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r></p><p>走進趙云峰先生居所,腦海倏然翻出了唐代大詩人劉禹錫的名作《陋室銘》。</p><p>仰慕先生久矣。早有拜訪之意,然慮先生乃大家,心存敬而行遠之;又慮先生年高,不便打擾,雖同鄉同居龍城而成了"遠客"。</p><p>近日,大同市舉辦首屆長城詩書畫攝影展,年屆97歲高齡趙云峰先生的三十余首詩詞楹聯作品,與96歲高齡的畫家趙梅生先生,92歲高齡的書畫藝術家林凡先生,90歲高齡的畫家李夜冰先生作品,同屬大展亮點,也是服務保障重點。中書協主席蘇士澍先生應邀書寫了趙云峰撰聯"三古雄名標史冊,九州博物耀人文″。</p><p>看了新聞報道,又萌生了拜訪先生念頭。正斟酌間,同事同鄉文志廳長相約,去看望他本家大哥,我欣然同往。</p> <p>老先生寓所,在依山傍水的風景區?或在錦繡繁華的街市樓宇中?我猜錯了。先生住在一家大企業的職工宿舍區。與普通職工為鄰,與平民百姓為伍。站在院中看上去,先生住的單元樓沒有任何特殊標志,晾臺欄上也像其他家戶一樣,擺放著大蔥和幾棵大白菜。</p><p>先生居室,是書房客廳健身餐廳一應俱全的豪宅?或是有高檔紅木家俱的樓中樓?我不相信這是享譽省內外國學大師的住所,一臥一廳一走廊。</p><p>"就住在這兒。這就是我父的宿舍″。跟先生住在一塊的小兒子肯定地回答我"我爸說,住在這兒就很好。″</p><p>先生的家,有別樣的風景,像書山,一摞摞的書籍,一摞摞的刊物,高高低低地堆放了一地,僅留下了像登山小路一樣的通道。先生的家似書海,客廳堆滿了書,臥室放的是書;電視柜臺上是書,沙發茶幾上也是書,環顧四壁,除了書還是書。</p> <p>我見過不少"高人″。人只要高了,就有了架子。更有甚者,自恃其高,裝腔作勢,生怕人家不知道他是什么級別什么家。我面前的這位尊者,看上去,身上似乎沒有耀眼的光環,樸實的就是一位慈祥可愛的老人。先生內衣是一件穿了幾年的天藍色保暖衣,外罩褐色絨衣,端坐在一把舊式辦公通用的椅子上,手捧一冊,正凝神覽閱。見有客來,先生站起來,招呼我們找凳子坐下。我和文志從桌子下拉出兩把塑料凳子,在先生面前落坐。</p> <p>我仔細端祥著這位令人崇敬的老者。先生氣定神閑,精神矍鑠,雙目如炬,稀疏的華發齊整地朝后披著,面色紅潤的臉上仿佛洋溢著溫暖的春風。"有客自遠方來,不亦樂乎!″。老人的風雅幽默打破了敬畏心理防線,一種對高風大德師者的景仰之情從內心油然而生。</p> <p>最近我幫朋友收集整理近代書畫藝術家趙鐵山先生的有關作品,借此機會,正好向趙老先生請教。先生說,鐵山乃太谷人士,深研國學,尤書法名世,民國時期人稱"華北一枝筆″。收集研究前人先賢作品,更要挖掘那一代人的民族氣節、治學精神。中華文明,星火相傳,生生不息,正是有賴于歷代仁人志士的傳承光大。</p> <p>我曾在微信群征詢搜索趙鐵山的家塾先生史卓如無解。我向趙老請教。先生微笑著說,你問對了。史卓如是盂縣城東關村人,清光緒時秀才,長于金石碑帖之學,曾在忻州、太谷等地應聘講學。鐵山書藝有卓如先生的影子。趙老略停頓,端起那只茶銹斑斑的玻璃杯子呷了口水,語氣有些沉重地說,可惜,卓如先生的詩書畫都失散了,人也早湮沒于塵埃,你當然打聽不到了。</p> <p>先生放下手中的杯子,笑了笑說,史卓如是我的三舅,我自幼受他影響攻讀經書,十來歲就已學會吟詩屬對。三舅的小兒子與我是同學,我們同在盂縣一高上學。表弟每天早晨從東關石坡過了河走到北關下河叫我,我們一起相跟上學。