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把教師、女學(xué)者或德高望重具有社會影響力和感召力的女性稱為先生,始于中國近代。</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在我國,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發(fā)展,有許多被尊稱為先生的著名女性。</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本文十位有影響力的先生,都是當(dāng)之無愧的女中豪杰,值得我們景仰和懷念。</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她們的精神和品格永遠不朽!</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一、宋慶齡</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1893.1.27一1981.5.29)偉大的愛國主義、民主主義、國際主義和共產(chǎn)主義的偉大戰(zhàn)士,舉世聞名的二十世紀(jì)的偉大女性。</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她青年時代追隨孫中山,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yè),為婦女兒童的衛(wèi)生保健和文化教育福利事業(yè),為祖國統(tǒng)一和保衛(wèi)世界和平,促進人類的進步事業(yè),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宋慶齡是愛國主義、民主主義、國際主義、共產(chǎn)主義的偉大戰(zhàn)士。</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在近70年的革命生涯中,她為國家和人民所建樹的豐功偉績,將永載史冊。</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宋慶齡一生受到中國人民,海外華人華僑的景仰和愛戴,贏得了國際友人的贊譽和熱愛,并享有崇高的威望。</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宋慶齡作為中國人民的友好使者,先后出訪了許多國家和地區(qū),廣泛結(jié)交朋友,為增進世界各國人民的友誼做了大量工作。她一貫關(guān)心早年追隨孫中山先生的老朋友、海外僑胞,關(guān)切臺灣的前途,盼望早日實現(xiàn)祖國統(tǒng)一。</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建國初期,宋慶齡主持創(chuàng)辦了《中國建設(shè)》英文版本雜志,把中國人民的真實情況傳達給世界人民。如今的《中國建設(shè)》,現(xiàn)名為《今日中國》,從英文一種版本增加到七種文字版本,發(fā)行到世界15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在中國革命長期艱苦的斗爭中,她堅定地和中國共產(chǎn)黨站在一起。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朱德等中國共產(chǎn)黨領(lǐng)導(dǎo)人一向把她作為自己的親密戰(zhàn)友、同志、無產(chǎn)階級先鋒戰(zhàn)士。</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宋慶齡的一生始終是和人民群眾聯(lián)系在一起的。她視察全國各地,深入到工廠、農(nóng)村、部隊和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謙遜和藹,平等待人,興辦實事,是真正的人民公仆。她一生熱心婦女解放事業(yè),是中國婦女界的杰出領(lǐng)領(lǐng)之一,歷任全國婦聯(lián)名譽主席。長期主持中國救濟總會、中國紅十字會的工作。她畢生致力于少年兒童的文化教育福利事業(yè)。她創(chuàng)辦的《兒童時代》雜志是新中國最早的兒童讀物之一,受到少年兒童的喜爰,是陪伴少年兒童健康成長的良師益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span class="ql-cursor">?</span></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宋慶齡同志是一顆閃爍著革命光輝的燦爛巨星,永遠放射出美麗耀眼的光芒。</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二、何香凝</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1878.6.27一1972.9.1),廣東南海人,生于香港。原名諫,又名瑞諫,別號雙清樓主。</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她是國民黨領(lǐng)袖廖仲愷的夫人,是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廖承志的母親。</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1905年,她參加同盟會,從此她投身民主革命協(xié)助孫中山和廖仲愷工作。她是中國民主革命的先驅(qū),著名的國民黨左派,民革主要創(chuàng)始人之一,婦女運動的領(lǐng)袖,也是新中國創(chuàng)始人之一。畫壇杰出的美術(shù)家。</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任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wù)委員會副委員長中央人民政府華僑事務(wù)委員會主任、中國美術(shù)家協(xié)會主席、全國文聯(lián)副主席等職,努力推動僑務(wù)工作,促進國家統(tǒng)一,維護世界和平,功勛卓越。</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一代女杰何香凝,是蔣介石懼怕的女人,是孫中山臨終的托付者,一生剛正。</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何香凝從富家小姐到革命女杰,再到畫界泰斗!是孫中山最信任的女畫家。