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span style="color: rgb(34, 34, 34); background-color: rgb(254, 254, 254);">席勒說:“人生不過是一瞬間的事,死也是一剎那的事。”</span></p>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潘金蓮,一個典型的是非人物,隨著歷史的沉淀與文化的流轉,這個名字已經不再代表妖嬈多姿的女人,而是一種“壞女人”的文化符號。《水滸傳》中的潘金蓮可以用六個字概括:“使女、蕩婦、兇手。”而這個標簽唯一目的就是襯托武松的高大形象和他的道德情操。但在《金瓶梅》中的潘金蓮則完全成為“情欲”的化身,更深刻的為世人敲響了警鐘。</p>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金瓶梅》中的潘金蓮</span></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9歲被母親賣掉,先后歷經了王招宣、張大戶、武大郎,如同商品一般被買來買去,終于遇到西門慶后成為第五房。從此每天費盡心機的取悅西門慶,同時還和其他妻妾明爭暗斗。如果說殺死武大郎是無奈之舉,那么用獅子貓嚇死西門慶的兒子——官哥兒,就已經使她變得百般瘋狂,從潘金蓮馴養獅子貓側面表現了潘金蓮的心計之深。自從李瓶兒生下了官哥以后,西門慶就頻繁出入她的房間,潘金蓮的嫉妒之心就油然而生,她經常訓練獅子貓撲食“紅絹裹肉”。一日,李瓶兒剛好給官哥穿上紅緞衫兒,結果獅子貓以為是哄喂它的肉食,就直接飛撲過去把官哥身上都抓破了,這次嚴重的驚嚇也間接導致了官哥的夭亡。潘金蓮如此瘋狂,主要是她對情欲永不滿足。按理說,潘金蓮已經得到了榮華富貴和西門慶的寵愛,但是她的情欲無的放矢,就會怒從胸中來不計后果,從而使自己走上了不歸路,也導致了西門慶不治而亡。</span></p>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18px;"> 故事中的西門慶</span></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18px;"> 西門慶的第一場戲就是熱結十兄弟,一幫小弟靠他吃飯并拼命奉承他;清河縣三教九流,從官僚到大戶,從幫閑到太監,都是他飯局上的常客;連宋御史都借他的大花園擺宴席,請東京的六黃太尉。可見,西門慶的風頭太大了,他接連開了當鋪、絨線鋪、綢緞鋪,成了清河縣首富。縱有萬貫家財,他也從未停下賺錢的腳步。就是臨死前,還有兩大車幾萬兩銀子的貨物在路上;盡管一妻五妾,還馬不停蹄出去找女人,先后包養了妓女李桂姐和鄭愛月。</span></p>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如果說,潘金蓮的欲望是狹義的,僅僅是后宮的爭奪與攀比心;西門慶的欲望則是廣義的,而是遍地開花、錢權色收攬于一身,乃至充斥在整個繁華世界。西門慶來到這個世界上,好像就是為了紅塵而生,也將紅塵的意義詮釋到了極致,最終也因過分的奢欲失控,縱欲而亡。這短暫的“風光歲月”也濃縮了花花世界的本質,用“色即是空”讓西門慶給世人上了一課。一句話,西門慶太貪婪了。</span></p>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1, 1, 1);"> 書中的李瓶兒</span></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1, 1, 1);"> 李瓶兒生得白白凈凈,細彎彎的兩道眉兒,她生性溫柔、嫻雅大方。雖然對前夫花子虛非常無情,就連最后丈夫害了風寒也沒有給請大夫,最終使花子虛氣絕身亡,當然這也是花子虛平日浪蕩、咎由自取的結果。但是李瓶兒來到西門慶家,就變得非常溫順,甚至幾次給西門慶下跪,訴說只要自己能留在家中,別說做幾房妾就是死也甘心。李瓶兒的人物形象非常得體,她不貪財也沒嫉妒心,而且從沒想過獨占西門慶,這與潘金蓮形成了極大的反差。