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波多野结衣结婚了吗,JAPANESE50MATURE亂倫,美女视频黄网站免费观看

2020西藏觀鳥記

開心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西藏因其地理及氣候的顯著特點,分布著一些西藏獨有的鳥類。雖然路途遙遠、機票昂貴,還有高反的不適,但癡迷于觀鳥的人終歸都是要去西藏跑一跑的。</span></p> <p class="ql-block">  西藏成熟的觀鳥路線有三條:一是日喀則吉隆,二是林芝墨脫,三是山南卡久寺。三個地方都各有特色,要把西藏的鳥看好,這三個地方是免不了的。可惜這三個地方相去甚遠,這個暑假我們只能選一個地方去。</p> <p class="ql-block">  夏季雨水多,去墨脫的路經常因塌方而中斷。吉隆的鳥況也是春秋季會更好一些。相對來說,暑假去卡久寺這條線還是保險一點的,大家最想看的棕尾虹雉正是卡久寺的招牌,夏季的色季拉山看花也不錯。最后定下行程如上圖,頭尾11天時間。一路同行的有小麥、芳姐、豆丁媽和豆丁,請了西藏農牧學院的范老師給我們做指導。</p> <p class="ql-block">流水賬太長,先上總結:</p><p class="ql-block"> 夏季并不是西藏最佳的觀鳥季節,不過可以看花看獸看風景,也還是不錯的。</p><p class="ql-block"> 此行全程共看到106種鳥,個人加新21種(10種西藏特色種):1. 棕尾虹雉2. 藏馬雞3. 藏鶇4. 灰腹噪鹛5. 紅頭噪鹛6. 大草鹛7. 棕額長尾山雀8. 紅頭灰雀9. 喜山紅眉朱雀10. 黃嘴藍鵲11. 白頸鶇12. 大紫胸鸚鵡13. 高原山鶉14. 血雉15. 黃喉雉鶉16. 點斑林鴿17. 褐翅雪雀 18. 白腹短翅鴝19. 擬大朱雀20. 眼紋噪鹛21. 黑頂噪鹛</p><p class="ql-block"> 看到獸12種,加新4種:白唇鹿、喜馬拉雅麝、喜馬拉雅斑羚、喜馬拉雅鬣羚,高原兔、鼠兔、旱獺、藏野驢、藏原羚、巖羊,馬鹿、獼猴,遺憾沒看到藏狐和野狼。</p><p class="ql-block"> 看到N多的花和蘑菇,加新若干,最開心看到塔黃、西藏杓蘭和三種綠絨蒿。</p> <p class="ql-block">以下是流水賬:</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7月23-24日 拉薩: 宗角祿康公園— 羅布林卡—拉魯濕地—拉薩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span>宗角祿康公園是布達拉宮背后的一個小公園,公園小小的人工湖里斑頭雁、鳳頭鸊鷉、棕頭鷗都很近。草地上灌叢中山噪鹛、<span style="font-size:18px;">藏鶇、灰腹噪鹛、山麻雀、山斑鳩也都不太怕人。在宮殿的上空飛舞著</span>巖燕和青藏白腰雨燕,它們應該是在宮殿外墻有巢。</p> <p class="ql-block">藏鶇</p> 藏鶇雌鳥和幼鳥 山噪鹛 <p class="ql-block">灰腹噪鹛</p> <p class="ql-block">  羅布林卡是有兩百多年歷史的藏式風格的皇家園林,公園里蒼松翠柏古樹參天,亭臺樓閣掩映在其中。不過我們去羅布林卡主要是為了大紫胸鸚鵡。</p><p class="ql-block"> 大紫胸鸚鵡原本在拉薩是沒有分布的,人為放生后在這個公園里形成了穩定的種群。</p> <p class="ql-block">  第一天是中午過后進的公園,一只鸚鵡都沒看到。</p><p class="ql-block">  黃昏時在布達拉宮廣場喝完酸奶站在路邊等車時,10多只鸚鵡拖著長長的尾巴邊飛邊叫,往羅布林卡的方向飛去。我們猜想這些鸚鵡晚上應該是在公園過夜的。