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波多野结衣结婚了吗,JAPANESE50MATURE亂倫,美女视频黄网站免费观看

澳頭民兵鰲海殲敵的故事(完整版)

淡泊

<p class="ql-block">圖:1969年,身背56式半自動步槍的蘇溫柔、蘇宗保、蔣水柱于澳頭海防前線海邊陣地上巡邏</p> <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鰲海殲敵</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 (連環畫改編文本)</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 (作者說明:本征詢稿,因澳頭海上殲敵故事發生在1956年,時間較為久遠,我所采訪的人和查閱資料也可能出現不夠準確,或不完整,甚至錯誤的地方。本著實事求是,還原歷史史實的角度,如有發現本文與史實有出入和不對的地方望大家批評指正,本人一定及時更正。謝謝!)</p><p class="ql-block">一一澳頭民兵海上殲敵的故事</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作者:蔣永泰)</p><p class="ql-block">[編者]60年前,在那戰火紛飛的海峽兩岸對峙的年代,我國東南沿海涌現出一批批可歌可泣對敵斗爭的英雄人物,這其中就有福建省同安縣新店鄉(注:縣改區前叫鄉)澳頭村的蘇溫柔、蘇宗保、蔣水柱、蘇圻福四位鰲海殲敵的民兵英雄。他們的英雄事跡將永遠銘刻在我們心中。</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在即將到來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2年之際,就順著我的筆尖劃出的字眼,讓我們一起重溫一下這首四位鰲海殲敵的英雄戰歌吧!</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 一,海港僑村澳頭</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 我國東南之濱,有個沿海突出地,她襟山帶海,碧海晴空,江水滔滔。村莊形狀猶似爬入海中之鰲(大龜),故亦稱“鰲頭”。她,就是我市著名的歷史名村、僑鄉一一福建省廈門市翔安區新店鎮澳頭村。</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澳頭村中三個水塘顯露,潮漲時水面橫貫村中,形成了上施、沙塘“半島”,村中有大、小五座石橋鏈接。上蘇、上施、后山各有一條數百年古榕樹組成的防風林帶,終年綠樹成蔭。村莊依山面海。沿海岸線是蜿蜒曲折的銀白色之沙灘環繞,宛如淑女之腰帶,其中布遍天然礁石,與古榕樹林成形天然防護線和美麗風景線。澳頭村海面西側筑有吊橋,曾為“福泉廈”公路交通樞紐,熙熙攘攘,盛極一時。該村得天獨厚地勢險要,也為戰時兵家必爭之地。可謂“東南沿海稱吾鄉,風光壯麗著閩疆。”</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澳頭村人杰地靈,歷代人才輩出,是我省著名的歷史名村。明代有蔣孟育萬歷科進士,人祠林,崔國子祭酒南吏部左侍郎。蔣芳鏞,萬歷三十五年(公元1607年)會魁后任湖南湖北巡按。蘇廷玉于清嘉慶十九年(公元1814年)中進士,任四川總督。數歷代名人偉績彪炳史冊,增光梓里。</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歷史上澳頭海運發達。新加坡僑領蔣驥甫描繪說:“澳頭村早年僅憑磽薄耕地,村民依農業難飽口腹。而海無灘涂可作業,所以祖先多以航海為業,建造南船川行南北。過了金門島就是太平洋”。海運盛時,澳頭全村約有南船46艘。其中蔣姓五個房頭,每個房頭五艘,上施蘇姓“公順和”商號有18艘,“萬發”商號蘇宗肖有3艘。