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嶼飄燈,為青島老十景之一。1936年,當時的青島市政府曾對青島的旅游景點組織過評選,由此便產(chǎn)生著名的青島十景,分別為:飛閣回瀾、穹臺窺象、匯濱垂釣、琴嶼飄燈、丹邱春賞、湛山清梵、東園花海、燕島秋潮、會崎松月和登瀛梨雪。青島十景,成為當時游旅觀光的導向,至今仍有著深遠的影響。 琴嶼飄燈,便是與棧橋回瀾閣同處青島灣中、南北遙遙相對的小青島。小青島,原名“青島”,別名琴島、琴嶼等,海拔17米,面積0.024平方公里,北距海岸720米,東距陸地370余米,有長長的防波堤與陸地相接。小青島的“青島”之名最早見于明代,清乾隆《即墨縣志》即已有“青島”的記載,因島上“山巖聳秀,林木蓊郁”,故得“青島”之名。 小青島的“琴嶼”之名,來自其形狀。嶼,即為小島,因島的形狀如同一把古琴,故又有“琴島”之稱。又說,小青島離岸很近,海浪撫岸,有琴瑟之聲,故稱琴島。小青島,在很早以前是陸地的一部分,但在海浪長年累月的沖蝕雕鑿下,漸與陸地分離,始成今日之形狀。 小青島很小,但其名氣很大,因為“青島”這座城市就是因其而命名。青島的一些地名均是以“青島”命名,如青島灣、青島口、青島村、青島河等。而青島村前,小青島所在的海灣幾百年前就是漁港和停泊商船之地,更是一處避風的天然良港。海水漲潮時,海船可自青島灣駛?cè)胩旌髮m一側(cè)的青島河,由此也催生了后來的“青島口”的發(fā)展。 明萬歷六年(公元前578年),即墨知縣許鋌上疏朝庭開放海上運輸,獲準在縣境內(nèi)開放青島、女姑、金家等海口,青島口成為有一定規(guī)模的商貿(mào)口岸。清光緒十八年(1892年),清政府為加強膠澳海上防務(wù),將登州總兵衙門移置青島口,并調(diào)四營兵力約2000人移駐膠澳,青島的建置由此而始。 1897年,垂涎膠澳戰(zhàn)略地位的德國人,以演習為名從青島灣登陸,迫使清政府簽訂了《膠澳租借條約》,青島口淪為德國殖民地,被命名為“青島”。而青島灣中的“青島”,德國人稱“阿克那島”,青島人則開始稱其為“小青島”。1900年德國人在島上修建了燈塔,高15.5米,呈八角形,通體用白色大理石砌筑,塔內(nèi)裝有水晶棱鏡鑲成的反射鏡,并以牛眼形旋轉(zhuǎn)式閃光燈發(fā)光,海上射程12海里,為進出青島灣、膠州灣的船舶導航。 1914年8月20日,日本對德宣戰(zhàn),小青島被日本人占領(lǐng),改名為“加滕島”。1915年7月,日本人將戰(zhàn)爭中被毀壞燈塔重建,高12米。1922年中國政府收回青島,小青島于20世紀30年代初被辟為“小青島公園”。園內(nèi)設(shè)茶廳、花圃、石凳、石椅,并辟建道路,修筑游艇碼頭。 1938年1月10日,日軍在青島山東頭登陸,青島再次淪為日本帝國主義的殖民地。小青島也隨之成為日軍的軍事基地。1941年,日軍在小青島上修筑了長377米、寬8米的防波堤壩與陸地相連,從此小青島成為陸連島。小青島的東側(cè),遂成為日軍軍艦的停泊地。 自抗戰(zhàn)勝利到解放后小青島一直由部隊駐守,直至1988年6月,小青島再次辟為“小青島公園”,并正式對游客開放。小青島,以青島的著名地標和青島的象征之一,現(xiàn)次成為青島的旅游熱點。 小青島之美,夜晚尤勝白天,每當夜幕低垂,島影朦朧,而燈塔遠射的燈光時明時暗,與海面上的波光交相輝映,繪出一幅瑰麗的夜色畫卷,這就是人們?yōu)橹兆淼摹扒賻Z飄燈”。 沿萊陽路上的海軍博物館和魯迅公園之間的琴嶼路西行約千米,便可到達小青島公園。沿途的紅礁石和美麗的浪花,吸引著一撥撥拍婚紗照的人們來到這里。 這條長377米、寬8米的防波堤將小青島與陸地連接到一起了。特殊的防浪造型削除了風浪對灣內(nèi)的影響,任憑外面波浪濤天,灣內(nèi)依然風平浪靜。 