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年輕時我給學(xué)生教授《桃花源記》一文時,對其作者田園詩人陶淵明有過一些解讀,但終因自己人生閱歷不足,認識理解流于膚淺,認為這位晉代田園詩人的詩文的確至真至美,但生活過得如此清苦,晚年甚至貧病交加,人生如此失意,可憐可悲。</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隨著年歲與閱歷的增長,再讀陶淵明及其詩文,漸漸對他有了一些深層的解讀,尤其是在讀了杜景華的《陶淵明傳》、易溟的《人生歸去來.陶淵明傳》等傳記以后,更是明白了,千百年來,人們?yōu)槭裁匆恢笔熘⑾矏邸⒕囱鏊?lt;/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奇 葩 陶 淵 明</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陶淵明(約365年—427年),字元亮,號五柳先生,謚號靖節(jié)先生,東晉末期南朝宋初期詩人,文學(xué)家、辭賦家、散文家。他出身一個沒落的宦官家庭。</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自幼飽覽詩書,研讀經(jīng)典,博學(xué)能文,自謂好讀書而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可見他讀書多快樂,多輕松!</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少年陶淵明,壯志滿懷,抱負遠大:"憶我少壯時,無樂自欣豫。猛志逸四海,騫翮思遠翥。"</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其一生留下一百多篇詩文,有《飲酒》《歸園田居》《桃花源記》《五柳先生傳》《歸去來兮辭》《桃花源詩》等,主要以田園生活為題材。</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四十一歲時,一直有著大濟蒼生抱負卻與官場格格不入的陶淵明,斷然棄官回鄉(xiāng)!前半生一直處于出仕退隱(五仕五隱)、內(nèi)心極其矛盾的陶淵明,直到不惑之年后才真正不惑:"少無適俗韻,本性愛丘山"!終于讀懂了自己,明白了自己想要的和適合自己的是田園生活而不是官場混跡。從此以后的二十多年,他一直過著"躬耕自資"的隱居生活。雖然憂傷憤懣、饑寒、勞累、贏疾也會侵襲他,但還是帶給他人生許多美好與快樂。</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這位不適俗,愛丘山的陶淵朋,用他的后半生堅守著自己這份本真,將清苦的日子過成了詩意的生活。詩人不斷從大自然和生活中去發(fā)現(xiàn)美,并把它們奉獻給后世之人,寫下許多美好的田園詩文,最后(大概六十歲左右),他用自己一生的經(jīng)歷與思考寫下《桃花源記》并詩,留下一個"芳草鮮美,落英繽紛"質(zhì)樸自然、和諧恬靜的桃花源,讓人們對未來生活與理想社會充滿了期待與憧憬,為后世文人打造了一個精神家園——心中若有桃花源,何處不是水云間。他用一生追求真誠自然,質(zhì)樸高潔,給后世人樹立了一個崇高的道德風范,為普通平凡人展示了一個充實、詩意、快樂生活的模式。</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與此同時,他也成就了自己:成為了古今隱逸詩人之宗,成為了中國文學(xué)史上第一個偉大的田園詩人、中國文學(xué)史上的一朵奇葩。其獨具的藝術(shù)魅力和文學(xué)價值無法被取代,他在他的隱居生活里實現(xiàn)了自己的人生價值。</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何 以 成 奇 葩</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陶淵明之所以能成為中國文學(xué)史上的一朵璀璨奇葩,我覺得有它的外部因素,更有它的內(nèi)在根由。</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三國兩晉時期,是中國社會政治和思想界的一個重大變革時期,同時也是文化發(fā)展的一個十分燦爛的時代。藝術(shù)家在創(chuàng)作中追求自然真趣,反對束縛,主張將人放到廣闊的大自然中更好地認識自身,體驗自我的"個人感"趨勢,這是不是人文主義思想意識的啟蒙?不得而知,但這種歷史文化大環(huán)境,對陶淵明的創(chuàng)作是有極大的鼓舞作用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不過我覺得成就陶淵明這樣一個上承《詩經(jīng)》下貫三唐的偉大田園詩人、讓他成為中國文學(xué)史上的一朵奇葩的根本原因,還是他那特立獨行的人生抉擇和他那不同流俗的思想情趣。