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題記 </b></p><p class="ql-block"><b>《小婦人》是由美國女作家露易莎·梅·奧爾科特創作的長篇小說(首次出版于1868年)作品以美國南北戰爭為背景,以19世紀美國新英格蘭地區的一個普通家庭四個姐妹之間的生活瑣事為藍本、帶有自傳色彩的家庭倫理小說。它用無限溫馨甜美的家庭生活打動著一代又一代讀者的心。</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我一遍一遍地讀著它,并深深地喜歡上了這些"婦人",尤其是那位睿智、溫暖、善良的媽媽——馬奇太太。</b></p><p class="ql-block"><b>她高高的個兒,充滿母性,神態可親,令人愉快。衣著雖不華麗,但儀態高貴,優雅知性。她深明大義,支持丈夫(馬奇)為國隨軍打仗(后面做了隨軍牧師)。</b></p><p class="ql-block"><b>是她,以她柔弱的肩膀擔起了家庭的重擔;是她,渾身散發著溫柔的光,讓愛在馬奇家緩緩流淌,一家人相親相愛,讓整個家庭沉浸在一種甜美溫馨的氛圍中,孩子們自由快樂地成長。多年后,她的幾個有些叛逆的可愛女兒(除三女兒貝思被病魔帶走),都成長為具有獨立人格、能承擔家庭責任和社會責任的美麗小婦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b></p><p class="ql-block"><b>?馬奇太太的四個女兒個性迥異,人生追求也各不相同。</b></p><p class="ql-block"><b>大女兒梅格生性愛美,對戀愛充滿憧憬,喜歡話劇;二女兒喬性格外向,獨立自主,矢志成為作家;三女兒貝思則是傳統乖乖女,喜愛弾鋼琴,柔弱而惹人憐愛;小女兒艾米,淑女型,鐘愛繪畫,有點小自私。</b></p><p class="ql-block"><b>這位媽媽,像太陽一樣,只是發光發熱,親著暖著女兒們,從不刻意去改變她們,而是理解她們,尊重她們,鼓勵她們去追求自己喜歡的事物。女兒們想改變現狀時,她鼓勵她們勇敢前行(喬到紐約獨立生活、寫作;艾米隨同姑婆到歐洲進修畫畫)。</b></p><p class="ql-block"><b>她以一位母親的博大情懷,良好的思想素養,言傳身教,用心用愛培育著她們。讓她的孩子們永遠保持一種獨立自主、積極向上、樂觀面對生活的狀態。她對女兒們說:“我不苛求你們完美,但我希望你們能勇敢地去做自己。只希望你們成為我們生命中的驕傲和安慰。”</b></p><p class="ql-block"><b>非常贊同她的思想理念,因為人生真正的成功只有一種,就是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度過一生。</b></p><p class="ql-block"><b>下面我們通過書中描述的一些生動的情節與生活場景來認識這位睿智的母親,感受這個甜美溫馨的家。</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b></p><p class="ql-block"><b>忙碌一天的馬奇太太回到家,孩子們正在表演話劇(莎士比亞《麥克白》、塞萬提斯《堂吉訶德》等,有時也將二姐喬寫的劇本演繹出來)。她說:“看到你們這么快樂我真高興,我的寶貝們,今天過的怎么樣?我的事情太多,沒能回家吃飯。有人來過嗎?貝思,你的感冒好點沒有?梅格、喬你們看上去累極了,來吻我吧,寶貝??”</b></p><p class="ql-block"><b>愉快、慈愛和親切的話語,立刻感染了四個姐妹——這位母親深知,只有讓自己擁有一份好心情,才能營造融洽和諧和睦的家庭氣氛,引領全家人精神抖擻地迎接每一個燦爛的明天——姐妹們快樂地擺好碗碟,與母親一起共進晚餐。</b></p><p class="ql-block"><b>媽媽帶回了爸爸的來信,睿智的她選擇了一種最好的讀信方式:和孩子們親密地擠在一起,用心來讀!