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八朝古都開封,其中有后梁、后晉、后漢、后周、北宋和金朝末年等6個朝代的皇宮遺址都在龍亭公園。北宋歷經九代皇帝,執政168年,時間最長,所以公園內有中國第一座《宋代蠟像館》。</p> <p class="ql-block">開封龍亭公園的宋代蠟像館是上世紀八十年代初誕生在開封的我國第一座《宋代蠟像館》。蠟像館用蠟像工藝不但塑造了北宋的九位皇帝,而且還把北宋名臣武將,如趙普、楊業、寇準、包拯、司馬光、韓琦、李綱等歷史人物的形象再現出來。蠟像從皮膚、眼神、頭發、胡須到睫毛等都酷似活人.通過蠟像人物的各種形態,把每個人物的性格、氣質風度、內心活動和思想情態都體現出來,利用這些歷史人物再配上真實的道具和服飾.給游客展現一種有景有情、情景交融、穿越時空、身臨千年大宋其境的感覺,深受游客的歡迎。</p> <p class="ql-block">北宋有九位皇帝在此執政168年,東京開封為世界一流大都市。</p> <p class="ql-block">蠟像內容展示北宋九位皇帝執政168年的重大歷史事件,有“宋朝開基”“楊業歸宋”“澶淵之盟”“包拯上任”“召見外使”“安石變法”“水運儀象”“徽宗作畫”“李綱復職”等九部分,由63個蠟像人物組成,<span style="font-size: 18px;">概括了北宋時期的政治、經濟、文化、科技、外交等方面的歷史,</span>介紹了北宋時期的歷史故事,如忠心保國的楊業、鐵面無私的包拯、政治改革家王安石等人物形象。被河南大學歷史系教授周寶珠先生評價為:“《宋代蠟像館》就是一部簡明北宋史”。</p> <p class="ql-block">龍亭大殿原有“宋朝開基”蠟像。</p> <p class="ql-block">第一組,宋太祖趙匡胤“宋朝開基”,設在龍亭大殿內。時間:建隆元年(公元960年)地點:北宋皇宮崇元殿。</p><p class="ql-block">趙匡胤身穿龍袍,高坐在龍墩之上,面帶笑容,表現出非凡的氣度,舉杯向朝臣示意:“為慶賀建立大宋王朝.祝大宋江山千年永固干杯!”</p> <p class="ql-block">簡介:顯現宋太祖趙匡胤受禪登基,在皇宮內宴請文武百官,載歌載舞,喜慶建立大宋王朝開國大典的喜慶情景。</p> <p class="ql-block">左側的四位文官,由于身份不同,神情各異。樞密直學士趙普,是趙匡胤的謀士,策劃成立大宋王朝成功,表露出多智多謀、機敏能干的姿容。司徒范質、司空王溥兩人是后周的宰相,現雖留任,但前途莫測。此情此景·愧對故君,似有疑慮,憂心仲忡,強作笑臉,心 情不安。翰林學士陶谷乃隨波逐流之士,喜笑顏開。</p> <p class="ql-block">司空王溥看司徒范質的臉色行事。</p> <p class="ql-block">站立在右側的武將有侍衛馬步軍副都指揮使石守信、殿前副都點檢高懷德、馬步軍都虞侯張令鐸、殿前都指揮使王審琦四人,他們原是趙匡胤的結拜兄弟,現在趙匡胤當上大宋皇帝,個個喜笑顏開,開懷暢飲,連連舉杯高呼“萬歲!”。</p> <p class="ql-block">侍衛馬步軍副都指揮使石守信、是太祖的妹夫,丈哥當上皇帝舉杯慶賀。</p> <p class="ql-block">馬步軍都虞侯張令鐸平時不會喝酒,為慶賀太祖登基開吃喝酒。</p> <p class="ql-block">宮女、樂女和太監,確從內心發出微笑,希望結束五代時期的戰亂,過上國家統一、安居樂業的生活。</p> <p class="ql-block">東朝房有“楊業歸宋”和“澶淵之盟”蠟像。</p> <p class="ql-block">第二組,宋太宗趙光義“楊業歸宋”陳列在東五問朝房南端。時間:太平興國四年(公元979年),地點:北漢都城太原城樓。</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內容簡介:該組故事表現北宋第二位皇帝宋太宗趙光義,繼承哥哥的帝位,先征服了南唐,又收復了北漢,逐步統一了中國。北宋將士攻破北漢首都太原城后,宋太宗端坐在城臺寶座之上,喜出望外。</p> <p class="ql-block">宋太宗端坐在城臺寶座之上,喜出望外。</p> <p class="ql-block">楊業雙手呈交北漢旗幟,慚愧的向太宗請罪,被太宗封為右領軍衛大將軍,遂暗下決心要為保衛大宋江山,鞠躬盡瘁。</p> <p class="ql-block">征漢元帥潘美,旗開得勝,高傲自信,站在太宗身邊;</p> <p class="ql-block">北漢降主劉繼元,身穿白色降衣,低頭認罪。