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一張老照片 四十人偶情</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b>■<b style="font-size: 22px;"> 封保義</b></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家庭幾經搬遷,一張四十年前的老照片依然陪伴在我的身邊。</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8px;">老照片的價值體現</b></p><p class="ql-block"> 照片為“中國木偶皮影藝術學會成立大會紀念”集體合影,拍攝時間1980年12月29日,拍攝背景為北京市朝陽區區委招待所大樓,由北京大北轉機攝影。照片畫面凈尺寸57cm×16.8cm,橫批38.8cm×2cm。照片上的與會人員分三排,前排座姿,后第二、三排為站立,共計84人。本文作者為后排右11。盡管歷經四十年,照片除了右下側14cm處有近2cm的斷裂和延伸裂紋,幾乎與新品無異。會議如此重要、照片品相如此之好,實為業界之珍品。</p><p class="ql-block"> 在照片前排就座的有中國戲劇家協會、文化部藝術局、藝術教育局等部門的領導,其中中國現代話劇史上成就最高的劇作家、中國現代戲劇的泰斗,被譽為“東方的莎士比亞”曹禺;現代著名詩人、劇作家、文藝理論家、原中宣部副部長、作協副主席賀敬之;原文化部代部長、中國文聯主席周魏峙;著名作家、詩人、原文化部副部長高占祥;劇作家、戲劇理論家戲劇活動家、原中國劇協常務副主席趙尋;原文化部副部長吳雪;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編導虞哲光等等,他們的名字,有的早已如雷貫耳,聞名于世。如此眾多的中國文化藝術領域的領導、大咖與全國各地木偶皮影藝術領域的專家學者在一起共籌學會成立大計實屬罕見。遺憾的是,由于時間久遠,參加會議的有很多領導、前輩已經無法辨認其姓名,有的已經離世,不得不讓我們產生極大的懷念之情,同時此幀照片的價值亦顯而易見。</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8px;"> 老照片的情感回顧</b></p><p class="ql-block"> 作為中國木偶學會成立大會的親歷者,見證了中國木偶皮影藝術史上備受矚目的盛事,也經歷了我們木偶人當家作主的難忘經歷。參加會議的有來自全國各地木偶皮影藝術工作者代表四十余人。中國戲劇家協會,文化部藝術局、藝術教育局及有關單位的領導曹禺、金山、吳雪、趙尋、戴碧湘、李超、孫浩然、牧虹、阮若珊、韓林波等出席了1980年12月22上午的開幕式。</p><p class="ql-block"> 提及曹禺,在學生時代,就曾經讀過《雷雨》、《日出》等戲劇名作,曹禺的名字可謂是沒齒難忘,聽說今天的開幕式是曹禺主持,當時坐在臺下聽會的我,踮起腳根,傾耳注目,期待這位東方“莎士比亞”的出場。眨眼間,一位身著中裝,拄著拐棍,國字臉龐,滿頭烏發的人健步走來,“曹禺,曹禺,他就是曹禺!”我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竟然與鄰座喊出了聲響!瞬間,我滿腦子的“雷雨雷雨”、“日出日出”,敬佩之情油然而生。曹禺,完成話劇《雷雨》的創作才23歲啊!</p><p class="ql-block"> 曹禺先生在開幕式大會的致詞中,沒有寒暄,直插主題,沒有客套,謙虛和藹。他的“舞臺美術為戲劇的演出和發展作出了貢獻,他們是無名英雄”的話語,頓時在我的心中涌起一股暖流,心想這些高層領導人如此熟悉我們底層人員的工作,是對我們的贊揚和鼓勵啊!</p><p class="ql-block"> 曹禺先生明確指出,“木偶、皮影擁有很多觀眾,而且還多次出國,為國爭光……”。他對木偶皮影藝術工作的關心不是停留在會議報告中的,記得在1981年4月20日至5月10日"中國木偶皮影藝術編導座談會"在揚州召開期間,曹禺親臨會議現場并講話,他一再叮囑我們要擴大木偶皮影藝術的宣傳,擴大木偶皮影藝術在國內外的影響。期間,揚州木偶劇團在揚州汶河小學演出木偶戲,年近八旬的曹禺先生和夫人李玉如還親自深入學校的演出現場,陪伴小朋友們觀看了木偶戲,現場氣氛熱烈,令人難忘。</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曹禺先生還曾為木偶戲藝術題詞“神奇的木偶藝術,華夏之光”。</p> <p class="ql-block"> 時任中國戲劇家協會副主席的趙尋先生的講話使我記憶猶新,他說這次會議是空前的盛會,這在中國木偶皮影藝術史上要寫上重重的一筆。