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永豐門遺址公園</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永豐門遺址公園位于姚江邊上的原華美醫院對面,永豐路與望京路接壤處,是一座很不起眼的小公園,面積只有幾百平方米,公園里有一排青磚灰瓦的矮墻,描繪著城墻和城門,正中有一幅寧郡地與圖的石刻地雕,地雕左邊是一組蘭雅谷醫生和一對年輕夫妻像,右邊是一組王安石敦聘杜醇像。這個公園究竟有什么歷史典古,我查閱了相關文史資料,永豐門遺址公園確實藏有古今中外的歷史人文故事,令人振奮!</span></p> <p class="ql-block">青磚黛瓦的矮墻,上面寫有永豐門遺址公園幾個大字。公園里這些墻繪、地雕、塑像人物都寫有歷史故事,涉及到公園對面的華美醫院前世今生;唐末黃晟筑寧波羅城;王安石敦杜醇為老師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墻體上的城墻與城門</p> <p class="ql-block">1924年,寧波開始拆除城墻,美浸禮會醫院第三任院長蘭雅谷為了擴建醫院,經過與市政協調,取得舊城墻的條石和青磚,作為建造醫院建材之用。</p> <p class="ql-block">元代詩人高敬德出永豐門度永豐渡過姚江的情景,賦詩一首:</p><p class="ql-block">已將書癖傲平生,偶得閑中出北城。</p><p class="ql-block">風過塵沙如霧合,船開洲渚若云行。</p><p class="ql-block">逐鯉壓趁鸕鶿鬧,忍冷難堪促織嗚。</p><p class="ql-block">擬就鄰村學耕稼,飯余銷懶向南明。</p> <p class="ql-block">古代明州城地與圖。地雕上刻有宋代留下的六座城門,圖中有天封塔、鼓摟、月湖等古代代表性地標。</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一、醫德蘭雅谷與華美醫院的誕生</span></p><p class="ql-block">先說一下蘭雅谷與一對年輕夫妻像的故事。一對年輕的夫妻剛從醫院出來,妻子懷中抱著出生不久的小孩,丈夫穿著長袍,背后拖著一根長辮子,雙手抱拳,躬身向蘭雅谷醫生施禮,蘭雅谷醫生揮手示意,不必客氣。</p> <p class="ql-block">蘭雅谷何許人也?蘭雅谷是一位加拿大人,他接替白保羅的職務,做了大美浸禮會醫院第三任院長。首任院長是美藉浸禮會傳教士馬高溫,第二任院長是美藉浸禮會傳教士白保羅。下面說一下馬高溫和白保羅施醫傳教的事情。</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馬高溫</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馬高溫(1814~1893年),美國基督教浸禮會傳教士,紐約市人,肄業于紐約州立大學醫學院。1843年11月,馬高溫只身來到寧波,也是雅片戰爭后外國人在華建立的第一家西醫院,是中國歷史最悠久的西醫院之一,也是寧波華美醫院的創始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馬高溫初來寧波,首先感到的是冷遇,寧波人不理睬洋人,又有些狼狽。所幸遇到了一位熱心的寧波商人,聽說馬高溫要辦醫院,就讓馬高溫住進自己家里,馬高溫不急于傳教,而是用他的醫術為人治病,附近的寧波人都認識他了,并對他產生了好感,不久,馬高溫在北門“佑圣觀”租了幾間房子,開設了一家簡陋的私人診所,名為“浸禮醫局”,并出售西藥,這就是華美醫院的前身。</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白保羅(左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1847年,美國浸禮會為了加強施醫傳教力度,又派醫士白保羅夫婦來寧波主持診療業務。1875年或1876年進入浸禮局,成為大美浸禮會醫院的掌舵人。白保羅在北城門旁邊建起男病室,設病床30張,并正式將診所定名為”大美浸禮會醫院。”1880牟,這時,白保羅的施醫傳教的目光不只限于寧波市區,還擴大到奉化溪口和定海沈家門。租借月湖書院培訓中國醫務人員,為以后擴展診所業務之用。</span></p> <p class="ql-block">1880年,白保羅將診所遷至姚江畔,增設男女病房,正式定名為“大美浸禮會醫院”。醫院的名稱都有濃厚的教會醫院色彩。</p> <p class="ql-block">1889年,白保羅因病離去,由蘭雅谷繼任院長。蘭雅谷任院長后,醫院進入了一個大發展時期。</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1915年,蘭雅谷新建病房與手術室,附設醫院學校,并將大美浸禮會醫院改名為華美醫院,寓中美合作之意。</span></p> <p class="ql-block">醫院就診和住院的人很多,醫院已經是超負荷運行,蘭雅谷院長決定擴大醫院規模。1920年,蘭雅谷60歲時,寧波的紳士百姓自發為蘭雅谷醫生慶祝。當時,蘭雅谷將壽宴上收到的500份賀禮全部捐贈給醫院,用于購賣醫療設備。</p> <p class="ql-block">1923年,蘭雅谷為了擴建醫院用地,購得城北門土地一塊,計六畝四分七毫四絲,雖然有了土地,但缺少資金而發愁。