從信的字里行間,女兒們感受到的是爸爸對她們深切的愛,一個個感動得傷心落淚,各自查找自己的缺點,并向媽媽保證:要盡快改正,做個好孩子!因為她們認為,只有這樣才能不負爸爸的深愛!</b></p><p class="ql-block"><b>馬奇太太當然不想讓孩子們這樣傷心下去,用愉快的聲音打破了沉悶:“你們還記得演《天路歷程》的情形嗎?那時候你們還都是些小東西。你們最喜歡我把布袋綁到你們背上做擔子,再給你們帽、棍子和紙卷 ,讓你們從屋里走到地窖的毀滅城,然后再往上一直走到屋頂,在那里你們可以得到許多好東西,這就是“天國”了。我們重擔在肩,道路就在眼前,追求善美、追求幸福的愿望引導我們跨越無數艱難險阻,最后踏入圣寧之地——真正的天國。來吧,往天國前進的小旅客們,再來一次吧,不是做戲,而是真心真意地去做,看看爸爸回來時,你們走了多遠的路。”</b></p><p class="ql-block"><b>女兒們一個個抹掉眼淚,重新振奮,熱誠地響應著媽媽。</b></p><p class="ql-block"><b>馬奇太太也非常思念丈夫,但是她從來沒有在孩子們面前流露過自己這方面的情緒,而是引導女兒們把對父親的愛與想念轉化成克服困難、直面生活的勇氣和動力。</b></p><p class="ql-block"><b>多么溫馨的讀信場面!愛意流淌,引領與激勵更在其中!這愛,像滋潤劑,將這親親一家人的心緊緊地融合在一起。</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b></p><p class="ql-block"><b>幾個可愛的女兒圍坐在媽媽身邊,笑容滿面,翹首凝視著媽媽,聚精會神地聽媽媽朗讀,多么恬靜優雅的美好畫面!</b></p><p class="ql-block"><b>馬奇太太崇尚讀書,非常注重培養女兒們的讀書習慣。雖然家庭經濟狀況一般,有時拮據(馬奇太太去看望在戰地受傷的丈夫馬奇,還得放下臉面去跟馬奇姑婆借錢,喬剪掉長發將賣發的錢給媽媽去看望爸爸用),但還是盡量滿足女兒們買書的需求。平日里,她送給孩子們的節日禮物也是書。</b></p><p class="ql-block"><b>她每天用心挑選幾本書(大多是世界名著等經典作品),放在書桌上面,孩子就算一開始不想要看書,但是時間長了之后他們也會去看書,慢慢的形成了一種習慣。她希望孩子們從書籍當中學習到很多的知識。而且文學即"人學",從中了解人性與社會,更多地思考人生,感悟生活。</b></p><p class="ql-block"><b>女兒們在媽媽的引導下,養成了良好的讀書習慣,大女兒梅格是一早起來就讀,其他幾個也都有自己的安排。媽媽也會經常與女兒們一起朗讀,并且很珍惜這"美好時光"。二女兒喬因為負責照顧馬奇姑婆,姑婆家書多,她得天獨厚,博覽群書。這大概也為她以后成為作家、創辦學校打下了堅實基礎。</b></p><p class="ql-block"><b>讀書,的確是人生一大樂事,是一種只可意會 不可言傳的美好享受!我們在閱讀中感到樂趣,這種樂趣又把我們引到深入思考中去,在思辨中得到更大的樂趣。</b></p><p class="ql-block"><b>我感覺,讓孩子養成愛好讀書的習慣,不但是思想的引領,更是生活的引導——人生有了這一大嗜好,其他嗜好該是次之了吧?</b></p><p class="ql-block"><b>也因此,這世上智慧的母親都這樣做。</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b></p><p class="ql-block"><b>馬奇太太不嫌貧,也不攀富,自己的家境并不寬裕,但她一顆善良的心,樂于去幫助那些貧困的人們,并將這份善良傳遞給她的女兒們。</b></p><p class="ql-block"><b>家里,圣誕節的早餐已經準備好了,也就一點牛奶、面包、奶油松餅之類,孩子們急切地等待著和媽媽一起快樂共進圣誕早餐。