</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深圳市南山區(qū)深南大道9013號何香凝美術(shù)館,于1997年4月竣工。</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何香凝美術(shù)館是中國第一個以個人名字命名的國家級美術(shù)館,也是繼中國美術(shù)館之后的第二個國家現(xiàn)代博物館。</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何香凝美術(shù)館以收藏、陳列、研究何香凝書畫作品為主,亦將關(guān)注相關(guān)的美術(shù)家并對美術(shù)史料加以整理、保存,并組織海內(nèi)外高品位的美術(shù)展覽與精品典藏,通過對現(xiàn)代美術(shù)的學(xué)術(shù)研究及美術(shù)教育的推廣等,弘揚中華文華傳統(tǒng),促進我國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及我國美術(shù)界與海外的文化藝術(shù)交流。</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國家郵政局1998年6月27日發(fā)行《何香凝國畫作品》特種郵票1套3枚。</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三、許廣平</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1898.2.12一1968.3.3)筆名景宋,廣東番禺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1917年就讀天津直隸第一女子師范預(yù)科,擔(dān)任天愛同志會會刋《醒世周刋》主編,并在周恩來領(lǐng)導(dǎo)下參加了“五四運動”。</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1923年考入北京女子高等師范學(xué)校國文系,成為魯迅的學(xué)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1927年1月,在中山大學(xué)任魯迅先生助教和廣州話翻譯。</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1932年12月,與魯迅的通信集《兩地書》編輯出版。</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1925年,以“平林”筆名,發(fā)表了《同行者》在魯迅主編的《國民新報》副刊乙刊;</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1937年,發(fā)表了《夜記》,整理魯迅1934年至1936年的雜文十三篇編成。</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1937年,發(fā)表了《魯迅書簡》影印本,以三閑書屋名義自費出版。</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許廣平與魯迅先生在一起整整十年,志同道合。許廣平的人生價值在魯迅先生的生命中得到了體現(xiàn),她既是魯迅事業(yè)的得力助手,又是魯迅精神最忠誠的繼承者和最熱忱的弘揚者。</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解放后,許廣平歷任政務(wù)院副秘書長,全國人大常委,全國政協(xié)常委,全國婦聯(lián)副主席,民主促進會副主席,全國文聯(lián)主席團委員等職務(wù)。</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四、冰心</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1900.10.5一1999.2.28)原名:謝婉瑩,筆名:冰心。福建省福州市長樂區(qū)人。中國民主促進會(民進)成員。中國現(xiàn)代著名詩人,現(xiàn)代作家、翻譯家、兒童文學(xué)作家、社會活動家、散文家。</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1919年8月的《晨報》上,冰心發(fā)表了第一篇散文《二十一日聽審的感想》和第一篇小說《兩個家庭》。</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1923年出國留學(xué)前后,開始陸續(xù)發(fā)表總名為《寄小讀者》的通訊散文,成為中國兒童文學(xué)的奠基之作。</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1946年在日本,被東京大學(xué)聘為第一位外籍女講師,講授“中國新文學(xué)”課程,于1951年返回中國。</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因翻譯紀(jì)伯倫的《先知》、《沙與沫》,印度泰戈爾的《吉檀迦利》、《園丁集》等作品,于1955年經(jīng)黎巴嫩共和國總統(tǒng)簽署授予國家級雪松勛章。</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她的作品有小說集《超人》、《南歸》、《往事》、《去國》、《兩個家庭》和《斯人獨憔悴》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詩集《繁星》、《春水》;</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散文集《寄小讀者》、《關(guān)于女人》、《櫻花贊》及兒童文學(xué)作品《小桔燈》。</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人稱”世紀(jì)老人”,新文學(xué)運動的元老。她的寫作歷程,顯示了從”五四”文學(xué)革命到新時期文學(xué)的中國現(xiàn)代文學(xué)發(fā)展的偉大軌跡。深受人們的愛戴。</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她的文章婉約華麗,以謳歌大自然,宣揚童真,母愛為主旋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她的獨特的寫作風(fēng)格,曾被稱為:冰心體,產(chǎn)生了廣泛的影響。</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她的作品影響超越國界,作品被譯成各國文字,得到海內(nèi)外讀者的贊賞。