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窗外冷風凌冽,天寒地凍,室內書聲朗朗,溫暖如春。一場“昆明的雨”將師生帶入一個別樣溫情的境界,一段耐人尋味的美好記憶。這是2020年12月2日下午,呼市第十九中學博智樓教室里正在進行的一堂別開生面的語文課——《昆明的雨》,由新城區名師工作室成員楊宇軒老師執教。</h3> <h3> 楊宇軒老師首先以富有詩意的語言導入,極大地調動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情境創設自然、巧妙、鋪墊到位,可謂“未成曲調先有情”。</h3> <h3> 教學過程中,楊老師以把握作者情感脈絡作為切入點,通過抽絲剝繭、層次分明、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環節設計,借助以讀代講、小組合作、交流匯報等靈活多樣、切實高效的教學手段,使得學生們始終沉浸在文本的探究與品悟之中。從粗讀到細讀再到品讀、比較讀,配樂讀,學生就是這樣在讀中悟,思中學,學后用,整個課堂氣氛活躍,節奏緊湊卻又自然流暢,內容充實但又張弛有度,充分體現了教師對于文本的深刻解讀,對于重難點把握的精準到位,更顯示出她駕輕就熟的課堂調控能力。</h3> <h3> 正如汪曾祺先生筆下那輕柔細密、明亮豐滿的昆明的雨,整堂課也是這樣明快自然,那么透亮,那么飽滿,“不使人氣悶”,且“讓人很舒服”。因而在隨后的評課環節中,聽課老師們對這節課給予很高的評價。</h3> <h3> 在評課這一環節中,實驗教育集團的高麗娟老師、宋銘江老師、李浩宇老師、烏熱老師,三十四中學的王穎璇老師分別做了精彩發言。他們并沒有止于就課論課,而是以點帶面,或結合語文中考實際問題,或闡述語文教學的感悟收獲,或剖析語文教學“加”與“減”的辯證關系,或解讀文本的不同層面,各抒己見,交流探討,極大地拓展了這次教學研討活動的深度與廣度。</h3> <h3> 聽完大家的發言,作為本次活動的組織者和引領者——新城區教研室副主任,語文名師工作室主持人王艷老師做了總結性發言。</h3> <h3> 王艷老師聯系這節課以及剛剛結束的新城區語文教學能手大賽活動,針對教學活動中呈現出的共性問題,做了深入的分析和精準的點評。同時她就如何立足中考做好語文日常教學工作,如何適應核心素養下的語文課堂教學新常態提出了“四個維度”的指導性意見:一是要有做事的態度,要鉆研業務,規范教學,端正態度,注重細節,少一些“粗枝大葉”,多一點精益求精。二是要有取舍的氣度,對于文本的解讀越是深刻,越需要學會取舍,這需要我們教師能夠準確把握單元目標、本課目標,抓住重難點進行突破,不可面面俱到,無所側重。三是要有設計的高度,在深入研讀文本的基礎上,要對文本有獨特的感受與獨到的見解,更要注重平時教學經驗的積累與沉淀,站位要高, 格局要大。一堂課切忌變成知識的機械傳遞,要引導學生學會品味語言,鑒賞文本,拓展思維,這才是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與滲透。這樣一來,教學的設計才會有高度,課堂的教學才能呈現亮點。四是要有課堂的溫度。溫暖的課堂一定是對學生充滿關愛的課堂。教學的每一個環節,都應以學生為主體的角度而設計。課堂上學生不應是聽眾,不是去配合教師完成教學任務的“助手”,而應是活動的參與者,學生的思維應該在教師的引導下被激活、去發展、得提升。只有這樣的課堂,才是充滿溫情、饒有趣味、學有所獲的課堂。<br></h3> <h3> “寒冬課來文當酒,促膝暢談情正濃”,寒冷冬日里這一節充滿溫情的課,思想碰撞中這一次讓人受益匪淺的教研活動,正如一杯醇香美酒,伴著開懷暢談,坦誠相見,浸潤著我們內心對于語文教學的那一片癡情,讓我們深思,催我們奮進。當然,每一次課堂的呈現終歸是理想與現實的碰撞,總會呈現出一些不完美,但正是這些不完美,才更能讓我們看清自己的不足之處,也更能引發我們對完美的進取之心。愿我們在今后的語文教學實踐中,都能成長為一名“四有新人”。</h3> <h3>新城區語文名師工作室</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万载县|
新郑市|
济源市|
繁峙县|
丘北县|
二连浩特市|
泾源县|
壤塘县|
乐东|
嘉祥县|
罗江县|
石河子市|
浦江县|
宣恩县|
新龙县|
米林县|
兴海县|
宁河县|
赤城县|
涞源县|
阿瓦提县|
山阳县|
东丽区|
石嘴山市|
宜良县|
永兴县|
濮阳市|
大庆市|
邯郸县|
河北省|
梁河县|
兴业县|
邹平县|
淳安县|
河东区|
岚皋县|
鲁山县|
枣强县|
丹棱县|
乐平市|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