可這時候媽媽提出建議,將這些食物送給不遠處一個家徒四壁、一個母親帶著五個孩子又冷又餓的家庭時,女兒們沉默了一下,立即響應媽媽——分別拿起桌上的食品禮物,排起一個小隊伍,送到那個鄰居家,對方感激不盡,稱她們為"天使"。母女們也非常高興——她們以行善這種最好的方式過了一個快樂的圣誕節!</b></p><p class="ql-block"><b>馬奇太太以身作則,用實際行動教會了孩子善良。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孩子們心中有了這份良善,她們以后還會去作惡嗎?而且像這樣的積善之家,必有余慶!</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b></p><p class="ql-block"><b>日子在平靜中流淌而過,當然也會偶有波瀾。那是一個星期天,小姐妹們突然覺得對眼前的生活狀態很不滿意,要換一種——每天自由自在地過,不干活,愿做什么才做點什么!</b></p><p class="ql-block"><b>母親沒有對此作任何評論和責怪,她設計了一個試驗:女兒們可以試著這樣"自由自在"地過上一個星期,看看滋味如何。并預言,到了星期六晚上,你們就會發現,光玩不干活和光干活不玩一樣難受。女兒們卻很肯定地說:不會的,不會的,一定會其樂無窮的!</b></p><p class="ql-block"><b>碗碟不洗,床不鋪,家里都不收拾,自己想起干點什么才去干一點……幾天下來,這種無頭無緒、慵懶松散的生活讓她們感到心里空空落落,極不自在——一種非常奇怪的感覺!</b></p><p class="ql-block"><b>到星期六了,馬奇太太,給家里仆人放假,自己一早起來,也不問家事,獨自一個人在房間休息,后來她干脆一個人外出了!留下小姐妹們在家里,忙亂不堪,上午還有客人來家,需里外忙于接待……沒有媽媽,家里不成樣子了!</b></p><p class="ql-block"><b>"我在這兒呢!",馬奇太太適時地回家了,宣布試驗結束。馬奇太太睿智地利用試驗的方式,讓孩子們親身經歷,體驗,感受,引導她們自己思考和領悟,得出結論:一個家庭里,每個成員必須彼此相愛,共同承擔日常工作,生活才會更愉快,休閑起來才有意思。寬容忍耐,才會使家庭舒適幸福。</b></p><p class="ql-block"><b>一個家庭,太多的說教可能并不湊效,還可能適得其反,這位睿智的媽媽是深諳此道的。</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b></p><p class="ql-block"><b>在馬奇太太為這個家營造的溫馨和諧氛圍里,女兒們相親相愛快樂地生活著。但成長的過程里,偶爾也會出現一些小小的問題,小姐妹之間斗斗氣,斗斗嘴皮,甚至打打小架什么的,也是有的。但馬奇太太都以她的智慧和好脾氣,言傳身教,將這些矛盾化解得非常完美。</b></p><p class="ql-block"><b>有一天,喬和梅格相約勞里和約翰出去看戲劇表演,艾米非常想去被拒絕,她一氣之下,燒掉了喬放在抽屜里的小說手稿。喬看完劇回來,想把靈感記下來,發現手稿不見——被艾米燒掉了,異常震怒,并伸手打了艾米,還發誓再也不理她。為了寫好的小說,她放棄了很多東西,包括當時女人都賴以生存安身立命的根本——婚姻,這可是她幾年的心血啊!</b></p><p class="ql-block"><b>對此“嚴重”事件,母親沒有責罵、批評,也沒有直接告訴她們該怎么做,而是以自己的親身經歷,循循善誘,引導兩個女兒去理解彼此,承擔自己所犯錯誤的后果,讓她們互相諒解,最后言歸于好。</b></p><p class="ql-block"><b>母親告訴女兒,以前她的脾氣更壞,她用了四十年的努力才克服,她母親去世的早,自己經歷了很多,學會了把難聽的話鎖在嘴巴里,每當那些話要奪口而出時,她總是讓自己回避一會,讓自己冷靜下來反省自己可惡的脾氣。后來自己有了四個女兒,缺吃少穿,急躁的毛病又犯了,所以她請她的丈夫在一旁提醒自己控制壞脾氣,后來她懂得了一個道理:如果她希望自己的孩子們擁有高尚的美德,那我就必須做好榜樣,給孩子們做出示范。