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波多野结衣结婚了吗,JAPANESE50MATURE亂倫,美女视频黄网站免费观看

慶祝參軍五十周年

太極堂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作者 : 王來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攜來百侶同游,憶往昔崢嶸歲月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 毛澤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今年,是我們1970年12月入伍的全國戰友們參軍50周年慶祝和紀念的一段日子,各地戰友們陸續以各種形式發文或者聚會舉行慶祝和紀念活動。我們所處的時代相同,但是個人的職業和經歷會略有不同。下面,我以個人的名義,按照時間順序和自己留存的部分照片為依據,紀念和回憶半個世紀走過的里程和片段以示慶祝。請戰友們、朋友們、拳友們和親人們關注和支持,分享一段個人的簡要歷史,向著我們新時代的夢想出發。</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平時很少回憶過去,這兩天專門找來歷史照片增加文字記述,因時間倉促文筆有限,不當之處敬請包含。先謝謝大家!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提示:不想聽音樂,按右上角“K”關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這是毛澤東時代軍人的標配,意思是我們是毛主席的兵,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為人民服務的兵。恰逢今天也是毛澤東誕辰127周年紀念日,毛主席永遠活在各族人民心中,毛澤東思想永放光芒!</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一晃半世紀,彈指一揮間。在1970年12月的應征季,我向村大隊黨支部書記遞交了咬破指頭寫的《決心書》,強烈要求應征入伍。村領導看到了我當兵的決心,向公社武裝部推薦了我,前來征兵的部隊領導和我投緣,一看就目測通過。接著政審、體檢和定兵都順利通過。從此,我們一批洛陽的小青年心懷滿腔熱血乘坐西行的軍列,奔赴到我們的軍營,也揭開了我十七年的軍旅生涯,親身經歷了軍事訓練、戰備值班、林彪事件、領袖離世、抗震駐訓、軍事比武、自衛作戰、參加嚴打、軍區閱兵和百萬裁軍等等我黨我軍我國的重要時刻。回到地方后,我又經歷了改革開放、國企改革和目前的新時代。退休了,我在全民健身運動中成為一名陳氏太極拳的傳播者。本月17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通過決議將我國太極拳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名錄,今后我將在這一領域繼續努力傳播傳承祖國優秀的傳統文化,讓更多的朋友受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1970年12月24日已經接到入伍通知書,照個相做紀念吧。記得26日已經穿上了新軍裝,看看這張照片上的穿戴(中間是本人),是不是腳穿解放鞋頭戴解放帽,那個年代我們小青年都喜歡穿軍裝。在學校有軍訓課我就喜歡刺殺操練,學著解放軍的樣子摸爬滾打,當年我這塊料好像就是為當兵準備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同村的三個小伙子被副連長帶到了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地空導彈部隊的軍營成為新兵。</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我和魏鐵周等洛陽戰友分到一個班里,這是我和鐵周在報務教導隊的合影,是不是看著很小呀?當新兵時,首長曾經叫我們小鬼。</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這幾位也是分到我們同班的洛陽戰友:賈志挺、盧振章、付玉良和我一起探親時的合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這是到四川大邑縣參觀劉文彩莊園接受階級教育時與王軍德的合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1971年,我經過新兵連和無線電通信報務教導隊集訓,回到部隊剛剛單獨擔任戰備值班任務一星期。九月十三日剛好我值班,突然聽到成指的無線電指揮臺的收訊機里傳出一陣緊急呼叫,接著便是部隊進入一等戰備的指令。這就是“九.一三事件”林彪叛逃,很快部隊又接到命令迅速轉移到新的陣地。我們的任務就是保衛成都等戰略要地,作戰方向是防止東北正北西北三個方向的敵人,所謂“三北”方向的防御。照片是我在電臺值班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參加政治學習的這張照片還登上了解放軍報,我左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1976年,天崩地裂,驚心動魄。周恩來 朱德 毛澤東三位黨和國家領導人相繼去世,唐山和松潘平武先后發生大地震等等。我們駐地與松潘平武相對較近,記得當時大家正在餐廳就餐,聽到一聲巨響,大家就一個動作刷刷地往外跑,這一年我們在戰備、悲痛和抗震中度過艱難的歲月。