</p> <p class="ql-block">第三組,宋真宗趙恒“澶淵之盟”陳列在東五間朝房北端。時間: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地點:行宮。</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內容簡介:該組故事表現北宋第三位皇帝宋真宗趙恒御駕親征澶州(今濮陽),宋軍士氣高昂,英勇殺敵,射死了侵犯中原的遼軍元帥,遼國求和,宋、遼簽訂“澶淵之盟”的情景。</p> <p class="ql-block">宰相寇準,義正詞嚴,怒斥遼使的侵略行徑。</p> <p class="ql-block">宋使曹利用則細心地聽取談判的條件和內容。</p> <p class="ql-block">遼使韓杞尷尬地聽取宰相寇準的訓斥。</p> <p class="ql-block">此時懦弱無能、一意求和的宋真宗坐在龍椅上示意寇準,只要能和可答應一些無理條件。最后約定:宋遼維持舊界,約為兄弟之國,宋每年給遼銀10萬兩,絹20萬匹。</p> <p class="ql-block">西五間朝房有“包拯赴任”、“召見外使”和“安石變法”蠟像。</p> <p class="ql-block">第四組,宋仁宗趙禎“包拯上任”陳列在西五間朝房北頭。時間:嘉祐二年(公元1057年),地點:開封府。</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宋仁宗。</p> <p class="ql-block">內容簡介:該組內容為北宋第四位皇帝宋仁宗趙禎在位時,知人善任,任命包拯為京都開封府的知府。</p> <p class="ql-block">仁宗用期待的 目光送包拯赴任。</p> <p class="ql-block">包拯奉命,帶著包興赴任。</p> <p class="ql-block">包拯。</p> <p class="ql-block">包興手捧帥印。</p> <p class="ql-block">第五組,宋英宗趙曙“召見外使”陳列在西五間朝房的南頭。時間:治平元年(公元1064年),地點:宋皇宮便殿。</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內容簡介:故事內容為北宋第五位皇帝宋英宗趙曙召見外國使臣,反映北宋時期對外開展的外交活動。北宋建國后,很注意同世界各國的交往,先后和天竺、于闐、大食、高昌、龜茲、拂林等亞非各國開展政治、經濟和文化交流。</p> <p class="ql-block">英宗嗣位后,在皇宮召見大食國(阿拉伯)使臣,英宗皇帝面帶笑容,端坐在龍位上,親切地和外賓交談。</p> <p class="ql-block">大食國使臣彬彬有禮地向英宗皇帝遞送國書,并敬獻貢品,宰相韓琦出席。</p> <p class="ql-block">在皇宮召見大食國(阿拉伯)使臣。</p> <p class="ql-block">大食國進貢。</p> <p class="ql-block">三朝宰相韓琦陪同皇帝召見各國使臣。</p> <p class="ql-block">第六組,宋神宗趙頊“安石變法”陳列在西五間朝房的中間。時間:熙寧二年(公元1069年)。地點:皇宮延和殿。</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內容簡介:故事出現在北宋第六位皇帝神宗趙頊時期,神宗堅決支持改革的場面。由于北宋時統治集團內部矛盾重重,地主和農民之間的階級斗爭日益激烈,加上外來侵略,神宗的統治地位發生危機。</p> <p class="ql-block">神宗趙項20歲即位,銳氣十足,立志要改革弊政,鞏固封建政權。所以便在皇宮內的延和殿內召見了參知政事王安石和翰林學士司馬光,并專心致志、聚精會神地聽取王安石講解變法。</p> <p class="ql-block">坐在神宗左側的便是我國11世紀的改革家王安石,他為實現多年的改革夙愿,滿懷信心。興致勃勃地向神宗陳述新法。認為只有進行均輸法、青苗法和農田水利法等改革,才能解放生產力.才能“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財”,達到富國強兵之目的。</p> <p class="ql-block">王安石</p> <p class="ql-block">而墨守陳規、極力反對變法的代表司馬光,坐在皇帝右側,細聽王安石講述新法,低頭沉思,斟酌對策。