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style="text-align: center;">顏神孝水</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天劍行作</p><p style="text-align: center;">日落群山陰</p><p style="text-align: center;">天秋百泉響</p><p style="text-align: center;">神話頌文姜</p><p style="text-align: center;">孝婦美名揚</p><p> ~~題記</p> <p> 在山東省淄博市的山城博山區有一個眾人皆知神話故事,相傳遠在周朝,博山八陡有一個女子,姓顏名文姜。嫁到神頭鳳凰山下一戶人家,沒過多久丈夫便病死了。婆婆小姑就說是文姜克死了親夫,整天不給好臉色看,整天讓她干最多最重的活,這輩子也不能回娘家。</p> <p> 那時候博山城缺水,吃水要到百里以外的石馬去挑。婆婆小姑給文姜做了一對尖底兒的水桶,讓文姜去挑水,一路上不能歇息。有一回文姜挑水回來,走到鳳凰嶺上,有一個老頭兒趕著驢迎面走來借水喝。文姜是個心地善良的女子,答應把水給他喝,只是桶底尖沒法落地。老頭兒一聽就拿鞭子往地上抽了兩下子,地上就出現了兩個小坑,剛好能把桶放上。文姜放好了桶,便請老頭兒來喝前一桶水,后一桶水驢來喝。(因為婆婆嫌后面一桶水里有文姜走路帶起的塵土,只喝前一桶。)沒想到滿滿的兩桶水都喝了個底朝天,文姜本想回石馬再去取水,老頭兒見她心地善良,便把鞭子送給了她,并且告訴她說:把這鞭子放水缸里,沒水的時候拉一拉,水自然就滿了,以后也就不用天天挑水了。文姜謝過老頭兒,老頭兒卻已經不見了人。原來這老頭兒本是太上老君李耳,早聽說顏山城文姜女的故事,這天特地前來幫忙。</p> <p> 文姜得了鞭子,日后便省去了步行百里挑水的苦差事。但婆婆和小姑就奇怪了:整天不見她去挑水,怎么也整天有水吃?一天,倆人就指使文姜回娘家一趟。文姜七年沒回娘家啦,滿懷感激的就去了。可心里卻總是不安寧,要出什么事兒似的,匆匆回家看了父母就又匆匆回來了。那時小姑與婆婆二人已經到了廚房,小姑發現了水缸里的鞭子,看那鞭子那么臟就要往外拿。一拿不要緊,發了大水了,一下子把她倆沖到門口,文姜正好趕來,左手拉住小姑,右手拉住婆婆,一下子就坐到了水缸口上。大水變成了小溪,三人變成了石像。后人根據這一傳說,將鳳凰山下這一泉源稱作"靈泉",在泉上又建起了一座顏文姜孝感靈泉廟,并將河水命名為"孝婦河",把在河泉附近興起的村落稱為"顏神",顏文姜則因這一美麗動人的傳說被人們奉為神明。世代祭祀。一年一度農歷四月二十八"顏奶奶廟會",香客畢至,商賈云集,熱鬧非凡。"白打春暄社,紅妝暗卜錢","燈火祠夜堂,依然問寢年"。安致遠《謁靈泉顏文姜祠》就是對此盛事的寫照。</p> <p> 博山區是中國孝文化的重要發源地,被譽為“華夏孝鄉”。博山孝文化歷史久遠,顏文姜“忍辱負重、孝敬公婆、舍身堵泉、坐化為神”的故事在博山及周邊地區代代相傳,婦孺皆知。宋神宗敕封顏文姜為“順德夫人”,元代又封其為“衛國夫人”。博山先民為紀念顏文姜,把她尊為“顏神”,把她堵的泉源稱為“靈泉”,把流淌的泉水命名為“孝婦河”。</p> <p> 顏文姜的故事代代流傳,她的精神也在影響著后人,“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毕M笕瞬灰浿袊墓鈽s傳統,把“孝”的精神發揚光大!</p> <p>拍攝:天劍行</p><p>文字:部分摘自網絡 </p><p> 題記原創</p><p>地點:博山區神頭</p><p>器材:賓得K3</p>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丰台区|
郁南县|
青浦区|
岐山县|
舟山市|
天台县|
伊春市|
兴业县|
扎鲁特旗|
西安市|
达日县|
常熟市|
昭觉县|
洪湖市|
彰化县|
青河县|
成武县|
聂拉木县|
通榆县|
兰溪市|
资兴市|
化隆|
公安县|
英山县|
衡阳市|
巨野县|
昭通市|
秦安县|
乐安县|
巫山县|
镇平县|
翼城县|
墨竹工卡县|
秭归县|
昭觉县|
西宁市|
榆中县|
雅江县|
荥阳市|
垣曲县|
南华县|