每艘南船載重四、五百噸,可容船員六、七十人。川航南至廣東、臺灣,北至錦州天津等地。村民涉洋交易,經營得體,鄉里素稱殷實。可惜后來帆船?? 敵不過汽艇,海上帆船隊遂被淘汰。</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1821年(道光元年),澳頭人駛首艘大帆船抵達新加坡,從此開啟澳頭“過番"謀生浪潮,鄉人紛紛遠渡重洋,到東南亞各地發展,如今,其僑胞遍布世界各地。</p> <p class="ql-block">圖:澳頭女民兵英姿颯爽,一邊站崗放哨,一邊生產勞動。圖為上世紀50年代澳頭歸僑蔣才裕創作反映女民兵戰備生產兩不誤的油畫作品《女民兵鏟海蠣》</p> <p class="ql-block">  二,兩岸對峙,戰火紛飛</p><p class="ql-block"> 澳頭村也是海防重地,明代就設有海上巡邏船。 萬歷17年(公元1589年)澳頭人蔣孟育科進士,官國子祭酒南史部左侍郎,后徙居浯州(金門西山)。</p><p class="ql-block"> 金門島原屬同安縣轄,民國3年(1914年)以前仍屬同安縣翔風里的一部分。</p><p class="ql-block"> 1949年10月下旬,解放軍攻打金門登陸戰失利,金門仍為國民黨軍所盤踞,兩岸仍處于戰爭狀態。1949年至70年代的海峽兩岸對峙時期,在我國東南沿海凸出部的澳頭漁村。他與小金門島之間,有一條浯江海峽相隔,<span style="font-size: 18px;">近在咫尺,</span>雞犬啼叫相聞。澳頭村與金門島兩岸原本是"兩地火熏(炊煙)看現現,往來嫁娶結姻緣"的親緣關系。兩地通船、通商、走親來往密切。但在1949年國民黨退守臺灣之后,這里成了海防前線。浯江海面時常出現了驚濤駭浪,暗流洶涌詭異局勢,敵機轟炸、炮擊、敵特入侵等接連不斷,澳頭老百姓也經常在深更半夜警報聲中,扶老帶小,全家緊急跑入防空洞中躲避敵人的炮火和敵機轟炸。</p><p class="ql-block"> 國民黨飛機經常對剛解放不久的澳頭村狂轟濫炸,造成血案和百姓房屋及財產的重大損失。那時,澳頭我素廬洋樓是全村最高的建筑物,目標顯眼,又是澳頭邊防派出所辦等政府公場所,成了敵機轟炸的目標之一。澳頭村民,媽祖廟廣應宮管委會主任蘇圻天回憶說"當年,我13歲,和同村同歲的啞巴蘇炳德去我素廬東北邊的一棵榕樹下邊淘淡水沙(國民黨軍筑碉堡留下的沙子),突然啞巴發現從金門方向飛來一架金光閃閃的飛機,先是一小亮點,慢慢變大起來。啞巴炳德用手拉我,并比劃讓我看天空的飛機。這時,我也聽到了飛機聲,馬上意識到,敵機又要來轟炸了。我用手向啞巴比劃啞語,讓他和我馬上去找地方躲藏。情急之下,我們跑到隔壁的洋樓(我素廬)一樓樓梯底下躲避。我們剛躲好,就聽到外面響起很大的爆炸聲,頓時整棟洋樓振動起來,像是大地震。不一會兒,一位解放軍戰士跑了進來,見我們安慰了我們下,說轟炸機走了,沒事了。說著順手把他手里拿的兩個南瓜給我們倆個小孩一人一個。我們出來后,看許多大人往上施跑,看到洋樓正面被龍舟池里飛機扔下的炸彈爆炸后飛起的泥土噴得滿墻壁,有黑色的,有黃色的。炸彈爆炸后的彈坑很大很深。轟炸之后,聽到村民蘇根嘆找不到他在洋樓邊吃草的一頭母黃牛,后來在洋樓二層頂找到。原來這頭牛是被美式500磅的巨型炸彈炸飛到樓頂的"。</p><p class="ql-block"> 最慘烈的一次是1949年11月11日(農歷年九月二十一日)的大轟炸,國民黨軍12架轟炸機飛臨澳頭上空,炸死炸傷許多村民。</p><p class="ql-block"> 據親歷者講述:“那天是周末的早上,澳頭是晴空萬里,初升的太陽紅染天邊,淡淡的彩云飄泊。這是一個寧靜美好的早上。上午約八點多,從金門方向飛來了12架轟炸機,分為四批次轟炸澳頭,隨著一陣刺耳的警笛聲響起,敵機來了。全村百姓緊急跑向附近的防空洞躲避。其中,在澳頭海墘里海邊的一座防空洞就躲避著附近的18位村民,有一架黨民黨飛機跟隨人群跑動的目標,轟炸了這處雕堡,當場炸死17位村民,只有一位叫蔡烏密的小女孩躲藏在人群的最后面,才幸運躲過一劫,那場面實在太悲慘了(注:這座雕堡是國民黨兵修筑的防預陣地,前是一條戰壕溝改成的地道連接后面的雕堡)。