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20px;">作者:扶慶浪、扶亞蓉、扶慶渝</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20px;">扶慶浪簡介: </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20px;"> 1948年5月21日出生在河南沈丘縣。1955年至1961年在西南軍區八一小學,西藏軍區八一小學讀書,1961年一1966年在成都市26中,成都市15中,成都市制革廠技校讀初中,高中。1966年9月一1970年4月先后在西藏軍區司令部辦公室、軍區通信總站電話中隊服役。 1970年4月一2003年5月,在成都市電信局辦公室任打字員,秘書。94年入黨,2003年5月退休。</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20px;">扶亞蓉簡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76, 79, 187);"> 1954年4月21日出生在成都。1961年一1966年在成都西藏軍區八一小學讀書,1966年轉洗面橋小學學習。1968-1969年12月成都15中學讀書1969年12月入伍成都軍區后勤47醫院1973年3月退伍,當年分配到成都市衛生防疫站工作至2008年退休。</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扶慶渝簡介:1955年4月12日出生于重慶,1962年至1967年在西藏軍區八一校上學,1967至1969年成都十五中上學,同年12月入伍四川省軍區獨立二師(所在地重慶)師部通信連,師部宣傳隊。1973年退伍分配到成都機床廠工作至退休。</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76, 79, 187);">扶廷修將軍照(1)</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76, 79, 187);">從紅二十五軍走出來的百名將軍名單</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我們的父親扶廷修是從紅二十五軍走出來的百名將軍之一。</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76, 79, 187);">我們的父親扶廷修</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父親扶廷修,于1910年4月出生在河南省新縣一戶貧苦農民家庭。兩歲喪父,兄妹二人跟著母親以種田和織布為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1930年8月,父親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同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34年隨紅軍長征。父親從紅軍、八路軍、新四軍、解放軍一路走來,參加過抗日戰爭、解放戰爭、進軍西藏。</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在慶祝西藏解放70周年前夕,我們講述父親扶廷修在抗日戰爭、解放戰爭、進軍西藏的一些經歷,以此紀念我們的父親扶廷修將軍。</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20px;">新四軍第四師參謀長張震和扶迋修等戰友合影</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一、 父親參加過新四軍板橋、尚口、永城之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侵華日軍和偽軍聽從蔣介石的命令,拒絕向八路軍、新四軍投降。新四軍向拒不投降的日偽軍展開全面反攻,擴大解放區。</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為了迅速拔除永城敵偽據點,我新四軍第四師11旅以三個團的兵力組成了攻打永城的戰役。這次戰斗的總指揮是11旅旅長張震、11旅政委賴毅等首長。當時參戰的部隊有:31團擔任主攻,打東門;(指揮員羅杰團長等);32團助攻,打西門(指揮員張永遠團長,政委李毅等;33團佯攻,打南門(指揮員扶廷修團長、政委洪流);還有一部分地方武裝包圍北門,搜捕漏網殘敵(雪楓總隊、蕭縣獨立旅等)。此役全殲偽軍,攻克永城。</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20px;">1945年12月3日,新四軍第四師11旅部分將士在安徽亳州渦陽輝山合影,站立第一排左邊第六抄著?子的是我們的父親扶廷修。