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波多野结衣结婚了吗,JAPANESE50MATURE亂倫,美女视频黄网站免费观看

軍事學院——我魂牽夢繞的第一故鄉

恨球不贏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2021年1月15日是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學院成立70周年。2020年12月29日,在京的軍事學院后人近40人召開紀念座談會,隆重紀念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史上的這一重要紀念日。V</span></p> <p class="ql-block">70年前這一天,經毛主席和中央人民政府、中央軍委批準,在原華東軍大、華北軍大部分基礎上,軍事學院正式在南京紫金山下開辦。校址為原國民黨陸軍大學(前身是黃埔軍校)和偽國防部大院。V</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劉伯承任軍事學院院長兼政委,領導了軍事學院的創建工作。院徽由文化外語教授會教員熊福遠設計,經總部批準正式使用。V</span></p> <p class="ql-block">軍事學院的成立是我軍由初級建軍階段進入高級建軍階段,走向革命化、現代化、正規化建設的主要標志之一。毛澤東同志曾經高度評價軍事學院的成立,說這“標志著中國人民建軍史上偉大轉變之一”?!皩τ诮ㄔO正規化、現代化的國防部隊,是有重要貢獻的。這是劉院長的努力,全體蘇聯顧問同志的努力,以及全體指揮員、政治工作人員、后勤工作人員、教員和學員共同一致努力的結果?!保?952年7月10日毛主席在軍事學院高級速成系、上級速成系學員畢業前夕寫的訓詞)V</p> <p class="ql-block">座談會邀請黨史軍史專家、后勤學院一級教授邵維正少將,軍事科學院原國際軍事部副部長羅援少將到會講話。邵維正在簽到簿簽名。V</p> <p class="ql-block">羅援在簽到簿簽名。V</p> <p class="ql-block">原軍事學院副院長、代院長陳伯鈞上將之子陳延滴在簽到簿簽名。V</p> <p class="ql-block">原軍事學院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鐘期光上將之子鐘德蘇在簽到簿簽名。V</p> <p class="ql-block">參加紀念座談會的,除了院領導、中層干部的后人,還有教員、學員的后人,教學物資保障部門工作人員的后人。他(她)們懷著喜悅的心情,一一在簽到簿留名。</p><p class="ql-block">圖為研究生、軍事教員趙安然之女趙瑛。V</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圖為研究生、軍事教員趙安然之女趙燕。V</span></p> <p class="ql-block">戰史教授會主任蔡鐵根之子蔡金剛。V</p> <p class="ql-block">軍事學院學員、66軍參謀長、副軍長余震之女余麗橋。V</p> <p class="ql-block">政治部副主任兼教育部部長林浩之子林水星。V</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政治部副主任兼教育部部長林浩之之女林雪梅。V</span></p> <p class="ql-block">軍事學院防化兵系主任白馳駒之女白云鶴。V</p> <p class="ql-block">基本系主任謝振華之女謝海巢。V</p> <p class="ql-block">鐘德蘇大哥在簽名板簽名。V</p> <p class="ql-block">羅援將軍在簽名板簽名。V</p> <p class="ql-block">陳延滴在簽名板簽名。V</p> <p class="ql-block">趙紹林在簽名板簽名。</p><p class="ql-block">由于北京近日有些地方疫情有所反復,到會同志都嚴格按照北京市政府和軍隊大院的規定,戴好口罩,在飯店門口掃健康碼,用消毒液洗手,保持安全距離,就餐使用公筷,以保證每個到會人員的健康,使座談會安全順利進行。V</p> <p class="ql-block">上午10:50,大家在陸續簽到后合影留念。V</p> <p class="ql-block">上午11:00,紀念座談會正式開始。第一項議程,全體起立,高唱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歌。V</p> <p class="ql-block">第二項議程,向敬愛的劉伯承元帥和所有為軍事學院做出貢獻的老前輩們致敬(敬軍禮)。V</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毛主席1956年視察軍事學院時曾說,黨中央派劉伯承同志來當軍事學院院長是知人善任。</span>短短數年中,軍事學院培養造就出中高級指揮軍官4000多名,其中包括楊勇、楊得志、韓先楚、秦基偉、張震、吳克華、遲浩田等一批高級軍事指揮員,打造了我軍“三化”建設的人才方陣排頭兵。V</p> <p class="ql-block">我有幸擔任座談會主持人,并作了主題發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軍事學院成立70周年紀念座談會主題發言</p><p class="ql-block"> (2020年12月29日)</p><p class="ql-block"> 羅小兵</p><p class="ql-block"> 拋磚引玉,談談六點感受:</p><p class="ql-block"> 一、軍事學院的成立是我軍由初級建軍階段進入高級建軍階段,走向革命化、現代化、正規化建設的主要標志之一。毛澤東同志曾經高度評價軍事學院的成立,說這“標志著中國人民建軍史上偉大轉變之一”?!皩τ诮ㄔO正規化、現代化的國防部隊,是有重要貢獻的。