</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1977年在七頭山陣地站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順便來個射擊姿勢還標準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用拉練、駐訓、摩托化行軍和鐵路行軍來錘煉這支現代化部隊的機動作戰能力。這里的照片是記錄了我們47營、90營在西北某靶場進行實彈打靶時的情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戈壁深處遍地是駱駝草,偶爾能看到駱駝、四腳蛇和野兔,地木耳和發菜在雨水過后也會有。喝的水微咸,我們常常加點白糖,戲稱喝葡萄糖水。想喝淡水,得跑到很遠的地方有一條河溝里才有一眼泉水。去一次基地,要經過摩托行軍和六七天的鐵路行軍,每次到駐地安靜下來睡著時就會感覺還在火車上“叮咣- 叮咣- ”地晃。這張照片是帶著移動電臺到野外“偵查”一下,試試通訊效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我們的部隊過去是被列為高度機密等級的部隊,是一支披著神秘面紗的國土防空的英雄部隊,也叫特種兵,曾經用代號“543部隊”和空軍第二高射炮兵(空軍二炮)來稱呼,后正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地空導彈部隊(84年國慶閱兵公開亮相)。照片就是我們的寶貝在西北靶場實彈訓練的照片,看看進入發射狀態的英姿有多棒。以前進口老大哥的一枚導彈36萬元,后來國產的是18萬元,當時可先進了。我們訓練其中一項科目就是背記各種兵器的戰術技術性能,比如導彈性能、敵機性能和我們使用的裝備性能等等。軍事訓練的實際操作科目更嚴更高更精,我不但熟悉收發信設備的操作、性能和圖紙,還能迅速排除各種故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地空導彈點火發射時,會帶著巨大的轟鳴聲飛向目標,親臨現場會感到非常震撼!</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我們的地空導彈是紅旗2號,裝備部隊后隨著作戰對象的變化而不斷改進。1984年6月,改進定型后的紅旗2號甲導彈:射程8-34km,作戰高度1000-27000m,飛行速度1200m/s,單發命中率73%。 改進后,擴大了作戰半徑和飛行速度,提高了系統反應時間和抗干擾能力,提高了復合制導能力和殺傷力,操控指揮、目標引導、敵我識別和生存能力都大大提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時過境遷,如今這些兵器已經被更先進的防空系統所代替,過去的一切都已成為歷史,否則大家也不會看到我曬出去的東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我軍地空導彈是在1958年裝備的,60年代她披著神秘的面紗,在祖國防空作戰中累立戰功,讓美臺空軍聞風喪膽。其絕密的“543部隊”就來源于這個543制導雷達的編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這是與90營指揮連的兄弟們完成實彈打靶任務后合的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我們空軍地空導彈十三團第四十七營,奉命在云南前線參加防空作戰任務。</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1978年12月,我奉命參加空軍高炮地空導彈部隊在上海某靶場舉行的軍種大比武,我和二團的一個臺長負責無線電通信項目比武的組織工作。當然,我也是本團通信崗位練兵比武的尖子。當時,中越邊境的形勢已經不斷惡化,越軍騷擾、挑釁和炮擊我邊民的事件時有發生。中央和軍委已經下了決心,我軍已經到了調兵布陣的時候。就在我們完成兵種大比武準備歸建的時候,空軍領導到達靶場組織會議宣布對越作戰行動和有關準備工作。我在返程的路上順便請假回家幾天,當時不知道我們地空導彈獨立第47營已經開赴西南邊陲。結果,我剛到家就接到部隊領導發給我的電報,命令我于1月8日之前務必到達云南前線。這張照片是我離開上海黃浦江畔7號軍用碼頭時的留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我從上?!尻枴啥肌姞I→昆明,一路趕往前線。在路上看到最多的是趕往前線的軍人,軍人相見滿腔熱血,談論最多的是上前線教訓越軍的事兒。趕到前線時,部隊已經轉入了新的陣地,我迅速了解情況適應新的崗位職責和上級的要求,積極準備加強值班,時刻準備著投入戰斗。</span></p> <p class="ql-block">試試電話通不通</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對越自衛反擊戰經過戰前動員準備,最終于1979年2月17日正式從東西兩線發起反擊,到1979年3月16日結束,我們47營駐扎到6月才歸建。后續邊境戰爭一直持續到1989年,歷史十年。在前線的情景和故事因為篇幅問題,不再多說就存放到腦海中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對越自衛反擊戰結束后,中央與地方政府的慰問團到前線慰問和文藝演出,大家也開始照相合影留念。</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我們47營指揮連的戰友們,在云南前線齊心協力完成各項任務后分別合影留念。