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合肥市第三中學的前身是1920年建校的廬陽私立正誼中學,當時由合肥著名教育家劉君堯先生和安徽名士童挹芳先生共同創辦。公元2020年12月12日,迎來了建校100年華誕,我們非常榮幸地作為曾經的一名學生,參與和見證了隆重的百年盛典。</p> <p class="ql-block"> “正誼明道”是漢儒董仲舒提出來的,他說:“正其誼不謀其利,明其道不計其功”。取名“正誼”的初衷一定是不謀功名利祿,努力教書育人,我作為后人也不知是否曲解了劉君堯先生的本意,多有得罪。百年三中的發展史與舊中國是一樣的飽經滄桑,歷經磨難,曾西遷立煌,再遷武漢,抗戰期間又遷入湘西吉首,返回合肥后才得以重建,直到1956年才確定為安徽省合肥市第三中學。一百年后的今天,在黨和政府的關懷下,在老師和學生們的共同努力下,三中舊貌換新顏,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 font-size: 18px;">2010年7月9日,安徽省教育廳正式授予合肥三中“安徽省示范高中”榮譽稱號</span>,劉君堯先生和童挹芳先生若地下有知,當含笑九泉。</p> <p class="ql-block">《合肥三中校友名錄》本名錄盡可能的收錄了自1920年至2020年,這100年間,三中老師和學生的名冊,由于歷史久遠,人多變故,資料奇缺,搜集不易,編輯人員反復校對,認證核實,付出了極大的努力和艱辛才整理完成,我們向他們致謝!</p> <p class="ql-block">我所在的1968屆(老三屆)初一(2)班,53名同學名字被收錄了進去,值得慶幸的是,時至今日,我們班53名同學個個健在,一個都沒有少!這是多么了不起的一件事,極為難得,也是三中老三屆初高中二十六個畢業班中唯一保持此項記錄的班級,被學友們譽為“長壽班”,實在是榮幸之至,幸運之至!</p> <p class="ql-block">2020年11月27日的上午九時三十分,在三中溯源廣場舉辦了隆重的“劉君堯先生銅像”落成典禮。這是南京師范大學美術學院李向偉教授(校友),親手雕塑的劉君堯先生半身像,并捐贈給了學校。1949年合肥解放初期,劉君堯先生將正誼中學完整地交給了剛建立的新中國政府,劉君堯先生的歷史功績當永遠銘記。</p> <p class="ql-block">三中百年校慶志,激揚文字,鼓舞人心,讀之令人心潮澎湃。</p> <p class="ql-block">為三中百年校慶設計的標識,簡單明了,過目不忘。三中的校徽與合肥市政府廣場的場景并列,巧妙的嵌合在數字100之中,1920——2020,表明從建立到現在,整整跨越了一個世紀,合肥三中已有百年歷史。</p> <p class="ql-block">合肥市第三中學校徽</p> <p>百年華誕,八方來賀,賀信賀電,紛沓而來。</p> <p class="ql-block">文革前,合肥三中曾有過驕人的成績和輝煌。</p> <p class="ql-block">抗戰期間,三中曾西遷湘西吉首乾城(乾州),今天的乾州古城得以完整保留,并煥發新貌。</p> <p class="ql-block">岳母曾是國立八中女子初中部的一名學生,在湘西度過難忘歲月,為了慰藉她的思念之情,2009年,我與老伴專程去了一趟湖南吉首,特意去文廟(國立八中初中部),拍了一些照片帶了回來,年邁的岳母看到時,勾起往日回憶,說到在湘西的點點滴滴,不禁熱淚漣漣。</p> <p class="ql-block">當時的學生照片。</p> <p class="ql-block">舊時的課堂桌椅。</p> <p class="ql-block">今非昔比,今天的藝蕙樓,是寬敞明亮的教學樓,加上現代化的教學設施設備,在舊時代是無法比擬和想象的,這里為莘莘學子提供了極好的學習環境,亦是同學們努力學習,奮發拼搏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綜合大樓里應有盡有,圖書館,食堂……由于時間有限,我們沒來得及一一細看,北面為寬敞的操場,是學生們鍛煉身體的好地方。</p> <p class="ql-block">原來的簡陋操場早已不復存在,眼前的是嶄新的塑膠跑道和綠茵操場,跑步踢球再也不會硌腳了。</p> <p class="ql-block">琢玉樓,為教研室,是老師們辦公的地方,“琢玉”二字用心良苦。</p> <p class="ql-block">學校里唯一保留了一口古井,井沿深深的印痕記錄了歷史痕跡,井旁立有一塊石碑,上刻有“溯源思賢”四個大字,寓意深遠,揣摩再三:溯源不忘本,思賢以延德。</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為了舉辦百年慶典,校方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迎接八方賓客。