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守望 68×136cm</p><p>以抄寫的《書譜》為背景,原是想表達《文字村的守望》,只寫《守望》內涵就更大了。——作者語</p><p>2015年,我們申報了“山東省鄉村記憶工程”試點單位,并批準為“山東省省級文保單位”,開啟了南文字村張家大院的保護工作。守望家鄉,記住鄉愁!</p><p>本作品體現了一群人守望張家大院的文化和藝術,守望那份生活的本真和熱愛的曾經!</p><p><br></p> <p>常文印象 68×136cm</p><p>冬天是創作國畫的季節,在觀展了常文老區的部分山水后,胥幸福老師得到了許多靈感。</p><p>靈感源自他的那份熱愛鄉村的情懷,也來自于他的修養素質。</p><p>瓦當、閣樓、磚雕、脊獸這一系列的中國傳統建筑要素,集中體現在這里,背景依然是書譜,顯示了張家大院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崇尚教育的傳統習俗。</p> <p>瑞雪豐年 68×136cm</p><p>張家大院的開創者是原山張氏十世祖張巒,縱覽原山張氏家族發展歷程,在四五百年的歷史進程中,沒有經商奇才,也沒有位高權重的官宦。所以規模如此巨大的古建筑群落是如何建成的成了一個謎。</p><p>《萊蕪文字現張氏支譜》載:巒族閱城東文字現莊,卜塋田于斯,立基業于斯,十數年間,薄田數百余畝,使無曠土。”</p><p>但是周邊廣袤的土地,加上勤勞的原山張氏家族和豐富的文化遺產,我們發現耕讀是這里的主旋律。</p><p>正是這豐富的農作物:玉米、地瓜、高粱、谷子、小麥和風調雨順以及人們的勤勞和智慧,才換來了這輝煌的世世代代的安居和豐收。</p> <p>秦磚漢瓦 68×68cm</p><p>青磚灰瓦南文字,被稱作“萊蕪的小曲阜”。自漢代建村,發掘有“嬴縣治所”、“萊蕪縣舊址”、“艾陵之戰古戰場”等遺址。更有新的推斷有漢武帝修煉煉丹的“裹頭城”遺址等,此處的確有“秦漢遺風、唐宋遺韻”之風采。</p> <p>鄉愁 136×136cm</p><p>《鄉愁》由兩幅四尺整張組合,合起來是一幅作品,分開是兩幅作品。兩張合起來比較有沖擊力。</p><p>此作彰顯張家大院核心區域占地21000平方米的面積以及張家大院豐富的建筑文化。人與自然的和諧是這里生生不息的根本原因,美好的人文環境和地理環境怎么不讓我們心生鄉愁?</p><p>記住鄉愁,記住初衷!</p> <p>這是分開的一幅</p><p>積善堂的閣樓、廳房、西屋作了重新布局。</p><p>像是回到了從前,一處深宅大院上演著東昌府求學、濟南洋車子的鈴鐺聲、還有上海火車站通過首長批條有火車運回英國的飛利浦自行車以及一門四英憾人的抗戰故事之林林總總……</p> <p>這是分開的另一幅</p><p>永貞堂的印記,保留有最原始的脊獸和張家大院最初的模樣。十字花型的建筑布局在這里是最為典型的體現,所以張家大院又被稱為“張家方城”。</p><p>本幅畫作又融進了張家大院東門——旗桿座子大門的元素,具有代表性的影壁墻的臨摹栩栩如生,在這里讓人看到了張家大院人才氣高的象征和曾經富足輝煌的歷史。</p><p>類同南粵鑊耳房的頹廢的檐脊上面,凄凄荒草象征著如今的慘敗,正是今天壓在心底隱隱的那份鄉愁。</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庆云县|
亚东县|
阿勒泰市|
涞水县|
祁东县|
靖边县|
山丹县|
舟山市|
建德市|
康马县|
南宁市|
栖霞市|
大名县|
图片|
海兴县|
土默特左旗|
乌鲁木齐县|
长白|
白银市|
营口市|
宣汉县|
阳城县|
邵东县|
贺兰县|
松桃|
新巴尔虎右旗|
洪江市|
泉州市|
宝丰县|
惠州市|
兰溪市|
兰西县|
玉环县|
东明县|
桦甸市|
基隆市|
宜春市|
阆中市|
余干县|
阳新县|
桦川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