有時候他來的遲了,就站在河邊朝我家大門喊,"趙文龍,趙文龍,快走吧,要遲到了″。先生說著說著,模仿兒時同伴的腔調輕聲喊起來。看那神情,他好像又回到了童年,回到了香河岸邊的那座四合大院。</p><p>他對小堂弟文志說,咱家是書香世家。咱村很有風景,下河周圍水草豐茂,鳥禽成群,院落后面是很大的果園。放了學就跟小伙伴們在河邊玩耍,在果園里吟詞。"未得三餐飽,何曾一枕安″;"金甌何日補,惆悵獨登樓″。這些憂國憂民的詩句名噪一時,我當時被人們譽為愛國少年才子。</p> <p>我們在外面玩的常常忘了吃飯,媽媽就站在大門口大聲地叫我,"龍龍,龍龍,飯好啦,快回來吃飯啦!"說著說著,先生的眼圈紅了,淚珠在眼眶里打轉。他摸出了手絹揉眼腈,"唉,想老家了。"</p> <p>正聊的盡興,手機鈴響了。先生說上課時間到了,你們稍等。</p><p>見我倆一臉疑惑,小兒子忙過來解釋。父親上午出去走走,見見來訪客人,下午休息后,開始批復各地自稱弟子們的來信來稿,有稿必回,天天如此。父親稱這是上課或批改作業,就是以老師對學生的責任感來批改每份稿件。弘揚國學,提攜后輩是他最大的心愿和樂趣。父親現在仍任省文史研究館館員,中國國學研究會名譽會長。每年還應邀參加全國各地有關大型征聯競賽活動擔任評委主任。</p> <p>先生接待我們的地方是走廊兼餐廳,左右兩側各置一桌,先生坐在右側的一角,我和文志則坐在兩桌間的過道上。左側是"廚柜″,桌面上除放了個菜盆外,并排擺放兩個"特侖蘇″包裝盒。這對被人喝完奶扔進垃圾桶的紙盒,在這兒登上了高貴的文字殿堂,盒里齊齊整整地擺放著《李白杜甫蘇軾歐陽修……》。右側這張是"餐桌″,字典詞典稿件占了一大半。僅留一尺多寬的桌面上,還放著筆筒茶筒茶杯及健身棒。兒子說,剩下的方寸之地,就是父親用餐,喝茶,看書,寫字的地方。人們說學者們的書屋多是"一窗明月半床書″,我爸則是:一桌明月滿屋書,半枝禿筆耕聯海。</p> <p>先生正端坐在走廊一角,戴著老花鏡,認真地批改"作業″,此時的先生已沉浸在與天南地北的學子教學交流之中。那意境,不正是"雪滿山中高士臥,月明林下美人來″。</p><p> 我們不便打擾,輕輕地起身告辭。走到樓梯拐角處回望,先生已站在門口,正向我們擺手示意。我又想起了劉禹錫的《陋室銘》。</p><p>斯是陋室,惟吾德馨。</p> <p>當晚女兒放學回來,看我高興的樣子問,爸爸今天有喜事?我簡述后,她說我進門就聞到你身上有書香味。你寫我也寫點聽后感。一會兒,手機上顯出了她的感言:</p><p> 云山央央,江水蒼蒼,先生之風,山高水長。</p><p>祭酒詩壇,潑墨人間,試看短短楹聯,翻涌中夏文風,落筆盡興,數時氣韻天成。聞君不營茍,澤陂塵世間,桃李有言亦垂慕,方家自有驚人句。</p><p>當真是,</p><p>一字一言俱有懷,通達門內見人生。</p><p><br></p><p> 2020年12月16日</p> <p>文中圖照,選自群友靜若幽蘭和木子蓮的美篇。</p>
主站蜘蛛池模板:
黔西|
醴陵市|
淅川县|
嵊泗县|
东山县|
宣武区|
松阳县|
都江堰市|
闽侯县|
二连浩特市|
成都市|
博客|
土默特右旗|
郯城县|
武夷山市|
且末县|
临西县|
霍邱县|
宁津县|
唐山市|
沽源县|
东乌珠穆沁旗|
乌拉特中旗|
石家庄市|
布尔津县|
凌源市|
苏尼特右旗|
怀仁县|
日喀则市|
恭城|
芷江|
合阳县|
聂拉木县|
泌阳县|
永城市|
中阳县|
马关县|
天门市|
长兴县|
漾濞|
许昌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