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前言</p><p class="ql-block">提到揚州,很多人的腦海里都會浮現出“煙花三月下揚州”這句話。這句話出自唐代詩仙李白的一首膾炙人口的七言絕句:“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這首七絕,是李白陪朋友游覽了武漢黃鶴樓,在江邊碼頭送走乘舟赴揚州的一位朋友后,看著漸行漸遠的小舟即興所作。很多后人一方面是慕揚州之美名,一方面也是受“煙花三月下揚州”的號召,紛紛去揚州觀光旅游。</p><p class="ql-block">確實,揚州是個美麗而舒適的旅游城市,她不僅具有悠久的歷史,自隋代大運河開通以后,在很長的一段歷史時期內,都是國內一個重要的航運商埠,商業發達,市面繁榮。上至封建帝王,下至文人騷客,都曾在那里留下過身影和佳話。厚重的歷史和現代化的成果,在如今的揚州城得到了完美的展現,不僅美化了城市面貌,也留下了這座城市發展的歷史軌跡,給每個來到揚州的外地人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印象。</p><p class="ql-block">本篇就揚州城的歷史、如今的市容市貌、居民的人文習俗、旅游景區的分布及部分景觀等等,作個簡略的介紹,提供給沒去過揚州而欲去旅游的人對揚州有個粗略的了解。</p><p class="ql-block"><br></p> <p>1,揚州城的歷史</p><p>據史料記載,揚州城的城建始于公元前486年,到公元2015年就有了2500年的歷史,可謂歷史悠久。</p><p>現在的揚州城分設三個區,分別是廣陵區、邗江區和江都區。其中,廣陵區是歷史上的揚州城城區,位于現揚州城東部。邗江區是揚州近幾十年進行現代化城建后開辟的新區,位于現揚州城的西部,揚州人稱其為“西區”。而江都區與廣陵區隔京杭大運河相鄰,歷史上曾是單獨的一個縣,叫江都縣,如今并入揚州市,成為揚州市的一個行政區。</p> <p>2,市容市貌</p><p>揚州城的標志建筑——文昌閣,坐落在揚州城東西向主干道和南北向主干道交叉口的廣場上。</p> <p>東西向貫通揚州城廣陵區和邗江區的主干道——文昌路</p> <p>位于邗江區的城中湖——明月湖及湖畔容貌</p> <p>文昌路延伸至明月湖畔后,分成兩座公路橋梁跨越明月湖后又合并成一條公路,繼續向西延伸至揚州火車站和揚州汽車西站。</p> <p>橋下玻璃棧道</p> <p>京杭大運河畔的“東關古渡”廣場</p> <p>現已成為揚州城區內河的古揚州城護城河畔的容貌</p> <p>居民小區</p> <p>居民小區內的休閑區。在揚州城內,古香古色的樓臺亭閣隨處可見。</p> <p>跨越京杭大運河之上,連接廣陵區與江都區的大橋之一的“萬福橋”。</p><p>當年,侵華日軍在制造了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后,在揚州也犯下了滅絕人性的罪行,僅在萬福橋上就一次屠殺了400名手無寸鐵的中國老百姓,制造了駭人聽聞的“萬福橋慘案”。</p> <p class="ql-block">瓊花,揚州的市花。這種花的奇特之處是“花中有花”,整朵花的花蕊周邊由若干花瓣相圍,而每個花瓣又是由五片更小的花瓣組成,成為“花中之花”。每年農歷三月左右,揚州百花盛開,而獨特的瓊花給揚州春色增添了一道異彩,吸引著無數游客前往觀賞。這就是“煙花三月下揚州”的緣故。其實,揚州的四季都很美,只不過春季的美因百花盛開而更加多姿多彩。</p> <p class="ql-block">3,京杭大運河</p><p class="ql-block">據史料記載,京杭大運河是隋代在位于揚州和淮安地區的“邗溝”的基礎上開鑿的,而“邗溝”則是更早的春秋時期的吳國為伐齊戰爭運輸軍隊和糧草便利,并便于發揮南方軍隊善于水戰的優勢,疏通沿途水網開鑿而成。