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018年6月18日,沿納米比亞西海岸前往三明治灣,途經鯨灣(Walvis Bay)海灘的鹽場。鹽場面積約3500公頃,在海邊灘涂構建一片片鹽田,利用日曬蒸發濃縮海水,使其達到飽和進而結晶出海鹽。大片粉紅色的鹽田是道靚麗的風景</p> <p>鹽場制取的雪白海鹽堆積成山,基本銷往歐洲和南非</p> <p>荒漠中出現欄網和一個標牌,從這里進入納米布諾克魯夫特國家公園內瀕臨大西洋的三明治灣(Sandwich Bay)</p><p><br></p><p>換乘專業沙漠導游駕駛的越野車(左側),開始三明治灣沙漠巡游</p> <p>納米布沙漠(Namib Sand Sea)面積5萬平方公里,位于納米比亞長1600公里的大西洋海岸線上,并延伸至安哥拉西南部,東西寬度50-160公里,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沙漠,干旱和半干旱的氣候已持續了最少8千萬年;它也是世界上唯一的沿海沙漠,2013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自然遺產</p><p><br></p><p>三明治灣起伏的沙丘,是納米布沙漠的一部分。黃沙丘上密密麻麻的黑點,是海鷗在曬日光浴</p> <p>越野車在大海和沙丘之間的海灘行駛。碧海白浪紅灘黃沙藍天,層層疊疊斑斕絢麗。大自然之美,醉人心魄</p> <p>三明治灣被稱為“沙海交響樂”,它一側是高聳的沙丘,一側是蔚藍的大海;高大沙丘的沙流飛瀉入海,大西洋的波濤滾滾卷向沙丘——這一半沙漠一半海洋的世界地理奇觀,有“倒沙入海”之美譽</p> <p>車停在沙丘與大海相匯處。把酒臨風,陶醉于沙海交響中</p> <p>乘越野車沖上沙丘,徒步爬到峰頂</p> <p>俯瞰浩瀚的的大西洋,盡覽納米比亞獨有的世界自然遺產奇觀——倒沙入海</p> <p>連綿不斷的沙丘插入大海,如一堵高墻環抱著大西洋。沙漠、濕地、潟湖、大海相交相融,大自然的造化美不勝收</p> <p>巍巍沙丘,欲與天公試比高</p> <p>逶迤起伏,風過留痕波紋滾滾</p> <p>剛柔相濟,原始蒼莽</p> <p>荒涼沙海,出現一個“精靈”</p> <p>昂首闊步,守護古老沙丘</p> <p>極為干旱的土地,滋養著生命力頑強的沙漠生靈</p> 沙丘腳下植物叢中,隱約露出劍羚的長角 沙坡上,坐著一只胡狼(Jackal) 看見我們的車開過來,二只胡狼跑到車旁。司機拿著午餐下車召喚它們,三只胡狼小心翼翼走上前,領頭那只叼起面包塞了滿嘴 三明治灣潟湖邊,孤獨的跳羚呆呆地望著我們 <p>鯨灣的大西洋潟湖,面積7000多公頃,約有5-6萬只火烈鳥在此棲息,是南部非洲最大的火烈鳥聚集地。傍晚,在湖邊觀火烈鳥。火烈鳥群在湖中亭亭玉立,或靜或動,優雅迷人</p> 翩翩起舞 <p>姿態高雅</p> <p>大西洋潟湖火烈鳥(視頻)</p> <p>落日余暉,夢幻剪影</p> 6月19日,清晨,到大西洋潟湖邊與火烈鳥告別,薄霧灰蒙蒙 <p>隨后,乘車前往納米布沙漠的精華景區——蘇絲斯黎(Sossusvlei)。越野車駛上盤山路</p> <p>途經諾克魯夫特山裂谷,下車觀景</p> 駛離山區,地貌換新顏 <p>在南回歸線標志牌留個影,南緯23度26分(23°26′S)</p> <p>公路旁名為Solitaire的服務區,高大的仙人掌和廢棄的老爺車隨處可見</p> <p>殘車軀殼棄置荒漠,汽車部件創意擺設</p> 仿佛來到美國西部片的外景地 景象獨特、別具一格的沙漠驛站 <p>下午,抵達蘇絲斯黎景區入口旁的帳篷營地(Sesriem Campsite)。營地設施齊全,實行垃圾分類</p> 營地餐廳,球迷在吧臺看2018足球世界杯小組賽的直播 <p>我們的帳篷支在大樹下,擁抱自然,愜意體驗</p> <p>傍晚,進入蘇絲斯黎景區。這里的沙丘因富含氧化鐵而呈紅褐色,與三明治灣的黃沙丘形成鮮明對比。巨大的紅沙丘拔地而起,連綿起伏,八千萬年時光雕刻的山脊亦剛亦柔,形態萬千。日落時分陽光低射,沙丘朝陽一面耀眼橙紅,背陰一面深邃暗黑,巨大的色彩反差和沙丘的優美曲線極具視覺沖擊力,令人驚艷不已</p> <p>蘇絲斯黎是納米比亞最負盛名的旅游目的地,以獨具特色的古老紅沙丘和撼人心魄的超現實景觀聞名于世,是納米比亞的風光名片,全球攝影愛好者的天堂</p> <p>蘇絲斯黎著名的45號沙丘(Dune 45),高85米。