小青島公園入口右側(cè)是海軍博物館,走在防波堤上便可清晰地看到海軍博物館室外展區(qū)停放的魚雷、飛機、艦炮和水面上的各種艦艇。 101鞍山艦,是我國于20世紀50年代自蘇聯(lián)引進的07型驅(qū)逐艦,1969年5月,改裝成導彈驅(qū)逐艦。于1992年4月24日退役,它曾是中國海軍最大的水面戰(zhàn)斗艦;531“鷹潭艦”,是參加過1988年保衛(wèi)南沙的“3.14海戰(zhàn)”的功勛艦,是我國首條安裝防空導彈的護衛(wèi)艦,滿載排水量1,924噸,最高航速26節(jié),裝備海紅旗-61型艦空導彈,最大射程在11KM左右,1994年光榮退役;105濟南艦是我國自行設(shè)計、制造的第一艘導彈驅(qū)逐艦,同時也是一艘試驗艦。在服役的36年里,先后完成了艦體強度、航速、穩(wěn)定性驗證,還對某型反潛導彈、艦炮進行了多次極限射擊,共進行試驗2000多項,取得各項數(shù)據(jù)300多萬個,被譽為“海軍裝備的開路先鋒”。 防波堤西端的蘑菇亭,這里是北眺小青島,東瞰海軍博物館和回望魯迅公園海濱的最佳之處。 《琴女》青銅雕塑,位于小青島廣場中央,高2.8米,1989年11月落成。琴女,全身裸露,身姿曼妙、婉約清麗,手持中國古老樂器箜篌,踮腳眺望著大海,美妙的樂曲聲似乎在人們耳邊回蕩。傳說中,琴女是一位仙女,她愛上了青島漁村里的一個小伙子,每天傍晚,琴女都會站在海邊撫琴,等待出海的丈夫平安歸來。 貝殼亭,亦稱海韻亭,位于小青島的西南角,美麗的造型吸引著游人前來。駐足亭中,可觀海聽濤,可靜坐遐思。 過貝殼亭轉(zhuǎn)而北行,便是小青島的西岸。這里是觀賞老青島西部風光和拍攝落日的好地方,每當黃昏來臨,這里都會聚集著大量的攝影愛好者。 落日,是一道美麗的風景線,也是一幅充滿詩情畫意的長卷。夕陽時分,雖然已近黃昏,但瑰麗的晚霞依然使人喜愛,最美不過夕陽紅,溫馨又從容,夕陽是晚開的花,夕陽是陳年的酒…… 走至小青島北端,又是一條長長的擋浪壩,直插海中。這條擋浪壩使小青島東部的海灣更加平靜無浪,成為地地道道的避風港。走上僅容一人的壩頂,四面的風光盡收眼底。 青島灣畔,自西陵峽路轉(zhuǎn)向太平路,近處的青島海關(guān)、海上皇宮、青島棧橋、山東省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大樓、青島百盛商廈、棧橋王子飯店、天后宮、太平路小學、德人監(jiān)獄一 一在目。<br> 遠處的天主教堂、江蘇路基督教堂、沂水路的膠澳總督府舊址依稀可辨。信號山頂上的三個不同高度的紅色圓頂蘑菇樓,似乎就近在眼前。而身后就是綠樹成蔭的小青島山和高聳在山頂?shù)陌咨珶羲?lt;br> 魚雷洞庫,位于小青島的東北側(cè)。1941年,日軍打通山體,設(shè)立了魚雷軍火庫,并在洞外鋪設(shè)窄軌鐵道,以供魚雷運輸。 小青島不大,簡單繞山體走一圈十分鐘足夠。但若是細細品味,就不一樣了。小青島是青島歷史的見證者與守望者,是青島這座城市名稱的賦予者。小青島是美麗的,站在小青島上看青島,看到的是一個充滿生機和活力,一個正在迅速發(fā)展和崛起的大青島。 攝影與編輯:老李lyt<br> 相機:佳能7D<br> 鏡頭:騰龍18~270㎜<br> 感謝朋友們關(guān)注!歡迎轉(zhuǎn)發(fā)和分享。
主站蜘蛛池模板:
北京市|
太康县|
龙川县|
罗定市|
福建省|
麟游县|
平泉县|
宝山区|
邛崃市|
贡觉县|
武川县|
丰城市|
江门市|
边坝县|
秦安县|
鄂伦春自治旗|
沁源县|
湖口县|
浦北县|
定边县|
井陉县|
襄汾县|
富裕县|
马鞍山市|
石首市|
洞口县|
呈贡县|
青海省|
靖边县|
临朐县|
奉化市|
余姚市|
军事|
大同市|
青铜峡市|
阿坝|
安康市|
威远县|
九寨沟县|
天峨县|
从化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