隋朝平定天下使分裂的“南北朝”重新統一,恢復了中華一統江山后,為調集南方物資充實京城及北方市場供應,將邗溝進一步拓寬并延伸,南至物產豐富的杭州,北至京城洛陽。元朝時期,又對運河進行取直改造,拓展至元都北京。這就是“京杭大運河”的由來和歷史變遷。</p><p class="ql-block">京杭大運河全長1794公里,貫通了海河、黃河、淮河、長江和錢塘江五大水系,成為歷史上中國內陸地區的南北水上交通大動脈,為歷史上中國的南北交流和經濟發展及民族交融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并至今還在繼續發揮作用。</p><p class="ql-block">過去的邗溝,現在稱為“里運河”,而揚州當地人稱為“古運河”或“老運河”。</p> <p>古揚州城的京杭大運河碼頭,因其位于古揚州城東關,現在稱為“東關古渡”。據說,當年隋煬帝、康熙、乾隆下江南,都是從這個碼頭棄舟登城的。</p> <p>“東關古渡”牌樓。</p> <p>4,古運河</p> <p>古運河畔的容貌</p> <p>古運河上的”躍進橋”</p> <p>古運河上的“柳葉橋”</p> <p class="ql-block">5,揚州歷史上的商業和手工業及服務業</p><p class="ql-block">5.1,商業</p><p class="ql-block">得益于京杭大運河一個重要碼頭的地理優勢 ,揚州歷史上的商業一直很發達,尤其是漕運。每年,大量南來北往的運糧和鹽的船隊在這里停靠、交易。其中,利潤豐厚的鹽交易使得揚州的鹽商個個富甲一方,有的甚至富可敵國,遠近聞名。</p><p class="ql-block">揚州歷史上的漕運盛況,在“東關古渡”堤壁上的石刻壁畫中生動地表現了出來。</p> <p>漕運的發達,帶動了商業的興旺。城區內,商鋪林立,商品琳瑯滿目,客流如潮。</p> <p>5.2,手工業和服務業</p><p>揚州歷史上的手工業很發達,其產品尤以”三把刀”最為出名。”揚州三把刀”具體指的是:廚刀、理發刀和修腳刀。</p><p>揚州三把刀選料挑剔,做工精湛,質量精良。</p> <p>揚州三把刀中的廚刀,用其切干絲,可以達到”薄如紙、細如絲、勻如發”的效果。</p><p><br></p> <p>理發刀刀刃薄而鋒利,剛而不脆,韌而不柔,不易磨損或缺口。據說乾隆皇帝六下江南在揚州期間,剃頭理辮用的就是揚州的理發刀,感受甚為舒服,特封為“御賜一品刀”。</p> <p>揚州修腳刀,在全國足療界是揚州的一張名片,各地的修腳師都視為精品,傾囊以求。</p><p>揚州的服務業為外界熟知的就是”搓背”和“捏腳”、“修腳”。揚州搓背師的搓背和修腳師的捏腳、修腳、治腳疾,拿捏到位,用力適度,動作嫻熟,技術精湛,給被服務者一種享受的感覺。因此,很受顧客及各地浴室和足療店雇主的歡迎。</p><p>不過,揚州現在這類老手藝人都有一種危機感:后繼無人,手藝面臨失傳的結局。因為,揚州現在的年輕人已經不屑于學習和傳承這類傳統手藝了。</p> <p>此外,揚州手工藝品中的“漆器”和“亂針繡”也名聞遐邇。</p> <p>6,揚州的飲食文化</p><p>揚州菜肴屬于“淮揚菜”系,淮指的是淮安的淮菜 ,揚即揚州的揚菜。淮揚菜以揚菜為主,原料多以水產為主,講究刀功、火功和形態精致,特點是清鮮平和,是中國傳統的四大菜系之一。</p><p>揚州著名的菜肴有:清燉蟹粉獅子頭、大煮干絲、三套鴨、軟兜長魚(黃鱔)、水晶淆肉、松鼠鱖魚、揚州炒飯等等。</p> <p class="ql-block">此外,揚州的包子個大味美,品種眾多,是揚州人非常喜愛的一道面點,早餐必備。當地人請外地客人吃早餐,必去包子鋪。