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著名的梵凈山~佛教圣地紅云金頂。說實際的在走之前的半個月,一直關注貴州的天氣,總是在下雨,氣溫也不高,人說“貴州天無三日晴,地無三尺平”,當我們來到貴州梵凈山,運氣是爆棚啦,天高云淡,晴空萬里,山巒疊嶂,祖國的大好河山就展現在眼前,雄偉壯觀。</p> <p> 20201114早上7:40從大興機場直飛遵義新舟機場,在匯川區“冰水魚山莊”用過午餐后,來到婁山關景區游客服務中心。~全家福。</p> <p> 婁山關位于大婁山脈中段,今貴州省遵義市匯川區板橋鎮婁山關村境內,關口海拔1277米,主峰筍子山1788.4米,自古為川黔交通要隘,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1935年初,中央紅軍兩戰婁山關, 毛澤東主席在此寫下了詞作《憶秦娥?婁山關》,讓婁山關從此與中國革命結緣,蜚聲中外。</p><p> 婁山關景區先后被授予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等榮譽稱號。</p> <p> 婁山關也稱太平關,是川黔交通要道上的重要關口,人稱黔北第一險要,素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說,1935年2月,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方面軍二渡赤水,回師黔北,1935年2月24日攻占桐梓,25日三軍團軍團長彭德懷,率部攻打婁山關,紅軍殲滅黔軍四個團,攻下婁山關,為遵義大捷奠定了基礎,是遵義戰役關鍵性的一仗,是紅軍長征以來的第一個大勝仗,展示了遵義會議的曙光。從此紅軍戰斗過的婁山關,便成為黔北著名的革命紀念地。</p> <p> 長空云揚~長空橋。橋為鐵索木板橋,長100米,寬為5米,連接了大尖山和小尖山。橋名源于毛澤東《憶秦娥?婁山關》詞句“長空雁叫霜晨月”,長橋似凌空虹橋,將兩山間的景觀連接起來。</p> <p> 背景是大尖山頂~雁鳴塔</p> <p> 下山穿過~紅軍林</p> <p> 婁山關紅軍戰斗紀念碑~為紀念婁山關戰役47周年,張愛萍手書題:遵義戰役犧牲的紅軍烈士永垂不朽!</p> <p> 毛澤東題七個大字~“遵義會議紀念館”</p> <p> 遵義會議紀念館~位于遵義市紅花崗區子尹路96號,是為紀念遵義會議而建立的,于1955年10月開放,2008年5月16號紀念館被列入國家文物局首批國家一級博物館。</p><p> 遵義會議結束了王明“左”傾機會主義路線在黨中央的統治,確立了以毛澤東為代表的新的中央正確領導,把黨的路線轉到了馬克思列寧主義的軌道上來。遵義會議,在中國革命的危機關頭,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遵義會議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一個生死悠關的轉折點。遵義會議是中國共產黨第一次獨立自主地運用馬列主義基本原理解決自己的路線,方針和政策的會議。遵義會議是中國共產黨從幼年的黨走上成熟的黨的標志。</p> <p> 遵義會議會址~會址房屋原為國民黨軍第25軍第二師師長柏輝章的私邸,建于20世紀30年代初,建筑物由主樓和跨院兩部分組成,中央紅軍到達遵義時總司令駐地,現做復原布置。遵義會議會址被國務院列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5年被評為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p> <p> 遵義會議紀念陳列館~</p> <p> 參加遵義會議人員雕像~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在這里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出席會議的政治局委員:毛澤東,張聞天,周恩來,朱德,陳云,秦邦憲。候補委員:王稼祥,劉少奇,鄧發,何克全(凱豐)。紅軍總部和各軍團負責人:劉伯承,李富春,林彪,聶榮臻,彭德懷,楊尚昆,李卓然。中央秘書長鄧小平。李德及翻譯伍修權也列席了會議。