這是劉院長的努力,全體蘇聯顧問同志的努力,以及全體指揮員、政治工作人員、后勤工作人員、教員和學員共同一致努力的結果。”(1952年7月10日毛主席在軍事學院高級速成系、上級速成系學員畢業前夕寫的訓詞)新中國成立后,我軍由單一的陸軍發展為陸??斩嘬姺N合成軍隊,1957年以軍事學院為基礎,分設成高等軍事學院、軍事學院、海軍學院、空軍學院、炮兵學院、裝甲兵學院六所高級指揮院校。1954年政治學院成立不久,羅榮桓院長就指示莫文驊副院長帶領26名干部、教員來軍事學院學習取經。后來全軍又成立了哈軍工等一系列軍事技術、軍事工程、后勤保障、裝備發展學院,最多時達到111所軍事院校,逐步健全完善了我軍的教育體系。毛主席上世紀50年代曾先后三次到軍事學院或接見軍事學院領導同志,說“延安有個清涼山,南京有個紫金山”。在上海治病的劉伯承院長回南京后迅速向全院教職員工作了傳達,要求以南京比延安,以軍事學院比抗大,學習抗大干部的獻身精神,不圖名、不圖利,一輩子忠誠黨的教育事業,最后“死在南京,埋在紫金山”。毛主席1956年視察軍事學院時曾說,黨中央派劉伯承同志來當軍事學院院長是知人善任。短短數年中,軍事學院培養造就出中高級指揮軍官4000多名,其中包括楊勇、楊得志、韓先楚、秦基偉、張震、吳克華、遲浩田等一批高級軍事指揮員,打造了我軍“三化”建設的人才方陣排頭兵。</p><p class="ql-block"> 二、新中國成立后有過兩個大的學習時期(解放初和改革開放初),軍事學院以劉帥倡導的“三更燈火五更雞”精神,領全黨全國全軍學習風氣之先。新中國建國伊始,國內百廢待興,國際上以美帝為首的“聯合國軍”(16個仆從國)發動了侵朝戰爭,戰火燒到了中國鴨綠江邊。為適應這一新形勢,毛澤東主席在全黨全軍發起了向文化和科學技術進軍的偉大號召,給軍事學院的第一個題詞,就是“努力學習,保衛國防”,后來又為軍事學院院刊定名為《軍學》,并親筆題寫刊名。劉伯承院長當時給全院同志的題詞則是:“在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基礎上修養為軍事專家”。1951年軍事學院成立時,正置建國初期這場大學習的高潮中。我們的先輩都是這場大學習運動中的積極分子。劉伯承元帥曾經語重心長地對學員們說:“不懂科學,沒有文化,是舊社會在工農身上刻下的愚昧傷痕,是套在工農頭上的一副枷鎖,這是我們的恥辱,而不是我們的光榮”,“我一只眼睛看不見就很痛苦,你們沒有文化,等于兩只眼睛看不見,自然也很痛苦。學文化的目的,就是為了學好軍事科學”。在劉帥的率先垂范下,許多工農出身的學員,克服自身文化低的困難,從小學語文、算數學起,逐步取得了學習軍事科學的“金鑰匙”;一些缺少軍事專業素質的教員,虛心向蘇聯專家和留用的國民黨軍事專家學習,不斷提高自身軍事素養。蘇聯顧問不懂中國國情和我軍特色,認為學員入學就應該直接上軍事專業課。而軍事學院創立伊始就沒有照搬蘇聯的教條,劉院長從我軍高級軍官文化普遍較低的實際出發,堅持學員入學先學文化至少半年到一年,稱其為“借腳”,專門成立了我父親羅義淮任主任,焦敏之、俞震為副主任的文化外語教授會,在1951年1月15日軍事學院正式成立典禮之前一周,1月8日就提前開課。為此還跟蘇軍代理首席顧問梁木琴柯吵了一架,梁木琴柯大怒,揚言要告狀到朱總司令那里去。軍事學院半年至一年的速成文化教育,相當于普通學校兩年左右的進度,頭五年就有3561名學員文化預科畢業。多年后,許多工農出身的老將軍感慨道:“真正喝點文化水,還是在軍事學院。”軍事學院的前輩們正是以“三更燈火五更雞”,“拿著黃牛當馬騎”的精神,日以繼夜地刻苦學習,逐步取得了掌握現代軍事科學知識的主動權。我父親當時已經三十三四歲,在劉帥刻苦學習精神鼓舞下,堅持業余時間自學俄語,幾年后竟達到了能看懂《真理報》的程度。</p><p class="ql-block"> 三、軍事學院有一支德才兼備、堅韌不拔、團結協作、奮發向上的教學骨干隊伍。辦好一所學校,除了有好的校長,還要有一支好的教員隊伍。1956年1月毛主席視察軍事學院親切接見了學院領導和各部、系、教授會領導同志,他們是:院長兼政委劉伯承元帥,副院長陳伯鈞上將,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鐘期光上將,戰役系主任楊得志上將,副教育長陳慶先中將,訓練部長戴潤生少將、副部長陶漢章少將、胡秉權大校、副政委余伯由大校,科研部長解方少將、副部長傅清華大校,隊列部長吳華奪少將,教育部長林浩少將,干部部副部長李開湘少將,物資保障部政委高林大校、副部長王子修大校,高級系主任孫繼先中將、副主任滕海清中將、訓練處長劉子云少將,函授系主任韋杰中將,高級速成系主任陳海涵少將、政委吳嘉民少將,基本系副政委孫殿甲上校,政治系主任仲曦東少將,海軍系主任謝立全海軍少將、副主任馬龍海軍少將、副政委李東野海軍大校,空軍系主任沈啟賢空軍少將,炮兵系副政委張百令上校,高級兵團戰術教授會主任張藩中將、副主任周世忠少將,海軍教授會主任林遵海軍少將,炮兵教授會主任韓莊大校,工兵教授會副主任董明端上校,通信教授會主任羅若遐少將,戰史教授會主任方正少將,戰役法教授會副主任雷溪上校,社科教授會主任郭奇少將,中共黨史教授會主任李毅少將、副主任王湜上校,政治經濟學教授會主任朱卿云大校,蘇共黨史教授會主任冉憲生上校、副主任孫耕夫上校,文化外語教授會主任俞震上校,學院秘書長羅義淮上校。還有一些老前輩因出差或在學員隊學習等原因,未能參加這次毛主席接見的合影。如物資保障部部長劉忠中將、基本系主任謝振華少將等。這些老前輩,都在各自工作崗位上,兢兢業業辦學,充分發揮了領導骨干作用,創造了我軍教育戰線最輝煌的歷史時期。紀念軍事學院70周年之際,我們特別懷念為軍學教育作出貢獻的所有老教職員工前輩們。郭奇伯伯是大家熟知的教馬克思主義的將軍。1956年毛主席視察軍事學院,劉院長要向毛主席介紹郭奇,毛主席說:我認識你,你是延安的大哲學家。教哲學的厲害呀!誰也不如你厲害!郭奇伯伯因不同意林彪的“頂峰論”,“文革”中被打成“反動學術權威”批斗、關押。1972年他病重垂危時,我去301醫院看望他,看到他因患肝癌渾身焦黃,那么胖的身體已經瘦小到七八十斤,為了安慰老人,我說:“郭伯伯,您精神挺好?!惫敿从哪貙ξ艺f:“是啊,就?!瘛?,沒有‘物質’啦!”頓時我眼圈就濕潤了,這是一個大哲學家的臨終遺言,如此敬業精神,至死也忘不了他講哲學的基本范疇,每每想到這里我就心里難過。