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所謂納諫,就是君主接受臣下的建議或批評。這在中國的歷代帝王中能做到的極少,而由于長期的君主專制,皇帝獨攬一切大權,他們金口玉言。其一言一行就是法律,“惡聞其過”已成積弊。隋場帝驕矜自負,曾說:“我性不欲人諫,如有諫我者,當時不殺,后必殺之”,就連講了幾句實話的官女也不肯放過。尤其是末代亡國之君,更是驕奢淫逸,護短拒諫,喜則無功受賞,怒則無辜遭殃。將相、忠臣因直言相動而遭殺身之禍;阿諛奉承之徒卻因投其所好而飛黃騰達。</p><p class="ql-block">縱觀中國歷史上的將相、忠臣,因直言相勸能得善終者寥寥無幾,而因“忤旨”遭貶或殺身滅九族者比比皆是,“伴君如伴虎”的古語,可謂一語破的。</p><p class="ql-block">唐太宗李世民親身參加了隋末唐初的政治斗爭,目睹了隋煬帝因護短拒諫而招來亡國殺身之禍。因此,他即位后以亡隋為戒,一反過去君主不接受批評的惡習。為使國家長治久安,避免重蹈隋煬帝的覆轍,他“居安思?!?,兼聽廣納,勵精圖治。</p><p class="ql-block">他常對侍臣說:“君依于國,國依于民??堂褚苑罹?,猶割肉以充腹,腹飽而身斃,君富而國亡。故人君之患,不自外來,常由身出?!睕r且“天下萬機,一人聽斷,雖甚優勞,不能盡美”,加之“以日繼月,乃至累年,乖謬既多,不亡何待?”國家興亡,關鍵在于帝王能否接受來自臣僚的建議或批評。他認為,逆耳之辭難受,順心之說易從。被難受者,藥面之苦喉也;此易從者,鳩毒之甘口也。明主納諫,病因苦而能消;暗主從諛,命因甘而致殞”。</p><p class="ql-block">因此,他要求百官直言極諫,而他自己則要做一個思過納諫的“明主”,不做護短拒諫的“暗主”。唐太宗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如貞觀四年(630年),太宗下令修洛陽乾元殿,張玄素的諫疏措詞尖銳,酸辣刺耳,太宗不但沒有對他治罪,反而賜絹二百匹,以資鼓勵。</p><p class="ql-block">唐太宗牢記魏征“兼聽則明,偏信則暗”的至理名言,以亡隋為戒,從諫如流。這對貞觀時期的政治生活及社會的方方面面,起到了積極的影響。避免和防止了唐太宗及其統治集團的許多過失和錯誤,形成了“貞觀君臣論政”的良好的政治風氣,從而保證了唐政府能夠較正確地制定和推行切合時宜的方針和政策。培養了大批的諫臣,由于唐太宗虛心納諫,使貞觀時期諫臣盈廷。唐太宗曾經得意地說過:“朕踐祚以來,正直之士比肩于朝,未嘗黜責一人”。著名的諫臣除魏征外,還有劉洎、岑文本、馬周、褚遂良等等。這些人盡管年齡和學識水平不同,但他們都有一技之長,懂得治國安邦之術。他們的建議或批評,大大地減緩了唐太宗走下坡路的進程,對“太平盛世”的出現,起到了重大的作用,并為“開元盛世”的到來,奠定了基礎。</p><p class="ql-block">唐太宗自己也非常明智地說,即位后,“每商量處置,或時有乖疏,得人諫諍方始覺悟。若無忠諫者為說,何由行得好事?他還將自已比作石間之玉,把諫臣比作良工。他在與魏征的一次談話中說:“玉雖有美質,在于石間,不值良工磨,與瓦礫不別。若遇良工,即為萬代之寶。朕雖無美質,為公所切磋,勞公約朕以仁義,弘聯以道德,使聯功業至此,公亦足為良工?!弊鳛橐粋€兼長創業與守成的杰出的封建政治家,這種實事求是的精神,是難能可貴的。同時,也是歷代帝王所不能與之媲美的。</p><p class="ql-block"> </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扎鲁特旗|
东明县|
莒南县|
大连市|
饶平县|
芷江|
博兴县|
边坝县|
滨海县|
吉木萨尔县|
武汉市|
六枝特区|
门源|
阿鲁科尔沁旗|
杨浦区|
平阴县|
明溪县|
龙海市|
江都市|
高碑店市|
新绛县|
车致|
云林县|
清涧县|
昌宁县|
武隆县|
宜城市|
大庆市|
土默特右旗|
旌德县|
汉沽区|
浪卡子县|
壤塘县|
商水县|
霍邱县|
牙克石市|
彝良县|
浦城县|
右玉县|
六盘水市|
绥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