它不隨季風而變形和位移,永遠保持其外觀和經典線條,有“地球最美沙丘”之稱</p> <div><br></div> <p>夕陽下,連綿沙丘暖色斑斕</p> 暮色蒼茫,日落西山 <p>6月20日,清晨再進蘇絲斯黎景區,爬45號沙丘觀賞日出</p> <p>來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在沙丘的脊背魚貫而行</p> <p>沙丘地面松軟,腳踩流沙進一步退半步,上坡有些費勁,美景目不暇接</p> <p>坐在山脊等候日出</p> <p>日出沙海,游人奮力爬沙坡</p> <p>朝陽映射,光影變幻,沙丘色彩絢麗奪目</p> <p>登高環視,沙海全景壯麗絕美</p> <p>一座座沙丘如精雕細刻的工藝品,形態線條光影色彩美輪美奐,大自然的藝術造詣超乎想像,令人叫絕</p> <p>千萬年歲月時空造就,原生態之美不可復制<br></p> 沙漠中的生命 <p>古老沙海,留下身影</p> <p>繼續深入蘇絲斯黎沙漠,前往另一處著名的世界自然奇觀——死亡谷(Dead Vlei)。眼前出現名為“大爸爸沙丘”(Big Daddy Dune)的蘇絲斯黎最高沙丘,海拔325米</p> 大爸爸沙丘毗鄰死亡谷,許多游人攀爬大爸爸沙丘進入死亡谷 攀爬者居高俯瞰沙丘背后的死亡谷 <p>山脊上的攀爬者小如螻蟻,放大照片才能看出</p> <p>我們從大爸爸沙丘的腳下,走緩坡進入死亡谷</p> <p>翻過小沙坡</p> <p>死亡谷赫然在目:高大的紅沙丘環繞著干涸的白色鹽堿洼地,一棵棵發黑的枯樹孑然佇立,雖死猶生。強烈的色彩反差、神秘的環境氛圍和凄美的超現實景象令人震撼</p> <p>很久很久以前,發源于沙漠邊緣諾克魯夫特山脈的特薩查布河(Tsauchab)曾在雨季泛濫時流入這里,形成一個間歇性淺湖,滋生了茂盛的駱駝刺樹林。后來,氣候變化致使這里極為干旱,沙丘移動又阻斷了河水流入的必經之路。淺湖干涸了,成為白色鹽堿地。由于缺水,900年前生長在這里的樹木大約在1340-1430年間死去。死亡的樹木被暴虐的陽光烤黑,風干而不腐,600多年來一直矗立在早已干裂的鹽堿地上,呈現出頑強的雖死猶存的生命跡象</p> <p><br></p> <p>枯樹枝干刺向天空,映襯身后銹紅沙丘鈷藍天空,扎根昔日淺湖的干裂泥土,仿佛時空靜止,獲得永生</p> <p>900年的古樹,死亡后以另一種形式重生,蒼涼唯美超現實——蘇絲斯黎紅沙漠獨有的世界自然奇觀</p> <p>昔日淺湖,龜裂的鹽堿地</p> 沙丘坡上,野生動物的足跡完整清晰 <p>蘇絲斯黎的紅沙丘屬于星狀沙丘(star dunes),是在各種方向的風相互作用干擾下堆積而成的有明顯棱面的高大沙丘,千姿百態,分外妖嬈</p> <p>6月21日,游覽納米比亞南部基特曼斯胡普(Keetmanshoop)的箭袋樹森林莊園(Quivertree Forest Restcamp)。箭袋樹是一種樹蘆薈,生長在納米比亞沙漠幾乎永不下雨的南緣,貯存水分的能力極強。當地土著布須曼人常砍下樹枝,挖空其海綿組織后當作箭筒,樹名由此而來。箭袋樹通常單獨生長在荒坡上,罕見多樹成林。箭袋樹莊園約有250棵樹,最老的樹已200-300歲。1995年,這片森林被納米比亞列為國家保護地</p><p><br></p><p>晨曦中的箭袋樹林</p> <p>天空色彩魔幻迷離</p> <p>日出時分</p> 朋友的剪影 <p>織巢鳥在樹梢鳴叫</p> <p>這棵箭袋樹的樹冠被巨型鳥窩覆蓋,鳥窩似蜂巢般有許多小洞,織巢鳥飛進飛出。一只鳥兒口銜草棍忙著歸家</p> <p>一只鳥兒在窩邊凝視</p> <p>時值箭袋樹開花季節,花莖頂端有只小蜂鳥依稀可見</p> <p>明亮的黃色花朵盛開,蜂鳥高居花枝頭</p> <p>腳登花苞,汲取花蜜</p> <p>6月22日,結束納米比亞探索之旅,告別這片神奇的土地。奇特驚艷的納米比亞,給我留下不滅的記憶!</p>
主站蜘蛛池模板:
鹤岗市|
资源县|
秦安县|
蓝田县|
灵宝市|
林芝县|
金塔县|
鄂尔多斯市|
高安市|
元谋县|
民乐县|
若尔盖县|
岫岩|
平乡县|
兴城市|
方正县|
苏州市|
密山市|
边坝县|
招远市|
区。|
梁山县|
阳新县|
大冶市|
平遥县|
麦盖提县|
乳源|
保山市|
监利县|
张家川|
赣榆县|
通州区|
望谟县|
青岛市|
道孚县|
淄博市|
伊宁县|
当阳市|
清涧县|
泉州市|
阿勒泰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