</p><p class="ql-block"> 四、軍事學院的學習不是閉門造車、教條主義,而是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開門辦學,從戰爭學習戰爭,在抗美援朝戰爭實踐中打造具有中國特色新型軍事人才。陸軍大學決定在南京創辦,并確定改稱軍事學院后,毛主席批準軍事學院的訓練方針為:“在人民解放軍現有素質及軍事思想的基礎上,熟悉與指揮現代各技術兵種,并組織其協同動作。同時,熟悉參謀勤務與通訊聯絡,以準備與美帝為首的侵略集團作戰?!眲⒉性洪L當年考慮最多的是如何盡快培養出適應現代反侵略戰爭的高級軍事指揮人才,因此多次向中央軍委建議與在前線的志愿軍部隊交流指揮干部。為此,軍事學院先選調了40多名中層干部和學員到朝鮮指揮作戰,隨后又調出70多名學員赴朝指揮作戰,如楊勇、秦基偉、孫繼先、謝振華等著名戰將,都是從軍事學院直接選派到志愿軍部隊的。同時,從朝鮮戰場也直接抽調一批志愿軍干部到軍事學院任職或入校深造,如志愿軍副司令員楊得志調軍事學院戰役系任主任兼學員,志愿軍參謀長解方調軍事學院任副教育長兼科研部部長,60軍軍長韋杰調軍事學院任高級函授系主任。軍事學院還先后組織了三批赴朝見學團,直接到抗美援朝一線部隊參觀學習。第一批見學團1952年初由陳伯鈞副院長親自帶隊,到朝鮮見學了三個月之久,回國后大大豐富了軍事學院教學內容和成果。</p><p class="ql-block"> 五、軍事學院的發展不是一帆風順的(文字從略)。</p><p class="ql-block"> 六、軍事學院不僅培養造就了成百上千優秀高級軍事指揮員,而且從娃娃抓起,愛軍習武,報效祖國,全方位重視托兒所、幼兒園、子弟小學教育,熏陶哺育了大批無產階級革命事業可靠接班人。作為軍事學院子弟,我們許多人出生在白下路醫院,生活在馬標、炮標、解放路4號、半山園、紫金新村等軍隊大院,我們無時無刻不魂牽夢繞著第一故鄉——軍事學院。吃水不忘挖井人。今天我們共聚一堂紀念劉伯承元帥和其他所有為軍事學院創立、發展做出過貢獻的革命老前輩。他們不僅付出了自己畢生精力,也為我們這些后來人培植了幸福成長的美好環境和家園。劉伯承元帥對培育軍事學院的第二代人是無微不至地關心愛護的。我母親衣向璞曾經當過北京路幼兒園主任,她生前對我們講,劉帥曾對幼兒教育多次作出指示,說這些孩子們生活上一定要安排好,他們將來長大是要報效國家的。1954年南京發大水,交通一度斷絕,幼兒園供給發生問題,劉帥指示一定不能斷了孩子們的牛奶、面包供應。幼兒園規定兩周回一次家,由公家派大公交車接送孩子。一次一位將軍學員不到規定日子,坐著自己的小臥車要接孩子回家,我母親按規定予以阻攔。這個將軍破口大罵,我母親依然堅持不準接孩子。后來劉帥知道了此事,表揚了我母親,嚴厲批評了那位將軍搞特殊化。劉帥對軍事學院這些孩子的關心呵護,在我們幼小的心靈里發芽滋長、終身不忘。前年我去杭州,見到一個幼兒園發小羅以民,他當兵曾經在黑龍江中蘇邊界守衛過磕巴亮子島,與前蘇聯炮艦拼過一回命;后來又在東海一個0.4平方公里的小島上駐守了六年,最后轉業回杭州。他雖然這輩子吃了不少苦,仍感慨地說,劉帥當年說這些孩子將來是要為國家效力的,我為國家效過一點力,無愧于軍事學院的培育。宇花小學的校長是鐘期光老前輩的夫人凌奔阿姨,她把對孩子們的一腔大愛都傾注在對莘莘學子的辛勤哺育中,學生們都親切地稱呼她凌媽媽?!拔母铩逼陂g,上海、南京一些孩子的父母被打成“走資派”無家可歸,不少人到了北京都被凌阿姨收養在自己家中。正是在軍事學院眾多伯伯叔叔阿姨們的親切關懷教育下,軍院子女們從小自立自強,具有遠大理想和實干精神,能夠自覺與廣大工農兵群眾打成一片。在南疆自衛反擊戰等保衛祖國的戰斗中,不少人克除干部子弟的優越感,與工農子弟并肩作戰、建功立業。軍事學院原一系班主任鄒本珊(軍院1969年解散后任50軍148師副師長)之子鄒寧軍在1979年對越自衛還擊作戰中,任41軍123師偵察連二排長,在血與火的考驗中榮立一等功。這是軍院子女中唯一立過一等戰功者,后來任西藏昌都軍分區司令員,現已在成都退休。今天在座的也有個一等功臣趙紹林,曾在兩山輪戰中榮立二等戰功。絕大多數軍院后人走上社會后都不忘初心,能夠繼承先輩光榮傳統,在各自平凡的崗位上辛勤勞動、茁壯成長。劉忠老前輩的女兒劉永生大姐,就被評為全國三八紅旗手、全國勞動模范,為軍事學院增光添彩。這應該是紅色基因教育的成功之處,也是軍事學院70年輝煌歷史的自豪和驕傲。</p><p class="ql-block"> 明年7月1日是偉大的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1月15日又恰逢軍事學院成立70周年。70年雖然在歷史長河中只是短暫的瞬間,但是它伴隨了中國共產黨成長壯大的70%的歲月?;仡櫄v史,不忘初心。軍事學院的后人,現在大多已是60歲以上的老年人了,但我們血管里依然流淌著革命前輩的鮮紅熱血,骨子里始終迸發著英雄先烈的鋼鐵精髓。我的理想從小就是立志當兵、解放臺灣。如今兵是當了一輩子,且早已退出現役,頭發都等白了,臺灣仍然沒有解放。這不能不是我們這代人一生的最大遺憾。展望未來,任重道遠。我們一定會永遠跟著黨走,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下,為早日完成祖國統一大業,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竭盡全力、奮斗終身! V</p> <p class="ql-block">鐘期光上將的長子鐘德蘇大哥在座談會發言。他說:感謝邀請我參加這個有意義的座談會。感謝對軍事學院懷有深厚階級感情的二代同志們勞心勞力的組織工作。首先讓我們深切的懷念我們敬愛的劉伯承院長和原軍事學院的全體教職員工。想念紫金山下的軍院校園:那林蔭大道,馬標,炮標,御史廊,大禮堂…,那是我們兒時美好的記憶。讓我們牢記劉院長和軍事學院前輩們為軍事學院的創建發展做出的豐功偉績,牢記南京軍事學院在我軍革命化、現代化、正規化建設中做出的巨大貢獻。我們還要牢記黨內錯誤斗爭,給軍隊建設帶來的損失,給軍事學院帶來的創傷,給很多老干部老同志身心造成的傷害。在今后的歲月里,教育下一代,努力學好毛主席著作,實事求是不跟風,不盲從,堅持真理,修正錯誤,向劉院長等老前輩們學習,將革命進行到底!V</p> <p class="ql-block">高級系主任、戰役系副主任兼學員、強渡大渡河18勇士之一孫繼先中將之子孫東寧,在座談會發言。