冰心逝世后,黨和人民給她以高度評價,稱她為”二十一世紀(jì)中國杰出的文學(xué)大師,忠誠的愛國主義者,著名的社會活動家,中國共產(chǎn)黨的親密朋友”。</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冰心獎</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1990年由學(xué)者雷潔瓊和作家韓素音等人共同創(chuàng)立,下設(shè)冰心兒童文學(xué)新作獎、冰心兒童圖書獎、冰心藝術(shù)獎、冰心作文獎等5個獎項。</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該獎是中國唯一的國際華人兒童文學(xué)藝術(shù)大獎,影響深遠。</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冰心歷任中國作家協(xié)會第二、三屆理事會理事和書記處書記、顧問;中國文學(xué)藝術(shù)界聯(lián)合會第二至第四屆全國委員會委員和副主席;中國民主促進會中央委員會副主席;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屆至笫五屆代表;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第五至第七屆全國委員會常委和第八、九屆全國委員會委員;全國少年兒童福利基金會副會長;中國婦女聯(lián)合會常委等職。</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她為中國的文學(xué)事業(yè)、婦女兒童事業(yè)的發(fā)展、為堅持和完善中國共產(chǎn)黨領(lǐng)導(dǎo)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xié)商制度,都做出了貢獻。</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五、楊絳</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1911.7.17一2016.5.25)本名楊季康,江蘇無錫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中國女作家,文學(xué)翻譯家和外國文學(xué)研究家。錢鐘書夫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楊絳通曉英語、法語和西班牙語。</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她翻譯的《唐吉珂德》,被公認(rèn)是最優(yōu)秀的翻譯佳作,到2014年,已累計發(fā)行70多萬冊;</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span class="ql-cursor">?</span>她早年創(chuàng)作的劇本《稱心如意》,被搬上舞臺60多年,2014年還在公演。</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1986年,西班牙國王給楊絳先生頒發(fā)了“智慧國王阿方索十世十字勛章”。</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楊絳93歲時,出版了散文隨筆《我們仨》,風(fēng)糜海內(nèi)外,再版達100多萬冊;</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96歲時出版了哲理散文集《走到人生邊上》;</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102歲時出版了250萬字的《楊絳文集》八卷。</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我國國學(xué)大師錢鐘書評價楊絳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最賢的妻,最才的女。</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她堅守知識分子的良知和操守,心懷偉大女性的關(guān)懷與慈愛,固守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淡泊與堅韌。</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楊絳的內(nèi)心是堅硬的,又是柔軟的。</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楊絳先生文學(xué)作品語言的成功是有目共睹的,其沉定簡潔的語言,看起來平平淡淡,無陰無晴,然而平淡不是貧乏,陰晴隱于其中。經(jīng)過漂洗的苦心經(jīng)營的樸素中,有著本色的絢爛華麗,干凈明晰的語言在楊絳筆下變得有巨大的表現(xiàn)力。</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從2001年起,楊絳將個人稿費捐給清華大學(xué)設(shè)立“好讀書”獎學(xué)金,到2014年已累計捐款一千多萬元。</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六、林微因</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1904.6.10一1955.4.1)生于浙江杭州,建筑學(xué)家,詩人,作家。原名徽音。</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林徽因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的主要設(shè)計者,人民英雄紀(jì)念碑設(shè)計領(lǐng)導(dǎo)小組主要成員,改造傳統(tǒng)景泰藍,保護奈良古建等做出了重大貢獻。</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是中國第一位女性建筑學(xué)家。是中國現(xiàn)代一個世紀(jì)的才女代表。在中國現(xiàn)代女作家中,林徽因是極具天分、極具個性、極具獨特的一位;她在建筑學(xué)上的卓越成就,也一直為研究者所關(guān)注的話題,深受后人尊敬。