</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一早又去公園,在公園圍墻外看到公園里的樹頂上站著幾只。為了更近一點,又掏了一次門票錢(60元)進園。在園里這些鸚鵡和我們玩起了抓迷藏,它們在高高的樹頂上高聲叫著不停地飛來飛去,我們就在樹下東奔西跑。后來它們終于玩累了,才停在一棵樹上讓我們好好拍照。</p> <p class="ql-block">  拉魯濕地的面積很大,從東南邊入口沿著棧道走到西北角的出口,走了好幾公里,把我們累得夠嗆,關鍵是沒什么鳥。這里夏天鳥的種類和數量都不多,只看到了少量普通燕鷗、棕頭鷗、白眼潛鴨、鳳頭??、山噪鹛、灰背伯勞,有一些紅腳鷸在這里繁殖。</p> <p class="ql-block">棕頭鷗</p> <p class="ql-block">  看前人攻略說拉薩河鳥況不錯,慕名而去發現拉薩河正在修整河道,長長的河道變成了大工地,河灘上只有少量的漁鷗、棕頭鷗、普通燕鷗、細嘴短趾百靈。鳥不多就算了,由于工人的野蠻施工,害我和小麥在這里重重地摔了一跤,腦門和膝蓋都擦傷了,好在相機沒摔壞,萬幸沒有影響后面的行程。</p> <p class="ql-block"> 7月25日拉薩——雄色寺——羊綽雍錯——浪卡子。</p><p class="ql-block"> 雄色寺離拉薩約50公里,位于拉薩河南岸雄色山半山腰,海拔4100多米。因為藏馬雞、大草鹛和藏雪雞在這里很容易見到,雄色寺因此也成了觀鳥人必到之處。</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藏馬雞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span>由于寺廟的尼姑長期投喂,雄色寺的藏馬雞像家養的一樣,一群一群拖家帶口,在山坡上閑庭信步,不像別的地方的雉類那樣如驚弓之鳥。</p> <p class="ql-block">  雄色寺的大草鹛也很穩定,這個時間還能看到在育雛。</p><p class="ql-block">  藏雪雞夏季會上到更高海拔的山上,要爬山才能看到,怯于海拔高大伙都沒去找。</p><p class="ql-block">  寺廟周圍小鳥不少:巖鴿、紅嘴山鴉、擬大朱雀、曙紅朱雀、黑喉紅尾鴝、赭紅尾鴝、白斑翅擬蠟嘴雀、棕胸巖鷚、褐巖鷚、鴝巖鷚、黃腹柳鶯、戈氏巖鹀等。</p> <p class="ql-block">高原兔,青藏高原特有種。</p> <p class="ql-block">擬大朱雀</p> 曙紅朱雀 <p class="ql-block">  羊卓雍措是西藏三大圣湖之一,湖面海拔4,441米。在半山觀景平臺看湖水在陽光下呈現出迷人的顏色,如油畫一般。更妙的是觀景臺外側草地上,褐翅雪雀、棕頸雪雀、白腰雪雀、地山雀讓大家看得很爽。</p> <p class="ql-block">褐翅雪雀</p> <p class="ql-block">  從山上下來一路沿著湖邊走,看著斑頭雁、普通秋沙鴨、漁鷗、普通燕鷗在圣湖清澈的湖水中游弋,讓人心生羨慕。</p> 斑頭雁頭頂的兩道杠是成年的標志。斑頭雁的飛行能力很強,有些種群遷徙時會飛越喜馬拉雅山到印度度冬。 <p class="ql-block">  湖邊的濕地開滿了野花,黑頸鶴一家三口在悠閑地覓食。棕頸雪雀、黃嘴朱頂雀、細嘴短趾百靈在草地上四處溜達。</p> <p class="ql-block">  穿著毛褲的大鵟站在電線桿上守候獵物,被我們打攪了顯得很無奈。</p> <p class="ql-block">  路過兩塊田里油菜花開正好,在遠處雪山映襯下更美了。幾位美媽忙著拍風景,豆丁卻在旁邊的田里看到了長嘴百靈。然后我們再去找怎么也找不到了。</p><p class="ql-block"> 當我一臉羨慕地看豆丁拍的照片時,豆丁很認真地和我說這就是不專心找鳥的后果,好吧,我知錯了。