</p><p class="ql-block"> 80多歲的蘇炳獅鄉賢用閩南語回憶當時的情景:“那時,我十多歲,每當敵飛機轟炸時,我會與大人躲'土洞’里,用雙手堵住耳朵。11號那天,我很幸運躲過轟炸。因為我去鄰村走親戚不在澳頭村,要不然,我也會跟其他村民一樣到這里躲避飛機轟炸。”</p> <p class="ql-block">圖:1960年,背著步槍的民兵在沿海防線上巡邏</p> <p class="ql-block">  三,開展反特斗爭,成立民兵組織</p><p class="ql-block"> 新中國成立初期,從金門偷渡過來的國民黨特務與潛伏的反革命組織、土匪相互勾結,瘋狂進行收集情報、暗殺和各種破壞活動,這對同安特別是沿海的社會治安和人民群眾的安全構成了嚴重威脅。由于海峽兩岸軍事對峙,海防斗爭尖銳復雜。</p><p class="ql-block"> 因此,同安沿海前線反“心戰”、反抓靠、反情報、反偷襲、反滲透、反投敵、反外逃一直是海防斗爭的工作重點。同安人民為此立下汗馬功勞。“心戰”,就是在海峽兩岸軍事對峙時期,使用有線高音廣播、空飄海漂宣傳品,互射宣傳彈等,展開分化對方、籠絡人心的政治攻心戰、輿論宣傳戰,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同安漁民常年在臺灣海峽捕魚,國民黨海軍就經常利用這些機會抓捕漁民。抓靠手段有時是人、船一起抓,有時是只抓人,往往用小恩小惠進行利誘欺騙,強迫漁民參加反共“同心會”。</p><p class="ql-block"> 1952年9月18日,成立同安縣邊防委員會,加強黨對海防工作的領導。當時,由黨員人數較少,澳頭村與澳頭派出所成立聯合黨支部。蘇溫柔成澳頭村首任共青團書記,積極參加黨組織工作和海防工作。</p><p class="ql-block"> 1954年9月,同安成立縣委沿海地區工作部。 澳頭正式成立了以本村漁民為主要成員組成的民兵武裝組織。蘇溫柔、蘇宗保、蔣水柱、蘇圻福積極報名參加,成了澳頭首批民兵成員。在兩岸對峙的時代,敵人的炮擊、侵擾使人民生活、生產不能正常進行。為了防止敵人的襲擾、破壞,為了海防前線的安寧,保衛家園解放的勝利果實,讓人民過上安居樂業的幸福生活。澳頭民兵與守衛邊防部隊一起在海上、岸邊站崗巡邏,日日夜夜,時時刻刻守衛海疆,守護祖國的門戶。</p> <p class="ql-block">  四,反特英雄的成長背景</p><p class="ql-block"> 蘇溫柔、蘇宗保、蔣水柱、蘇圻福參加了澳頭民兵,成了反特斗爭的中堅力量。他們解放前也有同樣的經歷,都受過國民黨反動派的欺壓剝削,吃過苦,對共產黨毛主席懷有生厚的感情。蘇溫柔解放后積極參觀革命,成了澳頭村第一任的共青團書記。</p><p class="ql-block"> 蘇溫柔1928年(9月)出生于澳頭上蘇里一個貧困家庭。因為家中耕地較少,生活較為困難。蘇溫柔自小就上山砍柴,下海捕魚,種菜干農活樣樣精通,撐起家庭半邊天,造就了他從小吃苦耐勞、堅韌不拔、勇于負責擔當的品格。</p><p class="ql-block"> 時任民兵副隊長蘇宗保(后任澳頭前哨民兵營營長),1922年出生于越南。他的父親叫王天助,是澳頭華僑,早年在越南禾豐河內做雜貨鋪生意,專賣酒、罐頭等貨物。</p><p class="ql-block"> 1932年夏,澳頭人蘇自達去越南探親,了解到王天助有生了6個兒子。他就向王宗保父親講:“洪稻生前有交代,唐山澳頭你家的(王姓)祖先香爐(祺神)是洪稻和洪雄父子替你們拜拜的,已經30年了,現洪雄沒兒子,你能否叫倆個兒子回唐山顧祺神呢?送回澳頭讀書呢?”王天助聽后覺得有道理,就同意了,并將他的大兒子王水生、二兒子王宗保托蘇自達帶回國,到澳頭居住。</p><p class="ql-block"> 王水生、王宗保從越南回到澳頭后,先跟蘇自達一起生活,宗保父親每月12塊元給他做生活和兄弟倆讀書費用,生活還過得去。