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波多野结衣结婚了吗,JAPANESE50MATURE亂倫,美女视频黄网站免费观看

行走在蘇州河畔

蔡衛平

<h3>蘇州河,上海人的母親河。記憶中我沒在蘇州河岸邊走過。但我知道蘇州河是臭的,河兩岸工廠林立,高大的煙囪和低矮的棚戶區或是本地私房是蘇州河兩旁的基本標配。真正看到蘇州河是到了上世紀七八十年代,要去上海火車站,會經過恒豐路橋,此時的蘇州河臭味會穿透工交車廂,河面是黑色的,凝固的,不論有無太陽光照射,總有一層光泛在河面上。蘇州河見證了上海工業發展的進程,也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價,它是系在上海人民腰上甩不掉的一條“黑絲帶”。1996年,上海啟動蘇州河綜合整治,經過十年的治理,蘇州河基本消除黑臭。中遠兩灣城的建設,開始了蘇州河畔棚戶區的改造。幾年前,蘇州河開始有游船游覽,劃龍舟比賽,報紙上新聞里不斷有蘇州河兩岸的新景照片,蘇州河成了宜居地段,成了上海人真正的母親河,民眾親吻她,擁抱她。2020年底,42公里長的蘇州河沿岸步道基本貫通,我看到了視頻《漫步蘇河十八灣》,萌發了想去走走看看的沖動。今年元旦1月2日上午,盡管天氣寒冷,但陽光普照,我邀了老同事吳力平,一起漫步蘇州河畔。他現在每天一萬多步的行程基本上是在這里的步道上完成的,有他作向導我興致勃勃。我8點半從地鐵7號線長壽路站下來,吳力平已在1號口等著了,這地方我基本不熟。吳力平帶著我沿著長壽路向北,來到西康路橋,他計劃我們從西康路橋開始,在河南岸沿著步道到江寧路橋,上江寧路橋到河北岸,再跨過西康路橋回長壽路。吳力平認為這段河灣有各種高大喬木,春天有花朵,深秋還有彩林,是蘇河灣的精華。蘇河灣,上海人給彎彎曲曲新生的蘇州河起了這么個美麗的名字。<br></h3> <h3>西康路橋。這里原為小沙渡路,舊地名,1900年筑成。1943年改為西康路,并將渡口也改為西康路渡,1981年上海市政局撤渡建橋(人行橋)。上世紀20-30年代,這里不僅是滬西主要工業區之一,也是居民聚集地之一,如藥水弄,英華里。西康路是我熟悉的地名。我有一個表姑媽住西康路,九十年代被動遷了。小時候父親經常帶著我們坐26路到陜西路,再調24路去她家。那里弄堂狹小,附近有許多工廠,家里沒有衛生設備,用的是&quot;馬桶&quot;,很不習慣。如今這里高樓林立,鮮花草地,已經遠行的姑媽一定不會想到曾經的老宅地會有如此美景。</h3> <h3>小沙渡灣。蘇河十八灣每一個灣都豎有這樣的銘牌,它記錄下了蘇州河的歷史</h3> <h3>這里原是朱家灣地塊。在歷史上,潘家灣,譚子灣,朱家灣與南岸的藥水弄被合稱為&quot;三灣一弄”,是上海著名的棚戶區。今非昔比,現在屬私宅半島花園,綠樹成蔭。為配合蘇河灣改造,小區讓出這塊地方作公共親水平臺,平臺上還設有兒童游樂設施。</h3> <h3>蜿蜒曲折的步道被涂上了寶藍色和黃色,猶如一條嫵媚艷麗的絲帶。</h3> <h3>蘇州河流經近江寧路時,在這里劃下一道優美的圓形弧線河灣,我用手機盡量將這道灣拍了下來,并且經吳力平指點,到河對岸拍下了救火會。</h3> <h3>那座有天線的塔樓就是宜昌路“救火會&quot;。這座建筑始建于1932年,已有近90年歷史,設有十三層40米高的火警瞭望塔,它是普陀區歷史上第一幢高層建筑。目前也還是宜昌路消防隊所在地。</h3> <h3>江寧路橋于2011年拆除重建,次年竣工。</h3> <h3>江寧路橋堍邊的上海造幣廠,這是造&quot;角子&quot;的造幣廠,曹陽路三官塘橋堍的是造紙質鈔的印鈔廠。吳力平如是說,我才剛剛搞清楚。