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這是胡一川1941年6月從前方回延安匯報《木刻工作團在敵后工作》的手稿共27頁</p><p><br></p><p>據胡一川1992年回延安的一個發言手稿寫到:“我從敵后回到魯藝,在美術系作了一次報告,美術系主要領導當場讓我少講具體情況,多講理論,我立即感到被潑了冷水,展覽也是在文化俱樂部窯洞里開的(不是在魯藝開),深深感到對敵后的普及工作不受重視,被打入冷宮”。羅工柳說:“延安魯藝當年正在搞正規化教育,在座談會前文藝思想上有很大分歧,毛主席親自到魯藝來做工作,希望大家到生活里面去,毛主席說,你們是小魯藝,生活是大魯藝”,“你們不要看不起普及工作,普及工作是豆芽菜,但是大樹都是從小苗苗里長出來的,沒有小苗苗哪里有大樹。據羅工柳回憶,這個話是針對胡一川從敵后帶回來的作品不受重視而說的”。毛主席還派胡喬木住在魯藝做工作。</p> <p>1942年4月底,胡一川收到的延安文藝座談會的請柬,這是唯一保留的一張請柬,現收藏在國家博物館</p> <p>1942年5月14日在參加延安文藝座談會時,胡一川準備了發言稿《談美術上的提高與普及工作》共4頁并送到《解放日報》準備發表,1942年5月23日毛主席作了《延安文藝座談會講話》,文藝為什么人,怎么為法,胡一川感到毛主席說的更準確更深刻,趕快將稿子從《解放日報》拿回來。</p> <p>延安文藝座談會后全體合影,胡一川站在大會堂門口左邊</p> <p>安頓下來后,胡一川就迫切地要把在敵后深入生活的素材,用藝術的形式表現出來,先后定下好幾個創作計劃,和反復下決心定下完成的時間表。更注重內容與藝術表現上的藝術探討,認為套色木刻比純黑白的單色木刻大膽的向前跨進了一大步!1942年3月5日日記寫到:要做一個時代的美術家就非要好好研究文藝不可!最能表現現代的特質的風格是最寶貴的!藝術上的風格和作者的個性修養有很大關系!在繪畫上如果沒有線條就等于沒有骨頭,沒有色彩就等于沒有血肉!如果以為純客觀的描寫為繪畫的最高目的,那么繪畫將來一定要被淘汰,因為照相可以代替啊!</p> <p>《埋地雷》胡一川于延安1942年3月 套色木刻</p><p>1940年胡一川以新華日報華北版木刻記者的身份到敵后武工隊與武工隊員一起去鐵道上埋地雷,破壞敵人的交通。兩人一組,一人挖坑,墊上瓦片,在瓦片上放上地雷,另一人邊觀察敵人動靜邊鏟土埋地雷,等待鬼子的軍車,漆黑的夜晚,刮著大風云在飄動!機警的武工隊員手拿鎬鏟,不遠處傳來鬼子裝滿物質的軍列的轟隆聲,埋下憤怒的地雷,消滅來犯的敵人,收獲敵人的戰利品。三種深沉的色彩,夸張生動的形象,粗獷有力的線條,在動靜強烈的畫面中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一幅勝利狂想曲。</p><p>題材定下了,羅工柳說他刻一幅木刻慢得很,胡一川對自己的每一幅作品要求都非常嚴格,反復考慮構圖,反復選擇ABCD線條的加減,考慮了很久才動一動 ,不見進展,還被批評。但他說,我下最大決心大膽學習美術史上中外優良傳統!大膽發揮自己的獨特作風!不要過于聽批評家的話,不要為一種形式束博,應該自由地在人生的大道上馳聘!在繪畫上應該做到一般照相所不能及的地步!</p> <p>《埋地雷》套色木刻原版,是從延安保留到現在的一套木刻原版,有的版正反兩面都刻,。</p> <p>因為黨報要用胡一川的《埋地雷》,有色彩報紙上用不了,胡一川又創作了一幅黑白木刻《埋地雷》,登出來后很多人接受不了,說太黑,說是形式主義,胡一川在日記說:為了表現內容加強形式的作用不能稱為形式主義!