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氣之美:冬至 <p> 冬至是二十四節氣的第二十二個節氣,時間點在12月21~23日之間。</p><p><br></p> <p> 早在三千多年前,中國就已經用土圭觀測太陽,測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訂出的一個節氣,也是一個傳統節日,甚至有“冬至大過年”的說法。</p> <p> 春秋時期,冬至被定為一年的開始,全國過新年。</p><p> 在漢代,冬至為“冬節”,官府要舉行的祝賀儀式稱為“賀冬”,在這一天,朝廷上下要放假休息,軍隊待命,邊塞閉關,商旅停業,親朋各以美食相贈,相互拜訪,歡樂地過一個“安身靜體”的節日。 漢代以后,冬至和過年分開,有了專門的“冬至節”。</p> <p> 唐朝和宋朝的時候,冬至是祭天和祭祀祖先的日子。皇帝在這一天要到郊外去舉行祭天大典,北京的天壇,就是明朝和清朝的皇帝祭天的地方。老百姓在這一天要向父母親祭拜。</p> <p> 冬至這一天,太陽直射南回歸線,北半球白晝最短,黑夜最長。“吃了冬至面,一天長一線。”冬至后,白天一天天長起來,而黑夜一天天短起來,但短期內氣溫仍然會繼續下降,各地的氣候都將進入一個最寒冷的階段,開始進入“數九寒天”。</p> <p> 從冬至當天開始數,每九天為一個“九”,數完“一九”數“二九”,一直數到九九八十一天,叫做“冬九九”,也叫“數九”。三九四九是一年中最冷的時候。數完“九九”就算九盡了,“九盡桃花開”,那時候天氣就暖和了。小朋友們,快來一起讀讀《冬至九九歌》吧。</p> <p> 冬至開始入九,古人發明了“九九消寒圖”的消遣方法,來挨過漫長寒冷的冬天。首先畫一幅有九朵梅花的素梅,每朵梅花九個花瓣。從冬至這天起,每過一天就為一個花瓣涂上顏色,涂完一朵梅花,就過了一個九,涂完九朵,冬天就過去了。</p> <p> 冬至節,民間習慣贈鞋,意在希望孩子們健康成長。過去主要是手工刺繡。送給男孩子的禮物,帽子多做成虎形,鞋上的刺繡也是猛獸。送給女孩子的禮物,帽子多做成鳳形,鞋上的刺繡多是花鳥。每逢節日,大人們總喜歡抱著小孩走街串巷,夸耀收到的鞋帽。</p> 節氣之美:冬至三侯 <p>一候:蚯蚓結</p><p> 冬至時節,天寒地凍,地下的蚯蚓仍然蜷縮著身體過冬。</p> <p>二候:麋角解</p><p> 麋,即麋鹿,俗稱“四不像”,是世界珍稀動物,在我國曾經一度瀕臨滅絕。雄麋鹿有長長的角,每年冬至前后,它們的角會自然脫落,要到第二年夏天才會長出新角。</p> <p>三候:水泉動</p><p> 冬至時節,深藏于地下的水和山中的泉水并沒有結冰,仍然在悄悄地流動,并且是溫熱的。</p> 節氣之美:冬至故事 <p> 祛寒嬌耳湯</p><p> 東漢名醫張仲景醫術高明,被人尊稱為“醫圣”。相傳他在辭去長沙太守一職、告老還鄉的時候,正好趕上冬天。</p><p> 當時寒風凜冽,雪花紛飛,他在途經白河邊的時候,發現了許多無家可歸的人。他們面黃肌瘦、衣不蔽體,而且因為太過寒冷,連耳朵都凍爛了。看到這里,張仲景心里非常難受。</p><p> 回家之后,張仲景一邊張羅著開辦醫館、為百姓治病的事情,一邊想辦法醫治那些凍爛耳朵的人。不久,他終于想到了一個可以御寒的食療方子,即“祛寒嬌耳湯”。</p><p>幾天后,張仲景派徒弟在南陽東關搭了一個為窮人免費舍藥的棚子。而開張的那天正好是冬至,舍的正是“祛寒嬌耳湯”。