村種植茭白的歷史故事》<br></h3> <h3>請猜謎語: 遠看一棵草,身高一米八。近看是個大肚皮,里面藏著個白娃娃。 猜一水生作物:謎底,茭白。 </h3> <h3>白胖胖的無錫茭白</h3> <h3>各位馮巷村的父老鄉親們,你知道馮巷村的農耕文化,種植茭白的歷史嗎?你知道我們馮巷村的茭白賣到上海,出口到香港嗎?你知道我們馮巷村的無錫茭白成為北京國慶招待會的盤中餐的一只"蝦子茭白"的菜肴嗎?你知道我們馮巷村的茭白引種到北京,山海關,秦皇島,淮南,灌云,宿遷,建湖,上海,舟山群島,廈門,海南島嗎?這就是我們馮巷村的文化底蘊之三,農耕文化,茭白的種植歷史,值得大書特書!</h3> <h3>無錫茭白的圖片大全</h3> <h3>一,無錫茭白的資源和介紹"茭白"一名首先出現在北宋的《圖經本草》上(1060年),史籍中首次提到種植和食用茭白的地點均為太湖地區。無錫種植茭白的歷史約有二,三百年。據清《太湖備考》載,乾隆年間,無錫城鄉附近一直有茭白栽培。當時茭種和種茭技朮互不相傳,且傳子不傳婿。并且相約只能在,梨莊,高長岸,黃泥頭三個蕩頭種植。直到清未,逐步發展到社橋,馮巷,龍塘岸,莊前等地種植茭白,并大量運銷到上海,杭州等地。茭白成為一種久負盛名的名特水生蔬菜。茭白其實是菰的主莖部份受黑粉菌寄生,營養莖組織受病菌分泌物吲哚乙酸刺激,畸形澎大所結的肉質莖。《茭白》而且還是江南名菜《水八仙》的頭名菜。《水八仙》分別為,茭白,蓮藕,芡實,芋頭,水芹,慈菇,荸薺,和菱角。茭白,營養豐富。由于是水生作物,能充分吸收空氣,土壤,水份中的有效成份,供其生長,因此,茭白具有人體所需要的多種氨基酸,所以特別鮮美。上海人十分歡喜吃茭白,把茭白稱之謂《水中人參》。蝦子茭白,三絲茭白,咖喱茭白,茭白雞丁,還有茭白餛飩,都是無錫人十分喜愛的名菜。</h3> <h3>茭白的簡介</h3> <h3>古書上記載的茭白栽種情況</h3> <h3>中國水生蔬菜資源圖</h3> <h3>水八仙品種圖</h3> <h3>二,馮巷村種植茭白的歷史</h3> <h3>把滿擔的茭白挑回家</h3> <h3>我們馮巷村南臨京杭大運河,西漪錫澄運河,內塘河橋穿村而過,地勢低洼。有黃智圩,陳長岸,麻苧圩三只圩田,水源充沛,十分適宜種茭白。從前,水利設施差,圩田的抗災能力差,三年二頭發大水,黃梅天,汛期來了,經常破圩,栽下去水稻秧苗淹死了,但茭白不怕水,淹不了,另外,夏茭採收后,割了茭墩,還可以種一茬水稻,叫老茭稻,因茭白田肥水足,老茭稻長勢好,其產量也比單季晚稻差不了多少,所以茭白就成了我們家鄉馮巷村的主栽品種。記得聽老前輩說,馮巷上種茭白的歷史攸久,父親的父親,爺爺的爺爺輩上就種茭白了。我記得解放初期五十年代初,家家戶戶都種茭白,茭白採收后,剪成水殼,用大蒲包裝好,兩只蒲包合起來,用大草繩打好包,上面用白布條寫好的馮三,吳四的名字的標簽結在蒲包上。蒲包有的浸在三十畝塘,有的浸在浜頂頭,等小販的運輸船來收購運到上海出售。而且上海人特別喜歡吃無錫茭白,因此,茭白在上海十分暢銷。 人民公社化運動后,人民公社,隊為基礎,隊,大隊,公社三級所有。我們大隊500畝包產面積,茭白面積要占三分之一。后來,整個村改種一季性蔬菜后,茭白,慈菇,與大白菜,蘿卜等水旱生作物輪作,茭白面積要占整個蔬菜面積的50%以上。