</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在部隊學好了洗衣服、縫補衣服和裝被子,以前都是布軍裝在作訓和勞動中很容易磨皮,1973年換裝的確良軍服后軍裝質量才有了很大提高。這是在前線提水洗衣服的照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這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給參戰人員頒發的“自衛還擊.保衛邊疆”的參戰紀念章。云南省也給我們頒發了紀念章(如下圖)。</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這些是中央慰問團給參戰人員贈送的紀念品,圓珠筆、茶缸后枕巾,還有汗衫背心糖果等等,當時給我們軍人的最高榮譽:“你們是最可愛的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到六月份我們部隊歸建后我去照了這么一張照片,以前的彩色相片是用筆往上面涂顏色的,就這樣憨憨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參加成都軍區空軍指揮所(成指)為期半年的無線電通信干部集訓班于1980年8月結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1981-1982年間我被調到90營4連,這是戰友們集體合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我與楊婕文自平合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我與部分戰友合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1983年,我到空軍地空導彈13團指揮連工作后,在抓緊戰備訓練和值班的同時,積極開展多種項目的軍地兩用人才培養,種蘑菇養兔子喂生豬和參加函授學習,我也親自給喜歡無線電的戰友們講課,結果連隊生活改善素質提高文體活動也開展得很好,被樹為標兵連隊,還經常迎接兄弟部隊前來觀摩交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指揮所周圍的山坡上種滿了橘子樹,每年春季花香飄逸,金秋季節碩果累累,伴隨著戰友們值班放哨。在營房后面組織大家種上了美人蕉,從營房往后看像似花園,后山都是香樟樹。從營房通向指揮所的路旁和魚塘周邊,團里還種植了櫻花樹,部隊田園化建設卓有成效。</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戰友們聚到一起不容易</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1983年退伍老兵在舉行退伍儀式后合影留念。我連部分戰友在下半年席卷全國的嚴打行動中,奉命派出執行看押犯人的任務,我還負責帶隊執行途中和刑場的警戒任務。據有關資料顯示這是第一次嚴打行動,這次全國摧毀犯罪團伙7萬多個,繳獲槍支18000多支,彈藥42萬多發,社會治安明顯好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我們換了新式軍裝</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1985年“5.1”軍區閱兵我們榮獲了第二名的好成績,詳情見記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連隊骨干合影留念,抱獎品的是本人,挨著我抱獎狀是吳玉鎖和仲偉純,我們三個老戰友都是報務教導隊出來的同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團首長與我們閱兵連合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1985年下半年全軍迎來了裁軍100萬的重大任務,在這個大背景下我們成空的地空導彈十三團與高炮十五師混編成防空混成第十一旅,隨著新的戰斗序列的調整,我去了地空導彈第一0五營。這是和我的老戰友崔義明在團部指揮連的留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105營營部宿舍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與教導員黃民強同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戰友兄弟們留個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戰備值班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調試通訊設備。</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轉業前夕與鄭州的小兄弟們照個相。</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四川我的第二故鄉,參軍報國十七年,就此劃上了句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地空導彈部隊從1958年10月6日成立以來,常年擔任國土防空作戰任務,一直處于高度戒備狀態下的戰備值班中。以前處于絕密等級時,戰友們只穿工作服不穿軍裝,部隊走到哪里說是勘探隊,戰士每月寫一封家信還需連隊指導員把關。待1970年我們入伍來到部隊后就可以穿軍裝了,但是戰備值班仍然很緊張,每天都有多批多架敵機在福建方向(美蔣飛機),越南老撾方向(美軍戰事未停),還有蘇聯和印度的軍機,我們周邊每天都有敵機飛行。