吳力平介紹說,照片上的那幢老房子是當時完全仿造美國費城造幣廠的樣子而建造的。</h3> <h3>光復西路上原福新第三面粉廠,老樓依舊。</h3> <h3>吳力平說這些光禿禿被剪了枝的是鐵桿海棠。我想象著當春天來臨時,人們在這寶藍色步道上邊走邊觀賞這些或粉色或白色的海棠花,春風蕩漾,河水潺潺……</h3> <h3>垂釣者坐在警示牌邊上靜靜的望著河面。可能垂釣不能算捕魚?</h3> <h3>我們走近了寶成橋。橋的南面是葉家宅路盡頭,原國棉七廠,現是蘇堤春曉住宅小區。往西,現在的家樂福超市,是原國棉六廠。文革時,我父親下放在國棉七廠,每天從天平路老宅騎自行車經興國路江蘇路到廠里,路上需半個小時,有時會坐44路汽車,為省5分線車費,到幸福邨下車走到家里。這樣大約也有兩三年時間,我那時已在江西農村。</h3> <h3>寶成橋的南北兩頭釘上了好幾條銅條,上面銘記了寶成橋的歷史。</h3> <h3>寶成灣的銘牌上寫著:曾經的中國紡織行業的20%在這里!聽我父親說,原來國棉一廠到十九廠(除個別廠外),解放前都是日資廠,大部份工人是蘇北人,他們工作最辛苦。</h3> <h3>原來的滬西被服廠廠房改成了融合辦公,教育,商業,生活的創意共享空間,取名為“創享塔&quot;。</h3> <h3>這條綠樹掩映下的藍色步道,步道上的白色座椅和木質休息亭,河對岸陽光下的高樓,倒映在靜靜的河面上,大美蘇河灣!</h3> <h3>又一個優雅的河灣--寶成灣</h3> <h3>膠州路盡頭,吳力平說這里是原國棉一廠,全國勞動模范楊富珍曾是國棉一廠的布機擋車工。在這段步道上,我們看到了腳下有被蓋上玻璃罩保護起來的鐵軌道,軌距不足一米寬,我們猜想著這里緊靠蘇州河,這些軌道為工廠運送著棉花棉紗,進進出出。我父親證實了我的猜想,他在微信里與我說:&quot;這種軌距不到一米寬的軌道,是用來運輸棉花或棉花包子的,那種四亇鐵輪子的平板車,約一米寬,兩米長。裝貨后,用人工將平板車推到車間門口,再卸下裝上老虎塌車(一種一個人拉或推的雙輪車),送到車間里。你所見到的,應該就是這種鐵軌。”</h3> <h3>大約十一點一刻,我結束了蘇州河畔的邊走邊拍,微信步數顯示有一萬二千多步。我坐上七號線再轉一號線到莘莊父母家,兄妹們都在,當他們聽到我去蘇州河畔走了一圈時,都大喊&quot;贊額&quot;“贊額&quot;。我對父親說,待春暖花開時,我們陪你去走走蘇河灣,99歲的老爸微笑著說好啊!謝謝吳力平的陪同和指引,讓我認識了舊貌變新顏的蘇州河!今非昔比的蘇州河,令我激動,特作此美篇留作紀念,與朋友們分享!</h3> <h3>后記:我的美篇發表后,我父親轉發給他的老同事,長期在國棉六廠工作的劉恒琦老先生,請他對美篇中關于蘇州河以前狀況寫得是否妥當給予指正。劉老先生馬上回復說:根據記憶、有一點補充、供參考。 原來蘇州河的南岸是工廠區,工廠的后門就直接連到各自的河邊碼頭,從河中的船上裝卸貨物。 蘇州河的北岸、則大多是郊野、棚戶、或垃圾碼頭。有少數建筑物、也不是緊靠河邊。 因此,建議不要寫成“河兩岸工廠林立”。感謝劉老先生的指正。<br></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晴隆县| 栾城县| 鄂托克旗| 化隆| 错那县| 板桥市| 和平区| 房产| 长治县| 句容市| 桐柏县| 阳东县| 监利县| 长汀县| 五台县| 城市| 马关县| 玉林市| 桓台县| 宿州市| 孟村| 都江堰市| 乐亭县| 申扎县| 南阳市| 黔西| 巴南区| 云和县| 三河市| 临夏市| 黔东| 禹城市| 稷山县| 彭山县| 明水县| 手游| 湘潭市| 山东| 渑池县| 涞水县| 普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