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手頭有個說“茍字可以養福”的小故事。說是明太祖朱元璋有一天突然“想念”已告老還鄉的吏部尚書吳琳了,便責令一個錦衣衛千里迢迢日夜兼程風雨無阻地從南京到武漢,一路尋來。</h3> <h3> 這個錦衣衛下了高速驛道,走上了鄉間小道,逢人便問,終于找到了吳琳所居的湖廣黃州黃岡縣和上鄉(今湖北省武漢市新洲區倉埠鎮)的鄉村,看到村頭有位老漢,打著赤腳,卷起褲腿站在水田里,腳和衣褲上都沾滿了泥漿;上身只穿一件單馬甲,胳膊皮膚呦黑。時值梅雨五月,乍暖還寒,光腳踩水田,錦衣衛看著都打了個寒顫。這位老漢正彎著腰在水田里扯秧,錦衣衛高聲問老漢:“吳尚書在此村嗎?”老漢趕緊直起腰回答說:“正是在下。”</h3> <h3> 怎么一副老農模樣?說來,吳琳本是讀書人。當年朱元璋起事被元兵追殺到黃岡這地,躲進山洞,逃過一劫。他出洞來透口氣,正在尋找追散的農民起義軍。其時正值青壯年的吳琳正在屋里咿咿呀呀作詩,曰:“雪壓竹枝低,雖低沒染泥。”詩吟上兩句,正思索下兩句,猛然間聽得有人接續詩句:“有朝紅日出,與天一般齊。”續詩者誰人?朱元璋也。</h3> <p class="ql-block"> 吳琳敬佩朱元璋的才氣與豪氣,便跟隨著朱元璋造反,上馬打江山,下馬坐江山。吳琳先是兵部尚書,武將軍;接著當吏部尚書,文官頭。鮮衣怒馬,鐘鳴鼎食,啥樣的高大上生活都過了。兵之頭,威風過;官為首,尊崇過;讀過書,文雅過。紅日躍出,與天相齊;雪壓枝頭,化雪壯挺。如今雪沒壓枝頭,因告老還鄉了。吳琳在鄉下看春花,育秋實,淡人生,夾著尾巴做人,與民同樂同悲,活得甘之如飴!朱元璋所派錦衣衛是要來“收拾”吳琳的,帶了刀并出了鞘的,但見吳琳竹杖無鞋,一蓑煙雨,老實巴交,不忍造次,只好空回復命。向朱皇帝如實稟報,酷戾著稱的朱元璋也表“甚為嘉嘆”,放了吳琳一馬。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教人奮進,亦勸人隱忍;授人以智慧做事,亦贊人大智若愚;催人執著成功,亦助人戒急用緩……個中包含著主觀與客觀、情勢與環境、內功與外助等等方面的要素,要視當時當事的實際情況而定處世方式與方法。就拿吳琳這個茍且求生的故事來說吧,他看清了朱皇帝的內心的酷戾險惡,采用“茍且”二字護身,先是告老還鄉遠避監督,后是在鄉里低調做人遠離是非,從而避免了“不能善終”的結局。從此事看來,吳琳者,精通我中華文化,智人矣。</p> <h3> 從現象上看,茍且者不與人爭,與誰斗他都不屑;不茍且者與誰都爭,與誰爭他都不懼。現回看歷史,體會到:一般說來,亂世茍且容易些,因為世亂命苦,要對付的只是自己或家人的肚子:而治世盛世,要抵抗的是萬千誘惑,想茍且較難。亂世是命累身受苦,大家“平平鍋頭矮矮灶”,過得差不多,若選一處避遠,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心也便安;治世是命累心受苦,日子并非過不下去,而是想過得好。日子過好了,又想過得奢華。</h3> <p class="ql-block"> 吳琳何許人也?他曾出有車,食有葷,車有人給開車門,葷有人精做羹湯;談笑有鴻儒,交往無白丁;圍繞身旁的是高官、是員外、是名流,天天都有鮮花著錦。而倘若忽從“與天齊”掉到“雪壓低”,有幾個人還能得過且過、馬虎敷衍地茍且?吳琳做到了:在鄉下打著赤腳,卷著褲腿,滿腳滿身污泥,拔秧栽禾!為此,盡管朱元璋有意對吳琳像對其他下屬一樣“兔死狗烹”,但他的茍且還是讓錦衣衛把出鞘的刀收了回去,朱皇帝聽奏后還留下“甚為嘉嘆”的感慨。</p> <h3> 中華文化中有個五字訣,即:拙字可寡過;緩字可免悔;退字可遠禍;茍字可養福;靜字可益壽。這五字訣可謂字字珠璣,高深莫測,是需要我等眾生捫心參悟的! 正所謂,中華文化五千年,光耀世界史無前。源遠流長續輝煌,吾輩努力走在前。</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五家渠市|
石泉县|
漳平市|
盘山县|
伊宁市|
武平县|
忻州市|
城市|
英超|
石狮市|
濮阳县|
修水县|
武夷山市|
乌审旗|
三江|
宁乡县|
台北市|
仁怀市|
西丰县|
西林县|
泰安市|
噶尔县|
都安|
兴山县|
行唐县|
耒阳市|
平南县|
图木舒克市|
德兴市|
陆川县|
石台县|
宝应县|
普兰店市|
报价|
文安县|
绩溪县|
浑源县|
抚宁县|
宣武区|
民权县|
南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