不經過主觀的洗煉完全純客觀的東西不能稱為藝術!我喜歡大筆調有氣魄的作品!我并不是不會畫細的規律的線條,而是我不愿意畫!我覺得我的作風是吸收到一些中外的精華和發揮我自己的個性!</p> <p>延安文藝座談會后,整風運動開始,組織上讓他任魯藝美術系的支部書記,因為行政與創作上的時間上的矛盾,只能利用業余擠時間創作。</p> <p>《轟炸敵艦》胡一川1942年于延安</p><p>套色木刻</p><p>講述1938年一位中國抗戰空軍飛行員,在擊落日本飛機后,座機中彈,他駕駛飛機沖向日本艦隊旗艦,直至壯烈殉國的事件。</p><p><br></p><p>強烈粗獷線條的轟炸的爆炸聲,火光氣浪沖天的動感,英勇的不怕犧牲勇敢沖向敵艦的年青抗日的飛行員,消滅侵略者的大無畏抗戰精神,一幅在民族危難時壯美的命運交響曲!</p> <p>《轟炸敵艦》胡一川1942年延安</p><p>黑白木刻</p> <p>《開荒》胡一川于1943年延安</p><p>套色木刻</p><p>日本鬼子殘酷“掃蕩”,國民黨的經濟封鎖,為了克服嚴重的經濟困難,奪取抗戰勝利,共產黨領導邊區軍民開展大生產運動!</p><p>1943年4月20日胡一川下鄉到延安三十里鋪體驗生活,在區委黨的領導下,將個體農民組織起來,有牛犋的組織成立變工隊,壯勞力十多個人一組成立一個個扎工隊,胡一川也跟著扎工隊上山開荒,二流子也不能偷懶,參加勞動上山開荒,胡一川還利用空余時間畫了很多速寫,親身體驗扎工隊的生活。</p><p><br></p><p><br></p> <p>這是1944年完成的《牛犋變工》,不知何故,原來刻好四個套板(正反兩面都刻)但畫面只有三個顏色,可能是當時找不到藍色吧?</p> <p>《牛犋變工》胡一川 于延安</p><p>1944年4月 套色木刻</p><p>這是胡一川參加三十里鋪農村走互助合作,變工,扎工生活后的作品。</p><p>明朗的天空,敦厚的農民,肥沃深厚的土地,在黨領導下,稍富裕有耕牛和牛犋的農民出牛犋,沒有牛犋的出力氣,占中心位置的耕牛拉著牛犋前進,鋒利的犁刀翻滾著泥土,緊跟著的農夫播下希望的種子,組織起來相互幫助,共同富裕,一派美好豐收的景象就將出現在眼前!簡潔流暢粗獷有力的線條,明朗歡快的色彩,生動愉快的勞動場景,深刻的社會含義,這是一幅多么美好的暢想曲!</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1944年創作這幅作品時胡一川日記寫到:藝術作品上所反映的內容不是一件事物,而是整個事物的典型!藝術的表現手段不在于事物的表皮的逼真,主要是在于實現事物的本質!一件美術作品如果缺乏藝術性,就是有內容和被群眾看懂了,而她的作用還是不大的!藝術作品上的多余筆觸一點一線都等于人身上的瘡疤!你應該采取最簡潔的方法去表現!表現手法上追求單純明朗而不是單調無味,是追求變化而不是繁瑣雜亂無章!你應該在復雜的現實題材中去尋出最主要的點來表現,在這個點上使觀眾聯想到許多方面。這是一幅美好的暢想曲。</span></p> <p>胡一川1960年訪問蘇聯,1980年訪問英國,為了送給外國友人禮物,胡一川翻出從延安行軍一路背著的《牛犋變工》《埋地雷》兩套木刻原版,又印制了兩次,這兩次《牛犋變工》的天空變藍了,畫面更明朗了,色彩更豐富了!</p> <p>《抗日交通溝》胡一川 1944年</p><p>于延安 套色木刻</p><p>這是胡一川醞釀了. 