</p> <p class="ql-block">7月26日浪卡子——普莫雍錯——卡久寺</p><p class="ql-block">  浪卡子縣城位于山南市西南部,與不丹王國接壤,海拔4400。這一晚大家都出現了高反,頭痛、呼吸困難無法入睡的反應。吃止痛片(豆丁形容為續命神藥)吸氧(在拉薩買了枕頭式的氧氣袋是多么明智啊)后才得以緩解。</p> <p class="ql-block">  從浪卡子縣城出發,一路翻山越嶺來到了海拔4980米的普莫雍錯。這里除了我們一個游人也沒有,加上又是陰天,灰藍色的湖面給人一種特別寧靜的感覺,我喜歡這個湖甚于羊卓雍措。</p> <p class="ql-block">  路邊的兩只藏原羚(青藏高原特有,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看到我們還不忘再吃上兩口和拉上一泡,然后再一步三回頭慢悠悠地往湖岸邊走,似乎是要好好展示它們屁屁上的白色愛心圖案。</p><p class="ql-block"> 岸邊10多只斑頭雁似乎不太歡迎我們,看到我們下車,趕緊往湖中游去。幾只雪雀在草地上飛來飛去,除此之外,沒看到別的鳥。海拔太高了,鳥也難生存。</p> <p class="ql-block">  一百多只巖羊在山坡上休息,身上的顏色跟巖石完美融合在一起,要很仔細看才能發現它們。</p> <p class="ql-block">  普莫雍錯湖畔的推瓦村海拔5070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行政村落。據說村民會在湖面冰塊融化之前把羊趕到湖中的島上,冰融化后羊只能留在島上自己吃草長膘,直到冬天湖水結冰再把它們帶回村里。</p> <p class="ql-block">  離開普莫雍錯繼續往卡久寺方向走,經過了此行海拔最高的蒙達拉山口,然后一路下山到海拔3000多的洛扎縣城。</p> <p class="ql-block">  在洛扎縣城的公路邊上偶遇喜馬拉雅麝,看我們下車,它一溜煙就跑上了山。真沒想到在大路上還能遇到麝這樣的獸,大概是趁黃昏到城鎮周圍找吃的。</p><p class="ql-block"> 喜馬拉雅麝棲息于海拔2500~3900米之間的混交林和高山草甸地帶。 喜食松蘿、苔蘚和各種樹葉。 主要在早晨和傍晚時分活躍。分布于不丹、中國、印度(錫金)、尼泊爾。<br></p> <p class="ql-block">  在海拔3000左右的溝谷里行走了一段之后,接著又一路上山,終于在在天黑前趕到了海拔近4000米的拉康鎮。這里雖然海拔也不低,但植被豐富,呼吸明顯順暢了,晚上睡覺終于不像在浪卡子那樣難受了。</p> <p class="ql-block">7月27日-7月28日卡久寺</p><p class="ql-block"> 卡久寺位于洛扎縣拉康鎮背后名為“佳普晉”的云霧繚繞的山巔上,海拔4019米。寺廟四周群山郁郁蔥蔥,原始森林植被豐富。堪稱最美寺廟。</p> <p class="ql-block">  卡久寺建于公元1570年,是蓮花生大師五大隱修圣地之一。</p><p class="ql-block"> 晨曦中,院子里僧人們席地而坐在讀書,郎朗的誦讀聲傳來,讓人心安。</p> <p class="ql-block">  卡久寺之所以成為觀鳥人打卡的網紅,不是因為它歷史悠久也不是因為風景優美,而是因為這里有如彩虹一般美麗的鳥兒——棕尾虹雉。</p><p class="ql-block"> 棕尾虹雉生活在海拔2500-4500米之間的高山針葉林、高山草甸和杜鵑灌叢之中。主要食物是灌木和草本植物的嫩芽、嫩葉、嫩枝、塊根、果實和種子等。是尼泊爾的國鳥,在我國只分布在西藏南部,屬于國家一級保護動物。</p> 棕尾虹雉雌鳥 <p class="ql-block">  沿著寺廟的轉經道邊走邊找鳥,雖然有4000多的海拔,但并不覺得辛苦。除了棕尾虹雉,還有血雉、雪鴿、星鴉、紅頭灰雀、巖鴿、紅嘴山鴉、眼紋噪鹛、黑頂噪鹛、喜山紅眉朱雀、白頸鶇、白眉雀鹛、白腹短翅鴝和各種柳鶯等。