但后來蘇自達去世,加上同年(1938年)日本侵占廈門島,太平洋戰爭暴發后,澳頭與新加坡中斷了聯系,蘇家靠僑匯生活的家庭頓時斷了生活來源,生活難以為繼。水生經人介紹給澳頭上蘇自然村的蘇翻報做養子(養母叫洪愛); 而弟弟王宗保給澳頭后捕頂的蘇炳發和林香夫妻(剛好沒有子女)做兒子,兄弟均改姓蘇。少年蘇宗保上山撿糧食,下海捕魚來幫家里維持生計。從小就下海捕魚,練就了捕魚的好身手,長期在海里的風浪中打滾,是潛水能手。</p><p class="ql-block"> 民兵蔣水柱為人較為厚道、樸實,小時家庭貧困,青年時,他與二弟蔣東海、三弟蔣海平三個共用一雙拖鞋,上床休息,要輪流穿這雙拖鞋去洗澡,兄弟妹妹從小感情深厚。</p> <p class="ql-block">五,苦練殺敵本領,筑起四道防線</p><p class="ql-block"> 同安沿海前線組成了由村各級黨組織的海防斗爭作為各自的中心任務。在前沿地區,形成以解放軍、公安干警為骨干,依靠廣大人民群眾聯防的對敵斗爭海防體系,堅定地開展海上、海岸、陸地、隱蔽的海防對敵斗爭。</p><p class="ql-block"> 蘇溫柔、蘇宗保、蔣水柱、蘇圻福參加了澳頭民兵后,為了更快適應當前對敵斗爭形勢需要,他們苦練軍事本領,盡快成為一名合格的民兵,日夜操練。</p><p class="ql-block"> 加入民兵后,住軍部隊派戰斗經驗豐富的干部指斗員到澳頭訓練民兵。出操列隊訓練,緊急集合,練射擊、投彈、拼刺刀等課目,緊張有序進行。經過半年的軍訓,他們四個人三發步槍打靶驗測,射擊分數平均達到27環以上,蘇宗保、蔣水柱投手榴彈可達50米,四人均以優異的成績通過軍訓,成了合格、過硬的海防前線民兵隊員。</p><p class="ql-block"> 為了對應對敵特斗爭形勢,澳頭軍民把海上登陸偷襲和防下海偷渡投敵的“防上防下”與反“心戰”作為經常性戰備的一項重要內容。普遍建立軍民聯防小組,實行統一指揮。澳頭形成漁民包海面、民兵包海岸、群眾包地面、專門機關管專線,家家是哨所、人人是哨兵,軍民同站一班崗、同操一門炮、同乘一條船,并肩巡邏和潛伏的軍民聯防局面,筑起四道防線。</p><p class="ql-block"> 第一道是海上防線。以漁民為基礎,配合海軍艇隊、海上武工隊和護航炮兵,開展海上對敵斗爭。此外,還組織海上巡邏隊,加強對近海海面的控制。第二道是海岸防線。以守備部隊為骨干、民兵為主體、群眾為基礎,嚴守海防。建立民兵固定哨、流動哨、潛伏哨和海上哨,日夜值勤。第三道是陸地防線。充分發動民兵和群眾,監視破壞活動,加強護橋、護路、護電線、護倉庫和防特、防炮、防毒、防火、防盜“四護五防”為內容的治安保衛工作。第四道是隱蔽斗爭防線。以公安機關為主,專門機關與群眾相結合,加強偵察情報工作,及時打擊敵特破壞活動。</p><p class="ql-block"> 澳頭的對敵特斗爭筑起的四道海防線,成了一道敵人難于移越的銅墻鐵壁。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圖:上世紀70代初,蘇溫柔在澳頭海墘里海邊的民兵哨所站崗</p> <p class="ql-block">  六,茫茫夜海發現可疑“黑點"</p><p class="ql-block"> 蘇溫柔等澳頭民兵,按照上級海防布置,日夜巡邏在漫長的沿岸線和浯海、鰲江海面上,提高警易,時刻保家衛國。 </p><p class="ql-block"> 1956年10月5日(農歷九月初二)夜晚,乘著夜黑天暗,風和浪平,蔣幫“中委會二組”派遣交通專員陳吉成及聯絡專員王茂盛等5名匪徒,攜帶武器、密寫藥、假證件和活動經費,冒充漁民,從金門駕船駛來,企圖竄入同安、廈門等地,搜集我軍事政治情報,建立特務交通線。</p><p class="ql-block"> 這一夜,澳頭沿海岸線有固定崗哨、暗哨和巡邏哨,輪崗守衛海防岸線;海面上也有民兵守衛巡邏。在海上巡邏的民兵船分為小個兩組,守護金門浯江海面通住同安灣的鰲江通道。其中一組,由蘇神庇負責,騎駛一艘較大的木帆船負責在靠近廈門島方向的五通附近海域巡邏警戒,另外一組,由蘇溫柔負責,騎駛一艘小的木帆?? 