幾年的題材,</p><p>胡一川創作的《抗日交通溝》就是抗日根據地為了便于在平原地區開展游擊戰,人員往來,運輸物質,而建立的不易被日本鬼子觀察到的交通設施</p><p><br></p><p><br></p> <p>《勝利歸來》胡一川1945年延安</p><p>套色木刻</p> <p>日本投降后,1945年8月24日為搶占東北,胡一川和已有身孕的黃君珊跟隨第一批干部隊急行軍從延安出發了,每人只能背十八公斤重的背包,出發前很多東西都處理了,但還是到文協要回了魯迅先生送給毛主席的珂勒惠支的畫冊,背著日記本,各種手稿 ,木刻作品,木刻原版,木刻工具,延安文藝座談會的請柬,八路軍臂章,媽媽的頭發,過路條,通行護照……等,和簡單衣物。因山海關卡住,中央命干部隊停止前進,12月在張家口分配工作,胡一川去聯大,黃君珊在二區工人子弟學校</p> <p>1946年6月國民黨發起內戰,解放軍在黨的領導下,為推翻國民黨、解放全國,解放戰爭開始了。胡一川為了收集土改,地道戰和解放戰斗的實際情況1946年8月到冀中平原去。</p><p>國民黨飛機在天上兜圈子,國民黨武裝特務經常出來活動,翻天覆地的群眾翻身運動如火如荼,還鄉團也很猖獗,胡一川畫了很多速寫,收集了很多材料。看到一群一群老鄉肩著鐵鍬和碗筷,去挖地道,為了更隱秘地與敵人作戰,六人一組,用框裝土用繩子吊土,胡一川親自爬到洞里去看,一位老鄉脫了衣服坐在地上鏟土,一盞油燈用一破碗裝放在洞壁的墻洞上,另一位老鄉也是光著身子在掘土,洞很低,空氣也不好,畫了一張速寫。胡一川親眼看到了這畫面了,他感到無限的幸福。</p><p><br></p> <p>《挖地道》胡一川1946年于張家口</p><p>套色木刻</p><p>《挖地道》這個題材,現在保留的有,一張速寫,一張版畫,一張油畫</p><p><br></p> <p>1947年,解放軍由戰略防御轉入戰略進攻,不斷的勝利消息傳來,胡一川親自到前線體察戰爭情況,冀中平漢路大出擊,30萬老鄉破壞鐵路,控制四百多里地,推著小車,抬著擔架,水城,保定,張家口城被攻下來了,大批國民黨被俘,受傷的頑軍老百姓不愿意抬,坐在路邊,我立即畫了一個頭部受傷的頑軍叫丁某城,他是在城墻上被八路軍從城底下丟手榴彈炸傷的,第二天攻進了城,就給俘虜發福利,這些傷員都不愿意回去。胡一川畫了很多速寫畫了很多攻城后的情景速寫!</p> <p>《攻城》胡一川1947年于張家口</p><p>套色木刻</p><p>沖天的火光,勇敢的戰士,老百姓的支援,被摧毀的城樓,勝利的呼聲</p><p>強烈刺激的色塊,粗獷有力的線條,強烈緊湊的畫面。</p><p>大概只有親身經歷這個偉大時代,才能創作出這偉大的時刻,才能體會這勝利的到來,是用獻血和生命換來!</p><p><br></p><p>這幅作品是胡一川一生中最后一幅木刻作品,自1930年響應魯迅先生的號召,最早拿起木刻刀作為武器,直至現在全中國即將解放之時,胡一川放下了木刻刀,將以新的姿態戰斗在人生的前線。</p>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临沧市|
石棉县|
射洪县|
南澳县|
姜堰市|
翼城县|
德阳市|
大渡口区|
馆陶县|
高邮市|
永康市|
许昌县|
石棉县|
遵义市|
贵港市|
都江堰市|
彰武县|
福清市|
遂昌县|
芦溪县|
上高县|
商城县|
封丘县|
确山县|
孝昌县|
鹤岗市|
稷山县|
民和|
保山市|
涪陵区|
辰溪县|
林州市|
二手房|
萨嘎县|
泸溪县|
鄂尔多斯市|
襄汾县|
盐亭县|
盘锦市|
陆丰市|
杭锦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