所以,是孩子們為她增添了前進的動力,是孩子們使很多困難不攻自破。她告訴女兒:每當她情緒失控,脾氣暴躁時,孩子們驚訝害怕的眼睛便是對我最嚴厲的懲罰,令我萬分羞愧。她努力給孩子們做出榜樣,贏得孩子們的信任與尊敬,認為這便是對她的最高獎賞和回報。她語重心長地告訴她的孩子:一定要多加小心內心隱藏的敵人,不要讓它毀壞自己。</b></p><p class="ql-block"><b>馬奇太太靜待最佳時機,給孩子最為深刻、最有效的教育,讓孩子自己痛悟,讓孩子深刻記住教訓,并引以為戒。在整個事件的發生發展過程中,馬奇太太的情緒一直保持穏定。</b></p><p class="ql-block"><b>一個情緒穩定的母親,對孩子來說就是安全感,他們不必誠惶誠恐,不會害怕被拋棄、不認可,他們可以在穩定的環境中慢慢地經歷、持續地成長,最終成長起來的,必然也是有安全感、情緒穩定的獨立人格。</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b></p><p class="ql-block"><b>大女兒梅格嫁給了一個經濟條件一般,但與她一樣對生活充滿熱情的家庭教師約翰。婚后夫妻恩愛,共同努力,生活美滿。</b></p><p class="ql-block"><b>?而梅格在生了一對龍鳳胎寶寶后,便一心撲在孩子身上,冷落了約翰,讓丈夫在家里找不到自己的位置,因而婚姻中出現了一些不和諧。梅格來向媽媽傾訴,本以為媽媽會安慰她,可是馬奇太太卻指出:這是你自己的錯。她給女兒分享了自己的經歷,并告訴女兒:女人不能因為婚姻就丟了自己,也不能因為孩子就沒了愛情,尤其是在這個時段,夫妻最容易疏離,也最容易貼近。從此梅格不斷地調整自己,努力地改變著自己,約翰的心很快回歸家庭,下班后與妻子一起,共同照顧和教育孩子,夫妻重溫恩愛,一家人其樂融融。碧水微瀾,愛,仍在這里緩緩流淌!</b></p><p class="ql-block"><b>又是這位智慧的媽媽,將幸福帶給了女兒這個小家!</b></p><p class="ql-block"><b>有一位這樣知性的母親,真是孩子們的福氣!難怪她的女兒們總會從心底感嘆:媽媽對我們有多好啊!那些沒有媽媽幫助渡過難關的孩子們怎么辦啊?</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南懷瑾曾言:“家教里頭最重要的第一個,是母教,母親更重要。”非常贊同此說,因為我覺得,母親是一個家庭的靈魂和精神支柱!</b></p><p class="ql-block"><b>一個女人,為人母親,不僅要去面對工作生活中的諸多煩惱,還要有足夠的能量去引導幫助孩子成長。倘若自己都缺乏對生活的熱愛與認知,那又怎么能夠去引導孩子呢?所以,母親的素養很重要。</b></p><p class="ql-block"><b>就像文中的母親一般,她的溫暖令女兒們與她親近,她的睿智幫助女兒們化解了許多成長中實實在在的煩惱,她就是她們的太陽。她們的幸福。</b></p><p class="ql-block"><b>我們一直在不斷地討論母愛與教育,其實有時候這教育也并不復雜,那就是你不斷地致力于自身的優化!身教永遠重于言教。當你成為了更好的自己的時候,你的愛就有了力量!</b></p><p class="ql-block"><b>你越好,家就越暖!</b></p>
主站蜘蛛池模板:
鄂尔多斯市|
星座|
江都市|
博罗县|
新乐市|
新宁县|
岳西县|
永德县|
杭州市|
温泉县|
平邑县|
霍城县|
徐州市|
盐源县|
广河县|
宝坻区|
葫芦岛市|
东山县|
蕉岭县|
芦山县|
格尔木市|
右玉县|
泌阳县|
海南省|
镇雄县|
长武县|
湘阴县|
陇西县|
乐平市|
铜川市|
宁夏|
贵港市|
连城县|
巴楚县|
广东省|
北海市|
隆安县|
灵宝市|
高密市|
封丘县|
七台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