船由在澳頭古碼頭附近至西濱之間的水域巡視,形成一東一西嚴密的海上防線,封鎖金門島浯江海面通往同安灣的黃金水道。</p><p class="ql-block"> 10月5日晚上8點多,澳頭民兵兩艘巡邏船在澳頭與廈門島五通村之間的海域巡邏放哨。蘇溫柔同志帶領蘇宗保、蔣水柱和蘇圻福3位民兵, 駕駛一艘小漁船改裝的木帆?? 船,和平常一樣地在夜色茫茫海面上巡邏放哨,巡視著遼闊的祖國海洋,警惕著敵人的動靜。接著他們突然發現從金門方向來了一個黑點,他立即發出做好戰斗準備,嚴密監視著黑點的移動,用力把船搖向黑點。 </p> <p class="ql-block">七,鰲江夜戰</p><p class="ql-block"> 在廈門島五通與澳頭之間鰲江海域西濱外海一則的海面上,我巡邏船追上小“黑點",原來“小黑點"是艘小岅板。當時,蘇溫柔和蘇圻福在船頭,蔣水柱在船中,蘇宗保在船尾。四個人分工為蘇圻福劃船前槳,蔣水柱劃中槳,蘇宗保負責<span style="font-size: 18px;">押船尾</span>槳,蘇溫柔站在船頭負責巡視海面敵情。</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 18px;">我方巡邏船站在前頭放哨的蘇溫柔,他發現這一艘小船正準備駛入同安內灣方向,要進入沙尾線內海灣靠岸。當</span>兩船相距大約十多米時,由于海面較為漆黑,蘇溫柔仍看不清小船上到底是些什么人。當時,他還不知是敵是友,他命令叫小船快速靠上,快接近時,他機警地盤問:“你們是那里的?”</p><p class="ql-block"> 對方用閩南語回復:“瓊頭的。”</p><p class="ql-block"> 蘇溫柔又問:“干什么的?”</p><p class="ql-block"> 又方回復:“捕魚的!”</p><p class="ql-block"> “我們要回去!”</p><p class="ql-block"> 蘇溫柔覺得現水時不是討海的時間,機警的他感覺不對勁,于是用手持的五節手電筒照射對方船只,想看看船上到底是什么人?</p><p class="ql-block"> 敵特在蘇溫柔打開手電照亮的一剎那間,馬上順著手電光束開槍射擊,打重了蘇溫柔的右肩膀,頃時鮮血直流,但他也不感覺痛。蘇溫柔右手中的手電筒由于被子彈中的慣性,手電簡也掉入海中。隨著槍響,蘇溫柔馬上意識到是敵特,正順式蹲下來要舉槍還擊,敵特幾乎在槍響的瞬間又扔一棵美式的手榴彈,在巡邏船的船中堵倉中暴炸,炸中了劃中槳的蔣水柱的雙大腿、屁股和背部等多處,船底也被擊穿,炸出一個大洞,海水瞬間涌入,船體迅速下沉。由于敵暗我明,敵人先下手攻擊我巡邏船。打擊我方巡邏船民兵重傷2人,輕傷1人。</p><p class="ql-block"> 當時,我巡邏船上有4位民兵戰士,敵船有7人。在我方船只被突然襲擊后,敵船的特務以為我們已失去了反擊能力,就駕船靠過來想抓捕民兵。此時,我方船只下沉半個多船深,只有船頭微翹露出水面。</p><p class="ql-block"> 蔣水柱生前回憶說:“我當時受傷,但是還清楚聽到,他們用閩南話議論著,把我們抓回去(金門)在雙時節開個慶功宴!” 蘇溫柔剛受槍傷時不覺會痛,跳入水里后,傷口就揪心的痛,他忍著劇痛,叫大家保持沉默,身體臥倒沉到海水里,隱蔽在船邊,等敵船停近點在還擊。</p><p class="ql-block"> 在敵船靠近我方船只大約一個船頭遠時,敵特即將跳過板過來抓人的那一刻,人<span style="font-size: 18px;">在押尾槳位置</span>的蘇宗保,突然拿起一枚手榴彈扔過去,<span style="font-size: 18px;">又準又狠,幾乎是彈到即爆炸,炸得</span>敵特措手不及、防不勝防,當場炸死2個敵特,敵船也被破炸船底下沉,5個沒被炸死的敵特魂飛魄散,紛紛跳海逃生。</p> <p class="ql-block">  八,廈門106號海輪緊急救援</p><p class="ql-block"> 戰斗打響后,另一艘靠近五通方向巡邏的船只是由蘇神庇負責。