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幾年前,一篇小文《家鄉的吆喝》有幸在本市的晚報上發表。記得當時寫此小文的本意是給初二的兒子做個示范,希望他在作文上能有一些啟發。有朋友鼓勵可以去投稿,于是壯著膽第一次投了晚報。在沒抱任何希望的情況下,數天后收到一張稿費票據和一份晚報,很意外,也很驚喜。雖然稿費甚微,但看到自己的文字散發著墨香出現在眼前時,便多了一份寫作的信心和勇氣。</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說到吆喝,全國各地均有,過去尤以京城的吆喝最為知名和流傳。隨著時代變化,家鄉小城的吆喝聲也不例外地與時俱進,變得更新鮮更有趣了。小城每天都會被各種吆喝聲喚醒,再伴著各種吆喝聲漸漸入睡。不同地方的吆喝聲都極具地方特色,因語言、腔調、音調的不同而別具韻味。我喜歡這樣的吆喝聲,每到一處,都喜歡慢慢走進那些小街小巷,用耳朵去搜尋那些別有滋味的吆喝聲。 </span></p> <p class="ql-block"> 時代在發展,社會在進步。吆喝聲變得越來越有特色,吆喝的內容越來越豐富,連形式也變得多樣,其目的都是為了招攬顧客,拉生意。原有的吆喝聲繼續吆喝著,正宗本地口音,家鄉的特色:“涼蝦涼面涼皮”、“皮蛋,鹽蛋,正宗皮蛋,山楂鹽蛋”、“豆花”、“糖糍粑”、“豆面糍粑,又香又甜”、“賣麻糖”、“烤紅薯,烤玉米”、“磨菜刀,磨菜刀哦”……聲音拉得老長。“板栗餅買一斤送半斤”、“衣服大降價,買一送一”等等。除了路上推著車吆喝,挑著擔子吆喝,還有各種門市上音響的循環吆喝。隨著數字經濟的發展,小城又多了 “掃一掃,淘寶掃一掃、微信掃一掃、支付寶掃一掃、掃我有驚喜”等吆喝聲。</p> <p class="ql-block"> 印象最深的要數那些展銷會上的吆喝聲,那里的吆喝內容五花八門、腔調天南地北。民以食為天,不管什么展銷會,都基本會有美食一條街,那里是吃貨的世界,吆喝聲的主戰場。齊刷刷的美食攤位,各色小吃,看著漂亮,聞著噴香,大有亂花漸欲迷人眼之勢,如何讓食客果斷出手,除了食材加手藝外就要看攤主們吆喝的本事了。這邊“甑糕!棗泥甑糕”、“豆沙包,糖包”、“發糕、小米糕、黑米糕”。那邊“過橋米線”、“鐵板魷魚”、“手抓餅”、“廣東炒粉”、“魷魚丸子”。???最有趣的是那些留著卷曲胡須,身著新疆服飾,活脫脫一個個阿凡提的吆喝了,“羊肉串,好吃好好吃的羊肉串,嘟兒???”邊唱邊跳,兩手還不停地翻烤著肉串。那一聲“嘟兒!”腔調十足,韻味悠長,濃濃的西域風味和著肉香撲面而來,仿佛他的羊肉串瞬間變得更好吃了。當然也有讓人聒噪的吆喝,如一些賣生活用品的攤位,用上 “高科技”的電喇叭,雖然聲音很大又省事,但總覺得難聽刺耳,如噪音一般。 </p><p class="ql-block"> 或許是年歲大了,越來越戀舊了,還是習慣聽家鄉原滋原味的吆喝,它仿佛就是小城不可或缺的伴唱,給生活增添了一種趣味。 </p><p class="ql-block"> 吆喝是一個地方的文化遺產,是家鄉的一道靚麗的民俗文化風景線,希望家鄉的吆喝聲在市井民俗的精神血脈中得以傳承。</p>
主站蜘蛛池模板:
鄂温|
阳江市|
津市市|
察哈|
卓尼县|
和龙市|
翁源县|
新泰市|
孝昌县|
巴林左旗|
五台县|
玉屏|
香港
|
惠东县|
斗六市|
天等县|
汉沽区|
三穗县|
天峨县|
梁平县|
永德县|
正镶白旗|
伽师县|
绥滨县|
翁牛特旗|
旺苍县|
广元市|
永平县|
乳山市|
和林格尔县|
新乡市|
冀州市|
兰溪市|
庆阳市|
顺昌县|
依兰县|
都匀市|
顺平县|
饶河县|
蒙阴县|
永顺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