</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一) 特立獨行的人生抉擇</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陶淵明從小受儒家的"出世"以及濟世安民思想影響(感覺后面受道家影響更深),也受曾為一代名將、東晉大司馬曾祖父陶侃思想的鼓舞,他也期望像曾祖父那樣建功立業(yè),造福國家和百姓,因而前半生一而再,再而三地違背自己的意愿去為官,但這并不是他的本性,尤其是在一次又一次的"出仕"中,見識了當時官場的黑暗,官員的爭權(quán)奪利、篡權(quán)而不擇手段之后,他更是心灰意冷,憤然拂袖離去。便有了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在那年冬天,陶淵明為了養(yǎng)家糊口,來到離家鄉(xiāng)不遠的彭澤當縣令。可好景不長。到任八十一天,因年終了,郡太守要求考核績效,派督郵到縣里檢查工作。下屬勸他整整自己的著裝,穿上官服,系上束帶,好好地去接待一下督郵,把這個事應(yīng)付過去就完了。平時蔑視功名富貴,不肯趨炎附勢,對這種假借上司名義發(fā)號施令的人很是瞧不起的陶淵明,一聽就怒了,說"吾不能為五斗米折腰(大縣每月食俸一斛,即五斗米),拳拳事鄉(xiāng)里小人邪!"隨后,解印離縣,賦《歸去來兮辭》。"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既自以心為形役,奚惆悵而獨悲?"</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久在樊龍里,復(fù)得歸自然",走出了那個樊龍的世界,他是舒心愜意的。而這片他向往的田園世界,無論悲喜貴賤,都是屬于他的一份追求,一份堅持。于是,他歌詠著、歌詠著歸去,歌詠著他看到的將要荒蕪的田園,歌詠著歸去的自然、歸去屬于自己的那條路。從此以后,終身不入官場,安于田園。這一年,他四十一歲。</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在那個學(xué)而優(yōu)則仕盛行的時代,"出仕"是我國古代知識分子實現(xiàn)自我人生價值的唯一方式(它的存在,其實極大地影響著歷朝歷代知識分子的思維與行為模式)。而且當時的東晉,整個社會的價值觀都以財富來衡量,也特別講究門第,通過做官提高門第來獲取更多財物。在這種背景下,能果斷作出這"辭官返田園"人生抉擇的,可能也只有獨立特行、堅守自己本真的陶淵明!他像一朵出淤泥而不染的白蓮花,清純脫俗,風骨傲然地開放在美麗的田園中!中國文學(xué)史上從此綻開了這么一朵璀璨的奇葩,有了第一個偉大的田園詩人,名字都叫陶淵明!</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二)不同流俗的思想情趣</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從樊籠歸自然,陶淵明的思想情趣不在官場里,而在大自然,在田園里,顯然與當時流俗迥然不同!</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他喜歡,"結(jié)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的寧靜淡泊,喜歡"采菊東籬下,悠悠見南山"、喜歡春燕環(huán)繞、霧靄如煙的山野林間,喜愛"這片帶給他閑適自在的大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他喜歡,自由地在荒野上開田耕種,披星戴月的生活:"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興理荒穢,戴月荷鋤歸。"當時的世風盛行虛談,以體力勞動為恥,而他卻以注重實干,以自耕勞動為榮。一介書生,肯定還不是一個種莊稼的能手,但這有什么關(guān)系呢?他不追求豪宅美苑,只需草屋幾間。他不喜歡綾羅美妾,只愿每日歸來,能夠遠遠地看到從家中飄出的裊裊炊煙,看見自己的孩子在屋前堂后采桑斗狗。這是一種鳥兒找到自己的叢林,游子望到他溫暖家的親切感,一種身體和精神的歸宿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他喜歡,擁抱著自己的嬌妻,帶著幾個調(diào)皮的孩子,抱著暖融融的炭爐,在一片雪花飄飛的天地間玩耍打獵,鑿冰捕魚,融在那一片美麗開闊的大自然中——一家人相親相愛,親情融融,真誠而美好!</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他喜歡,和自己一樣的朋友談天說地,喝酒吟詩,然后說:我待會兒喝醉了就要唾覺,你們要離開就請便,不必招呼我——質(zhì)樸真率,友情暖暖!</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這些正是陶淵明所追求的思想情趣,里面融著的是對自己平凡質(zhì)樸生活深情的熱愛!他的那些美好詩意生活的畫面里,鳴奏著一曲曲快樂動人的樂章!