</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人物貢獻:</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建筑:1、設(shè)計東北大學(xué)校徽</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2O世紀(jì)20年代末期,時任東北大學(xué)建筑系副教授,參加了由了張學(xué)良出資發(fā)起的征集東北大學(xué)校徽圖案大獎賽,林徽因設(shè)計的“白山黑水”圖案一舉奪魁,拿下本次比賽最高獎金。</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2、保護奈良古建筑</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1945年,時任清華大學(xué)建筑系教授,因受美軍邀請,在即將執(zhí)行的奈良轟炸圖上為其標(biāo)出了著名的文化古跡位置,以免被炸。值得一提的是,林徽因一家在1937.11和1939.1兩次險些喪命于日軍的轟炸中,三弟林恒也于1941年在對日戰(zhàn)爭中陣亡。</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3、八寶山革命公墓主體建筑格局</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北平解放后,遵照周恩來建立革命烈士墓地、教育人民群眾的指示,于1949年11月創(chuàng)建了八寶山革命公墓。林徽因擔(dān)任了革命公墓主體建筑格局的設(shè)計。</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4、有關(guān)建筑論文著作</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協(xié)同梁思成完成了《中國建筑史》初稿和用英文撰寫的《中國建筑史圖錄》稿。</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撰寫了《全國文物古建筑目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發(fā)表了《論中國建筑之幾個特征》、《平郊建筑雜錄》、《清式營造則例》第一章緒論、《晉汾古建筑預(yù)查紀(jì)略》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解放初期,與梁思成合寫了《城市規(guī)劃大綱》、《中國建筑發(fā)展的歷史階段》等學(xué)術(shù)論文。</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并為《新觀察》等刊物撰寫了10篇介紹中國古建筑的通俗讀物。</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文學(xué):</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林徽因的著作包括散文、詩歌、小說、劇本、譯文和書信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代表作有:《你是人間的四月天》、《林徽因詩集》、《那一晚》、《誰愛這不息的變幻》、《仍然》、《一首桃花》、《山中一個夏夜》、《笑》等;短篇小說《窘》、《一天》、《激昂》、《晝夢》等;話劇《梅真同他們》;散文《窗子以外》、《一片陽光》等。</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社會評價:</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才女“林徽因”曾是歐美同學(xué)會的活動骨干。</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1924年,林徽因和梁思成同赴美國,由于賓夕法尼亞大學(xué)建筑系不收女生,她改入美術(shù)學(xué)院,選修建筑課程,其后又入耶魯大學(xué)戲劇學(xué)院,學(xué)習(xí)舞臺美術(shù)設(shè)計。</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作為建筑學(xué)家,她提出修建“城墻公園,為人民英雄紀(jì)念碑設(shè)計紋飾和浮雕圖案,并參加中南海懷仁堂的內(nèi)部裝修設(shè)計,還寫就了《城市規(guī)劃大綱、《中國建筑發(fā)展的歷史階段》等論著。</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作為“多面手”,她的小說《九十九度中》、詩作《你是人間的四月天》感動了一代文學(xué)青年。</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杭州西湖風(fēng)景名勝區(qū)林徽因紀(jì)念碑。</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七、張充和</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1913.5.14一2015.6.18),出生于上海,祖籍合肥。父親是蘇州教育家張武齡。</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張充和1949年隨丈夫去美國,50多年來,在哈佛、耶魯?shù)?0多所大學(xué)執(zhí)教,傳授書法和昆曲,為弘揚中華傳統(tǒng)文化耕耘奉獻了一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被譽為民國閨秀和“民國最后一位才女”。</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張充和書法各體皆備,一筆娟秀端凝的小楷,結(jié)體沉熟,骨力深蘊,尤為世人所贊嘆,被譽為:“當(dāng)代小楷第一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人物評價:</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張充和一生低調(diào),為人謙和,淡泊名</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利。被人敬重,人稱“張先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她是當(dāng)今世界碩果僅存的書法、昆曲、詩詞大家。集聰慧、秀美、才識于一身。