揚州最著名的包子是“富春包子”,很多外來人或游客紛紛慕名而去。不過,著名不一定就是最好。揚州本地人最愛去的包子鋪,是在各個區都有分店的“花園茶樓”。那里的包子雖沒品牌,但價廉味美。</p><p class="ql-block">圖為揚州人宴請客人的早餐,非常精致。</p> <p>6,揚州人的生活習俗</p><p>繁榮的經濟,豐盛的美食,使得揚州人很會享受生活。</p><p>揚州人的生活習俗,用當地人的話說:“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所謂“皮包水”,指的是喝茶。茶水喝進肚子里,肚皮包著水,此謂“皮包水”。而“水包皮”指的是“泡腳”或“泡澡”。身體或腳浸入水中,水包著皮膚,此謂“水包皮”。</p><p>這句話生動地形容了揚州人生活習俗的一個方面:早上上班之前,去茶館沏上一壺茶,再來一份點心,吃飽喝足后去工作。工作之余晚飯后,去澡堂泡個澡,或者去足療店泡泡腳,解除疲勞。</p> <p>所以,在揚州城,如果你看到有鋪面招牌上寫的是“皮包水”或“水包皮”,要知道它是茶館、小吃店或者是浴室、足療店。</p> <p>為招攬顧客,有些茶館還備有或聘請民間藝人表演文藝或戲曲節目。顧客們在此,可以一邊品嘗美食美味,一邊欣賞藝人的表演,十分愜意。</p> <p>7,揚州的旅游資源</p><p>揚州的旅游資源非常豐富,歷史遺跡和自然、人文景觀星羅棋布在不大而整潔的城區內及周邊,人在城中行,如在畫中游。可以說,整個城市就是一個旅游景區。</p><p>揚州旅游的一個特點就是輕松,絕大部分景點都分布在城區內,以“蜀崗風景區”一帶最為集中,相互之間距離不遠,有些甚至相鄰。</p><p>在揚州客運西站有“旅游專線公交車”途徑各個主要景點,非常方便。</p> <p>7.1,瘦西湖</p><p>揚州旅游景區,首推“瘦西湖公園”最為外界所知。</p><p>瘦西湖湖面狹長,公園內的湖泊、橋梁、假山及樓臺亭閣構成一處處賞心悅目的景觀,有“園林之盛,甲于天下”之美譽,是揚州當地人度假休閑和外地游客觀光的首選之地。</p><p>瘦西湖名稱的由來,據說是清代乾隆元年期間,有位杭州詩人慕名來到揚州,在游覽了瘦西湖的美景后,與家鄉的西湖比較,賦了一首詩:“垂楊不斷接殘蕪,雁齒虹橋儼畫圖。也是銷金一鍋子,故應喚作瘦西湖”。詩人將此湖比西湖,因狹長的湖面不及西湖湖面寬闊,稱其為“瘦西湖“,并傳播開來。</p><p>圖為瘦西湖公園北門。</p> <p class="ql-block">詩人將揚州與有”銷金鍋子“之稱的杭州相提并論,使得無數達官貴人、富豪巨賈、社會名流紛紛“腰纏十萬貫,騎鶴上揚州”,一探究竟。</p> <p>瘦西湖公園內,最著名的景觀是“五亭橋”,它是瘦西湖的標志,也是中國最秀美的橋。我國著名橋梁專家茅以升曾對中國的古橋梁做過評價:最古老的橋是趙州橋,最壯美的橋是盧溝橋,最秀美、最富藝術代表性的橋,就是揚州的五亭橋了。</p><p>橋上共有五座琉璃尖頂的方亭,中間一亭最高,周圍四亭拱立,從空中俯瞰,猶如一朵蓮花。又因其建筑在蓮花堤上,故又名“蓮花橋”。</p> <p>離五亭橋不遠處,一座白塔醒目聳立在湖畔。因其酷似北京北海公園的白塔,故有個傳說:乾隆皇帝首次游瘦西湖時,對公園美景贊賞之余遺憾地說,如果有一座如北京北海公園那樣的白塔襯托,那就更完美了。說者無心,聽者有意。陪同的地方官員趕緊私下里找來幾個鹽商商議,連夜用鹽仿照北海白塔的模樣,在湖畔堆起了一座白塔。乾隆第二天醒來,看見眼前的白塔,疑為夢境。陪同的官員獻媚說,是上天為順應人主之意,天降白塔于此。哄得乾隆龍心大悅。當然,這只是個戲說。</p> <p class="ql-block">湖畔風景如畫,</p> <p class="ql-block">湖心釣臺聳立。</p> <p class="ql-block">湖面上,一葉扁舟一漁翁,一身蓑衣頭頂篷。