她甚至經常怕潘金蓮吃醋,將西門慶趕到潘金蓮的房中,</span><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如此大度隱忍的李瓶兒,命運卻非常的悲慘。潘金蓮從始至終都視她為眼中釘,每次她都會以各種方式挑釁李瓶兒,但是每次的結局都是李瓶兒躲在一處傷心落淚。李瓶兒不知道怎么處理局面,生怕有一點閃失會傷及自身,甚至帶來西門慶對自己的不滿,她對西門慶的癡迷程度無以復加,像一個無助的孩子需要呵護,就連自己的兒子被潘金蓮間接害死,自己也還是那個慫樣子,生怕再失去什么。如果一個人“害怕失去”到了極限,就會謹小慎微的刻意去迎合,這樣既失去了自我,也失去了斗爭的勇氣和能力,而這種不舍恰恰源對西門慶的癡心與迷戀,使她變得什么都怕。最終,李瓶兒也因郁郁寡歡憋出了內傷,正當27歲風華正茂時便離開了人世。在李瓶兒死后的17回中,她陰魂不散還經常來找西門慶,希望他保重自己,依然對西門慶戀戀不舍。一句話,李瓶兒太癡心了。</span></p><p><br></p>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丫鬟龐春梅的逆襲</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作為女性來說,自尊自強毫無疑問是褒義詞,不過在龐春梅這里卻恰恰出了問題。她的口頭禪是“你還不知道我是誰哩”,此話不言自明,就是說:“你還不知道姑奶奶是誰吧?”可是,一般這么說的人往往自己也不知道自己是誰,更多的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說到底,龐春梅是非常希望知道自己是誰,希望能被別人高看一眼,這個“自尊自強”卻成了她的軟肋,一觸即發。一次,一位樂師無意碰到龐春梅的手,她就暴跳如雷竟把對方嚇跑了;又一次,小妾孫雪娥說龐春梅是奴才,把她給氣壞了,最后還是潘金蓮幫忙出的惡氣。不自信就自卑,自卑源于不自知,沒有發現真正的自己,而不自知的人往往非常傲慢,龐春梅表現出來的就是這樣。</p> <p> 為什么一個丫鬟的名字可以進入《金瓶梅》的書名?書中29回有曰:“這位小姐五官端正,骨骼清奇,發細眉濃,秉性要強。”算命先生的話也為龐春梅在原著最后20回的人生逆襲做了鋪墊。在后20回中,龐春梅已經慢慢演變成了女版“西門慶”。西門慶死后,她就被賣給了周守備,不僅生了個大胖兒子還備受寵愛,竟然成了正房,再想想算命先生的話也真是應驗了。從<span style="color: rgb(34, 34, 34);">表面上看,作者好像把龐春梅寫成了逆襲成功的勵志故事,可這才剛剛開始,由于一切的幸福來得太容易,龐春梅根本沒有看清“美好”背后的深淵。如果說西門慶生前令人討厭,是因為他呼風喚雨的能力來的太容易,那么龐春梅只手遮天的續寫,又再次重現了“西門慶”的人生,正所謂摔的不重是因為爬的還不夠高。龐春梅那份天生的驕傲,讓她永遠看不清自己,趁著周守備忙于政務之際,她開始與別人尋歡作樂,最終29歲時由于淫亂無度死在榻前。</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34, 34, 34);">這種寫法尤為犀利,古代文學描寫女性的不幸,往往以身份、地位、處境的艱難與復雜來著筆,深層挖掘了社會平民女性的不幸,而《金瓶梅》中的龐春梅卻被賦予了在民間和男權社會一樣對等的權利,難道這就可以為所欲為?當然不行,誰也逃不過自然生命的束縛,這與好人壞人、男人女人、錢權勢力都沒有關系,因為“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一句話,龐春梅看不到自己,她太驕傲了。</span></p> <h1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18px;"> 佛教所指的五毒——貪嗔癡慢疑</span></h1><h1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18px;"> 貪、嗔、癡、慢、疑五種心態像病毒一樣會妨礙人的修行,故稱為五毒心。