</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對張充和的才學(xué),梁實秋說她“多才多藝”;沈尹默說她的書法是“明人學(xué)晉人字”;波士頓大學(xué)白謙慎教授說“她的書法,一如其為人與修養(yǎng),清淡之中,還有一種高雅氣質(zhì)”。</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中國書協(xié)主席歐陽中石認(rèn)為:“她不是一般意義上的書家,而是一位學(xué)者。無論字、畫、詩以及昆曲,都是上乘,很難得。她一貫保持原有的風(fēng)范,格調(diào)其高。像昆曲,她唱的都是真正的、沒有改動過的。書法上的行書、章草非常精到,尤其章草極雅,在那個時代已是佼佼者。”</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她在書法、昆曲、詩詞方面的造詣,早在三十年代就曾在北大開班講授,享譽一時。</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她的書法各體皆備,一筆娟秀端凝的小楷,結(jié)體沉熟,骨力沉蘊,尤為世人所重,被譽為“當(dāng)代小楷第一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在各種出版的昆曲圖錄里,她的名字是和俞振飛、梅蘭芳等一代大師連在一起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1943年在重慶粉墨登臺的一曲昆曲《游園驚夢》,曾轟動大后方的杏壇文苑。張士釗、沈尹默等人紛紛賦詩唱和,成為抗戰(zhàn)年間一件文化盛事。</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八、馮沅君</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1900.9.4一1974.6.17)原名淑蘭,字德馥,筆名淦女士、漱巒、大琦、吳儀、易安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生于河南南陽唐河祁儀鎮(zhèn)。是哲學(xué)家馮友蘭和地質(zhì)學(xué)家馮景蘭的同胞妹妹。</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1935年在巴黎大學(xué)獲文學(xué)院博士學(xué)位。</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中國現(xiàn)代女作家和中國古典文學(xué)史家,大學(xué)一級教授。</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先后曾在金陵女子大學(xué)、復(fù)旦大學(xué)、中山大學(xué)、武漢大學(xué)、山東大學(xué)任教。</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曾任第一屆、第二屆和第三屆全國人大代表。</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馮沅君是新中國第一位女一級教授,也擔(dān)任山東大學(xué)副校長,同時還在文化界、婦女界擔(dān)任一些要職,積極參加青島市的社會活動。</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其文學(xué)研究論著有《宋詞概論》、《張玉田年譜》、《馮沅君古典文學(xué)論文集》、《中國歷代詩歌選》主編、《屈原》、《宋玉》、《樂府古辭考》、《陸侃如古典文學(xué)論文集》;與陸侃如合著《中國文學(xué)簡史》、《中國詩史》;與王季思合編《中國文學(xué)史教學(xué)大綱》;與高亨合著《楚辭選》;與牟世金合著《文心雕龍選譯》、《劉勰論創(chuàng)作》、《劉勰與文心雕龍》。</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其戲曲研究專著有《古優(yōu)解》、《古劇說匯》、《古劇四考》、《金院本補說》、《孤本元明雜劇抄本題記》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譯著有:高本漢的《左傳真?zhèn)慰肌贰⑿≈亳R的《金錢問題》、塞昂里的《法國社會經(jīng)濟史》、《書經(jīng)中的神話》、《新法國文學(xué)》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馮沅君逝世后,由袁士碩匯編整理的《馮沅君古典文學(xué)論文集》由山東人民出版社出版。《卷葹》、《春痕》和《劫灰》是她的三個短篇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在山東大學(xué)迎來110年校慶之際,由闊別50年的校友合捐了馮沅君和陸侃如倆人雕像,以表達對母校的眷戀和對大師教誨的感恩之情。</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大學(xué)要有大師,大道德加上大學(xué)問才稱得上是大師。</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兩位先生勤奮治學(xué)、教書育人的一生應(yīng)發(fā)揚光大。</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九、沈祖棻</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1909.1.29一1977.6.27),字子蕊,別號紫曼,筆名絳燕、蘇珂。浙江海鹽人。著名教授,我國現(xiàn)當(dāng)代最優(yōu)秀的詞人,詩人、文學(xué)家、文論家。格律體新詩先驅(qū)詩人之一。</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曾任教于華南多所高等學(xué)府中文系,有“當(dāng)代李清照”美譽,與著名文學(xué)教授程千凡合稱“程沈”,曾被師友贊為“昔日趙李今程沈”。</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主要代表作有:《別》、《洋囡囡》、《暮春之夜》、《贈孝感》、《妥協(xié)》、《神秘的詩》、《早早詩》、《馬嵬驛》、《宋詞賞析》、《唐人七絕淺釋》等,在古典文學(xué)研究和舊體詩詞上有著很高的造詣,對中國格律新詩的創(chuàng)建和完善有著重要的影響。</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沈祖棻講授東坡詞。