</p> <p class="ql-block">血雉雄鳥</p> 紅頭灰雀雌鳥 眼紋噪鹛 黑頂噪鹛 白腹短翅鴝 <p class="ql-block">  這只星鴉看到我在吃餅干,很大膽地飛過來落在離我兩米的地方,耐心地等著撿食我的餅干碎。</p> 喜山紅眉朱雀 雪鴿 <p class="ql-block">  不單鳥兒喜歡來寺廟,野獸也經常造訪寺廟。喜馬拉雅斑羚天天來打卡,據說黑熊也是這里的常客,就在我們來的頭一天,黑熊剛來過(問了喇嘛說放心不會襲擊人)。</p><p class="ql-block"> 喜馬拉雅斑羚常在密林間的陡峭崖坡出沒,一般數只或10多只一起活動,活動范圍多不超過林線上限。食物包括草葉、芽、根、樹枝、地衣、真菌、樹葉、水果和堅果。分布于不丹、中國、印度、尼泊爾和巴基斯坦。</p> <p class="ql-block">  中午休息的的時候,幾個小伙伴趴在草地上找尋各種蘑菇和花花,找到一種不一樣的就像找到寶貝一樣開心。越找越多,真沒想到草地上有那么多寶貝:牛肝菌,角盤蘭、紫菀、龍膽、小柴胡……</p> 角盤蘭 <p class="ql-block">花朵特別迷你的杜鵑</p> <p class="ql-block">  在卡久寺最意外的收獲是芳姐的獨食:紅胸角雉,那條路在她走之前我們走過兩遍,偏偏她一個人走的時候就看到了紅胸角雉,不得不羨慕她的鳥運。 (上圖是芳姐拍的紅胸角雉)</p><p class="ql-block"> 紅胸角雉棲息于海拔3000-4000米左右的山地森林中,有時冬季可下到2000米左右的地方越冬。在中國僅分布于西藏南部及東南部,數量稀少,行動隱蔽,很難得見到。</p> <p class="ql-block">7月28日卡久寺——哲古錯——山南</p><p class="ql-block"> 目標永遠在前方,再好的地方也要告別。28號午飯后我們離開卡久寺前往澤當。從山谷一路盤山上到山頂又一路盤山下來,上上下下穿行在喜馬拉雅山脈中,感受著山河的壯美。</p><p class="ql-block"> 山上可見很多廢棄的碉樓,這里離邊境只有幾十公里,應該是舊時邊防所用。</p> <p class="ql-block">大杜鵑</p> 山體裸露著,擠壓、隆起、風化……歲月的痕跡清晰可見 <p class="ql-block">一路沒鳥沒獸,正在大家疲倦的時候,小麥突然看到山坡上星星點點的藍色,是綠絨蒿!<span style="font-size: 18px;">高原最美麗的花兒!趕緊下車走到跟前一朵一朵地看,</span>如獲至寶心滿意足。</p> 綠絨蒿是罌粟科綠絨蒿屬植物。生長于海拔三千至四千米以上的流石灘和冰川的前沿。 <p class="ql-block">卡拉里山口特別平坦開闊,站在這里,一種豪邁感油然而生。</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肚子圓滾滾的藏野驢警覺得很,看見人有靠近,揚起四蹄就往遠處跑。</span></p><p class="ql-block"> 藏野驢是所有野生驢中體型最大的一種,青藏高原特有,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生活在海拔3600米至5400米的高原地帶,對寒冷、日曬和風雪均具有極強的耐受力。</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措美縣的哲古措濕地,原本挺期待的,結果除了棕頭鷗、棕頸雪雀、白腰雪雀、黃頭鹡鸰,似乎就沒啥鳥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草地上很多鼠兔挖的洞,</span>鼠兔廢棄的洞正好給棕頸雪雀養育寶寶,一點都不浪費,夠環保!</p> <p class="ql-block">7月29日山南——白唇鹿自然保護區——林芝</p><p class="ql-block"> 從山南往林芝,海拔低了,山上植被豐富了。