</span></p> <p class="ql-block">我們68屆初一(2)班八名同學,早早來到學校,參加百年校慶,大家愉快地合影留念,笑容滿面說明了一切。(從左到右依次是:童慶,董煥,王申華,董明智,蔡立,陳和平,李曉平,吳禮維)</p> <p class="ql-block">陸續進場的同學們無不興高采烈。</p> <p class="ql-block">主會場在正誼會堂舉行。正誼會堂也是三中近年新建造的大會堂,保留“正誼”二字命名會堂,可謂不忘初衷,意義深遠。</p> <p class="ql-block">會場外,布置的熱烈而莊重,為慶祝百年校慶設計的標識在鮮花的簇擁下格外醒目。</p> <p class="ql-block">校友們紛紛簽到,為百年校慶留下難忘的一筆。</p> <p class="ql-block">簽到后我們領到了珍貴的三中宣傳畫冊以及《百年三中校史》和《百年校友名冊》,得以紀念。</p> <p class="ql-block">我與吳禮維同學(右一)特意在此處留影。</p> <p class="ql-block">激動人心的百年慶典倒計時,大會開始。</p> <p class="ql-block">在歡快的《迎賓曲》中,百年校慶拉開了序幕,演員們均為三中在校學生和老師,熱情演奏和嫻熟技藝,使我們為之動容,被深深感染。</p> <p class="ql-block">學生們合唱《三中校歌》。</p> <p class="ql-block">現任校長毛曉斌致歡迎詞。</p> <p class="ql-block">副市長路軍致賀詞。</p> <p class="ql-block">歷屆校長代表接受學生獻花。</p> <p class="ql-block">學生們表演了精彩的話劇,舞蹈,武術,合唱等節目。</p> <p class="ql-block">書法家現場揮毫書寫“百年三中”四個大字。</p> <p class="ql-block">66屆初三(3)班張小琪(右一)代表曾經的校友發言。</p> <p class="ql-block">詩朗誦,表演者三中老師。</p> <p class="ql-block">老師們登臺,引吭高歌。</p> <p class="ql-block">風華正茂的青年學生是未來的希望。</p> <p class="ql-block">兩鬢斑白的老校友被邀為嘉賓到場。</p> <p class="ql-block">“百年征程再起”,<span style="font-size: 18px;">在隆重熱烈的氛圍中百年慶典順利結束。</span></p> <p class="ql-block">走出正誼會堂,我們激動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復。</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我們來到了操場,回憶過去的歲月,感嘆今天的幸福,偶遇學長與之愉快交談。</span></p> <p class="ql-block">在校史館,我們看到了一些珍貴的歷史物件與照片,很多都是老校友捐贈的。</p> <p class="ql-block">這里的講解員都由學生組成,他們熱情地接待了我們,并為我們作細心講解。</p> <p class="ql-block">小同學為我們詳細講解了百年三中的發展史。</p> <p class="ql-block">我們都在認真聆聽,對未來規劃更寄托希望和信心。</p> <p class="ql-block">在百年三中歷任校長面前,我們肅然起敬。</p> <p class="ql-block">兩位小同學(講解員)邀請我們與之合影。能與年輕人為伍,更激發了我們的不老豪情。</p> <p class="ql-block">短短的幾個小時,回憶的太多,值得留念的更多,我們感受到不僅是學校變了,重要的是三中人的思想也變了,他們緊跟時代的步伐,正闊步向前,看到母校與祖國共同飛躍發展,我們無比的歡欣,千言萬語匯成一句話,我們衷心祝愿母校——合肥三中,百年再啟,續寫輝煌。</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江阴市|
安泽县|
聂拉木县|
平乡县|
贞丰县|
文登市|
长宁区|
昌图县|
济源市|
南澳县|
化德县|
武宁县|
霍邱县|
合阳县|
陆丰市|
天气|
朝阳县|
龙江县|
柳河县|
中阳县|
海伦市|
慈利县|
习水县|
星子县|
东丰县|
呼伦贝尔市|
浙江省|
长泰县|
郑州市|
石屏县|
尼玛县|
富顺县|
宣恩县|
乌兰察布市|
曲阳县|
博罗县|
溧阳市|
武邑县|
互助|
深泽县|
林甸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