由于無錫茭白又白又鮮,名聲在外,八十年代,經市政府財辦協調,由我們馮巷村和周邊村的茭白一道,裝了一個車皮的茭白水殼,運到北京。國務院每年舉行的國慶招待會,其中一只《蝦子茭白》的菜,就有我們馮巷村種的茭白,你說我們馮巷村的茭白的牛不牛?在茭白採收期間,拍茭白的,劃茭白的,城里菜場上和附近鄉鎮的小販,工廠,學校食堂的釆購員,踏著三輪車,電瓶三輪車,面包小汽車,到田頭買茭白。有時,茭白貨源緊張,有的小販還預付貨款預訂下一次采收的茭白,當時的田頭,真是一派熱鬧的田園風光。我們馮巷村種植的夏秋二季茭,還源源不斷的地供應到吳橋,大河池,宋文丼,崇安寺等菜場,為保障城市蔬菜供應,為貫徹城郊農村為城市服務的方針,作出了應有的貢獻</h3> <h3>正在生長的茭白苗</h3> <h3>採收的成堆的茭白</h3> <h3>三,馮巷茭白引種全國各地</h3> <h3>從田間採收的茭白</h3> <h3>中國改革開放后,全國糧食蔬菜生產實現了大流通,我們無錫茭白,名聲在外,各地都十分羨慕,紛紛前來引種。上世紀八十年代,北京的農業蔬菜供應部門,覺得以其每年從無錫調運茭白供應北京,還不如將茭白引種至北京。于是由黃巷鄉蔬菜服務公司組織,由我們馮巷等村,在冬至后至元旦前,將掘出的幾十畝茭白種墩,用托盤,經火車運至北京。黃巷鄉農技員陳杲杳,馮巷村農業經理馮林坤,帶領錢云忠,吳建華等生產隊長赴北京郊區農村指導京郊農民種植茭白。由于氣候關系,在北京只能結一次茭即秋茭。五月份栽,九十月份採收。但是真所謂"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由于北京缺少河渠水源,茭白用水只能用自來水灌溉,成本較高,種了一,二年也就不再種了。不過河北的秦皇島,山海關地區,利用河塘,溝渠,沼澤水田,水資源豐富的地區,引種種植的無錫茭白,一年收獲一季茭白,也算是引種成功了。浙江的舟山群島,每年有2至3個臺風影響,一時暴雨成災,蔬菜淹沒,市場無菜供應,群眾怨聲載道,是政府的一塊心病。舟山農業局的同志,通過引進我們馮巷村的茭白,臺風期間,一枝獨秀,抗臺風,抗暴雨,抗水災,成為舟山地區抗臺風期間,保障城市蔬菜供應的有力保障。我們江蘇省的響水,建湖,宿遷等縣到我鄉我村引種的茭白,都一一獲得了成功。我本人代表黃巷鄉政府農業部門的代表,帶著馮巷村的馮林坤,錢云忠,徐洪良等同志,走訪宿遷縣引種茭白的鄉鎮,看到我們的茭白在宿遷的大地上茁壯地成長,我們都感到由衷的高興,當然,也受到了宿遷農業部門的熱情接待。進入二十一世紀,我們無錫市濱湖區與蘇北灌云縣結成南北扶貧對子,濱湖區政府決定有農業口子的有關局機關扶貧灌云縣。區蔬菜局決定由我們黃巷鄉馮巷村提供20畝的茭白種墩,畜牧水產局供應二花臉黑皮豬種豬及臺灣羅氏蝦苗,林特產局提供特種綠化樹苗,由黃副書記,吳副區長帶隊,我本人也代表蔬菜局,將扶貧產品送到灌云,并進行技術指導。將真金白銀,扶貧灌云,希望他們,看重扶品產業,搞好農業生產轉型,早出成果,早獲豐收,及早脫貧,使廣大農民早日過上幸福安康的好曰子。</h3> <h3>上海虹橋機場附近鄉鎮的農民,也到我們馮巷村來引種茭白。二隊隊長錢云忠還將茭白種苗跟車至上海虹橋機場附近的鄉鎮,而且還看到了虹橋機場許多大飛機起飛降落的壯觀場面。本世紀初,海南省澄邁縣的縣長,是無錫市一中畢業的人士。