一只鸕鶿船頭立,振翅注目尋魚蹤。一幅水鄉捕魚圖呈現在游人的眼前,為景區抹上了一道鄉野色彩。</p> <p>站在鏡頭位置看釣魚臺,遠處的五亭橋和白塔分別呈現在兩個門洞中。此處景觀有個名稱:“一畫三景”,是游人打卡留念的地方。</p> <p>陸路去釣魚臺,要經過這棵樹。這是一棵粗大的銀杏樹,曾遭雷劈而枯死。但是,現在我們看到的,是這棵樹冠又掛滿了綠葉。這里是園區的一個景觀——”枯木逢春“。其實,這棵銀杏并沒有復活,樹冠上掛滿的是寄生在上面的青藤。</p> <p>瘦西湖“二十四橋”景區</p> <p class="ql-block">“二十四橋”并非說瘦西湖面上真有二十四座橋,而是特指下圖中的石拱橋。</p><p class="ql-block">一座石拱橋,為什么被稱為“二十四橋”?因為,此橋長24米,寬2.4米,欄柱24根,臺階24級,處處都與24對應。另據園區工作人員介紹,不僅如此,當年乾隆游瘦西湖時,地方官員遴選了24位年輕貌美的當地名媛站在橋上恭迎圣駕。所以,此橋被稱為“二十四橋”。</p><p class="ql-block">橋的幾何尺寸和柱、階數量有據可查,至于那位工作人員補充的介紹,則無據可考,是否屬實,不得而知,權當一個助興的趣聞吧。</p> <p class="ql-block">湖畔熙春臺</p> <p class="ql-block">景區內的徐園</p><p class="ql-block">徐園于清代建于瘦西湖”長堤春柳”北端的”桃花塢”上,原是浙江一位鹽商的私家花園,后為地方軍閥徐寶山霸占,改稱為徐園。</p><p class="ql-block">徐園月亮門上方的”徐園”二字為歷史上當地一位名士風先生所題。仔細看,這兩個字的字體不同,”徐”字是行書,”園”字是草書。為什么?這里有個傳說。</p><p class="ql-block">徐寶山得到此園后,為附庸風雅,想讓風先生給自己的園子題個園名,但屢請不至。因為風先生不屑于與軍閥為伍。徐寶山的一個下人知風先生嗜酒如命,為討好主子,請風先生喝酒,欲尋機討字。酒過三巡,趁風先生微醉時,請他給自己寫一幅”清風徐來,春色滿園”的字帖。為謝宴請,風先生欣然答應。行書”清風徐來”剛寫完,一陣清風吹醒了風先生。他醒悟到,如果寫完全帖,徐寶山可以取其中二字達到目的。但俗話說,吃人嘴軟,不好意思不接著寫,怎么辦?眉頭一皺計上心來,改用草書寫下了”春風滿園”。于是,”徐園”二字不成一體,徐寶山得之也無奈,但畢竟出自名士之手,就用了。</p><p class="ql-block">事情到此并沒結束。有趨炎附勢的文人向徐寶山讒言:這兩個字,“徐”字右下部分中間一豎出頭了,是個錯字。而草書“園”字外邊一個圈,里面是個“虎”字,實乃虎囚牢籠。這幅題字有譏諷戲弄之意。徐寶山大怒,問罪于風先生。反應敏捷的風先生不慌不忙地解釋說:大人息怒,這個“園“字四周一圈,表示的是我們這塊方圓之地。圈中之虎,表示大人乃我地方之猛虎,非等閑之輩。大人再看這個“徐“字,右部的余字下面,上面是個“人“字,左部亦有兩個高于它的人字。我將余字下面的一豎寫出頭,是要告知眾人,大人非久居人下之人,將來一定會出人頭地,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伴君于朝堂之側。一番話說得徐寶山轉怒為喜,不僅沒有加罪,反而大加贊賞:先生果然不凡,所題二字不僅功力深厚,寓意更是深刻。遂重金相酬。機智的風先生,不僅為自己化解了危機,也讓這個別具一格的園名題字保存至今。</p> <p>7.2,唐城遺址</p><p>“唐城遺址”在瘦西湖公園正北方向,與瘦西湖公園北門隔路相望。</p> <p>瘦西湖公園北門的西北方向,分別是觀音山和大明寺。</p><p>圖示遠景分別是大明寺棲靈塔和觀音山寺院。</p> <p>7.3,觀音山</p><p>觀音山西鄰于唐城遺址,隋煬帝曾在此建行宮”迷樓”。