</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1948年扶廷修</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 二、解放大西南</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1949年2月18日,豫皖蘇軍區部隊奉命編成第二野戰軍第五兵團十八軍,父親扶廷修任第十八軍后勤部第一副部長。4月下旬,第十八軍參加渡江戰役,接著進行戰略大追擊。父親先后參加了湘贛、衡寶、成都戰役,圓滿完成了上級交給的各項戰斗任務。在這期間,父親遵照軍首長指示,在后勤黨委領導下,率領后勤干部忙前跑后,日夜操勞。他適時組織臨時兵站和補給點,接收和轉運糧食、被裝及藥品等各種物資;指導全軍武裝征糧隊,保證部隊糧食供應;他組織各級擔架隊和醫療機構,收容和運治傷病員,想方設法采購各種物資補充急需。經過父親和戰友們的辛勤努力,保障了部隊夏有單服,冬有棉衣,腳上有一鞋,每天每人一斤半大米,五分錢油鹽菜金等基本供應。在供給最困難的時候,動員部隊衣服破了v抽空補,沒有鞋子打草鞋,缺少雨具編蓑衣,水壺不夠用竹筒代替,沒有時間做菜就吃油鹽米飯,從而戰勝了各種困難。保障部隊完成長途行軍和頻繁的戰斗任務,并嚴格遵守了黨的新區政策和群眾紀律,受到沿途廣大群眾好評。</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 三、進軍西藏</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1950年1月,十八軍奉命進軍西藏。時任十八軍后勤部部長的父親按照毛主席要求的“進軍西藏,不吃地方”的政策,積極做好支援運輸和后勤保障工作,完成進藏后勤保障任務。至1951年12月底,他和戰友們共組織運糧、運物900余萬斤至德格、鄧柯、海子山及昌都等地,超額完成了軍首長交給的運輸任務。</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76, 79, 187);">十八軍后方部隊領導成員名單</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1951年3月,扶廷修調任軍后方司令部第二參謀長。1952年2月,西藏軍區成立,扶廷修任后勤部副部長。當時,已進軍到西藏的部隊給養十分困難。中國政府通過外交途徑經印度向西藏運送大米3500噸。6月,扶廷修奉命去亞東組建中共亞東修建委員會,任書記。修建黨委除領導大米運輸、倉儲以及道路修建任務外,還統一領導亞東地區的邊防、外事、商貿及黨政群各項工作。在修建黨委和父親扶廷修精心安排周密組織下,7個月內完成了修建倉庫和接運大米400余萬斤的任務,解決了進駐亞東地區部隊和工作人員的給養問題,也緩解了江孜、日喀則和拉薩地區運輸補給的困難。在亞東修建運輸工作走上正規以后,扶廷修奉命于1954年9月返回軍區機關。</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1955年5月,扶廷修調任升格為大軍區的西藏軍區司令部副參謀長,分管后勤工作。1962年8月,中印邊境東段對敵斗爭形勢緊張。這時,扶廷修帶病堅持到山南地區作邊防檢査工作。</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1959年3月19日,父親參予了西藏軍區由譚冠三政委領導的平叛作戰指揮。</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當時在西藏工委、軍區其他主要領導都不在拉薩的情況下,譚冠三負起了政治領導和軍事指揮的全部責任,這是他一生中所作的最重要、影響最大的一次決定。譚冠三和他的戰友們當時可能并沒有意識到:他們的這個決定,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現代西藏發展的歷史進程,拉薩平叛斗爭,歷時46小時55分鐘,共計殲滅叛匪5300余名。</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20px;">1959年3月西藏平叛期間,在司令部作戰室。左為譚冠三,右為扶廷修在商討平叛方案。</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 四、修建納金水電站</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納金水電站是在黨中央、國務院親切關懷下,西藏和平解放后興建的第二座水電站。電站于1958年10月1日正式動工興建。當天召開了納金電站誓師大會。整個電站工程按“邊勘測、邊設計、邊施工”進行。設計主要由北京水電設計院承擔,施工由中共西藏工委、西藏軍區共同組成的修建指揮部負責,父親扶廷修是指揮部總指揮。負責帶領駐藏部隊承擔水利工程建筑施工任務。</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20px;">扶廷修在納金電站誓師大會上發言。 </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父親扶廷修率領指揮部帶領解放軍技術人員、廣大指戰員和藏族民工們投入這場新的建設工程。他們在曠野里搭起帳篷,指戰員和藏族民工夜宿帳篷,白天建站施工。</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76, 79, 187);">扶廷修1958年修納金電站和藏族民工在一起。