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人隨著年歲大了,總會回憶一些過去往事情,不由念叨起小時候家鄉時的味道,特別是吃飯時的情景,那時候,經濟不發達,基本不富裕,但人們很撲實、知足、樂觀,雖然伙食簡單、清淡,沒有大魚大肉,甚至缺少油水,但是想起非常有滋味,非常美好。</h3> <h3>小時候,家鄉缺煤,主要燒火做飯就是柴禾秧子,孩子們下學順路要拾捆柴禾回來。<br></h3> <h3>柴禾火不旺要用風箱助燃,拉起來前后風門一開一閉,奏出“呱噠、呱噠……”有節拍的風箱響聲,此時村莊的空中便漂浮出柴禾的裊裊炊煙和飯菜的淡淡清香。</h3> <h3>家鄉是產麥區,吃白面的時候還是多一些,奶奶最拿手的就是手搟面。細細的,長長的,切的非常均勻,吃起來也滑順。</h3> <h3>面條煮好,調好,大家端著大碗便往外走,或者是街口,或者大樹下,此時,那里已聚下不少吃飯的鄉親了。</h3> <h3>小孩子也不例外,小孩子也喜歡湊熱鬧,而且小朋友們就是喜歡一起玩,飯菜不算好,但吃起有滋味,也感覺溫暖。</h3> <h3>大人呢,則一邊吃著一邊聊天拉家常,人情味很濃,也很熱鬧。</h3> <h3>沒有桌橙,搬塊磚頭石塊就是橙子,或者就地一蹲就有滋味地吃開了。</h3> <h3>鄰居間互相串門,端著個碗,互相還邀請對方一起吃嘗嘗味道,也利用吃飯的時間和鄰居聊聊天。</h3> <h3>那時候,發現今天誰家的人不出來吃飯,就是改善伙食了,要不有肉,要不有魚,或者有豆腐,有粉條,還有包了餃子烙餅了,總之吃差樣的家庭就不會出來吃飯了。</h3> <h3>到農忙時,特別是“三夏龍口奪食”的特殊季節,村里人就在地頭吃飯了,到飯時,家中的老人或小孩提上飯罐兒,把飯送到地頭。</h3> <h3>還有一段時間興過食堂化,全村或者以小隊為單位設立食堂灶房,社員統一在這里吃飯。那時小,多少有點記憶,好像時間不長。</h3> <h3>還記得那時候村里有紅白喜事,村里的人隨上份子錢,一家人都去,大鍋炒菜,大鍋燴菜,三七比例的粗細糧摻合面饅頭,比平時家的飯好吃多了。</h3> <h3>俗話說“人是鐵,飯是鋼”,一日三餐不管城市鄉村人都是每天最離不開的。現在條件優越了,生活水準提高了,但是那年那月那事總讓人難以忘懷。離開家鄉幾十年了,但當年吃飯這件事,那場面、那情節仍歷歷在目,銘記心頭。整理出這些農村吃飯的老照片、舊場景,記錄了一段歲月,記錄農村的油鹽醬醋瑣事,個人很喜歡那時候吃飯的感覺和感受,雖然本身很簡單,但說起來卻是滿滿的記憶。</h3> <h3>(圖片摘選自網絡,版權屬于原作者。)</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田阳县|
蚌埠市|
呼图壁县|
新营市|
铁岭市|
盐亭县|
新巴尔虎左旗|
保靖县|
福安市|
安宁市|
三江|
青神县|
同江市|
靖西县|
芒康县|
克什克腾旗|
黑水县|
连南|
青龙|
亳州市|
博白县|
亚东县|
峨山|
锦州市|
五河县|
泰来县|
广丰县|
屯昌县|
黄大仙区|
霍州市|
青田县|
孟津县|
泸定县|
贵定县|
富民县|
长沙市|
清新县|
文昌市|
宿松县|
承德县|
同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