</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人物評價:</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原南京文學(xué)院院長汪東贊譽她:“諸詞皆風(fēng)格高華,聲韻沉咽,韋馮遺響,如在人間。一千年無此作矣”。</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葉嘉瑩女士稱她為:“是一個集大成的作者”。</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她更被世人稱作是“明清以來無人可匹的愛國詞人”、“二十世紀(jì)中華詩詞界最杰出的女詞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十、林巧稚</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1901.12.23一1983.4.22),出生在福建省思明縣鼓浪嶼一個教員家庭。我國著名醫(yī)學(xué)家。她在胎兒宮內(nèi)呼吸、女性盆腔疾病、婦科腫瘤、新生兒溶血癥等方面的研究做出了貢獻,是中國婦產(chǎn)科學(xué)的主要開拓者和奠基人之一。</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她是北京協(xié)和醫(yī)院第一位中國籍婦產(chǎn)科主任及首屆中國科學(xué)院唯一的女學(xué)部委員(院士)。</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2019年9月25日,被評為:最美奮斗者。</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林巧稚一生未婚,卻親自接生了5萬多嬰兒,其中有名人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先生、有文壇巨匠冰心和林徽因的孩子。</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span class="ql-cursor">?</span>她的一生都奉獻給了醫(yī)學(xué)。被譽為:“生命天使”、“萬嬰之母”、“中國醫(yī)學(xué)圣母”。</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主要作品:</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林巧稚曾帶領(lǐng)團隊深入城鄉(xiāng)考察,主編了《家庭衛(wèi)生顧同》、《家庭育兒大全》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率先對婦產(chǎn)科訐多方面進行了研究,許多研究結(jié)果發(fā)表在《用造袋術(shù)治療后腹壁囊腫一例》等論文中,這些都是中國以往婦產(chǎn)科醫(yī)學(xué)史所未涉及到的領(lǐng)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晚年臥病在床,還堅持完成了50萬字的《婦科腫瘤學(xué)》專著。</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彌留之際,她囑咐將自己的畢生積蓄,3萬元人民幣全部捐給醫(yī)院托兒所,并將自己的骨灰撒在故鄉(xiāng)鼓浪嶼的大海里。</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1955年劉少奇會見林巧稚。</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1956年毛澤東和著名婦產(chǎn)科專家林巧稚握手。</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林巧稚臘像</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2004年,天津美術(shù)學(xué)院副教授艾得勝為國家博物館創(chuàng)作林巧稚蠟像。2005年,林巧稚蠟像獲國家博物館一等獎。該蠟像曾在中國蠟像館和廈門世界名人蠟像館展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林巧稚逝世后,夏門鼓浪嶼在1984年5月建造了名為“毓園”的林巧稚紀(jì)念館。紀(jì)念她獻身中國婦產(chǎn)科學(xué)的無私奉獻的一生。</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1990年10月10日,在林巧稚逝世7周年之際,郵票部發(fā)行了以她為題材的紀(jì)念郵票;國家衛(wèi)生部還為此在人民大會堂舉行隆重的紀(jì)念大會。這在中國郵政史上是不多見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下面這張郵票為《中國現(xiàn)代科學(xué)家(第二組)》,是4枚中的第一枚(其余3枚為張鈺哲、侯德榜、丁穎)。</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影片《大愛如天》,反映中國婦產(chǎn)醫(yī)學(xué)開拓者林巧稚生平事跡和她獻身醫(yī)學(xué)事業(y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wù)的精神。</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此片作為十七大獻禮影片,在央視首播.中國科學(xué)技術(shù)學(xué)會.2007.10.8</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由著名演員宋曉英扮演林巧稚。</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文中圖片和資料來自網(wǎng)絡(luò),感謝原作者!2021年1月18日</b></p>
主站蜘蛛池模板:
黔东|
淅川县|
铜山县|
富民县|
武宣县|
阿图什市|
大同县|
鱼台县|
湘西|
乌恰县|
滦南县|
天津市|
西贡区|
庆阳市|
西青区|
桑日县|
德钦县|
青川县|
方城县|
黄骅市|
外汇|
武功县|
富源县|
南靖县|
隆化县|
承德县|
东阿县|
昔阳县|
色达县|
沂水县|
星座|
定陶县|
澳门|
阿合奇县|
黄陵县|
佳木斯市|
温宿县|
青阳县|
融水|
呼玛县|
聊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