</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20px;"> 納金電站施工現場1</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20px;"> 納金電站施工現場2</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他們從內地運來了6臺1250千瓦的發電機和各種電器設備。并于1960年4月初安裝好5號、6號機組,相繼配套建成至拉薩35千伏輸電線路及拉薩北郊變電站、西郊變電站。</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1960年4月19日,西藏第一座大型水電站納金電站正式落成供電,這使拉薩全城第一次真正大放光明。納金水電站共有6臺發電機組、7500千瓦裝機容量,每年能發電4,000萬度,可以充分供應拉薩地區照明用電和發展小型工業所需的動力。</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納金水電站的建成,結束了拉薩人民用松明子和酥油燈照明的歷史,拉薩市民首次用上了電燈,西藏電力工業從此步入了快速發展的軌道。</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電線桿子行對行,納金日夜發電忙,接起線來家家亮,拉薩日夜放光芒”,一首《逛新城》在西藏群眾中廣為傳唱,記錄了拉薩人民用上電后的興奮與喜悅。</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20px;"> 1961年一1965年,先后又安裝投產了3號、4號、1號、2號機組。1965年7月,電站工程全部峻工。該站建成投產后,基本解決了當時拉薩地區的工農業生產及人民生活用電,被藏族人民譽為“拉薩河畔夜明珠。”</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20px;"> 納金電站的建成,為鞏固邊防、西藏社會安定、社會發展、經濟建設和提高藏族人民生活水平,做出了很大貢獻,為西藏農牧業的發展奠定了基礎。這里面也有我們父親的奉獻。</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76, 79, 187);">父親在納金電站機房和工程師們在一起。</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76, 79, 187);">父親陪同部隊領導視察納金電站</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20px;">父親扶廷修在納金電站講話</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 五、 點點滴滴憶父親</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b><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一)、窮要窮的有骨氣</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我是扶家老五扶亞蓉。記得我還在西藏軍區八一小學上三年級的時候。那一年的六一兒童節,太陽好大。我們班的女生都穿上了白襯衣,花格子裙子。鮮艷的紅領巾格外的顯眼。老師讓我們在學校的操場上集合,等待著軍區首長來學校,和同學們一起歡度今年的六一兒童節。</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老師按照排隊的先后順序給同學們發糖果,老師先發給我左邊的同學,我看見一個同學手里的糖果,用非常羨慕的眼神,一直盯著他手里的糖果。這個時候。突然感覺到我身后的太陽被什么遮住了。當我轉身向后看的時候,只見幾位高高的軍人擋住了太陽。那時候的我覺得他們好高大呀,可以遮住太陽。當我還在想的時候。突然看到了爸爸。爸爸彎下腰來,笑著對我說:“亞蓉啊,別人吃東西的時候。你要跑遠一點。窮要窮的有骨氣。”雖然那時的我,一點都不明白這句話是什么意思。但是這一句“人窮要窮的有骨氣”讓我一生都受用,我學習了爸爸的做人精神,做好自己!</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20px;">1955年我們姐妹在重慶合影</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76, 79, 187);">1951年5月父母進藏前,母親和幼兒園的張老師,帶三妹的林阿姨與我們三姐妹合影</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二)、做人要真誠,不占公家便宜</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我是扶家老二扶慶浪。小時候我和父親,母親在一起的時間很少。我2歲時,父母進藏了。臨走前,他們把我和大姐送到大邑唐場保育院;把我三妹交給林阿姨照顧。