他聽到槍聲和手榴彈爆炸聲后,馬上命令全速駛向海戰地點。與此同時,廈門106號海輪駛經澳頭海面,海員陳天送等人見狀立即投入戰斗,<span style="font-size: 18px;">救起了我民兵4人(已3人受傷)。我沿海前線軍民緊急在海上搜索,捕獲敵人5名(同安捕2名,廈門捕3名),隔2天又在海灘撿到一具受傷的尸首。至此,這股敵人7名被捕獲殲滅了6名。估計1名也可能死在海上被潮水沖走了。這只臺灣“中委會”的交通船就這樣地全部“報銷”了。</span></p><p class="ql-block"> 隨后,106輪和趕到的蘇神庇巡邏船,把救起我方傷員蘇溫柔等四人送回澳頭民兵哨所。</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九,一級備戰,搶救傷員</p><p class="ql-block"> 那天,駐軍在彭厝村放革命電影,澳頭組織民兵、干部前去觀看。聽到槍聲,干部、民兵馬上停止觀后電影,緊急回到位于海墘里古碼頭附近的澳頭民兵隊部加強警哨,做好應急戰備。</p><p class="ql-block"> 巡邏船靠岸澳頭古碼頭后,蘇炳回背著被炸成重傷的民兵蔣水柱,蔣福才和蘇圻福抬扶著蘇溫柔至澳頭一號駐軍附近的后捕頂石宮邊,等候的一輛軍車,緊急送往60公里的同安醫院就治。蔣水柱腳部和右肩胛被炸傷,回來時被送到同安醫院救治。那天剛好下大雨,同安縣城大同鎮因漲大水停電,蔣水柱的手術做一半時,因沒有電而中斷,被緊急被轉送到集美醫院繼續手術,因而流了許多血。又因當時醫院條件較簡陋,手術檢查等設備缺乏,蔣水柱手術時炸片也沒有取盡,身上多處一直還留有殘余炸彈片伴隨他一生。</p> <p class="ql-block">十,澳頭民兵英雄事跡名揚四海</p><p class="ql-block"> 鰲海擒特成為海防斗爭和海防建設“四道防線”最好的例證。海<span style="font-size: 18px;">戰發生后(1956年10月24日),中共晉江地委沿海工作部馬上在全區做了通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通報上說 :“澳頭民兵海上殲敵,在我區是解放以來的第一次,</span>且戰果很大。這是海上巡邏的一項大成績。我們應發揚這次勝利。我們除對這次海上民兵作慰問受獎外,要求各地要把這次同安前哨鄉民兵殲敵的戰斗和戰果,戰斗中民兵表現的英勇頑強負傷殲敵的精神向全體民兵進行教育,并展開向他們學習,達到鼓舞民兵的士氣,加強海防和內陸治安,消滅來犯之敵。“</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1958年4月10日,公安部長羅瑞卿大將在省公安廳廳長鄭從政的陪同下,親臨澳頭視察,充分肯定澳頭“四道防線”是海防斗爭和海防建設的重要經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1959年5月,以越南公安部副部長、公安部隊副司令王超為首的越南公安代表團和我國公安部副部長徐子榮、一局局長凌云也先后視察澳頭前線,充分肯定以澳頭為代表的同安海防斗爭的經驗。</span></p><p class="ql-block"> 同年的6月9日,以越南公安部副部長潘金慧為團長的越南公安代表團由我國公安部四局和省公安廳領導陪同,前來澳頭派出所視察。</p><p class="ql-block"> 6月24日,同安縣公安局偵察員楊連德代表前線鄉赴京出席第九次全國公安會議,并在華東組作了匯報發言,贏得熱烈掌聲。 </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1960年1月18日至24日,全省邊防海防對敵斗爭現場會在同安召開,會議總結推廣“四道防線”做法,提出學澳頭、比澳頭、趕澳頭、超澳頭的口號。1月26日,同安縣公安局長孫景恒上京參加全國公安會議,向大會匯報沿海對敵斗爭工作情況。“四道防線”經上級公安部門總結提高,逐步推廣到全省、全國沿海地區。