由于澄邁縣只能搞農業和旅游業,便想到我們馮巷村引種了20畝田的茭白,要使茭白在澄邁縣的土地上生長,一是想讓海南人嘗嘗無錫茭白的鮮美,二是將無錫茭白作為經濟作物而提高農民的經濟收入。第二年秋天,受海南澄邁縣縣長的邀請,我和濱湖區蔬菜局的丁亞欣同志一起前往考察茭白的生長情況。結果,發現由于海南的常年溫度偏高,溫曖潮濕,茭白栽下去后,茭苗一直處于生長分蘗壯態,一墩茭苗出現三層,一層高為60厘米,第二層為100厘米,第三層為150厘米,雖有少數茭白收獲,但又小又細,沒有產量,經我們評判,海南不宜種植茭白,只能種植其它熱帶經濟作物。</h3> <h3>無錫茭白圖片</h3> <h3>在茭田里採收茭白</h3> <h3>本市宜興徐舍鎮內,河網交叉,水系發達。21世紀初,在市政府蔬菜辦公室的牽線下,我們馮巷村為徐舍鎮改種經濟作物增加農民收入而提供了30畝的無錫茭白種苗。徐舍鎮鎮政府還邀請我和錢云忠前往徐舍鎮,為準備種茭白的農民,辦培訓班,提供技術資詢。結果,當年的徐舍鎮的茭白就獲得了豐收,引種成功。作物引種,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必須結合天文地理,溫度濕度,土,肥,水,光,氣等諸要素,相瓦匹配,才能成功。好就好在水生作物茭白,在全國來錫引種的地區,基本上都引種成功。因此,在全國各里的城市的農貿市場,鄉鎮集市,都能看到無錫茭白的蹤影。</h3> <h3>茭農在採收茭白</h3> <h3>茭白的圖片</h3> <h3>四,為茭白生產而辛勤耕耘</h3> <h3>辛勤耕耘</h3> <h3>水生作物茭白,作為《水八仙》的頭名作物,是我們黃巷鄉及馮巷村的主要作物,名特產品,在江蘇省及至全國都享有盛譽。本人作為土生土長的家鄉馮巷村人,作為具有中級職稱的農藝師,并長期擔任黃巷鄉蔬菜服務公司的經理,基本掌握了茭白的品種,栽培技術,茭白選留種提純復壯的技術,及茭白病蟲害防治要點等技術,因此,為農民服務,為茭白生產服務是我的孜孜追求。本人曾二次代表無錫茭白的專業技術人員參加江蘇省和全國農業水生作物科技研討會。第一次在江蘇農學院即現在的揚州大學,與揚州大學的趙有為,曹碚生,江解增教授,博士生導師,無錫市蔬菜研究所的高級農藝師,水生蔬菜專家方家齊,及蘇州,揚州,寶應等水生作物技術員,專家共同研討,茭白,蓮藕,芡實,慈菇,菱角等水生作物的品種,種植技術,病蟲害防治,及市場銷售行情等議題,進行了研討,并取得了一定的共識。<br></h3> <h3>全國著名的水生蔬菜專家</h3> <h3>第二次,與方家齊,趙有為,曹碚生,江加增等專家學者,赴湖北省武漢市參加《全國水生蔬菜科技研討會》。會議由武漢市蔬菜研究所所長,教授級高級農藝師,全國著名的水生蔬菜專家孔慶東同志主持。參觀了在武漢郊區設立的《全國水生蔬菜種子資源保持圃,及武漢的茭白蓮藕種植基地。并與浙江,湖南等全國各地參會的專家學者,就搜集和保持水生作物種子資源,各省市建立地方水生作物種子資源保持圃,發揮水生蔬菜對市場供應的作用,加強對全國水生作物科研攻關的力度和協作精神,進行了研討。會議開得完滿成功,獲得了好多值得在全國推廣的水生作物技術成果。通過參加二次全國及江蘇省的會議,我們把響當當的無錫茭白,引茬推廣到全國各地,進一步提高了無錫茭白在全國各地的著名度。