</p><p> 這次會議是在極端危急的歷史關頭,在中國共產黨同共產國際中斷聯系的情況下召開的,獨立自主地糾正了錯誤領導,確立了毛澤東在紅軍和黨中央的領導地位。</p> <p> 晚上入住遵義市“格蘭云天大酒店”,晚餐本來是想品嘗當地特色名店,結果因特色餐太火當天的賣完就關門了,彤彤就叫了外賣,也品嘗到了特色小吃“羊肉粉”。</p> <p> 第二天,早餐后前往梵凈山~位于貴州省銅仁市江口,印江,松桃3縣交界處,是武陵山脈的主峰,梵凈山老金頂海拔2494米,紅云金頂海拔高2336米。明初,明朝政府在梵凈山地區開采朱砂與金礦,派有官員督辦,由于梵凈山風光神奇,佛教于是興盛起來,成為僧眾向往的“梵天凈土”,故正式得名“梵凈山”,民間則稱“大佛山”。</p><p> 梵凈山于2018年10月17日被評為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于2008年6月30日被評為十大避暑名山,中國著名的彌勒菩薩道場,國際“人與生物圈保護網”(MAB)成員,2018年7月2日,中國貴州省梵凈山在巴林麥納麥舉行的世界遺產大會上獲準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p> <p> 梵凈山入口前留影。</p> <p> 時刻不忘活潑搞怪~</p> <p> 集體合影~</p> <p> 先坐一段中巴后,再坐一段纜車??,再爬45分鐘才能到達蘑菇石,攀登直上直下的紅云金頂。當我們排著隊按順序坐纜車下山時(此時應該是下午4點鐘),這是我隔著玻璃抓拍了一張空無一人的纜車。</p> <p> 山巒疊嶂~</p> <p> 這種天拍出的每一張照片都像畫一般不用修飾~</p> <p> 我們團友們沿著一節節臺階正趴向蘑菇石。據說要爬6600級臺階才能到達蘑菇石。</p> <p> 借喘氣休息時出怪樣。</p> <p> 巨大的天然氧吧,呼吸沁人心肺的新鮮空氣,遠離人間,體驗梵天凈土的那份神圣感覺。</p> <p> 背景是~老金頂。</p> <p> 與吳總一起</p> <p> 背景就是直上直下的紅云金頂。</p> <p> 在海拔2200余米的崇山峻嶺上,突兀而起冒出一尊石柱,高約100米,如巨筍出土,似玉龍嘯天,紅云環繞,直指蒼穹,大自然的神工鬼斧,又將山頂一劈為二,兩個山頂上分別建有釋迦殿,彌勒殿,兩殿之間有天橋相連,朝拜的香火燒到了云天之上。</p> <p> 與秦紅和莉莉姐。</p> <p> 梵凈山標志性景物~蘑菇石。石如其名,是由風化,侵蝕后殘留的層積巖所成,高約10米,上大下小,形似蘑菇,看上去巨石一處即倒,其實巋然不動,它既像天上飛來之物,又像似地下生長而出,得佛家“平常心”之真諦,歷10億年屹立不倒,這是大自然的杰作,舉世無雙。</p> <p> 用祖國的大好河山做背景,如山水畫,絕不夸張。</p> <p> 無限風光在險峰~</p> <p> 晚入住“銅仁國賓館”,就在酒店旁邊集體圓桌就餐。</p> <p> 第三天,前往地理上的自然圖騰,太極圖上的千年古鎮~鎮遠古鎮。鎮遠古鎮是貴州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鎮遠縣名鎮,號稱湘黔門戶,它位于舞陽河畔,四周皆山,河水蜿蜒,以S型穿城而過,北岸為舊府城,南岸為舊衛城,遠觀頗似太極圖,兩城池皆為明代所建,現尚存部分城墻和城門,城內外古今建筑,傳統民居,碼頭數量頗多,鎮遠是一座歷史悠久,物阜境優的文明古城,被列入中國十大最美古城之一,自秦昭王30年(公元前277年)設縣開始至今已有2281年的歷史,其元代,清代為道府所在地700多年之久。沿舞陽河畔還有天后宮,青龍洞,吳王洞,石屏山,鐵溪等旅游景點,</p> <p> 鎮遠街景~鎮遠古鎮是一個多元化融合的古城,漢民族與侗族等20多個少數民族,和睦相處,中原文化,荊楚文化,巴蜀文化,吳越文化,閩粵文化,土著文化與城外文化的融匯,使鎮遠成為多民族,多宗教,多社會的博物館,被專家稱為“世界文化保護圈”。</p> <p> 舞陽河畔~這里相比于麗江,西塘,鳳凰,名氣不算大,但這一抹綠綠的純凈,舞陽河在古鎮中穿行,有著令人驚嘆的魅力,不似其他古城的喧囂,這里的時光好像不會被人打擾。</p> <p> 路邊雕塑~穿越深深古巷之中,漫步古城特有的“歪門邪道”,感受古城的古風古韻,一步一景,探尋那些曾經風光一時的豪宅大院。</p> <p> 古城的特點是,古巷古街曲徑通幽,石橋城垣錯落有致。</p> <p class="ql-block"> 來坐下咱倆切磋一下。