說來也有緣,會議時隔十年之久,我們揚州木偶劇團在日本演出大型木偶劇《三國志》,適逢中國戲劇家代表團訪日,年近七旬的趙尋團長、常香玉副團長在百忙之中,于1990年11月3日下午6時10分,專門來到東京涉谷區代代木我們的演出劇場,趙尋先生向大家問候的同時還對我們傳承中國的木偶藝術表示慰問和感謝,勉勵大家為了中日文化交流作出自己的努力。我能在木偶學會成立十年后與趙尋先生在國外再次見面感到無比高興,趙尋先生還笑著對我說,“你是搞舞臺美術木偶制作的吧”,可見趙尋先生對小小木偶的情感和印象是多么深刻啊!</p> <p class="ql-block"> 常香玉副團長非常知曉當年的揚州木偶在河南巡演數年之久,并詢問“有沒有到鄭州演出過啊?”當回答“沒有”時,她風趣地笑著說“難怪沒有看上”。現場氣氛,至今歷歷在目,永生難忘。</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8px;">老照片的滄桑巨變</b></p><p class="ql-block"> 說來學會成立四十年來的變化真大,木偶界的形勢、木偶人觀念、木偶藝術的變化等等,與四十年的今天是無法比擬的。首先,木偶人的地位提高了,上海木偶劇團的陳為群在發言中說道,有一部分青年人對木偶這項藝術的事業心不強,說木頭人吃不開,木偶團中的男青年討不進媳婦,而姑娘都外跑。可如今,上海戲劇學院招收木偶專業都成了香餑餑,錄取比例竟然升至惹人難以置信的千人比一;揚州木偶劇團僅美工組就有本科以上學歷5人。</p><p class="ql-block"> 當年沒有學會組織、沒有刊物,對內對外的宣傳交流難免帶來一些不便和尷尬。福建龍溪木偶劇團的陳錦堂介紹他們在加拿大演出,外國友人找他們索要資料,他們只好送一本武漢雜技團的資料。如今,通信發文、宣傳交流等等,互聯網全部搞定;陜西木偶劇團的劉士剛還向大家介紹了當年在風祥縣有的老太太從三、四十里外趕來縣城看戲,用兩只雞換一張戲票的趣聞,更值得一提的是,老一輩藝術家干了一輩了木偶戲,有很多連個名分都沒有,而如今在很多大學校園、展廳場館常現“木偶專家教授”的身影。</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8px;"> 學會成立掠影</b></p><p class="ql-block"> 經過近十天預備會的討論、調研,中國木偶皮影藝術學會于1980年12月29下午宣告成立。 </p><p class="ql-block"> 會 長:虞哲光</p><p class="ql-block"> 副會長:何德潤 楊 烽 洪 冰 路景達 余所亞 林 堃 </p><p class="ql-block"> 秘書長:林 堃(兼)</p><p class="ql-block"> 副秘書長:馮書祥</p><p class="ql-block"> 虞哲光先生,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導演,創辦并領導了上海第一個木偶戲劇團。代表作《原始人》、《東郭先生》、《打獵記》;所著《木偶戲藝術》開中國木偶制作研究之先河。</p><p class="ql-block"> 虞哲光:“我在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工作,廠里讓我成為與全國木偶皮影團體聯系的橋梁,過去做的不好感到慚愧,今后要加強這方面的工作”。事實上,中國木偶皮影學會自成立那天起,就沒有停止對中國木偶皮影藝術的領導,四十年來,學會積極開展學術交流研討、專業展演評比、大型展演活動,輔導、培訓、咨詢服務和國際合作等活動。在黨中央對傳統文化極其關心、木偶皮影藝術從未有過的發展機遇的形勢下,中國木偶皮影藝術學會正不斷展現不惑之年之光彩!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如今,中國木偶皮影藝術倍受世人矚目!愿中國木偶皮影藝術學會四十年的成長經歷永存并發揚光大!愿四十年的珍貴影像流芳百世!????????????????????</p><p class="ql-block"><br></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昌江|
浮梁县|
古田县|
北票市|
宣化县|
敦化市|
玉溪市|
西宁市|
额济纳旗|
象州县|
宜阳县|
若羌县|
天长市|
翁源县|
靖边县|
库尔勒市|
绥化市|
安乡县|
巧家县|
道真|
香格里拉县|
灵寿县|
清涧县|
垣曲县|
康平县|
丰顺县|
周口市|
山东省|
婺源县|
连云港市|
阿拉善右旗|
兴和县|
楚雄市|
宽城|
麻江县|
莱芜市|
敦煌市|
大悟县|
晋中市|
息烽县|
淅川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