司馬光認為變法就是改變祖宗的法度,是和自身統治階級利益背道而馳的。他和守舊派極力反對變法。</p> <p class="ql-block">而在場的太監和兩個宮女,代表黎民百姓,支持改革。心情振奮.希望過上安定、幸福的生活。</p> <p class="ql-block">西三間朝房有“水運儀象”、“徽宗作畫”和“李綱復職”蠟像。</p> <p class="ql-block">第七組。宋哲宗趙煦“水運儀象”陳列在西三間朝房的北頭,時間:元豐右八年(公元1093年)。地點:皇宮院內。</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內容簡介:北宋第七位皇帝宋哲宗趙煦細心察看科技發明的成果。天文學家蘇頌發明創造了世界第一座結構復雜、自動運轉的天文鐘,即水運儀象臺。它運用水為原動力,以恒定水流量,推動齒輪,傳動機械,帶動機器自動運轉。</p> <p class="ql-block">整個儀象臺高12米,分三層,上層裝有渾儀,用來觀察天象,中層設渾象,再現地球每天自轉一周的天象。下層是木人敲打樂器報時的機械鐘。它反映我國在11世紀時,對天文學科和機械工程技術的研究成果。該儀象臺陳放在皇宮內。</p> <p class="ql-block">哲宗皇帝乘步輦細心觀看水運儀象臺,科學家蘇頌手拿設計圖紙,認真地向哲宗講解水運儀象臺的作用和性能。</p> <p class="ql-block">科學家蘇頌給皇帝講介水運儀象臺的作用。</p> <p class="ql-block">第八組,宋徽宗趙佶“徽宗作畫”陳列在西三問朝房的中間。時間:政和八年(公元1118年)。地點:徽宗書房。</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內容簡介:北宋第八位皇帝徽宗趙佶,揮毫作畫的場景。徽宗皇帝是一位風流才子,不善于治理朝政。但卻精于琴、棋、書、畫。</p> <p class="ql-block">有一天他發現皇宮的宣德門城樓上空彩云朵朵,群鶴飛翔,激起了他的藝術構思,隨之乘興在御書房伏案作畫,創作出一幅題名《瑞鶴圖》的工筆畫,反映其“吉祥”場景,并配以自創的“瘦金體”題跋。</p> <p class="ql-block">徽宗畫瑞鶴圖。</p> <p class="ql-block">第九組,宋欽宗趙桓“李綱復職”陳列在西三間朝房的南頭。時間: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地點:宣德門城樓。</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內容簡介:該組故事表現北宋第九位皇帝宋欽宗趙桓,他迫于太學生的壓力,恢復李綱京城守御使的職務,帶領京城軍民,為保家衛國而力抗金兵。</p> <p class="ql-block">這是在宣德門城樓上,惶惶不安的宋欽宗,因聽了蔡京等奸臣的諂言,罷去李綱的職務,而引起太學生們的極力對。</p> <p class="ql-block">以京城的太學生代表陳東為首,他率領軍民十余萬人,聚集在宣德門前示威、抗議、請愿。</p> <p class="ql-block">欽宗在廣大群眾的壓力下,被迫宣布恢復李綱京城守御使的職務,并命李綱率領大兵,抗金救國。</p> <p class="ql-block">李綱對京城廣大軍民的擁護,表示衷心的感謝,并表示一定不辜負大家的期望,團結一致,打敗金兵的侵略。</p> <p class="ql-block">李綱感謝群眾。</p> <p class="ql-block">宋代蠟像館,簡明北宋史。</p><p class="ql-block">一座汴京城,千年宋文化。</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沾益县|
金川县|
象山县|
汶川县|
红原县|
安福县|
金川县|
夹江县|
阜新|
上林县|
泰兴市|
大英县|
巴青县|
乌兰县|
沧州市|
阳信县|
长寿区|
聂拉木县|
泰安市|
尉犁县|
车致|
高平市|
锦州市|
逊克县|
建平县|
涟水县|
葫芦岛市|
屏边|
吉木乃县|
佛学|
资中县|
启东市|
孝义市|
河西区|
阿尔山市|
平阳县|
临夏县|
潼关县|
永福县|
泰安市|
曲松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