他簡要介紹了戰役系52位將軍苦讀攻關,提高文化科學知識,掌握現代軍事指揮技能的經歷。V</p> <p class="ql-block">物資保障部部長劉忠中將之女劉蒨,在座談會發言,著重介紹了父親劉忠從川西軍區司令員被劉帥點名調到軍事學院任院務部部長,艱苦創業、白手起家建設軍事學院,保障教學工作全面順利展開的歷史。V</p> <p class="ql-block">軍事學院優等生、第一批研究生郭樹枋上校之子郭建軍,在座談會發言,回顧了父親當學生、研究生,刻苦學習、勇攀高峰的故事。這批研究生雖然因為“反教條主義”運動中途夭折,但郭樹枋得益于軍事學院的學習,畢業后分配到軍事科學院編寫全軍戰斗條令,后任葉帥辦公室副主任、65軍參謀長、軍事科學院戰略部部長。V</p> <p class="ql-block">軍事學院戰史教授會主任蔡鐵根大校之子蔡金剛在座談會發言。V</p> <p class="ql-block">軍事學院學員、留校任教、后任炮兵教研室主任,軍院解散調野戰軍后任16軍政委王欽裕上校的兒子王學峰,在座談會發言,講述了父親在軍事學院的教學經歷。他母親徐湘云阿姨曾在院辦公室任打字員,在劉帥身邊工作多年,與父親結婚也是在軍事學院。真是軍院故事講述不完,要說的話太多了。V</p> <p class="ql-block">軍事學院門診部醫生單玉廷、檢驗員秦巖阿姨的女兒單琦,在座談會發言,講述了父母親這些后勤保障人員,如何兢兢業業做好學員、教員的衛勤服務工作,保證教學為中心的院校秩序正常展開。V</p> <p class="ql-block">軍事學院代院長陳伯鈞上將之子陳延滴,在座談會發言,講述了父親從井岡山時期就在毛主席領導下從事我軍軍事教育工作,多次協助劉帥辦軍校的歷程,以及在劉帥生病期間奉軍委命令代理軍事學院院長的歷史,回顧了父親在“反教條主義”運動中經受的委屈和挫折。V</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陳延滴最后代表健在的母親、94歲高齡的陳琳阿姨向所有軍院健在的同志和后人問好,祝大家身體健康,新年快樂??矗惏⒁填^戴軍事學院紀念帽,胸配劉伯承元帥紀念章,精神矍鑠,仿佛又回到了當年軍事學院俄文翻譯的崗位上。V</span></p> <p class="ql-block">羅援將軍在熱烈掌聲中做了精彩發言。V</p> <p class="ql-block">羅援將軍發言</p><p class="ql-block">今天,應我的好友陳延滴之邀來參加這個紀念活動,感到非常榮幸。我雖然不是軍事學院的子弟,但與軍事學院有著不解之緣。我的岳父黃顯然是軍事學院軍事科學研究部研究室的副主任,我夫人的名字中帶一個“寧”字,我想在座的許多南京軍事學院的子弟們,名字中都帶有一個“寧”字,用以紀念南京軍事學院那段崢嶸歲月。可以說,在座的都算是軍事學院的傳人。</p><p class="ql-block">特別是,我當兵的引路人就是原南京軍事學院的院務部長,后來是北京高等軍事學院副院長的劉忠中將。在“文革”那個惡劣的環境里,我父親正在挨批斗,劉忠伯伯冒著政治風險把我送到部隊,很不容易。可以說,沒有劉忠伯伯就沒有我的今天。作為一個人,要知恩圖報,我感恩劉忠將軍。</p><p class="ql-block">另外,我本人也是從南京軍事學院的傳承者——國防大學的武官班畢業的,我的朋友們也有許多來自南京軍事學院。</p><p class="ql-block">我說這些情況的意思在于,我們作為一般的普通軍人,都與南京軍事學院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南京軍事學院已經深深地植入我們共同的記憶中。</p><p class="ql-block">南京軍事學院的功績有一千條、一萬條。但我個人認為最主要的功績就是兩條:一是培養了一批例如楊勇、楊得志、秦基偉、孫繼先等高級將領,她是新中國將帥的搖籃。二是奠定了我軍正規化的基礎。我軍提出要進行“三化”建設,“革命化”,這是我軍的立軍之本,從我軍建軍第一天起,我軍實行的就是“革命化”?!艾F代化”,是一個動態的過程,不同的時代有不同時代的“現代化”。唯有“正規化”起始于南京軍事學院,這是建國后我軍擺脫戰爭的喧囂,第一次可以在相對和平的環境里安心辦學,有了統一的教材,有了嚴格的校規校訓,有了合理的營房布局,有了門類相對齊全的學科,有了比較科學的班系劃分,有了更加寬闊的國際視野,這些都為我軍的“正規化”建設奠定了基礎。</p><p class="ql-block">當然,在正規化建設的過程中,南京軍事學院的主要領導劉伯承元帥以及一批院領導和教學骨干也受到了錯誤的批判,從另一個方面,給我們留下了教訓。</p><p class="ql-block">今天,我們紀念南京軍事學院建院70周年,是為了紀念那個英雄輩出的時代,是為了歌頌那批勇于探索、勇于創新的時代英雄,是為了呼喚更多的英雄不斷涌現,不負韶華,不負先輩。V</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邵維正將軍最后做了總結性發言。V</span></p> <p class="ql-block">邵維正教授說:</p><p class="ql-block"> 軍事學院成立70周年的紀念活動熱烈而又庒重,這個座談會的召開很有必要,也很有意義,剛才多位學院后代從不同角度作了發言,聽了很有啟發。</p><p class="ql-block"> 說起軍事學院的創辦,與劉伯承元帥密切相關。新中國成立后,中央軍委曾考慮在北京創建陸軍大學。劉帥提出還是辦軍事學院(不只是陸軍,還要成立海軍系、空軍系),院址也設在華東軍政大學為好。中央批準了劉帥的提議。</p><p class="ql-block"> 現在我們正處于兩個一百年的交匯點,人民軍隊正在為全面建設世界一流軍隊而努力。要達到這個宏偉的目標,沒有正規的國防教育是不行的。我們要發揚軍事學院的辦學精神,辦好國防教育,不辜負劉帥和老前輩的期望。