一直到1979年對越自衛反擊戰以后,部隊的戰備等級才降到適度戒備狀態。之前,遇到國慶春節等節假日時,就是我們加強戰備值班之時,戰友們不放假不外出。待節日過后,才給與適當的補假休息,逢年過節包括戰友們有喜事或者戰友離隊聚餐連口酒都不能喝。我們是一支聽黨指揮,政治成熟,紀律嚴明,裝備先進,技術過硬,作風優良,能走善打的英雄部隊。我們一代一代老兵離開了部隊,但愿紅色基因代代相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時間來到1988年,我轉業到洛陽卷煙廠工作到退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這是在地方工作中對我的鼓勵!</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和這位戰友(馬宗順)可沒有少吃駐地附近小鎮上的板鴨呀!在團部指揮連我們就比較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與馬宗順張開貴在機場合影,軍隊一別時隔三十多年,去年我們在安徽全椒相見,暢談友誼再續兄弟之情。照片如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上面張開貴,中間馬宗順,下面高維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戰友情緣深似海,分別三十多年再相見,親如兄弟,再續友誼。上圖是我與劉慶斌在成都合影,下圖是我在洛陽與崔義明合影。我們都在十三團指揮連連部待過。</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2017年與原90營老戰友在成都相聚,上圖是與李智泉、陳堅等等幾十號老戰友重游望江公園,中間是退役旅團領導與指揮連的老戰友們集體合影。下圖是部分老戰友合影。 遺憾的是因手機問題,2017年回團部營區拍的好多照片和戰友合影沒有保存下來,謝謝肖文忠和郭寧老戰友的陪同與接待。本篇內容時間跨度長達50年,美篇照片篇幅又有限,很多照片未能如愿納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戰友聚會暢談友誼,再唱軍歌: 戰友——,戰友——。2017年成都戰友聚會,這一桌貴陽兵居多。</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與會戰友集體合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與會戰友+軍嫂代表合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二十一營戰友合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四十七營戰友合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王來堂 盧振章 魏鐵周三位當年都是報務班的戰友,今天(2020.12.26)我們再次相聚。</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四十七營指揮連的戰友,高個子是梁煥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梁煥安和盧振章笑得真美!</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去年八一 戰友聚會多開心,左起劉建生 劉遂堂 賈建修 郭志遠 梁煥安 王建政。</span></p> <p class="ql-block">這是《沁園春.戰友相聚》作者</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沁園春-戰友相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作者: 王長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彈指一揮,五十周年,戰友彌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相聚終圓夢,清茶佳釀,推杯換盞。</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容光渙發,喜氣洋洋,風雨滄桑染白首。</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說今日,話軍營追夢,趣味難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崢嶸歲月行程,經風霜,磨礱砥礪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奔康莊大道,亦工亦農,亦城亦鄉,家財旺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風光無限,初心匆忘,共迎晚霞渡夕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再聚首,仍英雄風姿,再續風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注: 洛陽同年老戰友王長彥為紀念參軍五十周年有感而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當我來到這個世界,剛剛睜開眼睛的時候,已經是萬馬奔騰,我放眼望去,只好奮蹄直追……。