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今天冬至,俗話說:冬至餃子大如年,家人圍在一起包餃子、品餃子,樂融融的氣氛、熱氣騰騰的美食,驅走了冬日的寒冷??吹竭@溫馨祥和的場面,不由地想起了當年在連隊吃餃子的情景。</p><p class="ql-block"> 我們是師直警衛連,屬步兵連隊,伙食標準每天每人四毛三分錢,是當時軍隊最低最普通的,吃飽問題不大,但葷腥還是很稀罕的。連首長和炊事班的戰友千方百計的給大家改善生活,這樣全連每年都有機會吃上幾次餃子。</p><p class="ql-block"> 每當連里宣布要吃餃子了,大家歡呼雀躍滿心歡喜,這個日子基本選在沒有任務的星期天。這時全連十幾個班都行動起來,炊事班的戰士負責準備全連的餃子餡和面,各班領回去自己包,然后端到伙房煮熟再端回班里吃。這里面有個關鍵之處,如果先完成包餃子就先煮,煮餃子的水比較清爽,到了后面,前面有煮破漏餡的,水就不那么清了,煮出來的餃子也就大打折扣了。因此各班爭先恐后,形成了一場比賽。</p><p class="ql-block"> 此時各個班的班長儼然是個指揮員,根據班里戰士特點分配任務,具體說來,基本是分成兩類人員:餃子手和餃子腿。所謂餃子手就是會搟皮包餃子的戰士,負責動手,這基本是老兵。餃子腿除了去炊事班領面和餡,他們最重要的任務是去借包餃子用的刀、面板、搟面杖、蓋簾等。因為連隊不可能有這么多東西,我們又住在深山溝里,周圍沒有老百姓,只有人數不太多的機關家屬,包餃子的工具要借他們的,去晚了也許就被借走了,或者借不夠數,那就慘了,餃子手們只能看著餡和面嘆氣。跑腿的基本是新兵或是南方來的戰友,還不會包餃子,故稱餃子腿。</p><p class="ql-block"> 各班的餃子腿們受領了任務,以最快的速度,跑到家屬區,敲門借物,機關的家屬們都熟悉警衛連的戰士,樂呵呵地借給,如碰上被別人捷足先登,再另外找一家,大家基本都能借到。也有運氣不好的時候,比如需借三個搟面杖,只借到一個,那樣班里包餃子工程就窩工了,影響速度。</p><p class="ql-block"> 餃子腿們拿回餡料、面和工具后,餃子手們就開始忙碌起來,搟皮的把搟面杖滾的飛快,技術好的一個人供三人包都沒問題,包餃子的也是手忙個不停。由于大家學包餃子的師傅不同,有人是在家時就會,有人是當兵才學會,搟的皮有薄有厚,有圓有方,捏的餃子有大有小,餡有多有少。大家借此互相打趣,你說我包的像老婆腳,我說你包的像大肚子媳婦,餃子腿們有的在旁邊觀摩,有的擠進身子伸手學藝,說不定到了下年就成了餃子手。還有的去打探消息,回來說XX班已經快包完了,增加緊張氣氛,大家你一言我一語,嘻嘻哈哈,手上不敢片刻歇息。一旦全部包完,餃子腿們端著蓋簾一陣風似的奔向炊事班,排隊等待餃子下鍋。如是第一名,大家自豪感油然而生:看!我們班就是厲害!如果排在后面,心里一百個不服氣,下次一定打個翻身仗!這就是我們的士氣,我們的精氣神!任何事都要做到最好!</p><p class="ql-block"> 煮好了的餃子,由餃子腿們端回來,班里戰士們圍坐在一起,先把外出站崗執勤的戰友那份留出來 ,大家開始享受自己包的餃子。吃在嘴里,樂在臉上,美在心里。那份高興勁兒就像兒時過年一樣。</p><p class="ql-block"> 轉眼五十多年過去了,從那以后,包過無數次餃子,各式各樣的餃子嘗過不少,但是都不如當兵時包餃子的印象深刻 ,閉上眼睛,仿佛還能看到餃子腿們奔跑在營區的山路上,餃子手們圍在一起不停地忙碌,更記得老兵教新兵如何搟皮、包餡,一茬一茬餃子腿們變成了餃子手,<span style="font-size: 18px;">那些朝氣蓬勃充滿青春活力的面孔一張一張從腦海閃過</span>。早已記不住當時餃子啥味了,也許少鹽寡油,也許煮的半生不熟,但那份快樂、戰友間的默契配合和友誼、那種勇爭上游的精神令我難忘,是我一生的財富。</p><p class="ql-block"> 今天冬至,吃著餃子,懷念我的連隊,我的戰友們。冬至快樂!</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松江区|
南华县|
册亨县|
卢氏县|
阿城市|
隆安县|
丰台区|
漯河市|
三门峡市|
青铜峡市|
天津市|
淮南市|
竹溪县|
福泉市|
吉隆县|
宽城|
军事|
东乡|
武清区|
乐清市|
寻乌县|
茶陵县|
曲水县|
潼关县|
大渡口区|
荥经县|
马尔康县|
佛坪县|
原阳县|
永丰县|
云和县|
延吉市|
卢湾区|
张北县|
墨玉县|
都昌县|
嫩江县|
汉沽区|
翁源县|
光泽县|
巴彦淖尔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