V</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這張照片是2014年高等軍事學院部分后人與劉帥長子劉太行在國防大學聚會時拍攝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太行大哥原來應承參加此次座談會,但近日種牙,又逢拆線,不能講話,又不能吃飯,所以很遺憾未能出席聚會。后來委托劉蒙代表劉家兄妹出席座談會,但因疫情反復,劉蒙被阻滯在廣州,也不能前來參加聚會。V</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座談會報名發言全部結束后,我代為宣讀了頭一天晚上,劉帥之子劉蒙給我發來的一篇短信,全文如下:</p><p class="ql-block">看了你發來講話和日程安排,心潮澎湃,仿佛回到了那個年代……</p><p class="ql-block">稿子寫得很好!你們為籌備這次活動做了大量的工作,從心里講非常感謝。任何一個新建的國家,軍隊從“反政府武裝”變為“政府國防軍”,都有一個“軍事理論”、“敎育訓練”、“組織結構”、“武器裝備”、“后勤動員” 大的調整,當年“南京軍事學院”和“訓練總監部”承擔了這個重擔,總結了我軍的軍事思想,并與現代的軍事理論相結合形成了我們的國防思想體系,南京軍事學院時代有著很多可歌可泣的故事……但是由于58年的事情,好像有人有意要把這段歷史從人們記憶中抹去,很多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將軍都不知道我們有過“訓練總監部”和“南京軍事學院的貢獻”。所以我看到你的講話稿,感到特別特別親切!</p><p class="ql-block">我常住廣州,這兩天又感冒發燒,今天實在不能去北京了。預祝你們活動圓滿成功!</p><p class="ql-block">你們的“紀念章”做的非常漂亮!好多朋友都發贊!V</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軍事學院基本系主任謝振華少將之女謝海巢,代表健在的母親王煜阿姨(曾任文化外語教授會教員)向大家問好。V</p> <p class="ql-block">軍事學院政治部副主任兼教育部部長林浩少將之子林水星(左)、之女林雪梅(右),與陳延滴合影。V</p> <p class="ql-block">軍事學院社科教授會主任郭奇少將之子郭林青武警少將(左一),在座談會上。V</p> <p class="ql-block">軍事學院基本系副政委孫殿甲上校之子孫儒凌(敬禮者),在座談會上。V</p> <p class="ql-block">軍事學院訓練部、科研部副部長吳克之大校之女吳暉(孫儒凌夫人),在座談會上。V</p> <p class="ql-block">軍事學院學員、留校任炮兵教授會副主任張子新上校之子張晉峰,在座談會上。V</p> <p class="ql-block">毛澤東主席為軍事學院創立的題詞:努力學習,保衛國防。V</p> <p class="ql-block">朱德總司令為軍事學院創立的題詞:為建設近代化的、強大的國防軍而奮斗!V</p> <p class="ql-block">軍事學院院長兼政委劉伯承元帥。</p><p class="ql-block">當年,劉伯承元帥曾經語重心長地對學員們說:“不懂科學,沒有文化,是舊社會在工農身上刻下的愚昧傷痕,是套在工農頭上的一副枷鎖,這是我們的恥辱,而不是我們的光榮”,“我一只眼睛看不見就很痛苦,你們沒有文化,等于兩只眼睛看不見,自然也很痛苦。學文化的目的,就是為了學好軍事科學”。在劉帥的率先垂范下,許多工農出身的學員,克服自身文化低的困難,從小學語文、算數學起,逐步取得了學習軍事科學的“金鑰匙”。V</p> <p class="ql-block">劉院長為全院同志題詞:在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基礎上修養為軍事專家V</p> <p class="ql-block">1951年1月15日,軍事學院成立典禮在南京紫金山下正式舉行。華東軍區司令員兼政委陳毅代表軍委到會祝賀。軍事學院院長劉伯承致辭。V</p> <p class="ql-block">陳毅代表軍委給軍事學院授八一軍旗,劉伯承接受軍旗后走下主席臺。V</p> <p class="ql-block">劉伯承院長手持八一軍旗,乘吉普車經過主席臺。V</p> <p class="ql-block">陳毅、劉伯承乘吉普車,檢閱軍事學院受閱方隊。V</p> <p class="ql-block">出席軍事學院成立典禮的社會各界代表。V</p> <p class="ql-block">出席軍事學院成立典禮的外賓席。V</p> <p class="ql-block">軍事學院學員方隊從主席臺前通過。V</p> <p class="ql-block">劉伯承院長向通過主席臺前的方隊揮手致意。V</p> <p class="ql-block">1950年12月9日,華東軍大歡送陳士榘、鐘期光等同志調赴軍事學院工作合影。前排右二為我父親羅義淮。V</p> <p class="ql-block">劉帥當時下令,華東軍大一總隊的干部一個都不許動,全部調入軍事學院。我父親羅義淮當時調空軍四師任政治部主任的命令雖下,也作廢了,與一總隊整體調往軍事學院。圖為一總隊政委謝振華(前左)、教育長吳華奪(前右)、政治部主任余伯由(后左)、副主任羅義淮(后右)。V</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華東軍大一總隊部分干部合影。前排從右至左:羅義淮、吳華奪、謝振華、余伯由。后排左四為謝振華伯伯夫人王煜阿姨。V</p> <p class="ql-block">1950年中,我三叔從四川老家來南京華東軍大看我父母,與父母親合影。中間三叔懷抱的是一歲的我。身后站立的是警衛員和保姆。V</p> <p class="ql-block">羅義淮任文化外語教授會主任的任命書。1951年1月18日劉伯承院長簽發。實際上從頭一年12月就已經上馬籌備文化外語教授會,組織教員備課,于1951年1月8日軍事學院正式成立一周前就開課了。V</p> <p class="ql-block">文化外語教授會領導與部分教學骨干合影。左五為主任羅義淮,左六為副主任俞震,左四為政治協理員李洪潮。