1924年,寧波開始拆除城墻,蘭雅谷與寧波市政工程籌備處,經過院方和市政籌備處協調,院方筑一段路為代價,將北城永豐門拆下來的城墻條石和青磚作交換條件,這樣既節省了資金,又加快了建院的速度。</p> <p class="ql-block">1926年11月5日,在蘭雅谷、任莘耕、教會及寧波地方人士共同努力下,決定在寧波永豐門老城墻的位置造一幢住院大樓,在北城墻位置上舉行了開工儀式。興建住院大樓時,也得到國內社會各界的捐款。</p> <p class="ql-block">1930年4月,用寧波古城墻的磚石建造的一幢主體三層,局部四層,具有典型的中西合壁風格的醫院大樓和一幢護士學校及校舍在姚江畔矗立起來。</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新華美醫院住院大樓建成后,由任莘耕任首任華人院長。1934年,由丁立成繼任院長至1951年。</span></p> <p class="ql-block">華美醫院大樓設計總體上體現西洋特色,又融合中國傳統建筑風格,大樓布局為凹字型,外觀十分大氣,樓下部為長條石作基礎,底層南大門前用青石壘成拱形門洞,六面通風。上部平臺上筑防御墻,屋頂為歇山式結構,這就是寧波北城門的縮影。</p> <p class="ql-block">為了記住這些令人肅然起敬的永豐門古城建筑,永豐門的拱形被詳盡地復制到醫院的入口處,防御墻也被加在醫院的平臺上,每塊磚墻上都刻有制造者的名字、記號或年代名稱。</p> <p class="ql-block">醫院拱形門右邊的條石拱形門。</p> <p class="ql-block">醫院左邊的拱形門條石拱形門。</p> <p class="ql-block">醫院右邊的偏房與左邊結構相同。</p> <p class="ql-block">醫院左邊的偏房,上面的防御墻加在平臺上,酷似古城門城墻再現。</p> <p class="ql-block">醫院一層為城墻條石磊成,上層為城墻青磚砌,古樸典雅,威武壯觀。</p> <p class="ql-block">1940年10月27日,震驚中外的一場災難降落在甬城市中心,侵華日軍對寧波實施了細菌戰,疫情暴發致市民100多人死亡。在丁立成院長的帶領下,醫院立即釆取各項預防鼠疫措施,控制疫情的漫延作出過重大貢獻。并揭露日本侵略者用慘無人道的細菌戰屠殺中國無故百姓,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p> <p class="ql-block">1949年10月18日,華美醫院遭到國民黨軍隊的飛機狂轟爛炸,被燃燒彈擊中,燒毀四樓的屋頂及護校,醫院被炸后,經過一番整理,繼續開診。修復時屋頂改變了原貌。</p> <p class="ql-block">1951年10月,寧波市人民政府接管了華美醫院,建造了宿舍,醫院改名為寧波市第二醫院。最近又改名為中國科學院大學寧波華美醫院(寧波市第二醫院)。</p> <p class="ql-block">如今的中國科學院大學寧波華美醫院(寧波市第二醫院)是浙東地區具有重要影響力的集醫療、教育、科研、預防、保健于一體的現代化甲等三級綜合性醫院。現為市二院一號摟,仍然發揮著歷史作用!</p> <p class="ql-block">西醫在馬高溫、白保羅、蘭雅谷外藉醫生的輸入,為寧波西醫事業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寧波人享受的現在醫療條件,無不有他們當初的付出,我們應當記念他們。</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百年華美,恩澤桑梓</span></p> <p class="ql-block">華美醫院的前世今生,是一部濟世惠民的發展史。</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華美醫院舊址標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華美醫院舊址,浙江省文物保護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二、黃晟筑羅城</span></p><p class="ql-block">上面提到唐末寧波刺史黃晟筑羅城,下面略作介紹黃晟的生平事跡。</p> <p class="ql-block">黃晟(859—909),字明遠,唐代鄞縣姜山人。任明州刺史18年,為官清正,深得民心,加上除暴平亂有功,宋太祖賜封黃晟謚號為“江廈侯”,甬城百姓為紀念黃晟建造明州羅城保一方平安,遂將甬城最繁華的街道命名為“江廈街”,“走遍天下,不及寧波江廈。”江廈街的地名還是出自黃晟筑羅城有關,真的長知識了。在黃晟故鄉姜山鎮上張村有一座佽飛廟,記念的就是黃晟將軍,黃晟曾被敕封為佽飛大將軍,在寧波城隍廟懷崇祠里也有黃晟的神像。</p> <p class="ql-block">唐代898年(乾寧五年)明州(今寧波)刺史黃晟率領軍民釆石筑羅城,保一方生聚之安,共筑十城,周長18里,又重建奉化江過江東的浮橋。公元898年至1924年,有1026年歷史的寧波羅城被拆除,如果羅城今天還在,那么寧波古府衙會有什么樣的歷史價值。</p> <p class="ql-block">永豐門是寧波十大城門之一,即和義門、長春門、靈撟門、永豐門、望京門、東渡門、達信門、魚浦門、來安門、鄞江門等10座城門。