一路上綠油油的景色,還下了一點雨,滿眼的濕潤。大家都忘了有高反這回事了。</p> <p class="ql-block">這一天的主要目標是西藏馬鹿和白唇鹿。</p><p class="ql-block">馬鹿長得像馬,但其實是鹿,國家二級保護動物。范老師經驗豐富,在漫山遍野中找到了一小群,媽媽帶著三個娃,沒有看到頭上有角的雄馬鹿。這段時間馬鹿正在換毛,有點丑丑的。</p> <p class="ql-block">  眼看著馬鹿爬到對面的高山,車又再行了一段就轉到著名的318國道。翻越海拔5013米拉山口時,雨雪交加,大家卻還是很興奮紛紛下車拍照。</p><p class="ql-block"> 從車里看到米拉山隧道就快修好了,以后就不用再翻越米拉山口了,方便之余也少了站在山口從高處往下看的樂趣。</p> 在工布江達的一處山谷,鮮花開滿了山坡。高原山鶉一家五口看到我們忙不迭往山上走,一旁的旱獺拖著肥胖的身體鉆進洞里。 <p class="ql-block">  為了彌補我們剛才沒看清那一家五口的遺憾,這一只高原山鶉在牛糞堆上站了許久,像是在思考鳥生,旁邊一只旱獺也在裝模作樣思考獺生。</p> 從318國道拐進白朗村,再往山里走一點就到了白唇鹿保護區。一條小溪緩緩流過,溪邊開著各種野花。很快就看到山坡上有幾十頭白唇鹿,有大有小,有的躺著休息,有的在吃樹葉,更多的是好奇地看著我們這些遠方來的兩腳獸。 <p class="ql-block">  白唇鹿是中國特有種,只生活在青藏高原,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它們的<span style="font-size: 18px;">嘴唇一圈白色,像偷吃了奶油沒有擦干凈嘴,十分可愛。</span></p> <p class="ql-block">7月30日林芝——色季拉——魯朗</p><p class="ql-block"> 喜馬拉雅山脈和念青唐古拉山脈由西向東平行伸展,東部與橫斷山脈對接。東南低處正好面向印度洋開了一個大缺口,順雅魯藏布江而上的印度洋暖流與北方寒流在念青唐古拉山脈東段一帶會合駐留,造成了林芝的熱帶、亞熱帶、溫帶及寒帶氣候并存的多種氣候帶。</p><p class="ql-block"> 我們行程的最后兩天是沿著318國道在色季拉山尋寶。夏季的色季拉山常常是云霧繚繞,雨水充沛,防水的裝備顯得十分重要。<br></p> <p class="ql-block">  318國道經常發生泥石流,一直都處在修路的狀態,還說不定哪天就封路了。</p> <p class="ql-block">  范老師說早上在318國道路邊很容易看到黃喉雉鶉、藏馬雞和血雉。30號一早我們來到山上并沒有看到目標。冒著雨幾經尋覓,小麥首先看到了拍到黃喉雉鶉,接著芳姐繼續守候也讓大家都批發了。</p><p class="ql-block">  條紋噪鹛、棕朱雀、黃頸擬蠟嘴雀都是我的新,可惜季節不對,條紋噪鹛看到飛過沒拍到,棕朱雀、黃頸擬蠟嘴雀都沒有看到。</p> <p class="ql-block">  318國道邊的拉月村有楔尾綠鳩、紅頭噪鹛、黃嘴藍鵲,也都是我的新,肯定不能錯過。一番搜尋,終于聽到紅頭噪鹛的歌聲,聲音近在咫尺,就是看不見它。偶爾跳出來偷看一下立刻又躲回去,拿它沒轍。被它搞得暈頭轉向,也沒能拍到好照片。</p> <p class="ql-block">黃嘴藍鵲也不大方,藏頭藏尾的跟它的表親紅嘴藍鵲真沒得比。</p> <p class="ql-block">最友好的是紅頭長尾山雀(西藏亞種),雖然也是跳來跳去,但不慌不忙,讓人可以好好拍照。</p> 獼猴西藏亞種 拉薩巖蜥 <p class="ql-block">  傳說中的螞蟥真的太恐怖了,我就停了一分鐘,結果就有兩條跑到我身上,好在還只是在衣服上。