V</p> <p class="ql-block">1951年我父親羅義淮代表文化外語教授會在全院大會講話。</p><p class="ql-block">軍事學院半年至一年的速成文化教育,相當于普通學校兩年左右的進度,頭五年就有3561名學員文化預科畢業。多年后,許多工農出身的老將軍感慨道:“真正喝點文化水,還是在軍事學院?!盫</p> <p class="ql-block">1953年文化外語教授會數學組歡送熊大奎合影。二排左四為我父親羅義淮。V</p> <p class="ql-block">1955年軍事學院在職干部文化速成中學結業合影。前排左六為政治部副主任兼教育部長林浩,左七為我父親羅義淮。1951年我父親已經三十三四歲,在劉帥刻苦學習精神鼓舞下,堅持業余時間自學俄語,幾年后竟達到了能看懂《真理報》的程度。V</p> <p class="ql-block">1956年文化外語教授會在軍事學院大禮堂前草坪合影。前排左六為政治部副主任兼教育部長林浩少將,左五為我父親羅義淮。V</p> <p class="ql-block">劉伯承院長兼政委、陳伯鈞副院長(右二)、鐘期光副政委(左一)與蘇聯總顧問羅赫里斯基中將(右一)合影。V</p> <p class="ql-block">學員們在上軍事地圖圖上作業課。V</p> <p class="ql-block">1952年劉院長與陳毅司令員在野外軍事演習現場。V</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1954年,國防部長彭德懷由劉伯承院長陪同,視察軍事學院野外演習現場。V</span></p> <p class="ql-block">劉伯承院長與陳伯鈞副院長在野外演習場指揮演習。V</p> <p class="ql-block">軍事學院院長兼政委劉伯承。V</p> <p class="ql-block">學員系開學典禮分列式。V</p> <p class="ql-block">1951年軍事學院體育比賽觀眾席上。前排從右至左:陳伯鈞、孫繼先、沈啟賢、何克希、謝振華,后排右二起:鐘期光、尹明亮、吳華奪。V</p> <p class="ql-block">軍事學院運動會的拔河競賽。V</p> <p class="ql-block">學員隊在出操。V</p> <p class="ql-block">1953年2月23日,毛主席視察路過南京,在當地黨政軍領導干部陪同下拜謁中山陵,觀天文臺,途中小憩。軍事學院副院長陳伯鈞陪同參加。V</p> <p class="ql-block">1954年,朱德總司令視察軍事學院,在劉伯承院長陪同下,檢閱隊列方陣。V</p> <p class="ql-block">1955年,軍事學院學員整隊進入國家考場。V</p> <p class="ql-block">朱德總司令親臨軍事學院國家考場。V</p> <p class="ql-block">朱德總司令和劉伯承院長旁聽肖克主考官對畢業學員的面試。圖為學員郭樹枋在應對面試。V</p> <p class="ql-block">1956年1月,在建院五周年前夕,毛澤東主席視察軍事學院,與院領導及各部、系、教授會領導干部合影。V</p> <p class="ql-block">我父親羅義淮(二排左三)參加了這次接見合影。這是局部拍攝。V</p> <p class="ql-block">陳伯鈞副院長向毛主席介紹軍事學院中層干部。V</p> <p class="ql-block">毛主席與社科教授會主任郭奇親切握手交談。說:我認識你,你是延安的大哲學家,很厲害的哲學家。V</p> <p class="ql-block">1956年,劉伯承院長、陳伯鈞副院長在主席臺檢閱學員方隊。V</p> <p class="ql-block">軍事學院學員們保存的各種軍學用品。V</p> <p class="ql-block">這種文具盒,我家至今尚存。V</p> <p class="ql-block">這種皮包搬家時丟了。V</p> <p class="ql-block">學員保存的學習文件夾。V</p> <p class="ql-block">學員保存的畢業證書和成績卡片。V</p> <p class="ql-block">畢業學員發的軍事學院院徽紀念章。V</p> <p class="ql-block">戰役系主任楊得志上將與副主任孫繼先中將在一起研究工作。他們同時又是戰役系學員。V</p> <p class="ql-block">1957年7月,戰役系將軍班畢業合影。52名學員(5名上將,23名中將,24名少將)全部畢業。前無古人,后無來者。V</p> <p class="ql-block">在軍事學院大院里,三歲的我,已經能看護不到一歲的大妹妹羅曉英了。V</p> <p class="ql-block">作為在軍事學院長大的孩子,一直把南京當做自己的第一故鄉。馬標、炮標、半山園、紫金新村……這些熟悉的軍隊大院都住過。這是我五歲在馬標大院的留影。V</p> <p class="ql-block">在北京路幼兒園大班,同班的發小們在做花圈操。今天參加座談會的就有當年的發小張晉峰(右七)和我(右一)。V</p> <p class="ql-block">疫情擋不住我們的紀念座談會。當年的發小今日相聚,格外親切。我與張晉峰(右)摘了口罩,互相問候。V</p> <p class="ql-block">上世紀50年代初,我母親衣向璞在軍事學院北京路幼兒園任主任,我們家也住在幼兒園。這是過去國民黨一個軍長的小洋房,我家住樓上二層,三層閣樓是保姆住房,一樓是幼兒園職工食堂,還有洗衣房等。V</p> <p class="ql-block">幼兒園大班的洋樓,解放前曾是法國駐中華民國大使館。我們在這里度過了愉快的童年。V</p> <p class="ql-block">我母親(前排左一)任幼兒園主任時,副主任張金楠阿姨(后排左一),是軍事學院組織部兼干部部長尹明亮伯伯的夫人,當今軍事專家尹卓的母親。尹卓的妹妹尹萍和我是同班的小伙伴。VV</p> <p class="ql-block">我母親(中間坐者)與北京路幼兒園上海路分部職工合影。右一是幼兒園副主任兼上海路分部主任胡熔阿姨。她的兒子羅以民與我是同班的發小。前幾年從網上找到了我,給我寄來三張照片,都是記錄當年幼兒園生活的歷史照片。