鰲海擒特揚名全國,揚名各社會主義國家。</span></p> <p class="ql-block">圖:1958年10月,蘇溫柔出席在北京召開的全國華僑代表大會與同安縣代表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圖:蘇溫柔榮獲的獎章、獎狀</p> <p class="ql-block">十一,朱德等黨和國家導領人接見澳頭民兵英雄蘇溫柔等全國代表</p><p class="ql-block"> 1960年5月1日,蘇溫柔出席全國民兵代表會議,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朱德、周恩來、陳毅、羅瑞卿等的接見。 蘇溫柔在北京榮獲獎狀和一支56式半自動步槍。</p> <p class="ql-block">圖:1958年9月,蘇溫柔參加在北京召開的全國青年社會主義建設積極分子代表大會。</p> <p class="ql-block">圖:1960年5月1日,參加全國民兵代表會議的廈門民兵代表蘇溫柔等在北京天安門廣場合照。(下圖)蘇溫柔于人民英雄紀念碑前留影。</p> <p class="ql-block">十二,民兵英雄世代相傳</p> <p class="ql-block">  載譽歸來的蘇溫柔繼續在民兵崗位上站崗放哨,日月巡邏在我國東南沿海前線。他在京受獎的56式半自動步槍伴隨他大半個輩子。這把槍托上還印著一個(獎)字成了澳頭民兵戰斗英雄的象征。這槍還有一個名字,叫“傳、幫、帶”。蘇溫柔民兵退役后,由大兒子蔣金鎮參加民兵,蘇溫柔將獲獎槍支傳給他。這槍是民兵革命的火種和紅色基因;當大兒子蘇金鎮光榮參軍后,由二兒子蔣建敏繼承,他又從大哥蔣金鎮手中接過這把步槍,繼續在祖國的海防前線上巡邏著,世世代代保衛祖國的海疆!</p> <p class="ql-block">圖:同安縣沿海發現敵特偷渡敵情,澳頭村等沿海村莊緊急集合,一齊出發,連夜搜山,布下天羅地網。這次行動還出動了警犬參加搜捕。澳頭民兵再次抓捕來犯之敵。</p> <p class="ql-block">圖:1974年4月5日,澳頭基干民兵蘇東標、蔣榮建發現敵特榮獲三等功。</p> <p class="ql-block">圖:1994年9月3月28日,澳頭青年民兵在媽祖廟附近的海灘礁石上巡邏。</p> <p class="ql-block">  如今,澳頭民兵哨所依然屹立在東南沿海前線。澳頭三層的民兵營房樓頂上,那面朝著金門島的鮮艷五星紅旗迎風飄揚,仿佛向海峽兩岸的人民和世界人民傳遞著祖國統一堅定強音。傳遞著由民兵和人民群眾組成的萬里海彊,是保衛祖國的堅定基石。</p><p class="ql-block"> 澳頭民兵鰲海殲敵的故事,是沿海前線民兵日夜守衛祖國的萬里海彊,勇于奮斗,敢于戰斗,不怕犧牲的革命精神真實寫照,澳頭民兵的革命精神將永放光芒。(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連環畫改編: 林淑濱、蔣永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0.12.31至2021.1.5寫于澳頭</p> <p class="ql-block">圖:位于澳頭漁港小鎮海墘里古碼頭海邊的澳頭民兵哨所近照。</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天柱县| 富民县| 揭阳市| 手机| 古交市| 于都县| 大石桥市| 高雄市| 汝州市| 开平市| 辰溪县| 延川县| 蒙自县| 江孜县| 陕西省| 高台县| 霍城县| 华池县| 留坝县| 来凤县| 福安市| 开原市| 五大连池市| 嘉黎县| 盐源县| 沈丘县| 闽清县| 页游| 福泉市| 南溪县| 临朐县| 湖州市| 鄂托克前旗| 榆树市| 思南县| 曲阜市| 清徐县| 大荔县| 绩溪县| 轮台县| 邵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