</p><p class="ql-block"> 經過這次有經驗了,要防螞蝗,一定注意不要站在草地上,不要在一個地方停留太久,扎緊褲腳頭戴帽子非常必要。</p> <p class="ql-block">  在魯朗,看到被藏民抱回家的喜馬拉雅鬣羚,心情復雜,國家保護動物怎么能說抱就抱回家呢?雖然說他們也很愛護它。</p> <p class="ql-block">7月31日魯朗——色季拉——林芝</p><p class="ql-block"> 色季拉山是個大寶庫,夏季不是看鳥的好季節,看花卻正是時候。其實出發前大家就有目標了——塔黃!</p><p class="ql-block"> 最早知道塔黃,是在教主的朋友圈,當時她抱著一棵鮮黃色的長得比她還高的植物拍照,一臉的幸福。那時我心里就開始種草,哪天一定要親自去看看。</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 18px;"> 流石灘上塔黃不少,看著容易,要走到跟前可不容易,誰走過誰知道!</span> </p><p class="ql-block"> 我們從路面往山上看,選了一個最近的目標開始往上爬,看起來近,走起來卻看不到頭。在杜鵑叢中披荊斬棘,快絕望的時候,一棵塔黃出現在眼前,那一刻好激動!</p><p class="ql-block"> 雖然上面流石灘上還有更高更漂亮的塔黃,可是已經沒有力氣再往上爬了。就這一棵足矣!我也算是抱過塔黃的人了!</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  塔黃長在海拔4000-4800m的高山流石灘,高可達2米。</span>外面像包菜葉一樣是苞片,里面才是花。</p> <p class="ql-block">  流石灘上除了塔黃,還有各種各樣的花,最吸引大家的是綠絨蒿。為了心愛的花兒,再難爬的坡也要爬上去。</p> 全緣葉綠絨蒿 <p class="ql-block">雪層杜鵑。色季拉山的杜鵑花面積大種類多,盛開期間極為壯觀,現在只剩少數的種類還在開放。</p> 巖須 苞葉雪蓮 紅景天 尼泊爾香青 <p class="ql-block">  西藏杓蘭是意外收獲。當時芳姐不想跟我們爬坡去看塔黃,她一個人往馬路下的山坡走看到兩棵杓蘭。等我們再去找時,4個人一起找怎么也找不著她說的那兩棵,都準備放棄了,我一扭頭發現腳下就有一朵藏在石塊中間!</p> <p class="ql-block">8月1日林芝 </p><p class="ql-block"> 范老師是西藏農牧學院的,熟門熟路,很快就搞掂這里的目標棕額長尾山雀和白頸鶇。</p> <p class="ql-block">棕額長尾山雀</p> <p class="ql-block">白頸鶇</p> <p class="ql-block">  林芝的大紫胸鸚鵡才是真正的野生種群,三五成群,拖著長長的尾巴,邊飛邊大聲叫著的,那一定是它們。</p> <p class="ql-block">  這段時間正是新鮮松茸上市的季節,據說林芝的松茸味道最鮮美,好一點的也就一百元一斤,吃貨怎能錯過。就這樣每人拎著5斤新鮮松茸登上飛機,愉快地結束了這一次的西藏觀鳥之旅。</p><p class="ql-block"> 拖了半年的作業終于寫完了,自娛自樂,自我表揚一下!</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平谷区| 汶川县| 阜阳市| 嵩明县| 乐业县| 林州市| 社会| 萨嘎县| 会东县| 甘南县| 临城县| 长沙市| 合江县| 宝丰县| 馆陶县| 琼结县| 肇东市| 吉首市| 天台县| 沿河| 阳朔县| 岢岚县| 论坛| 常山县| 小金县| 锦屏县| 乳源| 观塘区| 巴楚县| 辽源市| 昭通市| 平定县| 琼结县| 德清县| 寻甸| 新密市| 阿尔山市| 攀枝花市| 卢龙县| 江北区| 福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