V</p> <p class="ql-block">幼兒園每年春天和秋天都要組織兒童春游、秋游。我們乘坐著美國道濟十輪大卡車(車里鋪墊著軍毯),到郊外旅游,非常開心。(羅以民提供照片)V</p> <p class="ql-block">這是幼兒園組織到玄武湖旅游拍攝的大合影。羅以民說,劉帥對軍事學院后代非常呵護關心,說這些人將來是要報效國家的。他當兵曾在黑龍江守過磕巴亮子島,與蘇聯炮艦拼過一回命,后來在東海一個0.4平方公里的小島上,苦守了六年。這一輩子曾經在最艱苦的地方干過六年,也算是為國家效力了,不負軍事學院的培養。(羅以民提供照片)V</p> <p class="ql-block">1954年冬,父母親與老戰友、軍事學院隊列部長吳華奪夫婦去杭州旅游(放寒假陪同蘇聯顧問)時合影。從左至右:我父親羅義淮、吳華奪伯伯之子吳勇大哥、張藩伯伯之子張保寧哥哥、我、我母親衣向璞、吳華奪伯伯、吳伯伯夫人李虹阿姨。V</p> <p class="ql-block">我的父母親羅義淮、衣向璞上世紀50年代初在中山陵合影。他們牢記劉帥的囑托,忠誠黨的教育事業,“死在南京,埋在中山陵”,把自己的一切貢獻給軍學事業。V</p> <p class="ql-block">1956年軍事學院建院五周年慶典時,父親獲得了軍事學院一等獎,母親獲得三等獎。V</p> <p class="ql-block">父親羅義淮,深得劉伯承院長器重,被稱為軍事學院的“少壯派”,在軍事學院先后擔任文化外語教授會主任、軍事學院秘書長、戰史系政委職務。還多次臨時兼任一些職務,如基本系二期副主任,監察委員會委員等。父親稱做“拿著慢牛當馬騎”。V</p> <p class="ql-block">我父親羅義淮曾耳聞目睹劉帥在軍事學院兢兢業業、任勞任怨辦軍校的全過程,由衷欽佩劉帥的革命精神、工作姿態和領導藝術,因此根本不相信“軍事學院是教條主義大本營”。如若那樣,劉帥不就成了這個“大本營”的總司令了嗎?父親百思不得其解,在1958年兩院聯席會議上實事求是地為劉帥說了一些公道話,為此得罪了某些人,被劃入另冊。V</p> <p class="ql-block">一直到1957年,軍事學院分成北京高等軍事學院、軍事學院、海軍學院、空軍學院、裝甲兵學院、炮兵學院等六所指揮院校,我才隨父母親工作調動離開了第一故鄉——南京。這是離開南京前,幼兒園歡送母親合影。V</p> <p class="ql-block">我當時已經上了小學一年級,在北京路幼兒園附近的瑯琊路小學讀書。真是舍不得離開軍事學院這片故土啊!V</p> <p class="ql-block">前幾年回南京看望小弟弟羅曉武,還特意到北京路幼兒園大班門前留影。V</p> <p class="ql-block">到我的母?,樼鹇沸W大門口拍照。V</p> <p class="ql-block">回軍事學院大院里尋舊。V</p> <p class="ql-block">到毛主席接見軍事學院前輩們的辦公樓前探查。V</p> <p class="ql-block">當年毛主席接見軍事學院前輩們正是在這個地方。從這個角度拍攝的局部照片看,我父親羅義淮(二排左二)仿佛涅槃重生了,興奮得自己久久難以忘懷。V</p> <p class="ql-block">1957年我們全家搬到北京高等軍事學院前,在南京照的全家福。當年我八歲,大妹妹六歲,小妹妹四歲,大弟弟兩歲,小弟弟還在母腹中。V</p> <p class="ql-block">我父親羅義淮在軍事學院最后的職務是戰史系政委,1957年戰史系整體搬遷到北京高等軍事學院繼續辦學。這是1958年10月戰史系結業時系領導合影。前排左四為系主任崔星,左五為政委羅義淮。V</p> <p class="ql-block">這是1958年軍委擴大會議中央領導同志接見全體與會代表合影的局部照片,父親曾作為正式代表(<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由369人增至1004人,列席438人)在</span>前排就坐,左三為戰史系主任崔星,左四為戰史系政委羅義淮。這次會議以“反教條主義”為主題,批判劉帥及軍事學院,葉帥及訓練總監部犯了所謂“資產階級軍事路線”錯誤。父親在會上擔負替葉帥寫檢查稿任務,父親的老首長仲曦東擔負替劉帥寫檢查稿任務,雖是奉命,但心情都很沉痛,替老帥們做了違心的檢討。V</p> <p class="ql-block">1959年1月19日,在經歷了“反教條主義”政治運動風波之后,劉帥懷著難以名狀的痛苦心情,離開了辛勤耕作過的軍事學院,結束了一段輝煌的歲月。后人將永世銘記劉帥創立軍事學院的歷史功績,永遠懷念“三更燈火五更雞”的輝煌歲月。V</p> <p class="ql-block">上世紀五十年代中期,正當軍事學院上上下下齊心協力,在劉伯承院長領導下準備迎接軍事教育新格局新氣象時,刮起了一股“反教條主義”的政治風波。斗爭的矛頭直指劉伯承元帥,批判劉帥在“兩條軍事路線斗爭”中推行了一條“資產階級軍事路線”,使劉帥成為新中國成立后第一個受到錯誤批判的共和國元帥,軍事學院也被某些人攻擊為“教條主義的大本營”。1958年5月27日至7月22日,在北京召開的軍委擴大會議上,對所謂“教條主義”進行了錯誤的批判。林彪也在會上煽風點火,含沙射影、不指名地攻擊主管軍事教育、訓練的劉帥和葉帥,說什么“有人一提起學習就想到外國,專學外國的東西才是好的。這就是迷信,一定要打破迷信觀點。”雖然毛主席當時說過劉帥“年紀大了,又有病,可以不出席大會作檢討”,但黨性觀念非常強、顧全大局的劉帥還是抱病于7月10日出席了懷仁堂大會,作了委曲求全的違心檢討。后來劉帥被迫辭去了軍事學院、高等軍事學院院長兼政委職務,由此淡出了軍界中樞。V</p> <p class="ql-block">軍學精神永存!V</p> <p class="ql-block">將帥風骨常在!V</p> <p class="ql-block">座談會結束后,大家紛紛結對,拍照留念。軍事學院軍政兩位負責人之后親如兄弟,熱烈相擁。V</p> <p class="ql-block">在“反教條主義”政治運動中一起頂住逆流,并肩戰斗,堅持真理的前輩后人,終于笑到最后,看到了勝利。</p><p class="ql-block">1958年軍委擴大會議上,對一批從事軍隊訓練教育工作的負責同志葉劍英、粟裕、肖克、李達、陳伯鈞、宋時輪等,都進行了激烈的批判。