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草書要領》一帖,前人奉為《草書正法》,因刻石久佚,拓片殘損。該帖分仁、義、禮、智、信五集,共輯草字三千八百六十三個,并多附楷、篆。其中仁、義二集以部首為序,禮集按間架排列;智集按間架排列,智集輯結構奇險之草字;信集列字形相似易混淆者。</p><p><br></p><p>作者簡介</p><p>王羲之(303—361,一作321—379)字逸少,瑯琊臨沂(今山東臨沂)人,后徒居山陰(今浙江紹興)。官至右軍將軍、會稽內(nèi)史,故世稱王右軍、王會稽。王羲之楷書師法鐘繇,草書學張芝,亦學李斯、蔡邕等,博采眾長。他的書法被譽為“龍?zhí)扉T,虎臥鳳闕”,給人以靜美之感,恰與鐘繇書形成對比。他的書法圓轉凝重,易翻為曲,用筆內(nèi)厭,全然突破了隸書的筆意,創(chuàng)立了妍美流便的今體書風,被后代尊為“書圣”。王羲之作品的真跡已難得見,我們所看到的都是摹本。王羲之楷、行、草、飛白等體皆能,如楷書《樂毅論》、《黃庭經(jīng)》、草書《十七帖》、行書《姨母帖》、《快雪時晴帖》、《喪亂帖》等。他所書的行楷《蘭亭序》最具有代表性。東晉永和九年(353)農(nóng)歷三月三日,王羲之同謝安、孫綽等41人在紹興蘭亭修契(一種祓除疾病和不祥的活動)時,眾人飲酒賦詩,匯詩成集,羲之即興揮毫作序,這便是有名的《蘭亭序》。此帖為草稿,28行,324字。記述了當時文人雅集的情景。作者因當時興致高漲,寫得十分得意,據(jù)說后來再寫已不能逮。其中有二十多個“之”字,寫法各不相同。宋代米芾稱之為“天下行書第一”。傳說唐太宗李世民對《蘭亭序》十分珍愛,死時將其殉葬昭陵。留下來的只是別人的摹本。 </p>
主站蜘蛛池模板:
翁源县|
台安县|
安福县|
平顶山市|
罗定市|
稷山县|
民和|
长治市|
井冈山市|
兰考县|
通州市|
会理县|
五指山市|
松江区|
嘉鱼县|
宁都县|
突泉县|
大埔县|
淮安市|
陇西县|
镇沅|
泽普县|
华池县|
沙田区|
无锡市|
蒙山县|
东宁县|
宁陕县|
商水县|
台南县|
贵州省|
三原县|
海口市|
永春县|
玉田县|
葵青区|
开封市|
民和|
巧家县|
靖安县|
山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