</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現在的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受到中華武術和傳統文化的影響,在部隊我就喜歡參加體育運動,經常打球跑步,特別是觀看了一個介紹陳家溝陳氏太極拳的紀錄片,我被陳小旺先生的太極拳法所折服。之后,我就又確定了一個學習方向,要學陳氏太極拳。79年對越作戰前后,我買來太極拳書籍開始學習琢磨,有時間就悄悄比劃比劃,而且習練陳氏太極拳一直堅持到今天。這是在部隊僅存的一張習武照片,旋風腿。</span></p> <p class="ql-block">太極看手式</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金剛搗碓</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左蹬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練內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除了功法,這些拳勢動作現在看來都不標準。我喜歡民間傳統武術,特別喜歡陳氏太極拳中代代相傳的正支真傳拳法,即:陳發科→陳照奎→陳瑜家傳陳氏太極拳功夫架一門正宗拳法。因為喜歡,我研究了陳氏太極拳的發展歷史,2008年尋陳氏太極拳正根后人才有緣遇見陳發科之孫,陳照奎獨子陳瑜先生,后歸其門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今年八.一 在天池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與師弟楊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在陳家溝</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獻給大家一段練拳視頻</span></p> <p class="ql-block">我的部分學生在練太極拳</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我的弟子展示我創編的太極雙鉞。</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去陳家溝參加我師父舉辦的慶典活動,這是與我師父陳瑜先生、師兄弟(黃衣服)和我的弟子(藍衣服)合影留念。</span></p> <p class="ql-block">這是我們現在練拳的地方,環境還可以吧?</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幾十年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①我堅信: 我們不論從事哪個行業,只要認真鉆研,堅持不懈,苦練內功,都會厚積薄發。做人,首先自己要下功夫練就一身本領,一旦遇到機會才會發揮自己的作用。沒有能力,遇到機會也白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②我感悟: 生命在于氣。養生就是養好自己的陽氣。作息飲食中藥調理,打坐練功,還有有氧運動也可調動自己的陽氣,但是過量運動和勞累則耗損陽氣。人生終點的結果都是一樣的,關鍵是在人生的過程中要開開心心過好每一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③學與傳: 對于我們老年人來說,不但要學會運用現代化信息化的生活用品,還要把中華民族優良的傳統文化傳承下去,比如陳氏太極拳功夫架一門拳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有緣看到這些話語的朋友,我們一起加油吧!</span></p> <p class="ql-block">后記</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我是一位從小看著村里駐軍,看著地雷戰,地道戰和南征北戰電影,讀者毛主席語錄和毛澤東選集,經歷人民公社大躍進三年自然災害和文化大革命,從稚嫩的紅小兵紅衛兵走進軍營成為了人民子弟兵,在軍旅生涯和改革開放中,不論過去取得過什么優異成績,都只能代表過去。如今走進了新時代,我仍然是一名關心軍隊發展的退役老兵、退休老頭和有著幾十年練拳經驗的陳氏太極拳傳承人。太極拳申遺成功,將會在中國和世界上掀起新的傳播浪潮,太極拳具有代表性的承載了豐富的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文化,我將繼續在傳播太極拳上為全民健身奉獻微薄之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祝愿我黨更加正確!祝愿我軍更加進步!祝愿我國更加富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祝愿戰友們,朋友們,拳友們和親人們健康平安!天天開心快樂!</span></p>
主站蜘蛛池模板: 青河县| 湾仔区| 石林| 黔西| 甘洛县| 芦山县| 五台县| 儋州市| 深州市| 易门县| 阿合奇县| 龙海市| 北碚区| 湟源县| 宜兰市| 永济市| 全椒县| 宁津县| 蕲春县| 汨罗市| 郧西县| 延津县| 进贤县| 连江县| 望都县| 尖扎县| 漳浦县| 定兴县| 疏附县| 修文县| 靖西县| 上蔡县| 嘉黎县| 清远市| 宁津县| 克拉玛依市| 木兰县| 西盟| 邵阳县| 杭锦后旗| 宽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