</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物質(zhì)生活是清苦的,但這里沒有爭權(quán)奪利互相傾軋,也無需溜須拍馬,阿叟奉承,委屈或扭曲自己,他潔身自好,一切純自然!</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在這片美麗的田園風光里,他描真景,抒真情,流露出的是生活的真趣!他可以盡情地釋放自己,綻放自己!平平淡淡,卻詩意盎然——普通人的平凡人生也充實快樂與美好!</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擁有這樣一份人世間難得的真誠自然的思想情懷情趣,加上他的異稟詩才,中國文學(xué)史上出現(xiàn)這樣一個別具一格的偉大田園詩人,綻開出這樣一朵璀璨的奇葩,便在情理之中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世 人 敬 仰 他</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陶淵明的一生,無豐功偉績,平平淡淡,普普通通,為什么千百年來一直受到世人的敬仰呢?除了他在中國文學(xué)史上的藝術(shù)魅力和藝術(shù)價值外,我想是因為他的高潔人品,因為他是一個清新脫俗的人,一個活得純粹的人,一個完全沒有被財富名利等身外之物異化的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生而為人,一生需要面對各種社會現(xiàn)實。很多事,不是我們沒有想過去做,也不一定是沒有能力去做,有時就是為了守護自己的那份本真,不愿違心地去做,于是退而回歸于心,便做了那個自己。陶淵明比我們活得更明白、通透。與他同時代的很多文人隱士,都陸陸續(xù)續(xù)變節(jié)從仕,陶淵明卻始終不為所動。他自然純真,不愿接受的人和事,就不接受,想隱居就果斷隱居!他心中的那份原則比天大比地廣。他才是一個真正堅持活出自己的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他為后世人立起了一個崇高的道德風范,給出了一個普通平凡人生充實快樂詩意生活的指南,讓我們這些平民百姓感到特別親切,感覺他如同良師兼益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現(xiàn)在,回想起我年輕時曾因著他生活清苦甚至貧困而覺得他人生失意、可憐可悲的膚淺評價,不禁自覺汗顏而至于羞愧難當。要是一千五百多年前那個堅守本真、率真耿直的陶淵明地下有知,是不是會啼笑我們這些受世俗拖累的蕓蕓眾生太過浮躁?是不是會微笑著對我們說:你們那種屈著自己,竭盡全力去求財富求浮華的人生,倒是真的有點可憐可悲!你們明白人生的真諦嗎?而且一個社會,人們都一昧地去追求財富名利和享樂,就會產(chǎn)生道德危機,進而道德淪喪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俗世里的蕓蕓眾生,大多過的是普通人的平凡生活,畢竟建功立業(yè)干大事的終究是少數(shù)(因為這需要天賦才能等方方面面的因素)。如果你想抵御這喧囂紅塵里的種種誘惑,如果你想擺脫現(xiàn)實生活中的一些困惑,讓你的平淡人生過得充實有意義并且快樂,那么你就多去讀讀陶淵明和他的詩文,讀懂他的內(nèi)心情志,感受那份真誠自然,灑脫和堅守,樸素與美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我們可能永遠做不到他那樣,但心中藏有他筆下的那個美麗桃花源,何處不是水云間?想想人間有過一個這般清新脫俗的人,他把平凡的人生過得如此詩意美好與快樂,也足夠成為精神的寄托了。</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注:奇葩,原指奇特而美麗的花朵,常用來比喻不同尋常的優(yōu)秀文藝作品或非常出眾的人物。比喻某人(或某事物)不落世俗,個性十足。)</b><a href="http://www.xsjgww.com/3w1pyzpi" rel="noopener noreferrer" target="_blank" style="font-size: 18px;">我們這神仙般的生活</a></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建平县|
枝江市|
积石山|
柳州市|
鄯善县|
夏邑县|
绥芬河市|
榕江县|
峡江县|
鄂温|
巴林右旗|
宣威市|
临泉县|
蒲城县|
桦甸市|
鄄城县|
托克逊县|
秭归县|
商城县|
湘潭县|
博客|
乐山市|
应城市|
鹿泉市|
广水市|
景泰县|
如东县|
崇左市|
焉耆|
察隅县|
阳高县|
盐边县|
福海县|
蛟河市|
金沙县|
台安县|
晋江市|
思茅市|
巩留县|
金湖县|
湘潭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