宋朝末年,廢了四門,保留了和義門、永豐門、望京門、長春門、東渡門和靈撟門,民國時期全部被拆除。</p> <p class="ql-block">1924年,寧波開始拆城墻筑路,城墻墻基當作路面,共沿城河修了六條馬路;即永豐門至望京門為望京路、望京門至長春門為長春路、長春門至東渡門為靈撟路、東渡門至靈撟門為江廈路、靈撟門至和義門為和義路、和義門至永豐門為永豐路(永豐西路、永豐北路)。當時北城門取永豐門,意為盛世不衰之意。</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三、王安石敦杜醇的故事</span></p><p class="ql-block">王安石(1021~1086)年,字介甫,號半山,江西撫州人。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和改革家。慶歷二年(1042年)王安石進士及第。歷任楊州會判、鄞州知縣,舒州通判等職,政績顯著。熙寧二年(1069年),任參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變法。</p><p class="ql-block">王安石在鄞縣任職4年,興修水利,擴辦學校,淡泊名利,遵紀守道。他三次書信敦請杜醇聘為縣學教師,重教興學的思想打動了杜醇,杜醇出來任教。</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王安石見杜醇,雙手抱拳,向杜醇老先生深情地鞠了一躬。老先生見此情景隨即起身還禮,他的仆人在旁躬身迎接王安石。</span></p> <p class="ql-block">王安石在寧波人心目中有是一位合格的地方父母官,他和王元暐都被入選寧波府城隍廟懷崇祠里的陪護神,小小的永豐門遺址公園競有三位歷史名人和三位現代洋人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北宋教育家杜醇與楊適、樓明、王致、王說五人,北宋時期稱為慶歷五先生,是北宋浙東儒學的最初代表,或者說是”浙東學術“的開山之祖。杜醇講學期間形成一個學派——四明學派,在浙東地區有一定的影響。</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杜醇</span></p><p class="ql-block">杜醇(生卒不詳),字石臺,宋代慈溪大隱(今余姚)人。以孝友稱道鄉里,躬耕養親,明經行修,學者以為楷模。宋慶歷八年(1048),鄞縣創建縣學,知縣王安石致書聘為師,他回信力辭。王安石有書二封敦聘,杜醇方應允就任。同年,慈溪縣(今慈城)建縣學,知縣林肇又聘他為師。后人謂稱,鄞、慈二縣學風之盛,自杜醇任教開始。</p> <p class="ql-block">在北宋熙寧年間,杜醇卒,王安石為其悼四明杜醇詩一首:</p><p class="ql-block">杜生四五十,孝友稱鄉里。</p><p class="ql-block">隱約不外求,耕桑有妻子。</p><p class="ql-block">藜扙牧雞豚,筠筠釣舫鯉。</p><p class="ql-block">歲時沽灑歸,亦不乏甘旨。</p><p class="ql-block">天涯一杯飯,風昔相逢喜。</p><p class="ql-block">談辭足詩書,篇詠又清沘。</p><p class="ql-block">都城問越客,安否常在身。</p><p class="ql-block">日月未渠央,如何棄予死。</p><p class="ql-block">古風久凋零,好學少為己。</p><p class="ql-block">悲哉四明山,此士今已矣。</p> <p class="ql-block">杜醇在慈溪縣(慈城)任教期間,一日,路過慈城北門闞山腳下,看到漢代的古廟和碑刻,作了一首《過董孝君祠》:</p><p class="ql-block">湖環闞麓任清漣,古廟塵埋自漢傳。</p><p class="ql-block">劍吐寒芒憤已雪,碑刊軼事墨猶鮮。</p><p class="ql-block">芳名百世留青史,至行千年啟后賢。</p><p class="ql-block">爵祿可辭甘海曲,富春耕釣與駢肩。</p> <p class="ql-block">王安石創辦縣學,敦杜醇為師,寧波官辦學堂從此開始,他們為寧波的教育事業作出了卓越的貢獻。</p> <p class="ql-block">永豐公園小視頻</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寧波歷史悠久,到處都有故事。</span></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济南市|
成安县|
高邑县|
济宁市|
上犹县|
漾濞|
乌鲁木齐市|
诸暨市|
吉隆县|
察雅县|
昌乐县|
来凤县|
从江县|
赤城县|
铜陵市|
古丈县|
永平县|
广西|
四平市|
胶南市|
新沂市|
濮阳县|
龙里县|
城固县|
连南|
惠水县|
邵阳市|
仁化县|
普定县|
黎平县|
民权县|
桃源县|
武冈市|
梅河口市|
舒城县|
巴南区|
雷山县|
连江县|
青冈县|
加查县|
长乐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