</p><p> 這個“祛寒嬌耳湯”是將羊肉、辣椒和一些驅寒的藥物共同熬煮,然后撈出干貨切碎,并以面皮包成耳朵的形狀,故名“嬌耳”。此后,再將這“嬌耳”下鍋煮熟,最終和原湯一起食用。</p><p> 當時,張仲景讓徒弟給每個窮人一碗湯配兩個“嬌耳”。大家吃了“嬌耳”,喝下湯水,頓時感到渾身發暖兩耳生熱。很多人耳朵上的凍傷在不久之后竟然就不治而愈了。</p><p> 后來,這個“祛寒嬌耳湯”就在民間廣為流傳,并最終演變成了冬至吃餃子的習俗。</p> 節氣之美:冬至吟詩 節氣之美:冬至諺語 <p>1.冬至有霜年有雪。</p><p>2.一年雨水看冬至。</p><p>3.冬至無雨一冬晴。</p><p>4.冬至有霜,臘雪有望。</p><p>5.冬至前后,凍破石頭。</p><p>6.冬至陰天,來年春旱。</p><p>7.冬至不冷,夏至不熱。</p><p>8.冬至暖,烤火到小滿。</p><p>9.冬節丸,一食就過年。</p><p>10.冬至天氣晴,來年百果生。</p><p>11.冬至晴一天,春節雨雪連。</p><p>12.冬至一日晴,來年雨均勻。</p><p>13.冬至下場雪,夏至水滿江。</p><p>14.冬至出日頭,過年凍死牛。</p><p>15.冬至掛虹,一個月雨蒙蒙。</p><p>16.冬至羊,夏至狗,吃了滿山走。</p><p>17.冬至天晴日光多,來年定唱太平歌。</p><p>18.冬至有雪來年旱,冬至有風冷半冬。</p><p>19.冬至晴,新年雨;冬至雨,新年晴。</p><p>20.冬至冷,春節暖;冬至暖,春節冷。</p> 節氣之美:舌尖上的冬至 <p class="ql-block"> 在中國人看來,冬至不僅僅是一個節氣,還是一個節日。所以人們對它非常重視。冬至這天,北方地區有吃水餃的習俗,一家人聚在一起熱熱鬧鬧地包餃子,有的和面,有的搟皮,有的剝蒜,大家吃著一起包出來的餃子,心里也會變得暖暖的。民諺亦有“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的說法。</p> <p class="ql-block"> 我國南方地區在冬至這天則有吃湯圓的習俗。冬至吃的湯圓又叫“冬至圓”,“圓”有“團圓”、“圓滿”的寓意,民間也有“吃了湯圓大一歲”的說法。傳統的湯圓一般用芝麻、桂花或紅豆等做餡心,煮熟食用;有的地方也流行吃用豬肉、蔥花做餡兒的咸口湯圓,并將湯圓蒸著或炒著吃。</p> <p class="ql-block"> 在江南一帶,人們在冬至夜有吃赤豆糯米飯的習俗。相傳,有一個叫共工氏的人,他有一個孽子,作惡多端,在冬至日死了,死后變成疫鬼,繼續殘害百姓。但是,這個疫鬼最怕赤豆,于是,人們就在冬至這一天煮赤豆糯米飯吃,用以驅避疫鬼,防災祛病。于是,冬至吃赤豆糯米飯漸漸成為當地的一種習俗。</p> <p class="ql-block"> 在冬至這一天,全國各地會吃不一樣的美食來慶祝。北方人喜歡包餃子或餛飩,南方人會吃長線面或湯圓,還有山東滕州的羊肉湯,寧波的番薯湯果,傳統姑蘇人家的冬釀酒(桂花米酒),江南水鄉的紅豆糯米飯,福建的姜母鴨,杭州的年糕,臺灣的糯糕等等。</p> 節氣之美:冬至繪本《包餃子》 <p class="ql-block"> 冬至到了,今天可該吃餃子啊!這不,福奶奶包好餃子,等鍋開了煮餃子呢。“當當當。”有人敲門。</p> <p class="ql-block"> “是誰呀?”福奶奶開門一看,是隔壁院子里的寶兒。