<br></h3> <h3>公元一九九九年五月,我們黃巷鄉農業部門響應市政府關于開展全市蔬菜生產實行產,供,銷一體化,產銷一條龍的號召,創辦了《無錫市黃巷蔬菜副食品產銷中心》,聯合全鄉的農科隊,種田大戶,茭白種植專業戶等,開展對無錫市一院,三院,一O一等10家醫院,12家幼兒園,10多家快餐店,20多家大中小學校及幾十家工廠機關,企業單位的食堂的蔬菜副食品供應實行實供,實掛,直銷。一手聯農家,一手聯廠家。"菜綠惹人愛,花香蝶自來"。由于《產銷中心》的牽線搭橋,在市場經濟的大潮中,為廣大茭農,菜農,銷售了大量的茭白,蔬菜和副食品。解決了農民有時出現的賣萊難,賣茭白難的問題,解決了農民的后顧之憂。進一步提高了農民的經濟收入。同時,也因為減少了市場收購批發環節,直接把蔬菜副食品送到工廠,機關,學校,飯店,受到了各級領導,和城市人民的歡迎。</h3> <h3>隨著時光的流逝,現在已到了2021年。我們黃巷鄉,馮巷村已徹底投入了城市的懷抱。由于加速了城市化的進程,我們家鄉已無土地而言了。茭白的種植基地已向周邊縣市擴散,而隨著去年開始的改菜種糧政策的落實,茭白面積大幅度減少,只能出現零星種植的局面。無錫市的茭白供應,只能靠全國大流通來調節。但是我們無錫有名的"黃殼一點紅"中介茭,劉潭茭,廣益夏早茭等優良品種種子資源,面臨著缺失的局面。為此,本人雖退休多年,在家歡度晚年,目前仍積極配合原市蔬菜研究所的高級農藝師,水生作物專家方家齊,向市政府,市農業行政部門,應用江南晚報這個謀體平臺,多次呼吁要建立《無錫市水生蔬菜種子資源保護基地》。并多次走訪了惠山區,錫山區,馬山等農業部門,農場及農戶,表達我們要建立《基地》的意愿,雖然市,局有一定的扶持政策,但是,搞農業科研應該是政府行為,落實到基層搞《基地》有一定的難度。我們二人整整跑了一年多,"基地"的建設事宜,到目前還沒有落實。我們認為,無錫有這么好的茭白種子資源,不能消失在我們這一代身上,真是遺憾。不過請想信,我們還會繼續努力,奔走相告,穿針引線,直至把《無錫市水生蔬菜種子資源保護基地》建成,把我們優質的無錫茭白品種,一代一代保存下來,并一代一代傳下去。現在我們小小的馮巷村,一定會在市政府,梁溪區,黃巷街道,五河社居委的各級黨政部門領導下,在建設強富美高新無錫,不忘我們馮巷村茭白的農耕文化,充分挖掘我們家鄉的文化底蘊,在建設美麗鄉村馮巷村的康壯大道上闊步前進。我們的國家將更富強,民族將更興旺,人民將更幸福! 儲耀金 編著二O二一年一月廿日</h3> <h3>謝謝各位的觀看和欣賞!</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台南县|
鄂州市|
泸州市|
尖扎县|
阜新市|
原阳县|
小金县|
曲松县|
凤庆县|
萨迦县|
阳朔县|
化州市|
荆门市|
新昌县|
宁陵县|
福安市|
高台县|
措勤县|
扎囊县|
南召县|
扎兰屯市|
六枝特区|
雷州市|
大余县|
通辽市|
酒泉市|
盐池县|
宜良县|
溧水县|
元朗区|
荔浦县|
突泉县|
鲁甸县|
永丰县|
余庆县|
广德县|
永宁县|
鹤壁市|
大兴区|
乐业县|
太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