《金瓶梅》用殘酷的現實,描繪了眾生在滾滾紅塵中的愚癡與無知:西門慶,因錢權的襯托被欲望指向了無盡的貪欲,由死亡終結了一切擁有;潘金蓮,因極強的嫉妒心和占有心,被欲望牽到了終極嗔怒而不擇手段,既害死了西門慶,最終也被武松仇恨殺死;李瓶兒,由于自己的不舍而不斷的妥協,最終被癡心引向了身體和健康敗落的黑洞;龐春梅,大起大落讓她內心對自我的忠實,被欲望和錢權推往無知的驕傲,死的和西門慶一樣慘。而懷疑與不幸,往往又是書中所有人對真理的不屑一顧,反而對眼前的繁華世界充滿了眷戀與加倍的索取,遠離了善門,滋生了邪念,造出是非惡業。</span></h1><p><br></p> <h1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18px;"> 成住壞空</span></h1><p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18px;"> 成、住、壞、空指的是四劫,是佛教對于世界生滅變化之基本觀點。正如《金瓶梅》在100回的大結局中,</span><span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64, 64, 64);">西門慶和潘金蓮他們都一一投胎轉世,再度為人,沒有“空”就不會有后來的“成”</span><span style="font-size: 18px;"> ,“成”代表著開始了人生的新輪回。對于“住”,則是書中所有人物最關注的環節,因為它太美麗太有誘惑力,每個角色都認為“住”是人生最長久的部分,過一天享受一天,為了美好而不斷探索加碼;</span>但100回中人物投胎時才寫出真相,每一個轉世為人“住”又是那么短暫,短暫到和欲望的膨脹成了反比,豈不是一個尷尬的笑話。<span style="color: rgb(34, 34, 34);">對于“壞”的描寫,也令《金瓶梅》獨樹一幟,書中幾乎所有人物從生到死的過程(即“壞”),都非常的慘不忍睹,至于悲慘的程度又和貪嗔癡的深度成了正比,就拿潘金蓮來說,在《水滸傳》中是被武松直接殺死,而在《金瓶梅》中是因為自己的縱情而死。書中人物和普通人沒有什么區別,他們大都覺得此生還很長,離死還遠著呢。李瓶兒曾經說過一句話:“日子多如柳葉。”這句話頗有詩意,卻對生命缺少關注。</span>如同《金瓶梅》的人物一個個面對死亡的時候,怎么也理解不了“壞”的過程最終走向死亡,除非真到最后一刻方能明白“色即是空”,榮華富貴不過是過眼云煙。</p>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金瓶梅》這部書,在繁華世界留下了鮮艷的筆墨,用厚重而冰冷的現實作對比,這就讓很多人細致研讀與揣摩,揣摩它背后的寓意,其實是對世人一種無情的警告。而最無情的是作者去掉了傳統著作中高舉的道德大旗,只用冰冷的現實世界講述普通人的生活,留給讀者自己去思考到底什么才是現實的人生。有人說,一個人的成就取決于他的抗壓能力,有多抗壓就有多少成就,成就本身并不僅僅是用金錢來衡量的,其實一份真摯的愛情、一個美滿的家庭、一次成長的蛻變都是成功的一種。而抗壓就是一種舍棄的過程,舍棄帶來的焦慮和不安就是壓力的來源,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不舍棄糾纏自己的東西,就永遠被它牽絆。要想獲得真摯的愛情,若不舍棄自私,就無緣真愛;要想擁有美好的家庭,若不舍棄自己的壞習慣,就很難融入;要想蛻變,若不舍棄本身的貪嗔癡,就不能真正的成長。</p> <p> 人生從來都無法回頭,小舍小得、大舍大得,任時光變老,坐看風起云涌,靜待花開花謝,萬事莫過于太執著。</p>
主站蜘蛛池模板:
伊川县|
天台县|
凌云县|
邳州市|
广汉市|
民乐县|
宁德市|
孝义市|
永年县|
新巴尔虎左旗|
灌云县|
隆子县|
涟水县|
固始县|
鹰潭市|
建平县|
庆元县|
旬邑县|
武夷山市|
甘谷县|
扎兰屯市|
灵山县|
恭城|
凤凰县|
韶关市|
景宁|
连平县|
平武县|
德令哈市|
定南县|
增城市|
长垣县|
洛宁县|
卫辉市|
潢川县|
绥滨县|
宁晋县|
建昌县|
津南区|
梨树县|
敖汉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