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人人都說自己的家鄉人杰地靈,</p><p> 人人都說自己的故鄉人才輩出。</p><p> 婺源,這個原屬于徽派文化圈、地處浙贛皖三省交界處的山鄉。從宋元以來的600年間,在歷朝科考中出進士522人,仕宦2665人,歷代理學著作3100多部,其中172部入選《四庫全書》。南宋著名哲學家教育家朱熹、明篆刻家何震、清經學音韻學家江永、清科學家齊彥槐、詹天佑、程門雪,紅頂商人胡雪巖等均來自這里。近代的江澤民、胡錦濤、金庸等名人的祖籍地均在此處。 注(也是胡適、汪精衛、秦檜等的祖籍地)</p><p>婺源, 是徽派文化的發祥地,徽商從這里走向世界、</p><p>婺源, 是徽派民居的集中地,是徽劇(京昆劇前身)的起始地,程朱理學從這里走向華夏。</p><p>婺源人, 自稱為書鄉,這里至今仍然以夜不閉戶而自豪。</p><p>婺源人, 世代崇尚耕讀治家、詩禮傳世、以圣賢、崇孝、重義為準則。</p><p><br></p> <p>走近山鄉</p> <p>粉墻黛瓦馬頭墻展示了徽派民居獨特的人文背景,木雕、磚雕、石雕述說著徽派文化600年來的故事。。</p> <p>徽州氣息濃郁的山鄉</p> <p>云霧深處有人家</p> <p>隨著人工養殖的普及,傳統的捕魚方式已升華為旅游節目。</p> <p>世上做事三樣苦,行船、打鐵、磨豆腐。在大機器生產的工業化時代,這個”最苦”的行業也蛻變成了旅游節目,為無數游客喚起了曾經的記憶。</p> <p>六年前來婺源時就看過紙傘廠,那時傘廠還是像模像樣的生產單位,到處晾曬著鋪天蓋地的油紙傘。如今油紙傘的工藝流程已成為了一個美麗的旅游節目。</p> <p> 如今在農村已很少養牛了,難得一見的耕牛已不再耕地,而是在認認真真地表演節目。</p> <p>農村灶臺只有在“城里”的客人到來時才做做樣子點一把火。</p> <p>“小小竹排江中游,魏巍群山兩岸走”,相信中年以上的國人都不會忘記電影《閃閃的紅星》。婺源思口鄉漳村是一個山青水秀的地方,這里也是《聊齋》、《閃閃的紅星》多部電影外景地。如今這里是旅游勝地,民宅客棧與城市酒店相比無異。農家樂菜蔬均是自養、自種、自產。</p> <p>漳溪上的”板凳橋”是婺源最長最美的板凳橋,每年都會被山洪沖毀,年年重建被毀的”板凳橋”是村子里的一項法定工程。</p> <p>現在山村家家都已通自來水,但是每天清晨在漳溪旁一邊洗洗涮涮一邊聊天仍舊是村婦們最快樂的時間</p> <p>當年潘冬子的竹排現在也是游客漂流漳溪的一個必備節目。</p> <p>又是一位資深的“牛明星”。</p> <p>清洗臭鱖魚。</p> <p>俗話說“一兩徽墨一兩金”。</p><p> 婺源的桐油墨是徽墨的代表。鼎盛時期僅僅婺源就有制墨作坊近百家。詹家是目前婺源唯一僅存的祖傳制墨世家。詹家的桐油墨必須采自三年以上的高山桐樹的油,不完全燃燒后采集桐油煙,再經過和料、鍛打、晾干、等十數道工序而成,一兩重的徽墨前后需經過長達6—8個月才能完成。好的徽墨考究“豐肌潤理、磨研無聲、入紙如漆、芳香濃郁”。</p> <p>天下十分寶,三分在徽州。</p><p>徽墨傳承人詹先生的父親向來客展示祖上珍藏的古墨。</p> <p>詹先生說他家的徽墨制作技藝已祖傳十三代人,為了證明自己的說法,他拿出早期祖產產權書以作旁證,其中明確記載了”上海鬧市區的130余套房產”。</p> <p>山村也不可避免地受到打工潮推動,青壯年基本外出,村里多為老人孩子留守。</p> <p>婺源也是茶鄉</p> <p>婺源,夢里的老家,</p><p> 真正的人杰地靈,英才輩出。</p> <p class="ql-block">2020—11 婺源</p><p class="ql-block">2023,11月修改于上海</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宁陕县|
奉新县|
福鼎市|
桓台县|
临猗县|
郴州市|
开封县|
志丹县|
长阳|
丹江口市|
闽清县|
丽江市|
林芝县|
运城市|
句容市|
四平市|
林口县|
扶余县|
吉林市|
北宁市|
枞阳县|
孙吴县|
宣化县|
澜沧|
泾阳县|
弥勒县|
福泉市|
修武县|
芜湖县|
台南市|
桑日县|
安丘市|
临江市|
红原县|
宿迁市|
天峨县|
绍兴县|
金塔县|
永川市|
东兰县|
新乐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