在劉帥生病住院期間任軍事學院代理院長的陳伯鈞上將,因為沒有與劉帥“劃清界限”,便被定為重點,被他人取代了在軍委會上的組長職務,遭到殘酷斗爭、無情打擊。在隨后召開的高等軍事學院、軍事科學院兩院黨委聯席會議上,操縱兩院黨委聯席會議的主要負責人,竟以兩院黨委的名義,組織起草有關軍事學院犯教條主義錯誤的決議,說“犯了反馬克思列寧主義,與黨中央毛主席正確路線相對抗的資產階級軍事路線的錯誤”。當時毛主席和中央軍委都沒有這樣定性。時任高等軍事學院副院長陳伯鈞、政治部副主任林浩當即提出質疑:我們高院、軍科兩院有什么權力給南京軍事學院作結論,而且結論上綱到推行“資產階級軍事路線”的高度?這個所謂“決議”,理所當然遭到劉帥嚴詞拒絕。V</p> <p class="ql-block">從南京到北京,繼承軍事學院光榮傳統,繼續辦好高等軍事學院眾多前輩的后人們,合影留念。V</p> <p class="ql-block">2018年11月我去南京看望生病的小弟弟,還專程看望了百歲老人孫殿甲叔叔。他是父親抗日戰爭時期在膠東抗大的老戰友,在軍事學院又是多年共事的同仁。沒想到三個月后竟成永訣。V</p> <p class="ql-block">這次紀念座談會上,與孫殿甲前輩的兒子、國防大學教授孫儒凌首次相聚,都已是七十左右的老人了,感慨良多。前人已去天堂聚會了,我們將繼承前輩遺志,把抗大精神戰友情世代傳播下去。V</p> <p class="ql-block">與軍事學院結緣的戰友們難舍難分。V</p> <p class="ql-block">左起:謝海巢、羅援、陳延滴。V</p> <p class="ql-block">陳延滴與劉蒨。V</p> <p class="ql-block">郭林青與孫小青。V</p> <p class="ql-block">郭林青與郭建軍。V</p> <p class="ql-block">1972年,郭奇伯伯臨終前,我曾去301醫院探望伯伯,與其子郭林青在301醫院外科大樓下花園合影。當時看到原來很胖的郭伯伯因肝癌折磨得已經廋成七八十斤了,為了安慰伯伯,說您精神挺好。郭伯伯竟幽默風趣地對我說:是啊,就剩’精神’,沒有’物質’啦!這位毛主席表揚過的大哲學家如此敬業,臨終也不忘一生喜愛的哲學基本范疇,我當時頓感心酸難忍。V</p> <p class="ql-block">我們這次紀念座談會籌備組成員合影留念。V</p> <p class="ql-block">大家欣喜這次紀念活動圓滿成功。V</p> <p class="ql-block">我和孫東寧的母親還是蓬萊老鄉、小學同班同學呢!V</p> <p class="ql-block">孫東寧母親劉祝勇(中)和我母親衣向璞(右),當年學生時代的合影。右邊那位前輩張本芳阿姨,也是她們同班同學,我們小學同班同學劉耀江的姨媽。V</p> <p class="ql-block">2014年,軍院發小們曾請太行大哥在紅山口聚會過一次。太行大哥很健談,講了軍事學院和他父親的許多故事。V</p> <p class="ql-block">六年前聚會后的合影。V</p> <p class="ql-block">太行大哥與趙紹林、我留影。V</p> <p class="ql-block">趙紹林與小學我們班同學孫曉平的妹妹孫小青祝酒碰杯。V</p> <p class="ql-block">當年汪榮華阿姨與孫曉平的繼母羅振英阿姨(俄語翻譯)合影。(阮熤提供照片)V</p> <p class="ql-block">劉帥的孩子們與軍事學院辦公室同志們合影,前排左一為孫曉平繼母羅振英阿姨,右一為劉帥秘書李佳珍叔叔的夫人,二排左三為李江南父親李林泉叔叔,左四為阮熤父親阮希明叔叔<span style="font-size: 18px;">。</span>(阮熤提供照片)V</p> <p class="ql-block">劉帥臨帖墨寶。(阮熤提供)V</p> <p class="ql-block">陳延滴與孫小青留影。V</p> <p class="ql-block">謝振華伯伯之女謝海巢與我留影。V</p> <p class="ql-block">當年,謝伯伯與父親一起從華東軍大調到軍事學院,倆人在學院大禮堂前的草坪上吸煙聊天。V</p> <p class="ql-block">與羅援將軍合影。V</p> <p class="ql-block">郭建軍的父親郭樹枋,曾經任65軍參謀長,是我們部隊機關的老首長。我曾在65軍政治部宣傳處任干事六年。V</p> <p class="ql-block">李江南、白云鶴、單琦(由左至右)合影。白云鶴是我小學同班同學白云峰的妹妹,父親白馳駒上校是軍事學院防化兵系主任。V</p> <p class="ql-block">邵維正教授的發言,為此次座談會畫上了圓滿的句號。V</p> <p class="ql-block">我宣布軍事學院成立70周年紀念座談會成功結束。感謝對此次活動贊助的單位和個人!祝大家身體健康,新年快樂!V</p> <p class="ql-block">座談會簽名板已經被到會同志簽滿了名字,它將與軍事學院成立70周年的歷程一起,載入史冊。V</p> <p class="ql-block">孫東寧開車送邵維正教授回家。V</p> <p class="ql-block">軍院后人們,再見!V</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座談會照片提供:陳小琴、郭海鵬、趙紹林、謝海巢。一并向諸位表示深切感謝!</span></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太谷县| 屯门区| 洛浦县| 顺平县| 疏附县| 南漳县| 五华县| 灵丘县| 四会市| 维西| 洪江市| 和龙市| 壶关县| 临高县| 天津市| 新泰市| 嵩明县| 泰顺县| 格尔木市| 清镇市| 乳源| 平湖市| 逊克县| 安远县| 乡城县| 屏东县| 左权县| 高雄县| 禄丰县| 苗栗县| 台安县| 杭州市| 蒙阴县| 依兰县| 丹阳市| 无为县| 汝南县| 恩平市| 岑溪市| 长寿区| 德格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