</p> <p> 走進巷子,小酒吧門前布置的很別致。</p> <p> 舞陽河流經有“小三峽”之稱的景區后,穿越過鎮遠古城,真是碧水晨霧,姿態萬千,春江漁火,詩意盎然。每當夜晚,以祝圣橋為中心,兩岸燈火燦爛,炫美景致讓人醉起……</p> <p>祝圣橋上的風雨亭,又叫望風亭(現稱哨所)</p> <p> 站在祝圣橋上~古鎮沒有那么多的商業化,也沒有那么多的人滿為患,在這感覺特別的愜意和自在,讓人有種來了不想走的感覺。</p> <p> 河畔邊建筑有點像徽派建筑風格~</p> <p> 青龍洞~古建筑群青龍洞建在懸崖陡壁上,被譽為我國“山地貼崖建筑的博物館”。</p> <p> 舞陽河邊雕塑~</p> <p> 萬壽宮~古時為江西會館,位于中河山石崖中段下部,南鄰青龍洞,北接中元禪院,上有紫陽書院,為一組江南徽派風格封閉式的高封火墻四合院組群,是鎮遠“八大會館”之一。</p><p> 古時鎮遠為湘黔滇古驛道上的咽喉要道,往來物資經舞陽河,沅水入洞庭湖,長江,聯通全國各地,各地來鎮遠的商人建立的會館眾多,其中又以江西會館規模最大。明清時期在鎮遠經商的江西籍人在此迎客會友,聚會玩樂,建筑群從南至北有大門牌樓,前院戲樓耳房,廂樓和楊泗將軍殿,中院客堂(撫府客廳),后院許真君殿及其北側的客房(南府客廳)和文公祠等等。</p><p> 萬壽宮山門坐東朝西,造型古樸典雅,雄奇精美,牌坊上書“水德靈長”,磚石結構工藝復雜,磚雕微縮雕刻精美,完美展現了古建筑群的美景,門樓上的九仙堆雕,人物造型各異,栩栩如生,幾條龍鏤空透雕圍繞的就是“萬壽宮”三個大字。</p> <p> 沿著舞陽河邊餐館,酒吧,隨處可見。</p> <p> 下午來到西江千戶苗寨,位于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縣,一個保存苗族“原始生態”的文化完整的地方,由十余個依山而建的自然村寨相連成片,是目前中國乃至全世界最大的苗族聚居村寨。走進村寨,感受濃郁而古樸的悠閑農居生活,觀苗寨吊腳樓,賞田園風光,或登觀景臺欣賞璀璨迷人的西江夜景。</p> <p> 車拍,來到苗寨下車之前。</p> <p> 苗寨全景~</p> <p> 苗寨夜景~</p> <p> 苗寨黎明~</p> <p> 晚餐是體驗苗寨的長桌宴。</p> <p> 有四個苗寨姑娘熱情的給客人們敬酒,這種敬酒方式被稱為“高山流水”。</p> <p> 吃完長桌宴,還不盡興,又去逛熱鬧的小吃一條街,喝點啤酒,擼黑毛豬肉串串。</p> <p> 天龍屯堡古鎮~這是行程中臨時加的景點。18號結束了黃果樹瀑布,天星橋和陡坡塘,與導游司機商量后來到此地。位于安順市平壩區,屯堡文化系明代從江南隨軍或經商到滇,黔的軍士,商人及其家眷生活方式的遺存,隨著歲月的變遷,安順一帶的屯堡人仍奇跡般的保存著600年前江南人的生活習俗,其民居,服飾,飲食,民間信仰,娛樂方式無不具有600年前的文化因子,這種屯堡文化為古代漢民族的研究提供了豐富資源。</p> <p> 商圣沈萬三~元末明初(1306丙午年),祖籍浙江南潯,立業致富于江蘇周莊,巨額財富集于南京,因富可敵國(家產超過20億兩白銀,相當于現今1000億美元),名氣過大,處天子腳下。助朱元璋修建南京三分之一長城,提出犒賞三軍時受到朱元璋見機打壓,指其具謀反之心,財產全收國庫,隨軍云貴,天龍屯堡低調度日三年,居天龍次子沈茂之家期間苦思保后良策。求教師傅張三豐及聘請當朝名醫,共同研制以藥代茶,奉獻朝廷王公貴族日常服用。在確保后代不會再受打壓,六十八歲為徹底去除朱元璋疑慮,做出足讓萬千后人永遠感動,恩比山高之舉,登貴州福泉山與張三豐誠心學道,二十年后(1394年甲戊年)逝世。</p> <p> 與小貓咪。</p> <p> 學堂,村規等。</p> <p> 講武堂等。</p> <p> 房屋建筑以石頭為主。</p> <p> 晚宿安順市西秀區“澳維酒店”,吃的涮肉火鍋。</p>
主站蜘蛛池模板:
福泉市|
梓潼县|
都昌县|
肇东市|
寻甸|
宝丰县|
宝山区|
平利县|
浦东新区|
台东县|
芦溪县|
绥德县|
方山县|
惠州市|
垫江县|
屯门区|
乌拉特后旗|
昌邑市|
六枝特区|
渭源县|
永宁县|
托克逊县|
呼伦贝尔市|
来凤县|
修文县|
浪卡子县|
汪清县|
额济纳旗|
历史|
关岭|
台中市|
恭城|
宁蒗|
丹寨县|
新田县|
龙南县|
讷河市|
秦皇岛市|
深泽县|
台北市|
合川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