父親54年至55年到重慶速成中學學習時,他們才把我們一家帶到重慶。當時,我們住在余愛池(現在叫鵝嶺公園山上)。我們到重慶后,已是6姐妹了。那時部隊是公給制。父親他們吃的是小灶,拿著盤子就可以隨便取各種香噴噴的美味鹵菜。一天,我跟著父親去小灶,我看到那么多鹵肉,就想多帶點回家吃” 。 父親說:“孩子記住,這是供大人吃的,一人拿一塊就夠了。我們不能多拿回家,那是占公家便宜,你回家有吃的。”從那以后我再也沒進過速成中學的小灶。</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還有一次,部隊的一個解放軍叔叔到我們家,給父親送來幾百塊錢,說是給爸爸買營養品的。當時,父親不在家,我就簽了字,領了錢。等父親回來后,我把事情經過給他講了,他生氣的批評我:“誰叫你收下錢的?我為什么要吃營養品?國家已發給我工資了,不能有困難就向組織伸手,以后不能拿公家的錢。”聽了父親的話,我愧疚地低下了頭。從此以后,我再也不敢收別人送的錢物了。</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父親就是這樣,在平時點點滴滴的“小事”上,對我們姐弟要求都很嚴。他常對我們說:“做人要真誠、不占公家便宜”。</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1964年,父親晉升少將軍銜。榮獲二級八一勛章、二級獨立自由勛章、二級解放勛章。</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1966年9月12日,父親扶廷修將軍因長期積勞成疾,在成都病逝。</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父親,您為解放中國、解放西藏、建設西藏奉獻了自己的一生。祖國和人民會記住你。我們做子孫的也一定要傳承您的奉獻精神,為把祖國建設的更加繁榮富強而奮斗。父親,我們永遠懷念您!</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76, 79, 187);">朱偉鳳,扶廷修</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 三)永遠懷念敬愛的父親</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我是扶家老六扶慶渝。每當想起父親,我都會情不自禁的流淚、感動,緬懷之情由然而生。說真的我們和爸爸相聚時間真的很短暫。在我的記憶里,從小我就跟隨部隊保育院、八一校長大;從小就過著遠離父母的住校生活。當時爸爸媽媽在西藏工作,他們休假回內地才能見上一面。我只知爸爸戎馬一生,略知一些他從長征到抗日抗戰時期的事跡。曾記得爸爸還在八一校作過一次報告,當時因我年齡太小沒能記住。也因為家里女兒多的原因吧,爸爸也講的少。何況我和父母見面太少,那時對家庭沒有什概念,與父母的感情也不深厚。但是我們子女,在學校集體生活的鍛煉下,獨立生活和個人能力特別強。我們從來不想依賴仼何人,直到爸爸最后住進醫院,我才朦朦朧朧有了家庭觀念。可惜時間不長,爸爸就離開我們了!我們子女真是傷心到了極點。在父親離開我們那么長的時間里,作為子女的我們,其實也想好好整理下父親的事跡。但有的資料媽媽給了采集人和上級,留下的少之又少。而且我們在父母的教育下,子女都很低調,從來不在外顯擺父輩功勞。今天,我們終于實現了我們姐弟多年的愿望,寫一篇父親戎馬一生的感人亊跡,以此緬懷我們的父親。</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我寫完已淚流滿面了,父親,我們永遠懷念您!</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76, 79, 187);">1954年朱偉鳳,扶廷修(重慶)</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20px;">扶廷修,朱偉鳳</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76, 79, 187);">1960年扶家8姐弟合影于成都。</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20px;">1964年全家福</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20px;">2019年7月扶家8姐弟在成都團聚合影</b></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江都市|
汉寿县|
玛曲县|
南陵县|
黄山市|
四平市|
黔西|
巴中市|
宝兴县|
崇阳县|
秦皇岛市|
房产|
郁南县|
灌云县|
景泰县|
蒲城县|
砀山县|
五家渠市|
忻城县|
迁西县|
日照市|
紫阳县|
锡林郭勒盟|
桓台县|
二手房|
诸城市|
东乡族自治县|
巢湖市|
镇平县|
贞丰县|
海伦市|
建瓯市|
新和县|
荃湾区|
河北省|
新民市|
敖汉旗|
承德县|
天祝|
会宁县|
平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