“快來吃奶奶做的韭菜餡餃子。”寶兒最喜歡吃福奶奶包的餃子了,餡大皮薄,一口一個。吃夠了,臨出門的時候,福奶奶盛了一碗餃子,放在提盒里,讓寶兒帶回去。“拿回家,慢慢吃,吃完了,就來找奶奶。”</p> <p class="ql-block"> 寶兒邁出院子,剛關上福奶奶家的門,忽然覺得有誰在揪他的衣服。他回頭一看:啊,是只小狗!</p> <p class="ql-block"> 小狗看著他,寶兒尋思:“你餓了?”他打開碗蓋子,把餃子遞給了小狗。小狗吃得那叫一個香!碗空了,寶兒想起福奶奶的話,他又折了回去。</p> <p class="ql-block"> 寶兒出來的時候,剛關上福奶奶家的院門,又覺得有誰在揪他的衣服。他回頭一看:啊,小狗的旁邊又多了只小貓!</p> <p class="ql-block"> 小貓看著他。“你也要吃餃子?”寶兒打開碗蓋子,把里面的餃子一骨腦兒送給了小貓。</p> <p class="ql-block"> 寶兒從福奶奶家出來的時候,剛關上院門,衣服又被誰給揪住了。“是誰呀?我不能給你餃子了,福奶奶家的餃子不多了。”說著,他回頭一看,“是你啊!”</p> <p class="ql-block"> 沒錯,來的是貝兒。寶兒把餃子給了貝兒,貝兒和小狗、小貓又把餃子全吃光了。這時,院門“吱”的一聲開了,福奶奶探出了頭。“外頭多冷啊,快進屋!大家這么愛吃餃子,那咱再多包一點兒。”</p> <p class="ql-block"> 福奶奶家里,拌餡兒的、搟面皮的、包餃子的,孩子們干得真不賴呢!</p> <p class="ql-block"> “我愛吃餃子!”“還有我!”“我也愛吃!”“我們都愛吃餃子!”窗外聚集起了越來越多的小動物們,他們看著熱鍋里的餃子,好眼饞啊!</p> <p class="ql-block"> “進來,快進來啊!大家一起吃餃子,人多才熱鬧嘛。”</p> <p class="ql-block"> 這下子,屋里可真熱鬧!小兔子揪面團,松鼠搟面皮,喜鵲送餃子皮……福奶奶包啊包啊,包了一大蓋簾兒的餃子。</p> <p class="ql-block"> “餃子下鍋嘍——”貝兒端碗,寶兒拿醋,麻利兒地擺好了飯桌。</p> <p class="ql-block"> 熱熱鬧鬧的冬至節,大伙兒大口大口吃著餃子,都說:“福奶奶包的餃子真好吃!”</p> 節氣之美:我們的冬至 包餃子 吃餃子嘍 <p class="ql-block"> 冬至節師生包餃子活動,已經是我們學校的優秀傳統節日文化主題教育活動了。每年,同學們都會在溫馨的節氣里感受優秀傳統節日文化的魅力,我們將繼續行走在優秀傳統節日文化里!</p> <p class="ql-block">編輯:劉笠</p>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临桂县|
宜兴市|
元氏县|
宜君县|
柳州市|
龙海市|
盐山县|
南岸区|
湾仔区|
镇坪县|
兰溪市|
株洲县|
疏附县|
天镇县|
洛阳市|
柳江县|
汶上县|
合山市|
攀枝花市|
乌鲁木齐县|
夏津县|
宜君县|
手游|
台安县|
杭州市|
吉水县|
台前县|
咸丰县|
天柱县|
大新县|
江城|
太保市|
盐山县|
弥渡县|
城口县|
嵩明县|
镇远县|
淮北市|
芜湖县|
磐石市|
内丘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