元代以后,僧人們在此山修建山寺,主要供奉普賢、文殊、觀音和地藏四大菩薩,其中,以觀音菩薩為主。</p> <p>觀音山山門</p> <p>觀音山的寺院</p> <p>前景觀音山寺院,后景大明寺棲靈塔。</p> <p>7.4,雙峰云棧</p><p>雙峰云棧景點位于觀音山與大明寺之間,是一個免費供行人和游客駐足休閑的地方。景區范圍不大,但山崖、瀑布、曲橋、流水,一應俱全,是個濃縮版的山水景區。</p> <p>7.5,大明寺</p><p>大明寺,位于“雙峰云棧”西側。初建于南北朝時期的南朝宋孝武帝大明年間,故名”大明寺“。至清代,因避諱“大明”二字,就寺中”棲靈塔“名改名為“棲靈寺”。1980年恢復原名”大明寺“。大明寺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國家4A級景區。</p><p>圖示大明寺山門與寺內的棲靈塔。</p> <p>寺內的佛石與棲靈塔</p> <p>7.6,平山堂——西園</p><p>北宋政治家.文學家歐陽修任揚州太守時,很欣賞蜀崗的清幽古樸,于1048年在大明寺旁修建了一座殿堂,作為士大夫、文人吟詩作賦的場所。因坐此堂上,江南諸山歷歷在目,似與堂平,遂取名為”平山堂”。</p><p>西園是平山堂的御園,里面除了花草樹木亭臺外,有一口井泉,號稱”天下第五泉”。園內還供奉著康熙和乾隆的御賜碑文。</p> <p>平山堂——西園大門</p> <p>天下第五泉</p> <p>康熙御碑</p> <p>乾隆御碑</p> <p class="ql-block">7.7,鑒真東渡紀念碑</p><p class="ql-block">唐代僧人鑒真,曾是大明寺高僧。為開展中日兩國人民之間的交流,曾五次東渡日本失敗,均矢志不渝。公元753年,已經雙目失明的鑒真帶著徒弟,第六次從揚州出發東渡日本終于成功。到達日本后,鑒真積極傳授佛學知識,為中日兩國人民之間的交流作出了特出的貢獻。后人為紀念他,用一塊巨大的石塊雕刻成”鑒真東渡紀念碑”,豎立在大明寺對面瘦西湖畔廣場上。</p> <p>”鑒真東渡紀念碑”所在的瘦西湖畔廣場</p> <p class="ql-block">7.8,東門遺址</p><p class="ql-block">東門遺址,位于廣陵區泰州路旁,與京杭大運河東關古渡牌樓隔路相望。這里保留著唐代時期建造的東門城樓,是國家4A級景區。進入東門,是東關古街。</p> <p>古揚州城東門城樓</p> <p>東城門外的馬可波羅雕像</p><p>意大利探險家馬可波羅在中國游歷17年,曾在揚州做過3年官。東門外豎立的這座雕像,是為了紀念他的這段經歷。</p> <p>東關城門</p> <p>東關街</p><p>東關街是揚州城最具代表性的一條歷史老街,全長1122米。歷史上,東關街不僅是水陸交通要道,也是商業、手工業和宗教文化中心。</p><p>東關街街面商鋪林立,行當齊全,生意興隆。在東關街,你不僅可以感受到歷史上揚州城的繁華,也可以品嘗到正宗的各種揚州特色小吃。</p><p>東關街是當地人購買傳統手工藝品的地方,也是外地游客游揚州必去的地方。</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湖南省|
南开区|
安吉县|
阿图什市|
静海县|
肃南|
麻栗坡县|
随州市|
大城县|
湖州市|
翼城县|
桐城市|
博客|
历史|
皮山县|
黄大仙区|
镇康县|
岳普湖县|
黄骅市|
阿克陶县|
昆明市|
徐闻县|
武定县|
江口县|
宝鸡市|
通辽市|
彩票|
电白县|
阿克陶县|
昭苏县|
上栗县|
拉孜县|
红桥区|
通许县|
桓仁|
县级市|
凤城市|
贡嘎县|
万年县|
银川市|
慈利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