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在大理崇山之中,散落著許多少數民族古村寨,它們是大理悠久歷史的見證者。2020年冬行攝云南,我們去尋訪了其中的琢木郎和諾鄧這兩個具有幾分神秘色彩的古村落。</p><p>琢木郎村位于大理州巍山縣大倉鎮東部的深山之中。這里的彝族村民自稱為唐代大理南詔王國的后裔。據傳,唐天復年間,南詔國宰相之子鄭買嗣發動宮廷政變,盡殺南詔國王及其宮中800余口,只有一位公主逃出生天,躲在今天的琢木郎村后山洞中,后來公主在此繁衍子嗣,就是今天的琢木郎彝人。</p><p>琢木郎村人口約800人,隱于崇山峻嶺之中,從前交通極為不便,因此保存著自己獨特的文化和服飾。最具特點的是婦女服飾,大紅大綠,繁花滿身,頭、胸、背等部位再配以銀飾,十分惹眼。這些服飾從小到大再到老,有差不多20套,都是家中上輩女人手工所繡。</p><p>琢木郎村現在已有村村通的水泥路,眼之所見,不少村民建起了新房,學生們都在18公里外的鎮上讀書,他們的未來可期。</p> <p>隱于山間的琢木郎村</p> <p>琢木郎村的照壁</p> <p>村頭景色</p> <p>山村一景</p> <p>琢木郎村婦女的服飾,極為艷麗,亮人眼球。而且我發覺她們也很喜歡用手機自拍,大概被自己美到了吧。</p> <p>婦女從頭到腳的傳統服裝</p> <p>婦女的頭飾</p> <p>曬玉米</p> <p>小憩</p> <p>暖人的場景</p> <p>老年婦女的服飾以綠色為主</p> <p>火塘圍坐</p> <p>家門前</p> <p>觀音廟中的村民</p> <p>夕歸</p> <p>諾鄧古村位于大理云龍縣西北10余公里的山中,是一個白族聚居村。諾鄧村雖隱于山中,卻有著1000多年的歷史了。唐代云南史志《蠻書》中對這個村子就有明確記載,且一千多年來村子未曾改過名字。諾鄧歷史上因開采井鹽而興盛,有茶馬古道通向外界,全村現存大量明清古建筑,不僅有雕梁畫棟的民居,更有萬壽宮、玉皇閣、文廟、武廟等宮觀。特別是以一村之力而建文武之廟,這在全國是十分罕見的,足見諾鄧在歷史上不僅富足一方,而且頗具崇文尚武精神。</p><p>近些年,諾鄧因出產火腿而被央視《舌尖上的中國》炒火。其實,這個千年古村的歷史和文脈才是更值得了解和發掘的。</p> <p>諾鄧古村建于坡度較大的陽山,民居建筑層疊而上,頗具氣勢。</p> <p>萬壽宮,村中年代最早的建筑。</p> <p>村中巷子</p> <p>諾鄧村景</p> <p>茶馬古道</p> <p>大青樹,諾鄧的地標。</p> <p>雕梁畫棟、門面堂皇的世大夫第。</p> <p>民宅內景</p> <p>村景</p> <p>剝玉米粒的老婦</p> <p>諾鄧出產火腿,經央視宣傳而為人所知。這是一戶人家自制的火腿。</p> <p>諾鄧文廟欞星門。諾鄧作為一個村子,居然建有一座文廟,一座武廟,這在全國是極為罕見的。</p> <p>文廟紅色照壁</p> <p>文廟,供奉孔子塑像。</p> <p>武廟,供奉關公塑像。</p> <p>在武廟之西,還有道觀玉皇閣。</p> <p>無論文廟、武廟還是玉皇閣,其建筑都十分考究精巧。</p> <p>諾鄧村旁著名的太極圖,是由諾鄧河“S”型繞彎天然形成,稱“太極鎖水”。莫非古村的千年風水是因它而得以保留?</p>
主站蜘蛛池模板:
金华市|
佛坪县|
海淀区|
芒康县|
新宾|
石阡县|
东乌珠穆沁旗|
新密市|
拜泉县|
康马县|
武陟县|
高密市|
科尔|
枣阳市|
保亭|
昆明市|
颍上县|
义马市|
玛纳斯县|
江陵县|
沐川县|
大宁县|
原阳县|
拜城县|
宁河县|
巴彦淖尔市|
新兴县|
澜沧|
上高县|
文昌市|
古浪县|
垣曲县|
丽水市|
卢氏县|
来安县|
岳西县|
静安区|
靖安县|
浦东新区|
容城县|
锡林浩特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